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正在商议如何混进墓园的事情,忽然逢纪的亲兵走了进来,躬身向逢纪行礼后,说道:“启禀逢长史,外面有张太守的手下求见!”
“张太守的手下?!”听到张邈派人来见自己,逢纪不禁眼前一亮,他心想:与其自己绞尽脑汁,想怎么对付守在墓园门口的兵士,倒不如去忽悠一下张邈,让他主动将那些兵士撤走,这样自己要挟持蔡琰,就易如反掌了。想到这里,他连忙吩咐亲兵:“快快有请!”
进来的一个干瘦的中年人,身上穿着黑色的官服。他进门后,眼光在室内的三人身上快速扫过后,果断地锁定了逢纪。他向前两步,朝逢纪深施一礼,态度恭谨地说:“陈留主簿常林,参加逢长史。”
“原来是常主簿,”得知来见自己的人,居然是陈留的主簿,逢纪连忙起身回礼:“纪不曾远迎,还望恕罪。”
看到两人坐下,黄安连忙让人常林端上了茶水。常林抬头望着站在一旁的黄家兄弟,好奇地问逢纪:“逢长史,不知这两位少年郎是何许人也?”
“此乃纪老友之子。”逢纪呵呵地笑着说:“是随我出来历练的。”他急于知道常林的来历,便主动问道,“不知常主簿今日到此,有何贵干?”
“逢长史,是这样的。”常林听到逢纪问起,连忙回答说:“昨日长史到城外去拜祭蔡侍中,出城时,有一名见过长史的兵士认出了您。张太守今早知道长史来了陈留,便差下官前来请逢长史过府一叙。”
逢纪来到陈留,为了防止自己的行踪暴露,原不想惊动张邈的。此刻见张邈已经派人上门相请,再避而不见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他连忙点了点头,对常林说:“常主簿,既然如此,那你我就尽快动身,前往太守府去见张太守,莫要让他等急了。”
去太守府拜访张邈,逢纪自然不会带黄家兄弟相随,便吩咐两人好好地待在客栈,不可随意走动,一切事情都等自己从太守府回来再说。
逢纪跟着常林来到太守府,远远地看到张邈带着一群属官站在府外。逢纪连忙加快脚步,来到了张邈的面前,朝他拱手施礼,客气地说:“张太守,你亲自带人出府迎接,让逢某人如何担当得起。”
“元图先生。”张邈和逢纪曾打过不少的交道,因为对方是袁绍面前的红人,因此对他始终表现得恭恭敬敬:“你既然来了陈留,为何不肯到我府中来?莫非,是瞧不起我张某人么?”
“张太守说哪里话,”逢纪打着哈哈说道:“纪到陈留,不过是为了拜祭一名故人,想到张太守诸事繁忙,也就不想前来打扰了。没想到张太守如此客气,还专门派常主簿到客栈相请。”
两人在府门外寒暄了一阵后,来到了府中的议事厅。此刻,议事厅里早已排好了酒席,就等逢纪一到,便可以开席了。
喝了几杯后,张邈试探地问:“逢长史,不知你所说的故人,可是蔡侍中?”
“没错,这是蔡侍中!”逢纪知道自己昨天去拜祭的事情,张邈早就知道了,也就不隐瞒,便如实地回答说:“昔日纪在京中,曾与蔡侍中同朝为官。谁曾想才短短两载,就已阴阳两隔了。”说着,他还撩起袍袖,装模作样地抹了几滴眼泪。
在座的官吏里,大多敬重蔡邕,见逢纪如此举动,还以为他真的在为蔡邕的英年早逝而难过,不禁对他的好感大增。
听到张邈问起自己去蔡邕墓地拜祭一事,逢纪便明白机会到了。他故作踌躇的样子,对张邈说:“张太守,纪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虽说张邈也知道韩湛取了邺城,让袁绍变成了丧家之犬。但由于他与韩湛并没有同属关系,因此并没有因为袁绍失势,而冷落逢纪,相反还客气地说:“不知逢长史欲说何事?但说无妨。”
“张太守,”逢纪没有立即回答问题,而是反问道:“纪去拜祭蔡侍中时,见墓园门外有不少的兵士把守,不知可是张太守派去的兵马?”
“没错,正是张某派去的人手。”张邈深怕逢纪不了解内情,还特意向他解释说:“蔡侍中的墓园远离城池,而蔡小姐又在墓园里结庐而居,为蔡侍中守墓。张某怕有宵小之辈去骚扰蔡小姐,因此才派了五十名兵士,在墓园外把守。”
得知看守墓园的兵士,居然有五十人之多时,逢纪的心里不禁暗暗吃了一惊,心说幸好自己没有鲁莽行事,否则真的带着二十名庄丁去闯墓园,没准会全军覆灭。想到这里,他在心里暗叫一声侥幸,又接着说道:“张太守,请恕纪直言,你派兵把守墓园一事,做得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之处?”张邈听到逢纪这么说,慌忙问道。
“昨日纪带着两名世侄,打算进墓园拜祭,却被门口的兵士百般阻拦。”逢纪知道张邈不可能亲自去核实这种小事,便开始信口雌黄:“后来好话说尽,才勉强放纪和两名世侄入内,但其余的随从都被挡在了外面。”
“逢长史。”听到逢纪这么说,常林连忙向他解释说:“兵士不准长史的随从入内,是怕人多打扰了蔡侍中墓园的清静,和惊扰了蔡小姐,还请长史多多见谅。”
“常主簿所言极是。”张邈有些迟疑地对逢纪说:“当时张某派人看守墓园时,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规定。”
“张太守本意是好的,但奈何好心办坏事。”逢纪接着说道:“你想想,纪带人去拜祭,都要被守门的兵士百般阻扰,更何况普通人。天下仰慕蔡侍中才华之人不胜枚举,若他们前去拜祭蔡侍中,却被兵士所阻,而不得入内,将由多么伤心。”
听完逢纪的这番话之后,常林又插嘴说:“逢长史说得有理,待在下派人去传令,让守门的兵士不可再阻拦前去拜祭蔡侍中之人。”说着,他站起身就准备朝外面走。
“常主簿留步!”逢纪看他要离开,连忙叫住了他。
三人正在商议如何混进墓园的事情,忽然逢纪的亲兵走了进来,躬身向逢纪行礼后,说道:“启禀逢长史,外面有张太守的手下求见!”
“张太守的手下?!”听到张邈派人来见自己,逢纪不禁眼前一亮,他心想:与其自己绞尽脑汁,想怎么对付守在墓园门口的兵士,倒不如去忽悠一下张邈,让他主动将那些兵士撤走,这样自己要挟持蔡琰,就易如反掌了。想到这里,他连忙吩咐亲兵:“快快有请!”
进来的一个干瘦的中年人,身上穿着黑色的官服。他进门后,眼光在室内的三人身上快速扫过后,果断地锁定了逢纪。他向前两步,朝逢纪深施一礼,态度恭谨地说:“陈留主簿常林,参加逢长史。”
“原来是常主簿,”得知来见自己的人,居然是陈留的主簿,逢纪连忙起身回礼:“纪不曾远迎,还望恕罪。”
看到两人坐下,黄安连忙让人常林端上了茶水。常林抬头望着站在一旁的黄家兄弟,好奇地问逢纪:“逢长史,不知这两位少年郎是何许人也?”
“此乃纪老友之子。”逢纪呵呵地笑着说:“是随我出来历练的。”他急于知道常林的来历,便主动问道,“不知常主簿今日到此,有何贵干?”
“逢长史,是这样的。”常林听到逢纪问起,连忙回答说:“昨日长史到城外去拜祭蔡侍中,出城时,有一名见过长史的兵士认出了您。张太守今早知道长史来了陈留,便差下官前来请逢长史过府一叙。”
逢纪来到陈留,为了防止自己的行踪暴露,原不想惊动张邈的。此刻见张邈已经派人上门相请,再避而不见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他连忙点了点头,对常林说:“常主簿,既然如此,那你我就尽快动身,前往太守府去见张太守,莫要让他等急了。”
去太守府拜访张邈,逢纪自然不会带黄家兄弟相随,便吩咐两人好好地待在客栈,不可随意走动,一切事情都等自己从太守府回来再说。
逢纪跟着常林来到太守府,远远地看到张邈带着一群属官站在府外。逢纪连忙加快脚步,来到了张邈的面前,朝他拱手施礼,客气地说:“张太守,你亲自带人出府迎接,让逢某人如何担当得起。”
“元图先生。”张邈和逢纪曾打过不少的交道,因为对方是袁绍面前的红人,因此对他始终表现得恭恭敬敬:“你既然来了陈留,为何不肯到我府中来?莫非,是瞧不起我张某人么?”
“张太守说哪里话,”逢纪打着哈哈说道:“纪到陈留,不过是为了拜祭一名故人,想到张太守诸事繁忙,也就不想前来打扰了。没想到张太守如此客气,还专门派常主簿到客栈相请。”
两人在府门外寒暄了一阵后,来到了府中的议事厅。此刻,议事厅里早已排好了酒席,就等逢纪一到,便可以开席了。
喝了几杯后,张邈试探地问:“逢长史,不知你所说的故人,可是蔡侍中?”
“没错,这是蔡侍中!”逢纪知道自己昨天去拜祭的事情,张邈早就知道了,也就不隐瞒,便如实地回答说:“昔日纪在京中,曾与蔡侍中同朝为官。谁曾想才短短两载,就已阴阳两隔了。”说着,他还撩起袍袖,装模作样地抹了几滴眼泪。
在座的官吏里,大多敬重蔡邕,见逢纪如此举动,还以为他真的在为蔡邕的英年早逝而难过,不禁对他的好感大增。
听到张邈问起自己去蔡邕墓地拜祭一事,逢纪便明白机会到了。他故作踌躇的样子,对张邈说:“张太守,纪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虽说张邈也知道韩湛取了邺城,让袁绍变成了丧家之犬。但由于他与韩湛并没有同属关系,因此并没有因为袁绍失势,而冷落逢纪,相反还客气地说:“不知逢长史欲说何事?但说无妨。”
“张太守,”逢纪没有立即回答问题,而是反问道:“纪去拜祭蔡侍中时,见墓园门外有不少的兵士把守,不知可是张太守派去的兵马?”
“没错,正是张某派去的人手。”张邈深怕逢纪不了解内情,还特意向他解释说:“蔡侍中的墓园远离城池,而蔡小姐又在墓园里结庐而居,为蔡侍中守墓。张某怕有宵小之辈去骚扰蔡小姐,因此才派了五十名兵士,在墓园外把守。”
得知看守墓园的兵士,居然有五十人之多时,逢纪的心里不禁暗暗吃了一惊,心说幸好自己没有鲁莽行事,否则真的带着二十名庄丁去闯墓园,没准会全军覆灭。想到这里,他在心里暗叫一声侥幸,又接着说道:“张太守,请恕纪直言,你派兵把守墓园一事,做得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之处?”张邈听到逢纪这么说,慌忙问道。
“昨日纪带着两名世侄,打算进墓园拜祭,却被门口的兵士百般阻拦。”逢纪知道张邈不可能亲自去核实这种小事,便开始信口雌黄:“后来好话说尽,才勉强放纪和两名世侄入内,但其余的随从都被挡在了外面。”
“逢长史。”听到逢纪这么说,常林连忙向他解释说:“兵士不准长史的随从入内,是怕人多打扰了蔡侍中墓园的清静,和惊扰了蔡小姐,还请长史多多见谅。”
“常主簿所言极是。”张邈有些迟疑地对逢纪说:“当时张某派人看守墓园时,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规定。”
“逢长史。”听到逢纪这么说,常林连忙向他解释说:“兵士不准长史的随从入内,是怕人多打扰了蔡侍中墓园的清静,和惊扰了蔡小姐,还请长史多多见谅。”
“常主簿所言极是。”张邈有些迟疑地对逢纪说:“当时张某派人看守墓园时,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规定。”
三人正在商议如何混进墓园的事情,忽然逢纪的亲兵走了进来,躬身向逢纪行礼后,说道:“启禀逢长史,外面有张太守的手下求见!”
“张太守的手下?!”听到张邈派人来见自己,逢纪不禁眼前一亮,他心想:与其自己绞尽脑汁,想怎么对付守在墓园门口的兵士,倒不如去忽悠一下张邈,让他主动将那些兵士撤走,这样自己要挟持蔡琰,就易如反掌了。想到这里,他连忙吩咐亲兵:“快快有请!”
进来的一个干瘦的中年人,身上穿着黑色的官服。他进门后,眼光在室内的三人身上快速扫过后,果断地锁定了逢纪。他向前两步,朝逢纪深施一礼,态度恭谨地说:“陈留主簿常林,参加逢长史。”
“原来是常主簿,”得知来见自己的人,居然是陈留的主簿,逢纪连忙起身回礼:“纪不曾远迎,还望恕罪。”
看到两人坐下,黄安连忙让人常林端上了茶水。常林抬头望着站在一旁的黄家兄弟,好奇地问逢纪:“逢长史,不知这两位少年郎是何许人也?”
“此乃纪老友之子。”逢纪呵呵地笑着说:“是随我出来历练的。”他急于知道常林的来历,便主动问道,“不知常主簿今日到此,有何贵干?”
“逢长史,是这样的。”常林听到逢纪问起,连忙回答说:“昨日长史到城外去拜祭蔡侍中,出城时,有一名见过长史的兵士认出了您。张太守今早知道长史来了陈留,便差下官前来请逢长史过府一叙。”
逢纪来到陈留,为了防止自己的行踪暴露,原不想惊动张邈的。此刻见张邈已经派人上门相请,再避而不见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他连忙点了点头,对常林说:“常主簿,既然如此,那你我就尽快动身,前往太守府去见张太守,莫要让他等急了。”
去太守府拜访张邈,逢纪自然不会带黄家兄弟相随,便吩咐两人好好地待在客栈,不可随意走动,一切事情都等自己从太守府回来再说。
逢纪跟着常林来到太守府,远远地看到张邈带着一群属官站在府外。逢纪连忙加快脚步,来到了张邈的面前,朝他拱手施礼,客气地说:“张太守,你亲自带人出府迎接,让逢某人如何担当得起。”
“元图先生。”张邈和逢纪曾打过不少的交道,因为对方是袁绍面前的红人,因此对他始终表现得恭恭敬敬:“你既然来了陈留,为何不肯到我府中来?莫非,是瞧不起我张某人么?”
“张太守说哪里话,”逢纪打着哈哈说道:“纪到陈留,不过是为了拜祭一名故人,想到张太守诸事繁忙,也就不想前来打扰了。没想到张太守如此客气,还专门派常主簿到客栈相请。”
两人在府门外寒暄了一阵后,来到了府中的议事厅。此刻,议事厅里早已排好了酒席,就等逢纪一到,便可以开席了。
喝了几杯后,张邈试探地问:“逢长史,不知你所说的故人,可是蔡侍中?”
“没错,这是蔡侍中!”逢纪知道自己昨天去拜祭的事情,张邈早就知道了,也就不隐瞒,便如实地回答说:“昔日纪在京中,曾与蔡侍中同朝为官。谁曾想才短短两载,就已阴阳两隔了。”说着,他还撩起袍袖,装模作样地抹了几滴眼泪。
在座的官吏里,大多敬重蔡邕,见逢纪如此举动,还以为他真的在为蔡邕的英年早逝而难过,不禁对他的好感大增。
听到张邈问起自己去蔡邕墓地拜祭一事,逢纪便明白机会到了。他故作踌躇的样子,对张邈说:“张太守,纪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虽说张邈也知道韩湛取了邺城,让袁绍变成了丧家之犬。但由于他与韩湛并没有同属关系,因此并没有因为袁绍失势,而冷落逢纪,相反还客气地说:“不知逢长史欲说何事?但说无妨。”
“张太守,”逢纪没有立即回答问题,而是反问道:“纪去拜祭蔡侍中时,见墓园门外有不少的兵士把守,不知可是张太守派去的兵马?”
“没错,正是张某派去的人手。”张邈深怕逢纪不了解内情,还特意向他解释说:“蔡侍中的墓园远离城池,而蔡小姐又在墓园里结庐而居,为蔡侍中守墓。张某怕有宵小之辈去骚扰蔡小姐,因此才派了五十名兵士,在墓园外把守。”
得知看守墓园的兵士,居然有五十人之多时,逢纪的心里不禁暗暗吃了一惊,心说幸好自己没有鲁莽行事,否则真的带着二十名庄丁去闯墓园,没准会全军覆灭。想到这里,他在心里暗叫一声侥幸,又接着说道:“张太守,请恕纪直言,你派兵把守墓园一事,做得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之处?”张邈听到逢纪这么说,慌忙问道。
“昨日纪带着两名世侄,打算进墓园拜祭,却被门口的兵士百般阻拦。”逢纪知道张邈不可能亲自去核实这种小事,便开始信口雌黄:“后来好话说尽,才勉强放纪和两名世侄入内,但其余的随从都被挡在了外面。”
“逢长史。”听到逢纪这么说,常林连忙向他解释说:“兵士不准长史的随从入内,是怕人多打扰了蔡侍中墓园的清静,和惊扰了蔡小姐,还请长史多多见谅。”
“常主簿所言极是。”张邈有些迟疑地对逢纪说:“当时张某派人看守墓园时,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规定。”
“张太守本意是好的,但奈何好心办坏事。”逢纪接着说道:“你想想,纪带人去拜祭,都要被守门的兵士百般阻扰,更何况普通人。天下仰慕蔡侍中才华之人不胜枚举,若他们前去拜祭蔡侍中,却被兵士所阻,而不得入内,将由多么伤心。”
听完逢纪的这番话之后,常林又插嘴说:“逢长史说得有理,待在下派人去传令,让守门的兵士不可再阻拦前去拜祭蔡侍中之人。”说着,他站起身就准备朝外面走。
“常主簿留步!”逢纪看他要离开,连忙叫住了他。
三人正在商议如何混进墓园的事情,忽然逢纪的亲兵走了进来,躬身向逢纪行礼后,说道:“启禀逢长史,外面有张太守的手下求见!”
“张太守的手下?!”听到张邈派人来见自己,逢纪不禁眼前一亮,他心想:与其自己绞尽脑汁,想怎么对付守在墓园门口的兵士,倒不如去忽悠一下张邈,让他主动将那些兵士撤走,这样自己要挟持蔡琰,就易如反掌了。想到这里,他连忙吩咐亲兵:“快快有请!”
进来的一个干瘦的中年人,身上穿着黑色的官服。他进门后,眼光在室内的三人身上快速扫过后,果断地锁定了逢纪。他向前两步,朝逢纪深施一礼,态度恭谨地说:“陈留主簿常林,参加逢长史。”
“原来是常主簿,”得知来见自己的人,居然是陈留的主簿,逢纪连忙起身回礼:“纪不曾远迎,还望恕罪。”
看到两人坐下,黄安连忙让人常林端上了茶水。常林抬头望着站在一旁的黄家兄弟,好奇地问逢纪:“逢长史,不知这两位少年郎是何许人也?”
“此乃纪老友之子。”逢纪呵呵地笑着说:“是随我出来历练的。”他急于知道常林的来历,便主动问道,“不知常主簿今日到此,有何贵干?”
“逢长史,是这样的。”常林听到逢纪问起,连忙回答说:“昨日长史到城外去拜祭蔡侍中,出城时,有一名见过长史的兵士认出了您。张太守今早知道长史来了陈留,便差下官前来请逢长史过府一叙。”
逢纪来到陈留,为了防止自己的行踪暴露,原不想惊动张邈的。此刻见张邈已经派人上门相请,再避而不见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他连忙点了点头,对常林说:“常主簿,既然如此,那你我就尽快动身,前往太守府去见张太守,莫要让他等急了。”
去太守府拜访张邈,逢纪自然不会带黄家兄弟相随,便吩咐两人好好地待在客栈,不可随意走动,一切事情都等自己从太守府回来再说。
逢纪跟着常林来到太守府,远远地看到张邈带着一群属官站在府外。逢纪连忙加快脚步,来到了张邈的面前,朝他拱手施礼,客气地说:“张太守,你亲自带人出府迎接,让逢某人如何担当得起。”
“元图先生。”张邈和逢纪曾打过不少的交道,因为对方是袁绍面前的红人,因此对他始终表现得恭恭敬敬:“你既然来了陈留,为何不肯到我府中来?莫非,是瞧不起我张某人么?”
“张太守说哪里话,”逢纪打着哈哈说道:“纪到陈留,不过是为了拜祭一名故人,想到张太守诸事繁忙,也就不想前来打扰了。没想到张太守如此客气,还专门派常主簿到客栈相请。”
两人在府门外寒暄了一阵后,来到了府中的议事厅。此刻,议事厅里早已排好了酒席,就等逢纪一到,便可以开席了。
喝了几杯后,张邈试探地问:“逢长史,不知你所说的故人,可是蔡侍中?”
“没错,这是蔡侍中!”逢纪知道自己昨天去拜祭的事情,张邈早就知道了,也就不隐瞒,便如实地回答说:“昔日纪在京中,曾与蔡侍中同朝为官。谁曾想才短短两载,就已阴阳两隔了。”说着,他还撩起袍袖,装模作样地抹了几滴眼泪。
在座的官吏里,大多敬重蔡邕,见逢纪如此举动,还以为他真的在为蔡邕的英年早逝而难过,不禁对他的好感大增。
听到张邈问起自己去蔡邕墓地拜祭一事,逢纪便明白机会到了。他故作踌躇的样子,对张邈说:“张太守,纪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虽说张邈也知道韩湛取了邺城,让袁绍变成了丧家之犬。但由于他与韩湛并没有同属关系,因此并没有因为袁绍失势,而冷落逢纪,相反还客气地说:“不知逢长史欲说何事?但说无妨。”
“张太守,”逢纪没有立即回答问题,而是反问道:“纪去拜祭蔡侍中时,见墓园门外有不少的兵士把守,不知可是张太守派去的兵马?”
“没错,正是张某派去的人手。”张邈深怕逢纪不了解内情,还特意向他解释说:“蔡侍中的墓园远离城池,而蔡小姐又在墓园里结庐而居,为蔡侍中守墓。张某怕有宵小之辈去骚扰蔡小姐,因此才派了五十名兵士,在墓园外把守。”
得知看守墓园的兵士,居然有五十人之多时,逢纪的心里不禁暗暗吃了一惊,心说幸好自己没有鲁莽行事,否则真的带着二十名庄丁去闯墓园,没准会全军覆灭。想到这里,他在心里暗叫一声侥幸,又接着说道:“张太守,请恕纪直言,你派兵把守墓园一事,做得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之处?”张邈听到逢纪这么说,慌忙问道。
“昨日纪带着两名世侄,打算进墓园拜祭,却被门口的兵士百般阻拦。”逢纪知道张邈不可能亲自去核实这种小事,便开始信口雌黄:“后来好话说尽,才勉强放纪和两名世侄入内,但其余的随从都被挡在了外面。”
“逢长史。”听到逢纪这么说,常林连忙向他解释说:“兵士不准长史的随从入内,是怕人多打扰了蔡侍中墓园的清静,和惊扰了蔡小姐,还请长史多多见谅。”
“常主簿所言极是。”张邈有些迟疑地对逢纪说:“当时张某派人看守墓园时,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规定。”
“逢长史。”听到逢纪这么说,常林连忙向他解释说:“兵士不准长史的随从入内,是怕人多打扰了蔡侍中墓园的清静,和惊扰了蔡小姐,还请长史多多见谅。”
“常主簿所言极是。”张邈有些迟疑地对逢纪说:“当时张某派人看守墓园时,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