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复活的郑和舰队

作者:顾非鱼

唐风的大脑在快速运转,他明白了为什么有人想得到金册,他感觉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唐风使劲晃了晃脑袋,他极力使自己保持冷静,吉米撇了撇嘴,询问唐风:“能具体解释一下金册上的内容吗?”

唐风看看吉米,有些犹豫,但唐风迟疑之后,还是开口解释道:“这个金册所记载的内容完全颠覆了所有历史教科书,太重要了。我们先从第一段开始看,首先是杨庆这个人,从开头他自称‘内臣’看,杨庆与郑和、王景弘一样,应该是个太监,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不过翻阅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就能发现有关这个人的记载。但总的来说,杨庆一直存在于历史的迷雾中,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我们依然知之甚少,而这金册就是他制作的,金册上的文字也是杨庆写的。永乐十九年,正是郑和开始第六次下西洋的时间,杨庆在第一段文字中,简要记载了随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事,基本上与我们已知的历史相吻合。”

唐风说到这儿,环视众人,见无人疑问,这才继续说道:“第二段记载了一件大事,或者说是一系列大事,而这一系列大事都与明成祖朱棣有关。朱棣这个人雄才大略而又生性多疑,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朱棣,通过靖难之变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取皇位,为此杀人无数,有残暴之名。然而,朱棣又是明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派郑和七下西洋,自己亲率大军五征漠北,修长城、武当山,又迁都北京,编《永乐大典》,开创了一个空前绝后的伟大时代,朱棣的雄心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帝王。但是,随着朱棣的死去,大航海时代的结束,明朝迅速由盛转衰,中国也由此走向衰败。

“同样是在永乐十九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朱棣正式迁都北京。杨庆在第二段中提到了这事,这是朱棣干的一件大事,当时阻力很大,被很多大臣认为劳民伤财,同时被大臣们认为劳民伤财的还有下西洋。于是,事情就有了戏剧性的变化,永乐十九年正月,也就是在郑和第六次下西洋之前,朱棣顶着违背祖制、劳民伤财这样巨大的压力迁都北京,但谁也没料到,就在朱棣正式迁都北京才三个月的时候,耗巨资修建的紫禁城三大殿因为火灾,化为灰烬,这就是金册上所说的‘回禄之灾’。‘回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火神,‘回禄之灾’是对火灾一种委婉的说法。”

“朱棣可够背的啊,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用好几年时间造好的宫殿,才搬进去三个月就被烧了!”韩江叹道。

“紫禁城火灾和下西洋有什么关系呢?”林玉不解。

“按理说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古人迷信,朱棣也不例外。遇到这样的大事,特别是这件事过于巧合,刚迁都三个月宫殿就被烧了,朱棣只好下诏求言,意思就是皇帝让大臣们都来说说紫禁城大火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刚刚迁都就遭此大难。于是,群臣纷纷上书朱棣,说迁都和下西洋劳民伤财。尤以翰林院侍读李时勉最为激烈,李时勉对朱棣说火灾是老天示警,朱棣心里虽然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朱棣年纪也大了,力不从心,于是就听从大臣的意见,决定罢下西洋,下诏命正准备继续远航的郑和回国。

“杨庆在第二段后面表达了自己对罢下西洋的不满,认为那些文臣都是短视迂腐之人。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杨庆提到了朱棣之志。按理说杨庆作为一个太监,上书皇帝,是不应该随便议论朝政、攻击大臣的,但是杨庆这么做了。一方面,这充分说明杨庆和郑和、王景弘一样,深得朱棣的信任,所以他敢于说话;另一方面,更在于他和郑和等人了解朱棣之志。从这段文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朱棣很关心航海,很想了解关于‘泰西’的事,‘泰西’指的就是今天的欧洲。当时中国人对欧洲了解很少,同样欧洲人也对东方了解很少,我们知道后来欧洲人的大航海,地理大发现的动力就是寻找东方。那时候的欧洲人对中国非常向往,但这段文字记载朱棣竟然对泰西感兴趣,这让我很吃惊,这是过去我们所不知道的。由此也可见,朱棣确实志向远大,而郑和他们则以朱棣之志时刻督促鞭策自己。”

唐风说到这儿,韩江接着说道:“正因为他们知道朱棣的志向,郑和才敢在回师到达苏门答腊时,分派杨庆等人继续远航。”

唐风点点头:“是的,不过第三段记载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此,而在于那个关于黄金国杰潘的传说。杨庆说这个传说当时在南洋和西洋传播甚广,但因为流传版本太多,经常自相矛盾,所以郑和一直没有去寻找这个杰潘。但这时郑和分派杨庆、洪保、周闻、周满各领分舯舰队向东、南、西诸方向极力远航,以期有所获,这里所指的收获会是什么呢?我想当然应该是指杰潘。这段记载也基本符合历史,郑和在派出四路分舯舰队后,自己和王景弘率主力船队回国,这样既奉诏回国,又继续了航海事业;既是郑和巧妙之处,又是因为朱棣的支持。不过,郑和回国的日子并不好过,朱棣没过一年就病死了,郑和航海事业最重要的支持者不在了,而继位的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反对航海,于是,朱高炽一登基,就下诏罢下西洋。

“再回到金册的记载上来看,第四段记载了杨庆分舯之后,继续远航,开始他和周闻的舰队一起向东,来到满者伯夷。满者伯夷这个地方是哪儿呢?就是现在印尼的东爪哇一带,从满者伯夷继续向东,是他们之前从未涉足过的海域。杨庆和周闻在这里再次分舯,从此,杨庆率领着他的分舯舰队开始了独立的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