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幼麟传

作者:山药泥饭

骑队一路披星戴月,终于在两日后的傍晚时分赶到房陵县城。姜维随后用手中盖有汉中王印玺的诏书叩开了城门。

房陵郡太守向朗对姜维一行人的到来,表示十分欢迎。不仅安排了丰盛的饭菜供将士使用,还临时腾出公署所有院落,供一众羽林郎歇息。他自己则在公署正堂设宴,亲自陪同款待姜维。

向朗字巨达,今年五十出头,因保养得体的缘故,看着不过四十余岁。

他面前的案几上摆满了珍馐玉食,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这些东西上。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忧色,只因荆州战事有变,内外交通断绝,房陵郡已经有半个月不曾收到来自朝堂和江陵的消息了。

姜维倒确实饿极了,简单寒暄入座后,即开始狼吞虎咽起来,他尤其喜欢案几上那盘叫做苌楚的水果。其实苌楚就是后世的猕猴桃,为上庸、房陵一带的特产。

苌楚眼下已经由侍女剥净,置于盘上,晶莹剔透,散发着酸甜的气息。姜维边吃边心道:

“这东西酸甜可口,女儿家定会喜欢。一会儿宴会结束,当捎上几只给关三小姐送去。她一路所进米水极少,可不要还没搬到援兵,就先一病不起。”

向朗寻了个空档,敬了一杯酒,道:“大难当前,老夫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姜将军却吃喝如常,真丈夫也!”

姜维这才停下筷箸,接过边上侍女递上的毛巾擦了擦嘴巴,举杯回敬眼前的这位房陵郡太守。

这位向朗向太守为荆州襄阳宜城人,是铁杆的荆州派骨干,他是姜维此行首先要争取的一人。

房陵郡与上庸郡相邻。上庸郡太守为投降的原魏太守申耽,但把持上庸权柄的却是被称呼为“少将军”的副军将军刘封。其实,在上庸、房陵、西城三地,确实以刘封的身份地位最为尊崇,身为二把手和三把手的申耽、孟达二人被他弹压得连大气也不敢出。

好在向朗此人是荆州派系的铁杆,与诸葛亮交好,并与荆州从事马良关系密切,算是个有背景的太守,地位相对独立,刘封一时倒也不敢插手过甚。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姜维来时路上就已经知道这位向朗是可以争取拉拢的。

而拉拢他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他荆州派系铁杆的身份。历史上,此人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街亭战败后,他包庇败军之将马谡逃跑,并知情不报,最终吃了挂落被就地免职。可见他是一个极护短之人。

姜维趁着敬酒间隙,脑中急转。

“末将此番奉汉中王之命,宣慰荆州诸郡,不想竟然发生这等变故,着实出人意料。好在临行前拜访军师,蒙他许了临机处事之权,并面授机宜,末将这才能安之若素呀。倒是让太守见笑了……”

实则临机专断之权是法正替他争取的,但他为了引向朗入巷,故意模棱两可,只以军师二字代替。反正诸葛亮是军师,法正也是谋主,以军师相称也并无不妥。

“哦?是孔明面授机宜吗?”向朗果然问道。

姜维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临行前那晚问计,季常先生也在,承蒙他十分细致得介绍了荆州的风土人情。末将本想结束宣慰事宜后,四处拜访游历一番,不想居然发生这等变故……”

姜维说着,面上忽做出惊喜表情,作势反问道:“咦,向太守也与军师相熟吗?”

向朗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副“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的笑容,自矜道:“姜将军有所不知,老夫当年曾拜于水镜先生门下,与孔明有同门之谊。至于将军说的马良马季常么,则是老夫的同乡。这两位都是人中龙凤。”

姜维颔首道:“太守所言甚是。不过以末将之见,马季常的胞弟马幼常才思敏捷,也是不遑多让。”

其时马良已经成名,马谡倒是声明不显,向朗闻言更奇,追问道:“将军也知马幼常之名?”

姜维笑到:“何止认识,末将还和他一起饮过茶呢!”他双眉微皱,露出似在追忆的表情,缓缓道:“诸葛先生提携晚学后进,我等时常于休沐之时到先生府中请益学问。先生座下除了马幼常外,蒋公琰、董休昭、费文伟、郭演长皆是一等一的人杰,与之相交,着实令在下获益良多……”

姜维一边说,一遍偷偷向向朗觑去,果见向朗倾听之下,抚须含笑,那微笑中隐含“原来你是自己人”之意,神情已是大为亲近。

原来向朗见姜维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一一点出与自己亲近交好的同僚,当下再无怀疑,已是彻底将之视为诸葛亮的弟子,等同与马谡、蒋琬等荆州年轻一辈俊杰同起同坐的晚辈了。

姜维见状,心中暗笑不已。此番他搬出荆州派领袖诸葛亮,以及马谡、蒋琬等核心骨干作为幌子,由不得向朗不偏向于他。

越聊下去,向朗只觉越发投缘,索性以“伯约”称呼;姜维顺势改叫“先生”。

两人又闲聊几句,又伴着几杯酒下肚,席间气氛益加熟络。

姜维见时机成熟,便表明了来意:“不瞒先生,在下此行已知东吴背盟偷袭,关君侯退守麦城。此番冒险至此,是来寻求援军,以解麦城之围,不知先生愿襄助否?”

兹事体大,饶是向朗将他视作自己人,也是迟疑道:“房陵本属荆州管辖,调兵解救也是应该……只是……”

他的眉头慢慢皱起,缓缓道:“实不瞒伯约,房陵郡新附不过数月,人心不稳,暗通曹魏者不计其数。两千郡兵弹压各地叛乱已是捉襟见肘,实是抽不出人手南下。”

“南郡倘若丢失,房陵、上庸、西城便成了一块飞地,孤悬海外,岂有坚守之理?”姜维见话已经说道这个份上了,索性摊牌:“在下以为,先生索性让上庸接管房陵城防,领军与在下一道南下解救关君侯,然后一道退回蜀中,不失大功一件!”

向朗沉吟了好一会儿,忽叹了口气:“老夫乃是主公亲任的太守,有守土职责,倘若擅离职守,岂非有负主公重托?”

姜维忽反问道:“先生以为,在汉中王心中,房陵较关君侯二者,谁重谁轻?”

向朗眼神游离不定,皱眉不决。

姜维盯着向朗,目不转睛:“闻昔日汉中王尚在徐州时,出征在外,将留守下邳之重任交托于三将军。但三将军与曹豹有隙,竟叫吕布夺了这仅有的立足之地。当时三将军欲自刎谢罪,汉中王却言道:城池可失而复得,手足安可断而复续?可见汉中王乃是重情重义的仁德之主。”

他提起当年张飞失徐州的旧事来做比喻,向朗果然意动。

姜维打铁趁热,继续劝道:“临行前,军师已是料到荆襄局势可能有变。他私下交代在下,尽己所能保关君侯安然无恙,余事自有朝廷处置。”这倒不是他胡说,那晚诸葛亮确实提到这层意思。

乍听到诸葛亮也是这么个意思,向朗再不迟疑,当场拍板:

“如此,阖郡两千郡兵,和老夫的身家性命就尽数交托于伯约了!”

他起身正要取来兵符,忽想起一事,拍额道:“前几日少将军派了一员牙门将到此地。少将军视东三郡兵事为禁脔,老夫担心此人会从中作梗呀。”

“不如将他请来此地,在下当与他好好谈谈。”姜维淡淡道。其实他心中已有定计,这员牙门将听话最好,倘若阳奉阴违,他也不介意杀个人祭祭旗。

向朗点了点头,吩咐左右:“去找小公子来。”

不一会儿,堂中走进一名皮肤白皙,面目清秀的青年,约莫二十四五岁年纪,朝着向朗行了一礼,问道:“叔父,可是找侄儿?”

向朗介绍道:“这位是主公派来的使者姜将军,你且见过。”

“见过姜将军!”那青年依言抱拳行礼,模样甚是恭敬。

向朗笑着向姜维介绍道:“他我兄长之子,叫做向宠,眼下尚未正式出仕,跟随老夫出来见见世面。他十分喜爱武事,时常在营中走动,与那新来的牙门将十分相熟。”

介绍完毕,他又转向向宠道:“阿宠,你去营中一趟,将王将军请来此处,就说益州有使者来,老夫请他陪宴。”

“是!”向宠答了一声,转身离去。

姜维看着那年轻人干净利落的背影,心下却是大吃一惊:“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莫非就是此人?原来此人是向朗的侄子……这…这倒是意外之喜了。”

骑队一路披星戴月,终于在两日后的傍晚时分赶到房陵县城。姜维随后用手中盖有汉中王印玺的诏书叩开了城门。

房陵郡太守向朗对姜维一行人的到来,表示十分欢迎。不仅安排了丰盛的饭菜供将士使用,还临时腾出公署所有院落,供一众羽林郎歇息。他自己则在公署正堂设宴,亲自陪同款待姜维。

向朗字巨达,今年五十出头,因保养得体的缘故,看着不过四十余岁。

他面前的案几上摆满了珍馐玉食,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这些东西上。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忧色,只因荆州战事有变,内外交通断绝,房陵郡已经有半个月不曾收到来自朝堂和江陵的消息了。

姜维倒确实饿极了,简单寒暄入座后,即开始狼吞虎咽起来,他尤其喜欢案几上那盘叫做苌楚的水果。其实苌楚就是后世的猕猴桃,为上庸、房陵一带的特产。

苌楚眼下已经由侍女剥净,置于盘上,晶莹剔透,散发着酸甜的气息。姜维边吃边心道:

“这东西酸甜可口,女儿家定会喜欢。一会儿宴会结束,当捎上几只给关三小姐送去。她一路所进米水极少,可不要还没搬到援兵,就先一病不起。”

向朗寻了个空档,敬了一杯酒,道:“大难当前,老夫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姜将军却吃喝如常,真丈夫也!”

姜维这才停下筷箸,接过边上侍女递上的毛巾擦了擦嘴巴,举杯回敬眼前的这位房陵郡太守。

这位向朗向太守为荆州襄阳宜城人,是铁杆的荆州派骨干,他是姜维此行首先要争取的一人。

房陵郡与上庸郡相邻。上庸郡太守为投降的原魏太守申耽,但把持上庸权柄的却是被称呼为“少将军”的副军将军刘封。其实,在上庸、房陵、西城三地,确实以刘封的身份地位最为尊崇,身为二把手和三把手的申耽、孟达二人被他弹压得连大气也不敢出。

好在向朗此人是荆州派系的铁杆,与诸葛亮交好,并与荆州从事马良关系密切,算是个有背景的太守,地位相对独立,刘封一时倒也不敢插手过甚。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姜维来时路上就已经知道这位向朗是可以争取拉拢的。

而拉拢他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他荆州派系铁杆的身份。历史上,此人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街亭战败后,他包庇败军之将马谡逃跑,并知情不报,最终吃了挂落被就地免职。可见他是一个极护短之人。

姜维趁着敬酒间隙,脑中急转。

“末将此番奉汉中王之命,宣慰荆州诸郡,不想竟然发生这等变故,着实出人意料。好在临行前拜访军师,蒙他许了临机处事之权,并面授机宜,末将这才能安之若素呀。倒是让太守见笑了……”

实则临机专断之权是法正替他争取的,但他为了引向朗入巷,故意模棱两可,只以军师二字代替。反正诸葛亮是军师,法正也是谋主,以军师相称也并无不妥。

“哦?是孔明面授机宜吗?”向朗果然问道。

姜维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临行前那晚问计,季常先生也在,承蒙他十分细致得介绍了荆州的风土人情。末将本想结束宣慰事宜后,四处拜访游历一番,不想居然发生这等变故……”

姜维说着,面上忽做出惊喜表情,作势反问道:“咦,向太守也与军师相熟吗?”

向朗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副“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的笑容,自矜道:“姜将军有所不知,老夫当年曾拜于水镜先生门下,与孔明有同门之谊。至于将军说的马良马季常么,则是老夫的同乡。这两位都是人中龙凤。”

姜维颔首道:“太守所言甚是。不过以末将之见,马季常的胞弟马幼常才思敏捷,也是不遑多让。”

其时马良已经成名,马谡倒是声明不显,向朗闻言更奇,追问道:“将军也知马幼常之名?”

姜维笑到:“何止认识,末将还和他一起饮过茶呢!”他双眉微皱,露出似在追忆的表情,缓缓道:“诸葛先生提携晚学后进,我等时常于休沐之时到先生府中请益学问。先生座下除了马幼常外,蒋公琰、董休昭、费文伟、郭演长皆是一等一的人杰,与之相交,着实令在下获益良多……”

姜维一边说,一遍偷偷向向朗觑去,果见向朗倾听之下,抚须含笑,那微笑中隐含“原来你是自己人”之意,神情已是大为亲近。

原来向朗见姜维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一一点出与自己亲近交好的同僚,当下再无怀疑,已是彻底将之视为诸葛亮的弟子,等同与马谡、蒋琬等荆州年轻一辈俊杰同起同坐的晚辈了。

姜维见状,心中暗笑不已。此番他搬出荆州派领袖诸葛亮,以及马谡、蒋琬等核心骨干作为幌子,由不得向朗不偏向于他。

越聊下去,向朗只觉越发投缘,索性以“伯约”称呼;姜维顺势改叫“先生”。

两人又闲聊几句,又伴着几杯酒下肚,席间气氛益加熟络。

姜维见时机成熟,便表明了来意:“不瞒先生,在下此行已知东吴背盟偷袭,关君侯退守麦城。此番冒险至此,是来寻求援军,以解麦城之围,不知先生愿襄助否?”

兹事体大,饶是向朗将他视作自己人,也是迟疑道:“房陵本属荆州管辖,调兵解救也是应该……只是……”

他的眉头慢慢皱起,缓缓道:“实不瞒伯约,房陵郡新附不过数月,人心不稳,暗通曹魏者不计其数。两千郡兵弹压各地叛乱已是捉襟见肘,实是抽不出人手南下。”

“南郡倘若丢失,房陵、上庸、西城便成了一块飞地,孤悬海外,岂有坚守之理?”姜维见话已经说道这个份上了,索性摊牌:“在下以为,先生索性让上庸接管房陵城防,领军与在下一道南下解救关君侯,然后一道退回蜀中,不失大功一件!”

向朗沉吟了好一会儿,忽叹了口气:“老夫乃是主公亲任的太守,有守土职责,倘若擅离职守,岂非有负主公重托?”

姜维忽反问道:“先生以为,在汉中王心中,房陵较关君侯二者,谁重谁轻?”

向朗眼神游离不定,皱眉不决。

姜维盯着向朗,目不转睛:“闻昔日汉中王尚在徐州时,出征在外,将留守下邳之重任交托于三将军。但三将军与曹豹有隙,竟叫吕布夺了这仅有的立足之地。当时三将军欲自刎谢罪,汉中王却言道:城池可失而复得,手足安可断而复续?可见汉中王乃是重情重义的仁德之主。”

他提起当年张飞失徐州的旧事来做比喻,向朗果然意动。

姜维打铁趁热,继续劝道:“临行前,军师已是料到荆襄局势可能有变。他私下交代在下,尽己所能保关君侯安然无恙,余事自有朝廷处置。”这倒不是他胡说,那晚诸葛亮确实提到这层意思。

乍听到诸葛亮也是这么个意思,向朗再不迟疑,当场拍板:

“如此,阖郡两千郡兵,和老夫的身家性命就尽数交托于伯约了!”

他起身正要取来兵符,忽想起一事,拍额道:“前几日少将军派了一员牙门将到此地。少将军视东三郡兵事为禁脔,老夫担心此人会从中作梗呀。”

“不如将他请来此地,在下当与他好好谈谈。”姜维淡淡道。其实他心中已有定计,这员牙门将听话最好,倘若阳奉阴违,他也不介意杀个人祭祭旗。

向朗点了点头,吩咐左右:“去找小公子来。”

不一会儿,堂中走进一名皮肤白皙,面目清秀的青年,约莫二十四五岁年纪,朝着向朗行了一礼,问道:“叔父,可是找侄儿?”

向朗介绍道:“这位是主公派来的使者姜将军,你且见过。”

“见过姜将军!”那青年依言抱拳行礼,模样甚是恭敬。

向朗笑着向姜维介绍道:“他我兄长之子,叫做向宠,眼下尚未正式出仕,跟随老夫出来见见世面。他十分喜爱武事,时常在营中走动,与那新来的牙门将十分相熟。”

介绍完毕,他又转向向宠道:“阿宠,你去营中一趟,将王将军请来此处,就说益州有使者来,老夫请他陪宴。”

“是!”向宠答了一声,转身离去。

姜维看着那年轻人干净利落的背影,心下却是大吃一惊:“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莫非就是此人?原来此人是向朗的侄子……这…这倒是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