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的故事(下)

作者:盐野七生

回到雅法的理查,准备再次向穆斯林军队发起进攻。

理查认为,在进攻耶路撒冷之前,首先应该从萨拉丁手中夺取补给港亚实基伦。为此,他着手进行全面的准备。对理查来说,全力投入是必然的。

亚实基伦的守军已经得到萨拉丁的命令,对城市和港口进行全面的破坏。守卫这座城市的穆斯林军士和城内的穆斯林居民都相继撤离。因此,理查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取了这座城市,但是需要安排人着手重建,并确保重建工作的安全进行。

于是,理查派遣兵士从雅法出发,前往亚实基伦。同时,他委派比萨和热那亚的舰队,运去建材、施工机械和粮食。意大利诸邦的水手们在此阶段的任务不仅限于海上运送。亚实基伦港所受到的破坏,还需要这些熟悉港口情况的航海者们来全面修复。

在亚实基伦重建过程中,理查的主要工作是确保兵士们能够安心建设。因此,他率部在亚实基伦以南开展了军事行动。而萨拉丁为了延缓十字军在亚实基伦的建设,也派出军队集中进攻这一地区。


理查控制的主要海港城市

理查必须确保从雅法到亚实基伦一线的安全。因此他从亚实基伦向南出兵,进入加沙地带,向东和南两个方向扩大行动范围。

十字军除了和穆斯林军队交战,还袭击了从陆路交通线向耶路撒冷的萨拉丁部队输送物资的补给队。理查押送着缴获的马匹和军需品凯旋而归,得到了士兵们一致的喝彩。这次作战中,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骑士们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既熟悉当地的地形,又了解穆斯林军队的作战特点。

理查为此时的军事行动拟定了明确的作战方案。在攻取加沙之后,他马不停蹄地继续南下,以取得对此地南侧达鲁姆的控制权。

达鲁姆在今日名为戴尔·阿尔巴拉,属于整个加沙地带中的一座城市,位于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边界上。攻取这里之后,理查的铁蹄几乎就要踏上埃及的领土了。

此时,理查的战略,是将从推罗延伸到阿克、雅法、亚实基伦的控制区,尽可能地接近埃及的边界。

以上的城市都是港口城市,从而连接起了一条以海港间航路为线索的,充分控制所在海域制海权的线路。

从地图上看,现代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海岸所连成的地中海东岸,完全处在基督教势力的掌控之下。毫不逊色于埃及海军的意大利诸邦的海军,很好地完成了对这片海域的控制。

为了完全征服一座城市,十字军必须将周边的村镇置于控制之下。将达鲁姆收入囊中的十字军,不仅切断了埃及与巴勒斯坦之间的海上补给路线。从开罗经尼罗河口,沿着地中海海岸到西奈半岛北部,再进入巴勒斯坦的陆上补给路线,也在十字军的袭击之下难以使用。这样,埃及与萨拉丁军队之间,只能通过西奈半岛和以色列南部的沙漠之路进行联络了。

到1192年春天,理查已经切断了耶路撒冷的萨拉丁军队一半的补给线。剩下一半的补给由来自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埃米尔们负责。当他们看到萨拉丁在推罗、阿克和阿尔苏夫的失利之后,无不开始怀疑这位苏丹的力量,从而对迫在眉睫的守卫圣城的大战,抱着悲观和消极的态度。相反,萨拉丁对埃及的依赖进一步加深了。

在萨拉丁命令下被押送往埃及的1500名基督徒俘虏,被攻取达鲁姆的十字军释放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这则实例,充分体现了占领达鲁姆以后十字军在埃及边界的强势。

理查在埃及和耶路撒冷之间的各条道路中间设置了路障,以充分完成进攻耶路撒冷的最后准备。

基督教的复活节,每年会落在不同的日期。1192年的复活节是4月5日。对理查来说,这一天可不是休息的日子。他召集在亚实基伦市内重建工事的全体士兵,和所有在城外与穆斯林军队作战的十字军战士,在城墙外支起帐篷,办起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除了庆祝复活节之外,理查和士兵们也欢庆亚实基伦重建工作的完成。整支军队从上到下士气大受鼓舞。

然而,第二天一早,勃艮第公爵所率的法国军队就离开了亚实基伦。他们并未在雅法和阿克做任何停留,而是直接开赴北面的推罗——在那里驻扎的是跟法国国王腓力保持良好关系的康拉德。理查不得不尴尬地送走了他们。

勃艮第公爵之所以率部队离开,并不仅仅是因为军费的问题。根据后世的记载,先期归国的腓力二世希望延缓理查回到西欧的时间,因此命令自己的部队撤离,以使理查陷入圣地之战的泥潭中。无论如何,法国军队的撤离,减少了理查所率十字军的总兵力。

正当此时,推罗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故。

4月21日正式加冕为耶路撒冷国王的蒙费拉特侯爵康拉德,在一周后的28日,遭遇两名刺客袭击,被杀身亡。

推罗全城居民都仰仗康拉德来抵御萨拉丁可能发起的进攻。因此,康拉德在城内的时候并不在自己身边配置警卫。当天他在主教家中用过午餐以后,只带了几个护卫,启程回家。

照耀着明媚春光的推罗城内,发生了大庭广众之下的惨案。在康拉德回家的路上,身着中近东城市内常见的用人服装的两名阿拉伯人,突然出现在康拉德面前,对他行刺。康拉德当场被刺身亡。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的耶路撒冷新国王,波澜壮阔的人生于52岁之年戛然而止。

两名刺客之一被赶来的卫士当场杀死,另一人在受重伤之后,说明了自己是受谁指使而来,然后也倒毙于现场。

刺杀康拉德的,是一位叫作“山中老人”的领袖所率领的吸食致幻草的暗杀集团,在历史上被称为“哈查只派”(Hashshāshīn)。

然而,这支暗杀集团从来都是收取钱财为雇主杀人的。当人们开始调查雇凶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刚刚到达推罗的法国军队。

与让康拉德获得耶路撒冷王位相比,更希望路西尼安继续统治的理查,认为是法国人出钱雇凶杀害了康拉德。

但是,理查并不完全坚持这一看法。此时,还有一个人非常关心“山中老人”背后究竟何人主使,他就是巴里安·伊柏兰。

十字军征服中近东之后,在这些殖民地上定居并生儿育女。同时代的穆斯林把这些生在中近东的十字军后代,都统称为“法兰克人”。

在第一次以至第三次十字军间的百年之中,有不少法兰克人在中近东成长起来。他们的祖先有南意大利的诺曼人,例如巴里安·伊柏兰就是其中一位。现代改名为巴特亚姆的特拉维夫以南的地区,在特拉维夫还叫雅法的时候,就叫作伊柏兰。

在十字军国家内一直保持强势的巴里安·伊柏兰,参加了5年前路西尼安所率领的哈丁战役。他在那场惨败中担任后卫,成功逃出了战场。在接下来的耶路撒冷保卫战中,他负责城防总指挥,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以赌博的方式与萨拉丁面对面会谈。正如本书第二册结尾所述,萨拉丁同意了不流血的开城,而伊柏兰换取了全城内法兰克人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保障。

此后,伊柏兰再次与萨拉丁敌对。在推罗之战中,他与康拉德共同抵抗,并参加了其后的阿克之战。由于深感路西尼安的无能,伊柏兰一直是康拉德一派的得力干将。

在耶路撒冷王位的正统继承者西比拉逝世的1190年,伊柏兰开始行动了。看到路西尼安的地位由于西比拉之死而动摇,伊柏兰秘密为康拉德夺取王位做准备。在西比拉之后拥有王位继承权的,是先王阿莫里的女儿伊莎贝尔。伊柏兰促成了伊莎贝尔和康拉德的婚姻,这样,耶路撒冷王位的男性第一顺位继承权就从路西尼安转到了康拉德的头上。

伊柏兰站在康拉德一方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赞赏康拉德的战斗力。在哈丁之战中,伊柏兰充分了解路西尼安的无能,因此他深感有必要以能征善战的康拉德,代替原来翩翩君子的国王。

这一策略成功了。蒙费拉特侯爵康拉德最终正式成为了耶路撒冷王国的新国王。可是,一周以后,他却被刺杀了。

此时,伊柏兰迅速行动起来。他立即将守寡的伊莎贝尔嫁给了香槟伯爵亨利。这时,42岁的路西尼安,在与康拉德的王位争夺战败北之后,成为了塞浦路斯国王,已经在前往塞浦路斯岛的路上。为了阻止他的回归,伊柏兰以伊莎贝尔的再嫁造成了既成事实。

伊柏兰之所以能够任意支配伊莎贝尔的婚姻,是因为她从5岁起就被这位领主收为养女。

在耶路撒冷还为基督徒所控制的时代,由于麻风病而即将不久于人世的鲍德温四世,就将自己死后的国土安全托付给时年37岁的伊柏兰。此时,伊柏兰还只是一家中的次子,地位低微,没有领地。因此,鲍德温四世令其与亡父阿莫里守寡的妻子结婚,并赐予他纳布卢斯附近的领地。得到如此破格的高待遇,伊柏兰便自然将妻子所带的继女伊莎贝尔视为自己的亲生女儿。由于这段婚姻一直很幸福,伊莎贝尔对继父伊柏兰也就言听计从。

伊柏兰之所以为伊莎贝尔选择下一任丈夫,即继任耶路撒冷国王的26岁的香槟伯爵亨利,是出于以下的原因:

首先,亨利虽然年轻,却已经有过数次作战经验。就连理查也对香槟伯爵的能力刮目相看。

其次,香槟伯爵是理查的侄子,也与法国国王腓力二世有亲戚关系。在受到萨拉丁压制而处于困难时期的中近东十字军领导人看来,推举一位与英法两大强国国王有血缘关系的领袖,是对耶路撒冷王国颇为有利的。

受到伊柏兰邀请的香槟伯爵,此时正在阿克。他告知伊柏兰,自己将首先征询身在亚实基伦的叔父理查的意见。对亨利来说,比自己年长10岁的理查不仅是叔父,也是自己极为佩服的领导者。

理查从亚实基伦寄来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这真是极好的消息!我也感到满足了!你做了耶路撒冷国王以后,不单推罗和阿克,就连雅法和亚实基伦——我在巴勒斯坦征服的全部土地都送给你。


对义父言听计从的伊莎贝尔,同意了再婚的请求。与同52岁的康拉德结婚相比,嫁给26岁的帅气新夫,20岁的伊莎贝尔大概会感到十分满意吧。在康拉德遇刺后一周,新婚仪式就举行了。

就这样,跟随理查前来参加十字军东征的香槟伯爵亨利,在没有多少实力的情况下,即位为新的耶路撒冷国王。他十分忠实于自己的义务,集合了所有能够效忠耶路撒冷王国的兵力,加入理查对抗萨拉丁的斗争。而理查也拥有了在康拉德控制耶路撒冷王国时期所无法具备的兵力支持。可以说,此时十字军对萨拉丁的战斗力得到了增强。

理查十分认可巴里安·伊柏兰在这件事中的功绩。两人之间的急速接近,促使理查以伊柏兰作为与萨拉丁之弟阿拉迪尔谈判的使节。

伊柏兰并不仅仅是作为翻译工作的。在理查看来,伊柏兰熟悉当地的各项事务,是与萨拉丁进行交涉的最理想人选。

伊柏兰不仅得到了理查的信赖,在敌对的萨拉丁和阿拉迪尔看来,他也是令人尊敬的人物。5年之前伊柏兰在耶路撒冷开城时所做的贡献,至今依然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