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得岛攻防记

作者:盐野七生

8月1日,正如苏丹所预告的那样,罗得岛攻防战正式打响。

首先由攻城方的大炮进行的炮击打下头阵。好像是为了测试一般,从意大利城墙开始,土军按顺序对普罗旺斯、英吉利、阿拉贡城墙进行了一番炮击。防守方也有60名骑士身披在朝阳下闪着银光的盔甲,在城墙上一字排开,迎战敌人。虽然为了竞相显示自己家族的名声和财力,骑士们的盔甲形状各有不同,但装饰在胸甲红布上的白色十字,以及从盔甲肩膀处延伸、遮盖身体的红底大斗篷上十分显眼的白十字则完全相同。长矛尖端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各个队伍都有五颜六色的军旗飘扬。似乎是要与苏丹的帐篷针锋相对,在阿拉贡城墙上方,身后飘扬着圣约翰骑士团军旗的大团长亚当迎风而立,在炮击中纹丝不动。

土耳其士兵似乎被这一情景震慑住了。城墙上从头到脚裹着钢铁盔甲的士兵,让对峙者感到了一种超越一个人之存在的强大压力。排列在城墙上的圣约翰骑士团的骑士们,给土耳其士兵们留下了守军远远超过600人的印象。

但是,让人们感到最能体现中世纪特色的身披盔甲的骑士,只有在其用武之地,能够尽享策马驰骋之自由时,才可以充分发挥其威力和能力。在无法使用战马的城墙上,其威力也难免减半,但威吓效果另当别论。

只是,被迫在炮弹横飞、烟雾弥漫的情况下震慑敌人,即便是骑士,要想做到纹丝不动,想必也并非易事。也许是因为土耳其的炮兵们还不熟悉地形,第一天的炮击在没有造成任何损失的情况下结束。只有炮火发射造成的烟雾夸张地四处弥漫。

罗得岛的城墙之所以与以往的城墙相比具有先进性,是因为采纳了不同于以往筑城法的理念,不是高筑,而是深挖。因此,防守方和攻击方要隔着挖得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以几乎相同的高度对峙。实际上,防守方处于略高的位置,但这一高度差已在计算之内。

因为城墙采用了特殊的建筑方式,所以城头高度相同,但都朝着里侧形成了倾斜。从侧面来看,是缓缓的斜坡,在直接面对炮弹攻击时,可以将打击力度几乎减半。无论主城墙还是外墙,面对敌方的一面都是越往下走,倾斜程度越缓。这也是为了减轻炮弹的打击力度。

当时无论是臼炮还是大炮,炮弹都是磨成球体的石块,因此并不是炮弹本身在击中的瞬间发生爆炸,而是根据击中瞬间的打击力度,给打击对象造成破坏。击中时的力度越大,破坏程度也越大,因此如果遭受炮击的一方能成功地减轻直接击中那一瞬间所产生的打击力度,就可能摆脱以往那种在大炮面前束手无策的状态。

而且,就罗得岛的城墙而言,在炮弹可能直接击中的地点,如护城河中和城墙内侧都填满了软土。这样的话,无论怎么直接飞过来,沉重的炮弹都只会埋入地表,最多不过引起尘土飞扬而已。

此外,如果攻击目标像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那样高高筑起,延绵不断的话,炮手只要正确掌握炮弹的射程和抛物线角度,就可以集中炮击某个点。但在罗得岛,由于放置大炮的位置与目标的高度基本相同,抛物线太短,难以计算,同时直接击中时产生的破坏强度,就只能取决于迅猛落下的那一瞬间所产生的力度了。在攻防战初期,这种设计大大减轻了防守方对出了名的土耳其大炮的威力的恐惧。居民、佣兵、骑士都变得士气高涨。城里热闹非凡,以致忘记了在踞城而守这一现实。连小孩子都认为,只要这样就能坚守下去。

几天之后,发生了一件让守城方士气更加高涨的事情。受命必须从大海一侧对罗得岛进行封锁的科尔特古指挥下的土耳其舰队,在试图攻克位于军港和商港之间的圣尼古拉要塞时失败。

这个要塞是40年前土耳其军进攻时的主战场,这次的主战场转移到了陆地,大海一侧的任务只是进行封锁。但是,只要圣尼古拉要塞作为要塞继续发挥其作用,军港和商港就无法被完全封锁。20个法兰西骑士和50名士兵一旦从要塞看到土耳其船只靠近,就立即让大炮喷出火焰。木制小船根本承受不了炮弹。在商船和军船两方面都没有传统和经验的土耳其的船只,总体来说特征就是体积小,制作粗糙。

即便能躲过炮弹,用石弓射来的火箭也非常可怕。在射程距离以外的海面上用船组成连环进行围堵这样的本领,从航海技术的角度看,对土耳其船来说也是不可企及的。在罗得岛港口外的海域,水深偏深,完全不可能抛锚停船。而且,尤其是夏季,被称为米拉斯特尔的西北风刮起来势头强劲,稍有闪失,船就可能被吹到军港或商港的某个角落。实际上,有一艘土耳其船就是因为舵手的失误而瞬间撞到了堵在海港出口处的铁锁上,被骑士团俘获。骑士团还通过对送上门来的敌船船员的审讯,得到了重要情报。

由多达30艘船组成的土耳其舰队试图从大海一侧对罗得岛实施封锁事实上已经失败,但他们也并没有让三百之众的船只无所事事地闲游。

这些船大多都每天往返于罗得岛与小亚细亚的马尔马里斯港,运输能让10万大军停留在陆地,专心进攻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即使土耳其军伙食之差早已臭名昭著,但要满足10万大军之胃口,也是一大难题。而且,罗得岛本来就小麦产量偏低,平时都需要进口。以羊为主的家畜也已悉数转移,离罗得城区较近的农民已进城避难,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民,骑士团也事先通知他们前往土耳其人难以攻击的山区避难。此外,淡水也没有,为了不让敌人使用,附近的水井和山泉都被填埋。土耳其军必须从外部运来所有物资。

但是,苏莱曼似乎早已考虑到这些情况并制订了相应的作战计划。土耳其的船只也早已准备就绪,只要罗得岛能与小亚细亚以小麦产地远近闻名的马尔马里斯建起补给线,就会要什么有什么,那里既有水、小麦、羊肉,也有炮击用的石块和火药,只要装上船即可。感到物资开始短缺时,很容易就可以进行补充。

于是,苏莱曼没有将兵力派往山地较多的罗得岛全境筹措水或小麦,而是选择了往返于海上50千米的航线,进行穿梭运输的方法。虽然满载堆积如山的炮弹石块,但由于是顺风,从马尔马里斯返航比较容易。28岁的苏丹认为,与其吓唬敌方土地上不大可能顺从的农民,向其征收物资,不如让自己人采购后将其运来,这样效率更高。

这与圣约翰骑士团高层的预想截然不同。防守方以为,在这次战役中,土耳其也会像1480年一样,不得不在罗得岛内筹措军粮。因此,他们预想的是,攻防战拖的时间越长,军粮的短缺就会越严重,就像1480年那样,由于粮食质量的下降和缺水而导致瘟疫暴发,最后土耳其迫不得已解除包围,撤退回国。但是,这次敌人却制订了不会轻易重蹈覆辙的作战方案,并正在实施。攻防战时间拖得越长形势越不利的,是防守方。

在立即召开的高层会议上,与会者讨论了是否应该采取切断土耳其运输路线的作战方案。

英吉利和意大利骑士馆长建议,让骑士团的军船出港,利用逆风攻击驶往马尔马里斯的土耳其船。圣约翰骑士团的海军,传统上由这两国的骑士们负责。

但是,侦察船带回的情报使骑士团判断,形势并不那么乐观。因为他们了解到,土耳其船也许事先料想到了会出现这一事态,因此采取了约20艘船组成一个船队一同航行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骑士团拥有的所有船只进行总动员,或者连科斯岛和博德鲁姆基地的船只也动员起来参加攻击,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即使如此,英吉利和意大利的骑士们依然主张应该执行这一作战方案,但这时候表示强烈反对的是法兰西的骑士们。无论是法兰西岛大区、普罗旺斯,还是奥弗涅的骑士们都坚决反对也将科斯岛和博德鲁姆的兵力尽数派往战场这一作战方案。法兰西人在夺得土地时会热情高涨,而到了需要放弃时却会变得非同一般地神经过敏,即使成为圣约翰骑士团的成员,这一点也没有变化。

由于未能达成一致,土耳其军的运输路线没有受到任何妨碍,一直顺畅无阻。尽管迎来了30艘敌船,但骑士团的自尊心却由于依然能与科斯岛和博德鲁姆保持联系,在罗得岛内甚至还能与林多斯取得联系而得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