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的故事(中)

作者:盐野七生

在12世纪前半段的中近东,第四代耶路撒冷国王福尔克不得不面临与曾吉对决的局面。

这位来自法国的贵族所拥有的优势,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由于其自身拥有大量财富,他可以自己花钱组织一支骑兵和步兵,并亲率这支直属的部队投入战斗;其二,他来到中近东以后,不会过度关注于攫取私有领地与私人财产。

而法国国王路易六世的推荐,则不能说是福尔克所具有的优势或劣势。由于推荐了福尔克,路易六世自然有责任给予耶路撒冷国王一部分兵力,而当作为法国国王亲戚的福尔克率领十字军东来,在危机中的耶路撒冷加冕为国王时,其职位的责任也是不容推卸的。因此,福尔克与法国国王的亲戚关系,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实际的好处。

相反,福尔克本身的一些劣势,却不是以私人经费组织起一支军队就能解决得了的。

首先,这位空降到耶路撒冷的国王,对中近东的形势,特别是阿拉伯人、突厥人等对手的情况没有多少认识。

其次,福尔克有着老好人的性格,却缺乏个人魅力。

之所以说福尔克没有魅力,是因为梅丽森达与之结合不久就有了婚外情。早早就在妻子面前失去吸引力的福尔克,也缺乏约束诸侯与家臣的能力。

以耶路撒冷王国为代表的中近东十字军国家,基本上移植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与普利亚公爵波埃蒙多自己建立的安条克公国不同,戈德弗鲁瓦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是一个将其国内分散的诸侯领地统合起来而成的国家,就如同一个缩小了的法国的情形。

因此在编年史中,拥有500名骑兵和2000名步兵的安条克公国,其兵力应当完全是波埃蒙多自己的亲兵。而在耶路撒冷王国里,并没有国王直属的常备军,其军队是国内封建诸侯兵力的总和。

在十字军国家中,只有耶路撒冷王国是以国内各领地的诸侯在国王的召集下成立的委员会进行统治的。由于耶路撒冷与其他城市不同,是“上帝的都城”,任何世俗人士都不能以其私人的名义占有这座城市。而对耶路撒冷的防御,则由国王一人负责。

虽然名义上国王独自负责耶路撒冷的防务,但在现实当中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就像法国国王受到国内各大诸侯掣肘,不能随便发动战争一样,耶路撒冷国王很难完全自由地做出关于国是的决定。

在这一制度之下,处于敌人三面包围的十字军国家如何正确地施政,往往与其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息息相关。

然而耶路撒冷的国王们,缺乏的就是那种“以超人的能力与非凡的地位,令人心服口服的统御力”,那种被称为“个人魅力”(charisma)的资质。

第一代国王戈德弗鲁瓦、第二代国王鲍德温一世,以及后继的鲍德温二世,既不是拥有超强能力的统治者,也并非以令众人心服的战绩获得了耶路撒冷国王的位置。

但这三位国王都能够获得诸侯所提供的兵力。总的来说,那些为了保全自己的小块领地而一致行动的诸侯,为了耶路撒冷王国参与作战,对这个国家的存续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因此不能说这三个人完全没有个人魅力。至少从作战号召能得到响应这一点来看,他们具备一定的魅力。如果没有小领主们的支援来牵制埃及军队的进攻,鲍德温一世的历次远征就不可能实现了,而鲍德温二世统治的13年内,他也很难在整个十字军国家领土内纵横往返,充当救火队长的角色。

在鲍德温二世南北往复期间,所带领的军队不可能只有自己的一点点亲兵。为了击退数量众多的穆斯林大部队,他需要王国内封建诸侯必不可少的支持。

在遥远的西欧人眼中,耶路撒冷国王是强大的领主,可实际上这一王位非常孱弱。因此,担当者的个人魅力,对国王来说至关重要。

当今关于十字军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著者之一斯蒂芬·兰西曼,曾经这样写道:

“耶路撒冷王国的王权,只有在国王个人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并且取得其国内强有力的人物共同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兰西曼所说的“力量”,指的不仅是军事力量,而是能让诸侯和兵士们紧紧跟随的强大统御力。对领导人来说,不仅要具有足够的个人魅力,还要有善于用人的现实能力。

在法国国王的亲戚,安茹家的福尔克统治耶路撒冷王国的30年间,国王御驾亲征的次数大大减少了。究其原因,无非是国内的诸侯不愿跟随国王出征。

在这一时期,安条克、埃德萨和特里波利的统治者,也常常拒绝耶路撒冷国王的支援请求。甚至于当福尔克想向安条克方向进军时,遭到行军路线上特里波利伯爵雷蒙的拒绝,不得不乘船前往。

因此,在福尔克统治期间,十字军国家的分离与瓦解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四大十字军国家侥幸没有被穆斯林占领,只是因为曾吉方面出了状况,停止进军。

如果对当时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双方的权力构造进行大致比较,可以绘制如下页图。

如果以日本的情况做对比,伊斯兰世界中的阿拉伯人相当于日本的“谱代”(数代侍奉同一个领主的家臣),而塞尔柱突厥人和库尔德人则相当于日本的“外样”(战败后降服的家臣)。

福尔克继任耶路撒冷国王的同一年,巴格达的苏丹去世了。此后的伊斯兰世界便爆发了纷争,像每次失去领袖时一样。

曾吉的正式地位,是底格里斯河上游摩苏尔城(今伊拉克境内)的艾塔伯克(土耳其语Atabeg,大致相当于阿拉伯语的埃米尔)。为了阻止自己的敌人成为下一任苏丹,曾吉停止了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将阿勒颇委任给自己的儿子努拉丁,然后返回了美索不达米亚。

仍是艾塔伯克的曾吉,不能滞留在远离自己统治中心的叙利亚。毕竟,巴格达方面可以随时进攻摩苏尔。谁最终成为下一任苏丹,对于希望在从摩苏尔到大马士革之间的广大地域中称霸的曾吉来说,是关系到其大后方稳定的。因此,曾吉足足花了三年时间处理美索不达米亚方面的事务,然后才回到叙利亚。

曾吉的野心并非将中近东的基督教国家一扫而光。他在取得阿勒颇之后,准备进攻的下一座城市是同在穆斯林统治下的大马士革。

中近东以山岳地带为界,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安条克在西侧,而大马士革则在东侧。从地势考虑,先进攻大马士革是非常合理的。

然而,进攻大马士革,并非易事。曾吉首先着手攻占通往大马士革道路上的小城市,而这些位于叙利亚北部的城市正好在福尔克的控制之下。曾吉在通往大马士革的行军道上一路行使武力,而为了阻止曾吉的进攻,福尔克只得率军北上。他知道,如果大马士革落入曾吉之手,其西面的十字军国家就将陷入巨大的威胁之中。

然而,安条克与特里波利的领导人都不愿与耶路撒冷国王协同作战。曾吉因此得以在分化敌人的状态下,包围了十字军名为蒙费兰的城堡。

坚固的城堡本可以使决意防御的守军坚持到援军到来。但即位以来一直无法与其他诸侯搞好关系的福尔克,无法期待任何友军。随着穆斯林大军对城堡一天天围困下去,国王只得派人与城外的曾吉交涉。他希望能支付赎金换得曾吉退兵,而不至于被对手俘虏。

曾吉的答复是,他不仅保证上至国王,下至普通士兵的全体人员的安全,还释放先前俘虏的一名特里波利伯爵领地的将军,此外完全不收取赎金。艾塔伯克所要的报偿,是请福尔克把蒙费兰城堡交给他。

在福尔克看来,如果将城堡交给曾吉,就能平安返回耶路撒冷,还不用支付巨额赎金,这自然再好不过。于是他就接受了曾吉的条件。

这座蒙费兰城堡,是十字军建设的锁钥西侧十字军诸国与东侧穆斯林世界的著名要塞。其地理位置正处在从阿勒颇南下大马士革的大道正中,对于掌握阿勒颇的曾吉来说,可以以此地为前哨基地,进攻大马士革。

耶路撒冷国王福尔克的富裕,早已为穆斯林所熟知,因此如果曾吉要求赎金,福尔克自然能够给得起。但获取赎金,与占有进攻大都市大马士革的战略基地相比,就次要得多了。

此外,这座城堡还有一点儿战略价值。如果穆斯林拥有这座城堡,当他们进攻埃德萨时,耶路撒冷援军北上的路线就被切断了。曾吉并非因为西欧人所谓的骑士精神而只要求福尔克交出蒙费兰城堡一个条件,他只是看重了这兵不血刃取得城堡的机会,节省了时间和兵力。

对福尔克来说,能避免被俘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他退出了城堡,完成交接手续之后,离开了战场。此时这位国王已经在位6年,时值公元1137年。

13年乏善可陈的统治中,福尔克的下一次行动,是3年后的1140年,与大马士革的领主结成了抵抗曾吉的同盟。

这一穆斯林与基督教国家的同盟,在当时的伊斯兰领主看来是很正常的,但在十字军国家一方,就是令人意外的事件了。而在此之后,曾吉的军队并未向南攻取大马士革,却转向北进攻埃德萨。

当南面的埃及军队入侵耶路撒冷王国时,与之结盟的大马士革领主却没有义务帮助福尔克。于是,防御埃及进攻的任务,完全落在了圣殿骑士团和圣约翰骑士团的肩上。

作为十字军首领的福尔克,接下来所犯的错误,就毫无理由开脱了。他的错误,使安条克公国落入拜占庭帝国之手。

早在第一次十字军攻下安条克之后,拜占庭帝国就想将其据为己有。而福尔克却在十字军收复安条克40年以后,承认了拜占庭对安条克的吞并。福尔克错误地认为,想从对曾吉的战争中获胜,就要依靠拜占庭帝国的力量。但拜占庭皇帝却只热心于操纵安条克的局势,完全没有兴趣支援耶路撒冷王国。

在拜占庭吞并安条克一年后的1143年,福尔克外出狩猎时落马而死,卒年52岁。他的两位王子中,较大的还不到13岁,于是42岁的妻子梅丽森达就任了耶路撒冷王国的第一位女王。在这个王国,血统比能力更为重要。由于梅丽森达是鲍德温二世的长女,没有人反对其继承王位。

在历代耶路撒冷国王当中,福尔克在同时代人与后世史家中都评价甚低,只有一个方面的评价较为正面,那就是他首先开始在中近东的十字军国家内建设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