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手打更新最快★★
此时日军正纠集了大量兵力在向晋南的沁阳、济源进攻,因此留守在焦作的部队很少。但是第九支队突然出现在此地,这支不大的部队让日军感觉如芒刺负背,他们不得不从各地调兵来扫荡。
在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汉奸。南京陷落的第二天,日本就在北平以所谓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名义成立了华北伪政权,并组织了大量伪军以维持治安。日军在正面进攻的同时还随队带着所谓的“宣抚班”,这些宣抚人员基本都是由汉奸组成。为了消除老百姓的抵触情绪,他们甚至还吸收了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女孩子,用唱歌跳舞的形式宣扬所谓“大东亚共荣”。这些人拿着日军印刷的宣传材料,只要日军占领某地,这些宣抚人员就在当地向百姓宣传皇军如何战无不胜,如何亲民爱民,日军打的是圣战,是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而来的。
跟随者日军前进的当然还有伪政权的所谓官员以及日本特务,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沦陷区建立伪政权。
第九支队驻扎的地区也成立了伪政权,但是因为日军鞭长莫及,本地伪政权的几个人也仅仅是挂个名头而已,日军实际的统治未能实现。
伪政权不起作用,但是日本特务和汉奸并没有停止活动,第九支队一到达,这支部队的基本情况很快就被这些汉奸特务报告给了驻守焦作的日军。
第九支队只是一个团编制,武器装备连国军乙种部队都比不上,再加上组建不久和人员训练不足,这些情报让日军很轻视这支游击部队,因此日军只派出了一个中队的鬼子带着两个营的伪军来扫荡。
日军占领华北之后成立了伪临时政府,在军事上,日本将一些叛国投敌的原国民党军、土匪武装、地主武装加以利用,对于其中战斗力较强又比较坚决亲日的给以“剿共军”的名称,由伪政权发给军饷;对于其他的降日部队,则给以“皇协军”的名称,由日军暂发经费。
对于叛徒,世界上没有一个组织或者国家会完全信任,日军也是如此。对于伪军部队,日本在组成方面采取保留精干、逐步淘汰的策略,在军事方面采取有限信任,充分利用,重点防范的策略。
日军这次带出来参加扫荡的伪军两个营是伪政府的所谓华北治安军的一部分,这些伪军基本都是在漳河之战以后收编的国军投降部队。他们的人员编制和装备都和以前一样,用的还是以前的武器,只不过换了旗帜、换了军装而已。
日军派出的一个中队,其实是驻守焦作的守备队。
此时冲在战争最前线的日军是日本所谓的常设师团,他们齐装满员,用的都是日本制式武器,人员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组成,因此是日军的绝对主力。当前线部队攻陷某一地之后,日军即在汉奸们的帮助之下设立政权、巩固统治,一般驻守的部队就是所谓的守备部队。
日军的守备队相当于日军的二线部队,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驻守要地、建立政权、维护治安,因此所装备的重武器不多,除了骨干力量是前线下来的老兵,其他的很多士兵都是从日本国内派来的新兵。
为了将第九支队赶出武陟地区,驻守焦作的日军守备大队长还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他们不仅派出了老兵占多数的三阪中队和岛中中队,还破例给两个中队各增加配备了两挺重机枪,外加一门九二步兵炮。
陈震东到达武陟之后,还是立刻做了不少的准备。基于国军作战的传统,他第一个命令就是要求各部队就地修筑工事,以防备日军的进攻。因为手中的机动兵力不多,日军调集部队并不是很顺利,最后的进攻是六月十日才开始的,此时陈震东第九支队的防御工事得以修筑完成。
第九支队三个大队的驻地相隔并不远,苗店镇作为支队司令部的所在,自然是防守的重中之重,这里驻扎着第一大队和大队直属中队;第二大队在西湖村,处在苗店镇的东北边;李青林的第三大队在桐花沟,处在苗店镇的西北边。这三个驻地设置得很科学,相互之间也就十来里路程,一旦战事开始,三方相互支援也很迅捷。
陈震东的主要作战经验还是来自于军阀混战时期,他手下倒是有几个参谋,也都是军校的年轻毕业生,但是基本都没有打过实战。这三个大队阵地的设立看上去就像是教科书的翻版,但是还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检验。
李青林认为,这个安排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特别是军队驻守大村镇,将游击部队当着主力防御部队来排兵布阵,这种战法明显违背了游击战的原则,李青林认为将注定会遭受失败。
李青林的三大队到了桐树沟之后,陈震东也召开过几次军事会议。在第一次军事会议上,李青林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可陈震东的那些年轻参谋们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拿着指挥棒在地图上比来划去,一会谈兵力对比,一会谈战斗意志,一会谈战略战术,似乎从地图上就能将日军消灭得干干净净。
打过多次实战的李青林自然不吃那一套,他几乎和参谋们吵了起来。可陈震东和其他两个大队长好像很信服参谋们的计划,李青林作为绝对的少数派,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防守计划。
第九支队还有一个更迫切的问题,那就是军事情报的来源问题。和鬼子距离如此之近,战斗会随时发生,李青林知道此时最急迫需要的就是敌人的情报,因此在会上和会后,李青林多次向陈震东询问过敌人的情况。
陈震东是奉上峰的命令过河的,他的支队部倒是有一个电台,可此地算是敌后了,第一战区的军事情报部门并没有深入到此地,陈震东并不能从上级那里得到什么确切的消息。陈震东也想过办法试图从敌人那里获得情报,但是他们刚来此地不久,部队对当地老百姓都不熟悉,哪里能谈得上从敌人那里刺探得到消息。
求人不如求己,李青林只好自己想办法。第一次军事会议之后,李青林就命令小六子他们买了一些马或者马骡子,再利用归德缴获的日军马具和三八马枪,三大队组成了一个骑兵排。这个骑兵排吸纳了李青林大队部的传令兵,主要的任务不是和日军作战,而是侦察敌情和传递命令。
★★全文字手打更新最快★★
★★全文字手打更新最快★★
此时日军正纠集了大量兵力在向晋南的沁阳、济源进攻,因此留守在焦作的部队很少。但是第九支队突然出现在此地,这支不大的部队让日军感觉如芒刺负背,他们不得不从各地调兵来扫荡。
在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汉奸。南京陷落的第二天,日本就在北平以所谓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名义成立了华北伪政权,并组织了大量伪军以维持治安。日军在正面进攻的同时还随队带着所谓的“宣抚班”,这些宣抚人员基本都是由汉奸组成。为了消除老百姓的抵触情绪,他们甚至还吸收了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女孩子,用唱歌跳舞的形式宣扬所谓“大东亚共荣”。这些人拿着日军印刷的宣传材料,只要日军占领某地,这些宣抚人员就在当地向百姓宣传皇军如何战无不胜,如何亲民爱民,日军打的是圣战,是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而来的。
跟随者日军前进的当然还有伪政权的所谓官员以及日本特务,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沦陷区建立伪政权。
第九支队驻扎的地区也成立了伪政权,但是因为日军鞭长莫及,本地伪政权的几个人也仅仅是挂个名头而已,日军实际的统治未能实现。
伪政权不起作用,但是日本特务和汉奸并没有停止活动,第九支队一到达,这支部队的基本情况很快就被这些汉奸特务报告给了驻守焦作的日军。
第九支队只是一个团编制,武器装备连国军乙种部队都比不上,再加上组建不久和人员训练不足,这些情报让日军很轻视这支游击部队,因此日军只派出了一个中队的鬼子带着两个营的伪军来扫荡。
日军占领华北之后成立了伪临时政府,在军事上,日本将一些叛国投敌的原国民党军、土匪武装、地主武装加以利用,对于其中战斗力较强又比较坚决亲日的给以“剿共军”的名称,由伪政权发给军饷;对于其他的降日部队,则给以“皇协军”的名称,由日军暂发经费。
对于叛徒,世界上没有一个组织或者国家会完全信任,日军也是如此。对于伪军部队,日本在组成方面采取保留精干、逐步淘汰的策略,在军事方面采取有限信任,充分利用,重点防范的策略。
日军这次带出来参加扫荡的伪军两个营是伪政府的所谓华北治安军的一部分,这些伪军基本都是在漳河之战以后收编的国军投降部队。他们的人员编制和装备都和以前一样,用的还是以前的武器,只不过换了旗帜、换了军装而已。
日军派出的一个中队,其实是驻守焦作的守备队。
此时冲在战争最前线的日军是日本所谓的常设师团,他们齐装满员,用的都是日本制式武器,人员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组成,因此是日军的绝对主力。当前线部队攻陷某一地之后,日军即在汉奸们的帮助之下设立政权、巩固统治,一般驻守的部队就是所谓的守备部队。
日军的守备队相当于日军的二线部队,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驻守要地、建立政权、维护治安,因此所装备的重武器不多,除了骨干力量是前线下来的老兵,其他的很多士兵都是从日本国内派来的新兵。
为了将第九支队赶出武陟地区,驻守焦作的日军守备大队长还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他们不仅派出了老兵占多数的三阪中队和岛中中队,还破例给两个中队各增加配备了两挺重机枪,外加一门九二步兵炮。
陈震东到达武陟之后,还是立刻做了不少的准备。基于国军作战的传统,他第一个命令就是要求各部队就地修筑工事,以防备日军的进攻。因为手中的机动兵力不多,日军调集部队并不是很顺利,最后的进攻是六月十日才开始的,此时陈震东第九支队的防御工事得以修筑完成。
第九支队三个大队的驻地相隔并不远,苗店镇作为支队司令部的所在,自然是防守的重中之重,这里驻扎着第一大队和大队直属中队;第二大队在西湖村,处在苗店镇的东北边;李青林的第三大队在桐花沟,处在苗店镇的西北边。这三个驻地设置得很科学,相互之间也就十来里路程,一旦战事开始,三方相互支援也很迅捷。
陈震东的主要作战经验还是来自于军阀混战时期,他手下倒是有几个参谋,也都是军校的年轻毕业生,但是基本都没有打过实战。这三个大队阵地的设立看上去就像是教科书的翻版,但是还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检验。
李青林认为,这个安排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特别是军队驻守大村镇,将游击部队当着主力防御部队来排兵布阵,这种战法明显违背了游击战的原则,李青林认为将注定会遭受失败。
李青林的三大队到了桐树沟之后,陈震东也召开过几次军事会议。在第一次军事会议上,李青林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可陈震东的那些年轻参谋们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拿着指挥棒在地图上比来划去,一会谈兵力对比,一会谈战斗意志,一会谈战略战术,似乎从地图上就能将日军消灭得干干净净。
打过多次实战的李青林自然不吃那一套,他几乎和参谋们吵了起来。可陈震东和其他两个大队长好像很信服参谋们的计划,李青林作为绝对的少数派,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防守计划。
第九支队还有一个更迫切的问题,那就是军事情报的来源问题。和鬼子距离如此之近,战斗会随时发生,李青林知道此时最急迫需要的就是敌人的情报,因此在会上和会后,李青林多次向陈震东询问过敌人的情况。
陈震东是奉上峰的命令过河的,他的支队部倒是有一个电台,可此地算是敌后了,第一战区的军事情报部门并没有深入到此地,陈震东并不能从上级那里得到什么确切的消息。陈震东也想过办法试图从敌人那里获得情报,但是他们刚来此地不久,部队对当地老百姓都不熟悉,哪里能谈得上从敌人那里刺探得到消息。
求人不如求己,李青林只好自己想办法。第一次军事会议之后,李青林就命令小六子他们买了一些马或者马骡子,再利用归德缴获的日军马具和三八马枪,三大队组成了一个骑兵排。这个骑兵排吸纳了李青林大队部的传令兵,主要的任务不是和日军作战,而是侦察敌情和传递命令。
★★全文字手打更新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