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选

作者:芥川龙之介

秋山图

芥川龙之介

“……黄大痴,哎,您看过大痴的《秋山图》吗?”

一个秋夜,王石谷到颐香阁作客,同主人浑南田,一边喝茶,一边谈话。

“呵,没有见过,您见过吗?”

大痴老人黄公望,同梅道人,黄鹤山樵,都是元代绘画的神手。浑南田一边说,一边想起曾经见过的《沙碛图》、《富春卷》,仿佛还在眼前一般。

“是啊,可以说见过,也可以说没有见过,这是一件怪事哩……”

“那到底见过还是没有见过呢?”

浑南田惊异地瞅着王石谷的脸,问道:“见过的是摹本吗?”

“不,也不是摹本,算是见过了真迹……不过,不但我,烟客先生(王时敏)和廉州先生(王鉴)对这《秋山图》也都有过一段因缘。”

“您要是有兴趣,我就谈一谈!”

“请吧!”

浑南田拨拨灯檠的火头,便请客人谈谈这件事。

是元宰先生(董其昌)在世的时候,有一年秋天,正同烟客翁谈画,忽然问翁,见过黄一峰的《秋山图》没有。您知道翁在画道上是师法大痴的,凡是大痴的画,只要留在世上的,差不多全见过,可是这《秋山图》却始终没有见过。

“不,不但没有见过,连听也几乎没有听说过。”

烟客翁这样回答了,觉得挺不好意思。

“那么,有机会务必看一看吧。那画比《夏山图》、《浮岚图》更出色哩。大概可以算大痴老人生平所作中的极品了。”

“有这样好的作品,一定得看一看,这画在谁手里呢?”

“在润州张氏家,您去金山寺的时候,可以去登门拜访,我给您写封介绍信。”

烟客翁得了元宰先生的介绍信,马上出发到润州去。他想,张氏家既收藏这样的好画,一定还有许多历代妙品……因此他在自己西园的书房里呆不住了。

可是到润州一访问,一心想往的张氏家,虽然屋院很大,却显得一片荒凉。墙上爬满了藤蔓,院子里长着长草,成群的鸡鸭,见到客来表示好奇的神气。翁对元宰先生的话都怀疑起来了:这种人家能收藏大痴的名画吗?但既已来了,也不能过门不入。对门口出来接待的小厮,说明了来意,是远道而来,想拜观黄一峰的《秋山图》的,然后,交出了思白先生的介绍信。

不一会儿,烟客翁被请到厅堂里。这儿空空洞洞的,陈设着紫檀木的椅子,上面蒙着一层淡淡的尘土。……青砖地上,飘起一股荒落的气味。幸而那位出来接待的主人,虽然一脸病容,却还风雅,苍白的脸色,纤巧的手势,有贵族的品格。翁和主人作了初见的应对之后,马上提出想拜观黄一峰名画的愿望。翁好像有些迷信的想法,以为现在不马上观看,这画便会烟消云散了。

主人立刻答应。原来这厅堂正墙上,就挂着一幅中堂。

“这就是您要看的《秋山图》。”

烟客翁抬头一看,不觉发出一声惊叹。

“画是青绿山水,蜿蜒的溪流,点缀着小桥茅舍……后面,在主峰的中腰,流动着一片悠然的秋云,用蛤粉染出浓浓淡淡的层次。用点墨描出高高低低的丛山,显出新雨后的翠黛,又着上一点点朱笔,到处表现出林丛的红叶,美得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好一幅绚烂的图画,而布局又极为宏大,笔致十分浑厚……在灿烂的色彩中,自然地洋溢着空灵淡荡的古趣。”

烟客翁完全被迷住了,恋恋不舍地看着看着,真是愈看愈觉神奇。

“怎样,喜欢吗?”

主人笑眯眯地望着翁的侧脸。

“神品,神品,元宰先生的称赏果非虚言,耳闻不如目见,以前我所见过的许多佳作,对此都要甘拜下风了。”

烟客翁一边说,一边眼睛仍没离开画幅。

“是么,真是这样的杰作吗?”

翁听了这话,不觉把吃惊的眼光转向主人。

“什么,您觉得我看得不对吗?”

“不,没有什么不对,实际是……”

主人像少女似的羞红了脸,然后淡淡一笑,怯生生地看着墙上的画,接下去说:“实际是,我每次看这画时,总觉得好像在睁眼做梦。不错,《秋山图》是美的,但这个美,是否只有我觉得美呢?让别人看时,也许认为只是一张平常的画。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这样怀疑。这也许是我的迷惑,也许在世上所有的画中,这幅画是太美了,其中必有一个原因。反正我就一直那么感觉,今天听了您的称赏,我才安心了。”

这时烟客翁对主人的辩解,也没特别放在心上,这不仅是因为他看画看入迷了,同时也认为这主人不懂得鉴赏,硬充内行,所以胡乱说出这种话来。

过了一会儿之后,翁告别了这个荒院一般的张氏家。

可是总忘不了那幅留在眼里的《秋山图》。对于师事大痴法灯的烟客翁,什么都可以放弃不要,只一心想得到这幅《秋山图》。翁是一位收藏家,在家藏书画中,甚至用二十镒黄金易得的李营丘《山阴泛雪图》,比之这幅《秋山图》的神趣,也不免相形见绌。因之,以收藏家出名的翁,无论如何想得到这幅稀世的黄一峰的画。

于是,在逗留润州时,他几次派人到张氏家去交涉,希望把《秋山图》让给他,可是张氏家无论如何不肯接受翁的请求。据派去的人说,那位脸色苍白的主人说:“王先生既然喜欢这幅画,可以借给他,但是不能出让。”这使高傲的翁有点生气了。他想,现在不借,总有一天可以搞到手的,终于没有去借,就离开了润州。

以后过了一年,烟客翁又到润州,再次访问张氏家。那墙上的藤蔓和院中的荒草,仍如过去,可是出来应客的小厮,却说主人不在家。翁告诉他不见主人也行,只要再看看那幅《秋山图》就可以了。可是提了几次,小厮总推托主人不在,不让他进去,最后甚至把大门关上,不理睬了。于是,翁无可奈何,只好想象着藏在这荒院中的名画,怅然而归。

可是后来又见到元宰先生,先生对翁说,张氏家不仅有大痴的《秋山图》,还收藏着沈南田的《雨夜止宿图》,《自寿图》那样的名画。

“上次忘记告诉了,这两幅跟《秋山图》一样,可称为画苑的奇观,我再给您封介绍信,务必去看看。”

烟客马上又派急使到张氏家,使者除了元宰先生的介绍信,还带去收购名画的现金。可张氏家仍同上次一样,别的画都可以,不过黄一峰那一幅是决不出让的。于是,翁也只好从此断念了。

王石谷讲到此处,停了一下,又说:“这是我从烟客先生那里听说的。”

“那么,只有烟客先生见过《秋山图》的了。”

恽南田捋捋长髯,点点头,眼望着王石谷。

“先生说是见到了,可到底是不是真见到,那就谁也说不上了。”

“不是您刚才还说……”

“嗨,您听我讲,等我讲完,您也会同我一样想了。”

这回,王石谷没喝茶,又娓娓地讲下去了。

烟客翁同我讲这事,是在第一次见过《秋山图》以后,经过快五十年星霜的时候,那时元宰先生早已物故,张氏家也不知不觉到了第三代。所以这《秋山图》已落谁家,是不是已经消灭了,也已无人知道。烟客翁好像如在手中似的给我讲了《秋山图》的妙处以后,又遗憾地说:“这黄一峰的《秋山图》,正如公孙大娘的剑器,有笔墨而不见笔墨,只是一股难言的神韵,直逼观者的心头……正是神龙驾雾,既不见剑,也不见人。”

此后过了约一月,正是春气萌动时节,我独自去南方游历。翁对我说:“这是一个良机,务请探问《秋山图》下落,倘能再度出世,真画苑大庆了。”

我当也如此愿望,马上请翁写了介绍信,预定的旅程要到不少地方,一时不容易去访问润州张氏,我藏着介绍信一直到布谷啼叫时,还没有去找《秋山图》。

其间偶然听到传言,说那《秋山图》已落入贵戚王氏之手。在我旅程上烟客给的介绍信中,也有认识王氏的人。王氏既为贵戚,大概事先必定知道《秋山图》在张氏家。据书画界说,张家子孙接到王氏的使者,立地将传家的彝鼎、法书、连同大痴的《秋山图》,全都献给了王氏。王氏大喜,即请张家子孙坐上首席,献出家中歌姬,奏乐设筵,举行盛大宴会,以千金为礼。我听到这消息十分高兴,想不到饱经五十年沧桑之后,这《秋山图》竟然平安无恙,而且到了相识的王氏家。烟客翁多年来费了多少苦心,只想重见此画,鬼使神差,总以失败告终。现在王氏家不费我们的烦劳,自然地将此画如海市蜃楼般展现在我们眼前,正是天缘巧合。我便行李也不带,急忙到金阊王氏府,去拜观《秋山图》了。

现在还记得很清楚,这正是王氏庭院的牡丹花在玉栏边盛放的初夏的午后。在匆匆谒见中,不觉就笑了起来:“闻说《秋山图》今已归府上所有,烟客先生为此画曾大费苦心,现在他可以安心了,这样一想,真是十分快慰。”

王氏满脸得意地说:“今天烟客先生、廉州先生都约好了要来,先到的请先看吧!”

王氏马上叫人在厅堂侧墙上挂起了《秋山图》。临水的红叶村舍,笼罩山谷的白云,远远近近侧立屏风似的青翠的群峰——立刻,在我的眼前,出现了大痴老人手创的比天地更灵巧的一座小天地。我带着心头的激动,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墙上的画。

云烟丘壑的气势,显然无疑是黄一峰的真品,用这样多的皱点,而墨色又这样灵活……着这样重叠的色彩,而看不出一点笔痕,除了痴翁,别人究竟是不可能的。可是——可是这《秋山图》,和烟客翁曾在张氏家所见那幅,确不是同一黄一峰的手笔。比之那幅,这恐怕是比较下品的黄一峰了。

王氏和合座的食客,都在我身边窥探我的脸色,我必须竭力不使失望之色露出脸上。尽管我十分注意,可是不服气的表情,还是不知不觉透露出来。过了一会儿,王氏带着担心的神气向我问了:“您看如何?”

我连忙回答:“神品,神品,难怪烟客先生大为惊奇。”

王氏的脸色,这才缓和起来,可是眉头眼底,好像对我的赞赏还有点不大满足。

这时候,恰巧对我大讲《秋山图》妙趣的烟客先生也到来了。翁同王氏寒暄着,显出高兴的笑容。

“五十年前在张家荒园看的《秋山图》,现在,又在华贵的尊府再度相逢,真是意外的因缘。”

烟客翁如此说着,举头观看墙上的大痴。这《秋山图》究竟是否翁见过的那幅,翁当然是最明白的。因此我也同王氏一样,深深注意翁看图的表情。果然,翁的脸上渐渐笼上了一道阴云。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王氏更加不安了,他怯生生地问翁:“您看如何,刚才石谷先生也大大赞赏了……”

我担心正直的翁,会老实回答王氏,心里感到一阵阵寒意。可是,大概翁也不忍使王氏失望吧,他看完了画,便郑重对王氏说:“您得到这画,真是莫大幸运,它给府上的珍藏,又添加了一重光彩。”

可王氏听了,脸上的愁雾却更深了。

那时候,倘使那位迟到的廉州先生不突然到来,我们就会更加尴尬了,正当烟客翁迟迟疑疑不知如何赞赏时,幸而他来了,给座中增添了生气。

“这就是所谓《秋山图》吗?”

先生随意打座中招呼了一下,就去看黄一峰的画,看着看着,只是默默地咬嚼口边的胡子。

“烟客先生,听说您五十年前见过这画呀?”

王氏愈加尴尬起来,又添上了这句话。廉州先生还没听翁说过《秋山图》的妙处。

“依您的鉴定,如何呢?”

先生吐了一口气,还照样在看画。

“请不客气地说吧……”

王氏勉强一笑,又向先生催问了。

“这个吗?这个……”

廉州先生又把嘴闭住了。

“这个?”

“这是痴翁第一名作……请看,这云烟的浓淡,多么泼辣的气概;这林木的色彩,正可说天造地设。那儿不是一座远峰么,从整个布局中,多么生动的气韵呀。”

一直没开口的廉州先生,对王氏—一指出画的佳处,开始大大赞赏了一番。王氏听了,脸色渐渐开朗,那是不消说了。

这期间,我向烟客做了一个眼色,小声地说:“这就是那幅《秋山图》吗?”

烟客翁摇摇头,回我一个奇妙的眼色:“真是一切如在梦中,也许那张氏家的主人是一位狐仙吧?”

“《秋山图》的故事就是如此。”

王石谷讲完了话,慢慢地喝了一杯茶。

“果然,真是一个怪谈。”

恽南田两眼盯视着铜檠的火焰。

“以后王氏又热心地提了不少问题。归根到底,所谓痴翁的《秋山图》,除此以外,连张氏家的子孙也不知道了。过去烟客先生见过的那幅,要不是已隐灭不见,那就是先生记错了,我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总不至全部是一场幻梦吧……”

“可是烟客先生心中,不是明明留下了那幅奇怪的《秋山图》,而且你心中也……”

“青绿的山岩,深朱的红叶,即使现在,还好像历历在目呢。”

“那么,没有《秋山图》,也大可不必遗憾了吧?”

恽王两大家谈到这儿,不禁抚掌一笑。

一九二○年十二月作

楼适夷译

197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