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境之王

作者:红场唐人

韩湛等人议事完毕后,继续跟着大军赶路。正如同郭嘉所分析的那样,就算朝中大臣勾结黄巾余部,他们也不敢在途中下手,毕竟韩湛是在十几万大军之中,黄巾余部能有多大的本事,敢与刚征伐完青州的冀州大军较量。

天色将晚,赵云策马来到了韩湛的马车前,向他请示道:“二弟,此处离邺都还有六十里,是否命大军停下安营扎寨?”

韩湛从车厢里探出头,朝天空望了望,见天色已经越来越暗,如果再不扎营的话,天就黑了,便吩咐一声:“就地扎营!”

赵云传令大军停止前进,就地扎营之际,韩湛从自己的马车里下来,伸了一个懒腰后,吩咐站在一旁的罗布:“罗布,去把军师叫来,本侯有事情要和他说。”

“主公!”没等罗布离开,郭嘉就骑着马过来了,他看到大军都陆续停下,便翻身下马和韩湛见礼,随后试探地问:“主公打算今晚在此处扎营?”

“没错。”韩湛点了点头,反问道:“莫非奉孝另有打算?”

“若是朝中大臣欲对主公不利,势必会在今晚派出刺客潜入军中,行刺主公。”郭嘉提醒韩湛说:“以嘉之见,我们不如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湛把这个成语默念了两遍后,脑子里忽然灵光乍现,猜到了郭嘉要表达的意思。虽说周围站着的都是陈到和罗布所指挥的虎卫军,但谁能担保其中没有朝中大臣的耳线,因此韩湛压低嗓门问郭嘉:“奉孝莫非是让大军在此扎营,吸引那些朝中大臣的注意,然后本侯再带人连夜进京?”

见韩湛猜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郭嘉不禁微微颔首:“主公,嘉正是此意。只要大军在此扎营,朝中对主公不利的大臣们,肯定以为主公会等到明日再入京,他们若要采取什么行动的话,就会在今夜动手。为了主公的安全,我们还是连夜带人入京吧。”

“从此处到京师还有六十里,”对于郭嘉的这个提议,韩湛是颇为动心,不过他仔细一想,却有觉得有些不妥:“就算我们此时率轻骑赶路,到达京师恐怕已是一更天,那时城门早已关闭,就算我们能叫开城门,恐怕也会惊动那些大臣。不妥,不妥。”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韩湛果断地说道:“奉孝,反正离京师不过半日的路程,我们就在此地安心地歇息一晚,待明日天明之后再赶路。至于刺客嘛,只要让陈到、罗布等人加强防备,便能做到有备无患。”

郭嘉本来还想再劝说几句,让韩湛改变主意,能够连夜进京。可是听他这么一说,心里立即明白,就算自己再怎么说,估计对方也不会改变主意,便识趣地闭上了嘴,在心里默默地思索,该如何加强夜间的戒备。

韩湛来到这个时代不久,就曾经在袁绍的军营里遭到过刺杀,若不是赵云和罗布及时想救,恐怕早已性命不保。后来又或多或少地遭到过刺杀,因此对防范刺杀多少有些经验。

在大军扎营完毕后,韩湛又命人在大帐的四周竖起栅栏,将包括大帐在内的五十几个帐篷都围在了其中。出入口派出了最可靠的虎卫军把守,除了郭嘉、赵云、黄忠、荀攸等重要人物外,其他人若是没有令箭令牌,谁也不准进入这个核心区域。

陈到考虑得很周到,不光门口戒备森严外,另外还安排了三支巡逻队,不间断地在韩湛的大帐四周巡逻,若是发现什么异常,只需片刻便能冲进大帐。

韩湛召集众人议事,讨论明日大军入城一事。荀攸觉得自己该说几句,便站起身说道:“主公,属下有话说。”得到韩湛的许可后,他继续说道,“十几万大军里,有不少是改编不久的黄巾,若是明日让他们也一同入城,属下担心军纪方面会出现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荀攸的话立即引起了好几名武将的响应,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道:“副军师所言极是,黄巾新编入我军不久,军纪不严,若是骤然进入京师这等繁华地带,恐怕会出现扰民的情况。”

“不能让他们入城,不如另外找地方安置他们吧。”

“……”

众武将发言时,韩湛没有说话,而是保持着沉默,静静地聆听众人的意见。等大帐中重新安静下来,他望着荀攸问道:“副军师,不知你打算如何安置这些黄巾旧部?”

“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对这种归顺的黄巾旧部,把他们分散编入各处的屯田农庄即可。”荀攸若有所思地说:“但如今在军中的黄巾旧部,则是从数十万黄巾中挑选出来的,还曾经跟随我们征战青州,也算是屡经战阵。若是一回到京师,就把他们就地遣散,属下担心会引起军中的哗变。”

“副军师所言极是,上过战阵的兵士,若是贸然遣散,恐怕会为祸一方。”如果荀攸不提,韩湛还真没考虑过类似的问题,此刻既然荀攸提起,他便虚心地问:“我们该如何安置他们呢?”

“城南十里,有一片废弃的城镇。”荀攸回答说:“以属下之间,可以把他们安置在那里,然后派一名得力的将领节制。如此一来,既不怕他们擅自入城扰民,若是遇到强敌来犯邺都,他们也可以与城内里应外合夹击敌军。”

韩湛的心里很明白,在目前的情况下,自己只要不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各路诸侯是没有胆子贸然派兵到邺都来的,至少在三到五年之后,邺都附近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战事。

但如今在城外屯兵,是为了防止归顺的黄巾旧部在城内扰民。只要派一名信得过的大将节制这支兵马,等上三五个月,部队军纪严明了,再把他们重新调入城内也无妨。想到这里,韩湛微微颔首,说道:“就依副军师之见,把军中归顺的黄巾旧部都囤积在城南,由太史慈统帅。”

听到韩湛的吩咐,太史慈连忙上前一步,响亮地回答说:“末将遵命!”

韩湛等人议事完毕后,继续跟着大军赶路。正如同郭嘉所分析的那样,就算朝中大臣勾结黄巾余部,他们也不敢在途中下手,毕竟韩湛是在十几万大军之中,黄巾余部能有多大的本事,敢与刚征伐完青州的冀州大军较量。

天色将晚,赵云策马来到了韩湛的马车前,向他请示道:“二弟,此处离邺都还有六十里,是否命大军停下安营扎寨?”

韩湛从车厢里探出头,朝天空望了望,见天色已经越来越暗,如果再不扎营的话,天就黑了,便吩咐一声:“就地扎营!”

赵云传令大军停止前进,就地扎营之际,韩湛从自己的马车里下来,伸了一个懒腰后,吩咐站在一旁的罗布:“罗布,去把军师叫来,本侯有事情要和他说。”

“主公!”没等罗布离开,郭嘉就骑着马过来了,他看到大军都陆续停下,便翻身下马和韩湛见礼,随后试探地问:“主公打算今晚在此处扎营?”

“没错。”韩湛点了点头,反问道:“莫非奉孝另有打算?”

“若是朝中大臣欲对主公不利,势必会在今晚派出刺客潜入军中,行刺主公。”郭嘉提醒韩湛说:“以嘉之见,我们不如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湛把这个成语默念了两遍后,脑子里忽然灵光乍现,猜到了郭嘉要表达的意思。虽说周围站着的都是陈到和罗布所指挥的虎卫军,但谁能担保其中没有朝中大臣的耳线,因此韩湛压低嗓门问郭嘉:“奉孝莫非是让大军在此扎营,吸引那些朝中大臣的注意,然后本侯再带人连夜进京?”

见韩湛猜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郭嘉不禁微微颔首:“主公,嘉正是此意。只要大军在此扎营,朝中对主公不利的大臣们,肯定以为主公会等到明日再入京,他们若要采取什么行动的话,就会在今夜动手。为了主公的安全,我们还是连夜带人入京吧。”

“从此处到京师还有六十里,”对于郭嘉的这个提议,韩湛是颇为动心,不过他仔细一想,却有觉得有些不妥:“就算我们此时率轻骑赶路,到达京师恐怕已是一更天,那时城门早已关闭,就算我们能叫开城门,恐怕也会惊动那些大臣。不妥,不妥。”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韩湛果断地说道:“奉孝,反正离京师不过半日的路程,我们就在此地安心地歇息一晚,待明日天明之后再赶路。至于刺客嘛,只要让陈到、罗布等人加强防备,便能做到有备无患。”

郭嘉本来还想再劝说几句,让韩湛改变主意,能够连夜进京。可是听他这么一说,心里立即明白,就算自己再怎么说,估计对方也不会改变主意,便识趣地闭上了嘴,在心里默默地思索,该如何加强夜间的戒备。

韩湛来到这个时代不久,就曾经在袁绍的军营里遭到过刺杀,若不是赵云和罗布及时想救,恐怕早已性命不保。后来又或多或少地遭到过刺杀,因此对防范刺杀多少有些经验。

在大军扎营完毕后,韩湛又命人在大帐的四周竖起栅栏,将包括大帐在内的五十几个帐篷都围在了其中。出入口派出了最可靠的虎卫军把守,除了郭嘉、赵云、黄忠、荀攸等重要人物外,其他人若是没有令箭令牌,谁也不准进入这个核心区域。

陈到考虑得很周到,不光门口戒备森严外,另外还安排了三支巡逻队,不间断地在韩湛的大帐四周巡逻,若是发现什么异常,只需片刻便能冲进大帐。

韩湛召集众人议事,讨论明日大军入城一事。荀攸觉得自己该说几句,便站起身说道:“主公,属下有话说。”得到韩湛的许可后,他继续说道,“十几万大军里,有不少是改编不久的黄巾,若是明日让他们也一同入城,属下担心军纪方面会出现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荀攸的话立即引起了好几名武将的响应,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道:“副军师所言极是,黄巾新编入我军不久,军纪不严,若是骤然进入京师这等繁华地带,恐怕会出现扰民的情况。”

“不能让他们入城,不如另外找地方安置他们吧。”

“……”

众武将发言时,韩湛没有说话,而是保持着沉默,静静地聆听众人的意见。等大帐中重新安静下来,他望着荀攸问道:“副军师,不知你打算如何安置这些黄巾旧部?”

“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对这种归顺的黄巾旧部,把他们分散编入各处的屯田农庄即可。”荀攸若有所思地说:“但如今在军中的黄巾旧部,则是从数十万黄巾中挑选出来的,还曾经跟随我们征战青州,也算是屡经战阵。若是一回到京师,就把他们就地遣散,属下担心会引起军中的哗变。”

“副军师所言极是,上过战阵的兵士,若是贸然遣散,恐怕会为祸一方。”如果荀攸不提,韩湛还真没考虑过类似的问题,此刻既然荀攸提起,他便虚心地问:“我们该如何安置他们呢?”

“城南十里,有一片废弃的城镇。”荀攸回答说:“以属下之间,可以把他们安置在那里,然后派一名得力的将领节制。如此一来,既不怕他们擅自入城扰民,若是遇到强敌来犯邺都,他们也可以与城内里应外合夹击敌军。”

韩湛的心里很明白,在目前的情况下,自己只要不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各路诸侯是没有胆子贸然派兵到邺都来的,至少在三到五年之后,邺都附近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战事。

但如今在城外屯兵,是为了防止归顺的黄巾旧部在城内扰民。只要派一名信得过的大将节制这支兵马,等上三五个月,部队军纪严明了,再把他们重新调入城内也无妨。想到这里,韩湛微微颔首,说道:“就依副军师之见,把军中归顺的黄巾旧部都囤积在城南,由太史慈统帅。”

听到韩湛的吩咐,太史慈连忙上前一步,响亮地回答说:“末将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