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她有点疯

作者:四单铺

窗外的月亮慢慢爬上山巅。

高主任回到家,匆匆洗了把脸,就坐在二楼窗前的电话机旁,静静等待着。

九点整,电话铃声准时响起。

高主任拿起电话,恭恭敬敬地“喂”了一声。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高洞鸣,很久没给你打电话了。”

高主任笑道:“是的,处长。很久没接到您的电话了。”

雄鹰的声音很低沉,像是特意处理过的,他道:“我知道你在南京受了苦……”

回想起在南京受的苦,以为自己会没命的高主任,劫后重生般捂住了泛红的眼睛:“那都不是人该承受的。谢谢处长救我出来,我高洞鸣这辈子一定鞠躬尽瘁报答处长。”

雄鹰:“你心底一定埋怨,我为什么没及时救你。当时我也身不如己,没办法救你。”

高主任拿出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我理解的。我知道处长也有难处,你已经尽力了。”

雄鹰:“现在的局势你也看到了,南方已经丢失大半,国民政府退守台湾是迟早的事。我们特务处的目标不是去台湾,而是留在港城继续坚守。”

高主任似乎没听懂:“处长请您明示。”

雄鹰:“以后上头能拨给我们的物资供给和预算会越来越少,在港城,军统那边的保密科和我们特务科,只能留一个。”

高主任:“据我所知,军统保密处在港城的保密二科有三个小组,而我们特务处在港城的特务科只有两个小队,他们人多,我们人少;他们一直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就算为了节约预算,也应该保留我们才对。”

雄鹰:“人数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要出成绩,少出错。”

高主任:“上一次保密科跟我们合作的任务宣告失败,明显保密科责任更大,围剿共产党没成功,那么重要的物资在他们手里还全丢了。”

雄鹰:“保密处的副处长灵狐上头有人,这是其一。另外,上次任务失败,我们也有很大的责任。捏在我们手心的邓宽,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他忽然消失,我们肯定是哪里出了纰漏,走漏了风声。现在保密处就抓住这一点,往我们头上扣屎盆子。”

高主任解释:“我们后来开会详细分析过,在火车站,邓宽消失之前,他曾经问过王六‘火车站有几辆载货的货车’。王六虽然只知道有十多辆,但邓宽应该是发现了端倪,所以才及时逃离。至于重要物资被劫走,那肯定就是保密处的责任,机场是他们盯着的,责任怎么也落不到我们头上。”

雄鹰:“所以,被邓宽逃脱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误……”

高主任叹息道:“想要把邓宽抓回来肯定不现实,他十有八九已经离开港城,逃到解放区去了。”

雄鹰没有纠缠这个问题,他道:“接下来想办法弥补这一过失,然后低调行事,少做事,少出错,保住我们在港城的地盘。”

少做事,少出错……

高主任实在不想去台湾,以他的职务去台湾,那边僧多粥少的,他哪里还有发挥的余地:“属下一定竭尽全力少出纰漏!要走也是保密科的人走,是他们滚蛋!”

两人又聊了会儿工作安排,接下来的重点就是,低调,不主动拦事以及甩走保密科。

*

晚上,赵之敖回来后,先去了一趟小别墅。

等他回到卧室,林遇梵和桂香凑在一起看什么东西。

赵之敖问:“研究什么呢?”

林遇梵笑道:“妈和二婶各给宝宝织了一对小巧的毛线袜子,你看看,好可爱。”

赵之敖看了眼那厚厚的袜子,吐槽:“在港城用得着吗?不是每年都会下雪的。”

林遇梵:“这边冬天也是湿冷,肯定能用得上。何况这是长辈的一番心意。”

桂香把小袜子拿去收起来。

赵之敖洗完澡出来,林遇梵在书桌边整理这几天写的稿子。

他问:“你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就挽留耿冬萍和陈丹丹她们留下来?”

林遇梵倒没想过他会反对,“组织上不是随她们自己选择去还是留吗?我挽留有什么问题?”

赵之敖:“她们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你这是跟她们打麻将打出感情来了?”

这话让林遇梵不高兴了,“我又没留她们在赵家花园陪我打麻将。我是发现她们自己很犹豫,所以才建议她们想清楚。还有,就算她们决定留下来,以后有时间来陪我打麻将,你也管不着!”

赵之敖语气缓了缓,“她们为什么犹豫?解放区倡导男女平等,更适合女性。”

林遇梵把稿子放进抽屉里:“只倡导男女平等没用,回去解放区,她们想要烫好看的头发,穿漂亮的衣服,都不能了。而且她们不是党员,没有那么崇高的理想,在这里如果能做一个独立女性,自己养活自己,想怎么吃怎么吃,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有什么不好的?”

赵之敖微微摇了摇头:“回解放区,有系统的培训,组织还能安排工作。在这里,她们连一分钱都没自己赚过,怎么做独立女性?”

林遇梵反驳:“你从骨子里就瞧不起我们女人。我们出版社多少女人不止养活自己,还能撑起自己的家庭。”

赵之敖不是瞧不起女性,他只是比较现实。

“我没有瞧不起女人。我是实事求是。她们在这里养尊处优惯了,跟你的女同事们大不相同。”

林遇梵白他一眼:“你是不是担心她们成为你的负累?”

“我有钱没错,我可以养活她们一辈子也不难。但……”赵之敖很烦这种纠葛不清的关系,特别是陈丹丹,他怕她留下来对他还心存幻想。

“你放心,她们如果选择留下来,会离开赵家花园。工作上的事,我们能帮则帮,帮不了,接济一下也问题不大。再说了,她们都识字,都有文化,在我们出版社学个打字,就能有份工资。”林遇梵说着往床上走去,“我能给她们做支撑,不需要你帮忙!”

赵之敖不太理解为什么她们那么怕回解放区。

他也不想惹老婆不高兴,只能叹了一声,“你这是,处牌友处出感情来了。”

“哪里像你这么无情。”

“回解放区就是无情?你的思想觉悟很有问题。”

林遇梵真生气了,“我刚才不是解释原因了吗?我白跟你聊那么久。”

赵之敖见老婆生气,赶紧道歉:“行行行,你想留她们就留吧,反正家里的事,你说了算。如果她们搬出去之后,实在找不到工作,我捐钱让基金会给她们安排一个闲职。”

说着他轻轻给她揉肩膀。

去基金会上班也不是不行。

林遇梵没再跟他吵,她掀开盖着腿的薄被,“你帮我揉揉腿。”

他又给她揉腿。

她最近那么方面的性致大减,他是难得老老实实只揉腿,没做其他事。

几天之后,耿冬萍和陈丹丹最终确定,要留在港城生活。

接下来,她们会找借口离开赵家花园,重新找工作,独立生活。

*

随着凡壹的长篇连载小说《孔雀东南飞》名气越来越大,为《风华》拉来大量的新读者。

同时顾平岸的《北平故事》吸引了不少刚从内地逃难而来的受众。

一时之间,《风华》杂志可谓风头无两。

凡壹和顾平岸更被他们封为南北双杰。

林遇梵一早起床,她在起坐间边听着广播,边吃着牛奶炖燕窝。

广播里两三个文人在热聊《风华》杂志南北双杰的作品。

这几个文人不知道是不是收了《风华》的钱,把凡壹和顾平岸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坐在一旁吃馄饨的赵之敖听完,不免道:“这些人还挺有眼光。”

林遇梵微微得意:“全赖我写得好。”

“你为什么……取个笔名叫顾平岸。”

她用别号在《风华》写的文章,赵之敖都有看。

关于她为什么取“顾平岸”这样的笔名,他早就想问了。

林遇梵扬眉笑道:“因为我爱顾平岸。”

这么直接?

赵之敖当即沉下脸来。

还没来得及问顾平岸是谁?林遇梵已经吃完燕窝开门出去了。

他心底只有一个猜想,这顾平岸是她读书时候喜欢的男同窗?

当即,他没了吃早点的心情。

一整天,赵之敖心情都不太好,黑着脸,对谁都爱答不理。

沈特都不敢多说话。

到了晚上,赵之敖半躺在床上,翻阅着《风华》杂志,假装不经意地问旁边的她:“顾平岸还在海城?”

林遇梵正在翻看老相册,她想了想,叹了一声:“算是吧。”

“什么叫算是吧?你不知道啊?”

“在海城的墓园里,你可以说在海城,也可以说在天上。”

已经去世?

去世了还记在心底,那是多刻骨铭心?

他翻着杂志,继续强装平静地问:“怎么死的?”

“病死的。”

“什么时候?”

“好几年了。”

“经常想起他?”

“嗯,经常想,有的时候做梦还会梦见。”

赵之敖努力压着心中的郁闷,“你还挺长情。”

林遇梵:“当然。估计到我死的那一天,我心里会只有一个想法,我终于可以去见她了。”

赵之敖脸色垮的不能看,他不免嘲讽道:“这么长期,你应该为他终身不嫁呀!”

林遇梵白他一眼:“你神经病啊!莫名其妙!”

赵之敖合起杂志:“既然你跟顾平岸那么刻骨铭心,你嫁给我做什么?”

林遇梵原本错愕的表情瞬间爆笑。

赵之敖发觉出了不对劲,“你笑什么?”

林遇梵伏在被子上,笑得起不来。

赵之敖换了她一声:“哎!”

林遇梵捂着肚子,忍着笑,她把相册放他面前:“这就是顾平岸!”

赵之敖一看,相册停在了林遇梵母亲的照片上。

顾平岸是林遇梵母亲,他丈母娘?

“不是,你母亲不是这个名字吧?”

他记得岳母是姓顾没错,但不叫顾平岸。

林遇梵嘴巴都笑累了,她解释:“平岸是我母亲的字。她是老北平人,我写的《北平故事》很多情节都来自于我母亲小时候给我讲的故事。”

吃醋吃到丈母娘身上了,赵之敖尴尬了。

林遇梵笑着故意逗他:“我上次说要写一本《醋王之王》,等我空闲下来,真的可以提上日程。”

他的醋白吃了。

又尴尬又高兴的赵之敖直接亲过去,不让她说话。

*

这天林遇梵去出版社开例会。

三毫纸小说最近是一路高歌猛进,不止让其他四毫纸小说,五毫纸小说没有了出路,还“入侵”传统图书市场。

由于质量的提升,作品越来越多样化,加之三毫纸小说足够便宜,不止市井小民喜欢看,越来越多的知识阶层也喜欢看。

林遇梵担心会对传统图书带来太大的冲击,这对整个出版市场并不是一件好事。

她道:“以后三毫纸小说要分层,都卖三毛钱,会破坏原本的图书市场,应该选择部分艺术价值比较高的作品,提价到五毛钱以上。”

因为这件事她之前就跟卉岩商量过,卉岩也赞同。

卉岩点头:“我们这边会尽快拿出方案来,究竟什么作品定价3毫纸,什么作品4毫纸,什么作品5毫纸甚至6毫纸,都要有个详细的标准……”

林遇梵:“下次开会,你们把方案拿出来。”

“好。”

接下来,王牧寻汇报了近期《万象》跟《风华》之间的鏖战。

王牧寻:“我们上个月销量本来已经逼近《风华》,但这个月又被他们拉开了3000册的距离,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推出的新人作家,也就是所谓的南北双杰,势头非常猛,吸引了大量的新读者去购买他们的杂志。”

阿晋:“社长,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注意到,你的读者和南北双杰的读者在电台和其他报纸杂志上吵起来了。”

卉岩最近太忙没有留意,她好奇问:“为什么?”

阿晋解释:“因为有些词汇和用语是我们社长在《黄金大劫案》和《魔女传奇》中独创的,南北双杰有好几个地方都用到了这些词,社长的读者就认为南北双杰是故意碰瓷,鹦鹉学舌。”

安拓:“我去研究了南北双杰的作品,写得不错,但有些用词习惯确实像是故意学社。”

这事林遇梵当然知道,是张维提醒了她,顾平岸有一两个词的用法跟她很像。

她就顺势而为,有意制造出更多的相似之处,将来为她所用。

林遇梵:“对方不是抄袭,这事我们不参与。”

卉岩也道:“如果对方不是抄袭,这种所谓的碰瓷确实没办法管。”

安拓等人有不同意见,但社长说了不追究,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开完会,林遇梵把最新一期的米仙稿件给了王牧寻。

开国大典近在眼前,解放军已经到达粤省边界,同时英府大量增兵港城。

民众越来越担心,港城会不会打仗。

很多读者打电话来杂志社,想要问米仙,港城究竟会不会陷入战火。

这次《问米》专栏,米仙回答了这个问题。

【问米:港城会陷入战火吗?】

【米仙:不会,请安心生活。】

最新的《万象》杂志一出,瞬间卖断货。

后面印刷厂紧急加印,《万象》销量冲破了《风华》保持的销量记录,达到了5万册!

几天之后,北平改名北京。

10月1日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2日,解放军进军粤省。

港城人民怀着忐忑的心,期待着。

有人想要回归祖国,有人是担心被共产,更多的人是害怕战争本身。

历史大潮,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