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的故事(下)

作者:盐野七生

拜巴尔斯是一位从奴隶市场上被贩卖为兵士的职业马木路克,大约出生于1223年前后。出身奴隶的马木路克大都是改宗伊斯兰教的,拜巴尔斯也不例外。

击溃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率领的第七次十字军,使马木路克一战成名。刺杀阿尤布王朝的最后一位苏丹图兰沙,将埃及的主权置于马木路克的统治之下,拜巴尔斯居功至伟。面对蒙古铁蹄的威胁,众人都寄希望于这位马木路克的领袖。

无论是巴格达、摩苏尔还是阿勒颇、大马士革,一座座城市被蒙古人轻易攻陷,这不能不说是负责防御的领主哈里发和埃米尔的问题。究其原因,阿拉伯和突厥领主们都是伊斯兰世界的既得利益者。出于诸多利益的考虑,使他们患得患失,无法做出果断的决定,最终陷入失败的命运。

与这些既得利益者相比,出身奴隶的拜巴尔斯完完全全是从社会底层打拼到今天的地位。

这位37岁的马木路克,决定与蒙古人决一死战。为此,他做了慎重的准备。

拜巴尔斯精心挑选了最忠于自己的亲兵上战场。出战的3.5万名埃及步兵,全部出身于马木路克。

当部队集结完毕之后,拜巴尔斯并不打算集中全军于埃及进行守土防御。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的惨剧历历在目,他并不想将士们在战战兢兢的埃及民众的议论中丧失士气。

马木路克选择了远离家乡的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地区作为决战的战场。拜巴尔斯的计划,是待蒙古军队离开大马士革,在其南方的巴尔贝斯城休整后开拔南进时,对其进行截击。之所以选择巴勒斯坦北部,是因为这一地区距离留在叙利亚的蒙古军队的友军尚远,他们无法及时驰援。

马木路克大军从开罗出发,沿地中海海岸到达加沙,由此北上到达阿克。由于埃及军队决定的战场加利利地方恰好是十字军控制的地盘,马木路克一边行进,一边密切关注着十字军的行动。

距离第七次十字军的大败和路易九世的惨淡归国,还不到6年的光景。以阿克为首都的近东十字军势力,正屏住呼吸期待着伊斯兰世界和蒙古的对决。十字军除了答应拜巴尔斯借道的要求之外,别无选择。而拜巴尔斯也得以在毫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组织对蒙古大军的反攻。

如怒涛般西进的蒙古铁蹄,到达地中海沿岸之后,并未放慢脚步。他们不待与友军会合,便径直西行渡过了约旦河。1260年9月23日,这支蒙古大军抵达了阿音扎鲁特(Ain-Jalut)的原野,与埃及马木路克大军短兵相接。

最令拜巴尔斯恐惧的对手,便是妇孺皆知的蒙古骑兵军团。相形之下,马木路克骑兵的实力要弱很多。

37岁的马木路克司令在军中的角色,犹如今日的足球队主教练。在球场上,遭遇有强力前锋的对手,教练必然会命令己方后卫对强力前锋进行时刻紧逼盯防。受到严密盯防的前锋与队友隔离,任凭他具有再天才的球技,也得不到传球。

拜巴尔斯便实施了类似的战术。他的少量骑兵部队将勇猛的蒙古骑兵军团引入不适合骑兵行动的森林中,而步兵则与敌方的步兵进行缠斗——马木路克一方的步兵拥有极大的数量优势。

于是,阿音扎鲁特之战的天平,逐渐向马木路克一方倾斜。

从规模上看,这场会战并不大。然而就此一战,整个伊斯兰世界的西半部分便得以幸免于蒙古军队的蹂躏。

阿音扎鲁特战役打破了蒙古大军不败的神话。由于担心战线太长,蒙古军队在阿音扎鲁特失败之后,便径直退回了幼发拉底河东岸。这样一来,大马士革和阿勒颇不费吹灰之力地回到了穆斯林的控制之下。

一位奴隶出身的将领,从此成为整个伊斯兰世界的英雄。如果说此前苏丹之位除了实力之外还要求出身高贵,阿音扎鲁特一战之后,出身低微者也可以竞逐苏丹的大位了。对其治下的穆斯林来说,能够保卫自己的领导人就是最受拥护的领袖,至于其出身则是不那么重要的问题。


阿音扎鲁特之战示意图

这位出身奴隶的英雄,在政治上也棋高一着。他找到巴格达陷落时死难的哈里发的继承人,将其迎入开罗,成为新的哈里发。

拜巴尔斯承认哈里发宗教权威的同时,独揽政治和军事大权。哈里发在宗教领域为这位出身卑微的苏丹大唱颂歌。哈里发从此不再是苏丹权力的障碍。

日本常译为“奴隶王朝”的马木路克王朝,巩固了统治。

由萨拉丁创立,经阿拉迪尔、阿尔·卡米尔以至于全盛的阿尤布王朝苏丹,并不需要哈里发作为自身的宗教权威。然而,对出身奴隶的马木路克王朝苏丹来说,这样的宗教权威就是十分必要的了。然而正是因为这一点,马木路克王朝对伊斯兰世界未来的发展施加了深远的影响。

拜巴尔斯于17年后的1277年在大马士革去世。这位以幼狮为旗号,出身钦察人的马木路克苏丹,死后在开罗的大清真寺中获得了华丽的墓所。

此后的马木路克苏丹,很快与叙利亚、巴勒斯坦沿海的基督教残余势力展开了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