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得岛攻防记

作者:盐野七生

位于爱琴海的东南,与小亚细亚几乎相连的罗得岛,仿佛是一个从西南朝着东北摆放的橄榄球。整座岛的面积不到1 500平方千米,即使丈量岛上最长的地方也只有80千米,宽度最大的地方只有38千米。岛上虽然有一道像脊骨一样的山脉,但即便是高山也只有一座1 200米高的山峰。在耕地面积方面,罗得岛全无优势可言。

从古代起,这里就作为气候理想之地而远近闻名。在城中,即使最冷的2月,气温也不会低于10摄氏度,哪怕是最热的8月,只要在背阴处就很少会超过25摄氏度。夏天的最高温度也不过是在阳光下达到30摄氏度。虽然11月到次年4月被认为是雨季,但不会有阴雨连绵不断的情况。雨水多是短时强降雨型,倾盆而下,骤然而止。地中海地区的风始终都在变换方向,而只有罗得岛近海十分难得地刮着类似季风一般方向相对固定的风。从春天到夏天,会刮起被称为“米拉斯特尔”的西北风,秋天和冬天不是刮起被称为“西洛克”的东南风,就是刮起被称为“利贝乔”的西南风。炎热季节刮的是凉风,天冷后会刮来暖风,因此罗得岛的气候被誉为“甜美”也理所当然。水资源也因以山脉发源流出的众多溪流而丰富充沛。如果说这个满目郁葱的罗得岛还少点儿什么的话,可以说只缺小麦。但只在需求量大的时候,才会面临小麦短缺的情况。

良港都集中在岛上从北到东的地带。位于岛屿最北端的罗得,以及位于岛屿东侧中央的林多斯从古代开始就被认为是主要港口,尤其是罗得,无论什么时代都是首府。

仿佛是地中海乐园的这个岛屿,肯定不会安坐海上而不被人虎视眈眈地盯上。仅以进入信史时代以后为例,自约公元前1500年来自克里特的移居者在岛屿北部居住下来以来,与爱琴海的其他岛屿所经历的历程基本相同,罗得岛也经历了希腊民族的变迁。

从公元前800年左右开始,只是因为处于对当时的商业航路来说绝好的位置,罗得岛与附近的小亚细西岸的伊奥尼亚城市以弗所、米利都、哈利卡纳索斯并列,作为重要通商基地而尽享繁荣。来自罗得岛的移居者所建设的地中海沿岸移民城市也不在少数。

但是,正因为是浮在海上的岛屿,在与大陆相连的伊奥尼亚各城市在公元前5世纪遭到波斯攻击之际,罗得岛幸免于难,并未归于波斯的统治之下。拥有船队的罗得岛也参加了雅典倡议的反波斯同盟。即使在全希腊分裂为斯巴达派和雅典派的时代,罗得岛也能一边周旋于这两大领袖之间,一边保持独立。只是在亚历山大大帝时代,也许是因为对手的力量压倒性地强大,罗得岛率先选择站在了马其顿一边。

但是,罗得岛最辉煌的时代,可以说是从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开始的。与埃及之间密切的贸易关系为这个东地中海小岛带来了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和西西里的锡拉库萨相媲美的繁荣。被认为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横跨罗得港入口处的太阳神巨像也是这个时代建成的。

这个铜制巨像因公元前227年的强烈地震而坍塌。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是指埃及的金字塔等令人叹为观止、觉得依靠人的力量和技术不可企及的巨大人造物,因此罗得岛也肯定曾具有当时的最高技术水平。

当时的罗得岛人不仅技术高超,而且在艺术方面也精湛卓越。现在存放在卢浮宫美术馆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据说就是公元前2世纪的罗得岛人所作,梵蒂冈博物馆的雕像“拉奥孔和儿子们”,据推测也是罗马时代工匠对罗得岛人作品的模仿。现在罗得岛的美术馆也遗留着一些代表古希腊高品位的精美艺术品。这些失散在各地的艺术品让人认识到,在2 000年间,罗得岛艺术对欧洲的影响。

但是,罗得岛的名声,也以尤利乌斯·恺撒等古代罗马帝国的贵族子弟为求学深造而到访的公元元年前后为界限,此后开始逐渐衰落。罗马帝国治下的罗得岛,在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之际,归属于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那之后,罗得岛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很长时间。进入10世纪,意大利海洋城邦商船的往来变得频繁之后,罗得岛也没有摆脱时而成为拜占庭的直辖领地,时而与威尼斯结盟,时而又把港口租借给热那亚的状态。这个小岛不得不随着拜占庭势力的沉浮而飘摇不定。

然后,1310年,罗得岛被圣约翰骑士团征服。到了这个时候,过去曾有过高等文明的罗得岛人,即使面对以当时完全称不上是高等文明之主的法国人为主体的圣约翰骑士团,也没有资格以文明人自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