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的故事(中)

作者:盐野七生

当然,意大利人之所以能够获得居留区,是因为这些城市被基督徒组成的十字军占领了。同在中近东的穆斯林控制下的城市,却无法设置这些居留区。中世纪的经济人自然不会放弃在穆斯林城市中开展经济活动。

虽然不能设立居留区,但意大利人获得了开办商馆的权利。这首先需要获得当地统治者苏丹或埃米尔的许可。

在这一时代,威尼斯人在阿勒颇开办了商馆。即使在十字军最兴盛的时代,阿勒颇也一直处于穆斯林的控制之下。后来,威尼斯商人还成功地在伊斯兰世界的重要都市大马士革开设了商馆。

在穆斯林统治下的城市设立的商馆,与威尼斯城内设立的德意志商馆类似,也与后来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商馆一样,都是携带商品前往所在国进行交易的商人商谈与交易的场所。

意大利人在伊斯兰世界城市内所造的商馆,和在与其友好的基督教国家内所造的商馆外观不同。在伊斯兰世界内所造的商馆建筑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宗教排斥,为简单的四角形,外侧的窗户细长,以避免遭箭矢射入。由于是为了商业目的所建,商馆周围自然没有高墙深壕。至于采光则主要依靠宽大的中庭。

围绕着商馆中庭的是一圈地窖,作为放置商品的仓库。此外,商馆内还有理发店和用于急诊的诊所。从中庭沿着石质阶梯可以上到一楼,这里是分隔成很多间的房屋,一般用来作为集会和交谈的场所。再上到二楼,则是为了短期居住的人提供的住宿房间。需要长期居住的商人,一般会在城市内租住。

商馆毕竟是在异教徒的土地上贸易的场所。因此,为了以防万一,商馆内储备了充足的食物和水。为了防火,厨房设置在商馆的最高层。在用餐时,阿拉伯、突厥少年常常作为侍应往返于厨房和餐厅之间。在穆斯林的土地上,每周的确有一天是不同寻常的。

商馆规则的第一项,是绝对禁止在星期五外出。这一天是穆斯林的礼拜日,基督徒商人不能在街上活动。

前往伊斯兰世界的人,在从母国出发之前,都不再剃须,要一直把胡须留长。如果他们剃掉胡须,就会有被穆斯林视为男宠的危险。他们出发前都会带上意大利语和阿拉伯语的双语辞典,以备经商之用。

马可·波罗在其前辈百年之后,出于中世纪意大利商人自发的行为,把意大利商人的足迹从中近东扩展到远东,开拓美索不达米亚以东远东地区的市场。

伊斯兰世界的经济人也对新市场的开拓十分热心。在十字军进攻时,穆斯林商人依然保持与“法兰克人”商人的接触,并且敏锐地捕捉到了在西欧法兰克人居住区的商机。商人们不会出于宗教狂热,而考虑将来自西欧的侵略者逐出中近东。即使有宗教狂热的人,也是希望通过战争而获取财富,而财富则是出自伊斯兰世界的经济人之手。

意大利的商人从伊斯兰世界的同行那里购买了大量的物产,并贩运到西欧。这一行为对一直处于守势的十字军国家的存续起了相当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由于意大利诸国对制海权的控制,埃及海军一直不能有效地袭击十字军国家的港口。意大利的船只也为十字军国家提供了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补给。

如果有人问意大利的滨海城邦是否是在十字军的大义面前团结一致行动的,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最先与东方贸易的阿玛尔菲共和国,早在十字军时代之前就渐渐衰落了。它被不重视贸易立国的领土型国家诺曼王国兼并。而决定另外三个滨海城邦命运的,是它们自身的对抗意识。

比萨在与热那亚的对抗中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此后,比萨的国力衰微,只能依靠商人个体的力量,而不是整体的国力来取得发展。

击败比萨的西地中海霸主热那亚,则与威尼斯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两大滨海城邦国家的竞争,从十字军的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十字军国家灭亡之后,持续了120年之久,其间爆发了4次大战。

在这部十字军历史中,我无法详述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故事。在《海都物语》中第六章“对手热那亚”部分,读者可以获得详细的了解。

可以说,在十字军时代的200年间,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不仅有战争冲突,也进行着密切的经济交流。经济活动促进了世界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这一点在十字军时代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