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的故事(下)

作者:盐野七生

兄长萨拉丁去世时的1193年3月,阿拉迪尔50岁。此时,他并没有任何侵犯兄长子嗣的继承权利的念头。

墓园安置在大马士革壮丽的清真寺内的萨拉丁,留下了17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都担任闲职,只有几人被委以重任。根据萨拉丁去世前的遗书,他所创立的阿尤布王朝领土,将这样分割:

萨拉丁22岁的长子阿夫达尔,继承大马士革,阿尤布王朝的首都。他自然成为整个叙利亚的统治者。

比长子年轻一岁的阿齐兹,成为埃及的统治者。

第三子扎希尔继承了叙利亚的第二大城市阿勒颇。

作为城主,扎希尔拥有对城市及周边地区村镇的所有权和管辖权。

最后,萨拉丁给自己最信赖的兄弟阿拉迪尔留下的是史称“内约旦”的约旦河西岸地区。

萨拉丁把这一地区分给阿拉迪尔,有着非同一般的意味。

约旦河西岸地区,正好与理查和萨拉丁之间和议中所承认的十字军国家——推罗到雅法之间的地带相毗邻。这一地区的东边是约旦河,与以大马士革为首都的叙利亚接壤。

萨拉丁将中近东十字军国家与伊斯兰世界核心区域间的狭长地带托付给阿拉迪尔,自然是希望这一地区成为十字军国家和他的后代所控制地区之间的缓冲地带。

通过和议使耶路撒冷保持在伊斯兰世界之内,萨拉丁结束了“武力吉哈德”。当他确知理查已经从阿克启航前往西欧,便解散了为“武力吉哈德”而组织的大军。

阿拉迪尔基本延续了兄长的战略方针。在理查与萨拉丁的和议到期之际,他主动联系了十字军国家的领导人耶路撒冷国王,延长了双方和议的期限。

无论是萨拉丁还是阿拉迪尔,都容忍巴勒斯坦的基督徒——穆斯林所称的“法兰克人”的存在。当然,他们的容忍是以西方不再派来新的十字军为前提的。

而理查和第三次十字军所夺得的,实际上是中近东的法兰克人的“满足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十字军的精神逐渐镇静下来,他们慢慢淡忘了与穆斯林之间的敌对意识。

然而,这种状态反过来动摇了中近东的伊斯兰世界。强权人物努拉丁和萨拉丁出场之前的伊斯兰社会的特点——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再次浮现出来。

1194年,萨拉丁死后不到一年,他的儿子们之间就爆发了武力冲突,只好请叔父阿拉迪尔来做仲裁和调停人。1196年,冲突再次爆发。这次,阿拉迪尔和其他继承人一致认为,阿夫达尔不适合做萨拉丁的继承人。于是,这位长子被从大马士革流放。

两年之后的1198年,取代阿夫达尔掌握阿尤布王朝大权的阿齐兹,在一次狩猎之中落马而死。得知这一消息的阿夫达尔,便摩拳擦掌,准备重掌大权。

但是,各地的埃米尔相信,年轻的阿夫达尔没有能力掌管整个王朝。埃米尔们请求阿拉迪尔出来主持局势,并一致希望他继承阿尤布王朝。

此时的阿拉迪尔,并不想僭越亡兄的遗子们才有权继承的王位。直到1201年阿夫达尔宣布最终隐退之后,阿拉迪尔才继承了苏丹的宝座,当时他已经58岁。

阿拉迪尔对阿尤布王朝的领土进行了重新分配。

落马而死的萨拉丁次子留下了一位继承人,17岁的曼苏尔,成为埃德萨的统治者。

阿拉迪尔的长子,21岁的卡米尔,得到了埃及的统治权;次子穆阿扎姆则统治大马士革;他的三子与四子分别统治各个地区。

意味深长的是,阿拉迪尔只给予自己的儿子以父亲名义统治的权力。虽然这一点是后继的卡米尔所不能忽视的障碍,毕竟深受兄长信任的阿拉迪尔,是在僭越其兄直系子孙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统治的。

不过,阿尤布王朝的统治,终究再次巩固了。

在完成内部权力交接之后,伊斯兰世界实力最强的阿拉迪尔,就与威尼斯共和国缔结了一项互不侵犯的通商条约。

拥有着与萨拉丁一起身经百战的经验的阿拉迪尔,与兄长一样深知意大利诸邦海军的强大实力。这一时期的塞浦路斯岛,已经在路西尼安的统治下,成为从西欧前往中近东的重要中转站。但由于其防御设施还没有设置完备,以当时穆斯林的军力,是有可能征服塞浦路斯岛的。然而,由于塞浦路斯四面环海,而基督教一方控制着制海权,就算是再多穆斯林军队,也无法抵达这个岛屿。

不仅塞浦路斯的情况使阿拉迪尔只能对其保持现状,他还要尽力避免使伊斯兰世界受到新的十字军东征的威胁。如果新的十字军要来到中近东,他们必然依靠来自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的海上力量。因此,伊斯兰世界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设法瓦解十字军的海上同盟。

在选择和平谈判的对手时,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的情况并不相同,主要是各国能够控制其投入的武装力量的情况不同。比萨,特别是热那亚人的个人主义倾向很强,因此国家对其军事力量的实际控制比较弱。因此在发展双边关系方面,威尼斯相对更为合适。

通过缔结和约,威尼斯所得到的利益,就是能够在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迪尔控制的全部领土内,从事特许经济活动的权利。威尼斯的商人们,因此得以在比商业对手更为有利的环境中营生。

然而威尼斯商人是非常讨厌集中的。在政治上,威尼斯人并不喜欢中央集权,而在经济活动中,他们也希望能够分散风险。即便埃及为他们提供了市场中的最高地位,威尼斯商人还是感到不能满足。

如前所述,教皇英诺森三世、威尼斯元首恩里科·丹多洛和继任苏丹的阿拉迪尔,是第四次十字军时代的主人公。

始终处于明处的丹多洛的侧面,站立着英诺森三世,而阿拉迪尔则是与英诺森三世对立位置的幕后人物。但这三人在第四次十字军时代的主人公位置,一直没有变化过。倘若这三位角色中少了任何一人,第四次十字军的历史都必将改写。

因此,在此三人之外的任何人,都不过是“马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