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告全希腊30年和平的“共同声明”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希腊世界从此分为斯巴达和雅典两大阵营。

陆地的强者斯巴达是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盟主,海上的霸主雅典主导提洛同盟。

斯巴达首次承认雅典在爱琴海的霸权地位,在此之前斯巴达对提洛同盟的态度仅仅是不加入。斯巴达的认可意味着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全体成员,包括科林斯在内,都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斯巴达的承认是会议的正式决定,它给雅典带来巨大的利益。

最初以防范波斯为目的结成的提洛同盟,在《卡里阿斯和约》签订后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而此时事情又出现了转机。

从前爱琴海沿岸各城邦、岛屿齐心合力对抗波斯的同盟不复存在。如今的提洛同盟变成斯巴达认可的雅典对爱琴海全域享有霸权的代名词。

同盟性质改变了,各成员国不能再以波斯撤退为借口,提出脱离同盟或拒绝分担同盟支出的要求。雅典可以公然打压那些反抗者。

会议还做出了另一项决定。

伯罗奔尼撒同盟与提洛同盟将希腊世界一分为二,双方不得侵入对方的势力范围,若某同盟中有成员国变节要求救援,另一方不得出手相助。

有了正式的约束,向斯巴达求救的墨伽拉只能与雅典重修旧好。两个反叛的城邦重新回到提洛同盟,一如既往地缴纳同盟经费。而雅典也取消了禁止两国船只进入比雷埃夫斯港的处罚。

这次会议原本是应科林斯的要求召开的,结果会议正式承认了雅典对纳夫帕克托斯的所有权。自此以后,科林斯的船队只能从雅典海军基地纳夫帕克托斯的海上经过,前往地中海西岸活动。

科林斯是伯罗奔尼撒同盟中实力仅次于斯巴达的强国。斯巴达会无视科林斯的诉求,肯定是因为有利可图。就像其他议题一样,在这件事情上斯巴达与雅典也在私下达成了交易。


近10年来,斯巴达被希洛人的抗争搞得烦恼不断。名震四方的斯巴达战士打平原战天下无敌,打攻城战却一筹莫展,虽然将反抗的希洛人赶进了山里,但后患无穷。他们又不肯接受希洛人提出的以下山换公民待遇的条件。

如果斯巴达赋予希洛人公民权,建立在吕库古法基础上的国家体制就会崩溃。在墨守成规的斯巴达人心目中,公民必须是战士。给予希洛人公民权这种事,一根筋的斯巴达人死也不会答应。

最终他们找到一个妥协的办法。斯巴达保证下山的希洛人的人身安全,条件是希洛人必须离开斯巴达统治的拉科尼亚地区。希洛人接受了这个条件,但要求全员居住在同一地区。

找到一个能容纳万名以上难民的地方并不容易,这让斯巴达又陷入了困境。结果,向斯巴达伸出援手的,正是出席会议的雅典代表。

帮忙不是免费的。雅典可以将这批被驱除的希洛人安置在纳夫帕克托斯,但前提是斯巴达正式承认雅典对纳夫帕克托斯的所有权。


在斯巴达与雅典签订的5年停战协议期满之际召开的“商谈希腊和平的会议”上,雅典最初处于被弹劾的位置。

而结果是雅典收获最多,而且他们收获的是最实惠的利益。伯里克利不愧是语言的高手,他说服众人转换视角,改变结果,让自己从输家变成赢家。说不定整个会议就是他在背后操控。

这个推断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会后最先展开的行动是让大批希洛人从斯巴达移居至纳夫帕克托斯。请大家不要忘记,当时主持会议的议长是一直以来与伯里克利意气相投的斯巴达国王阿希达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