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从玄武门之变起

作者:刘家银

两个时辰的赶路,杜荷到了安北都护府,找了一圈没见着李绩。

随手招来一个将士:“李大都督呢?”

“李都督去单于都护府要粮去了,前天出发的,今天应该能回来了。”士兵答道。

杜荷疑惑:“怎么,你们戍边军也缺粮?”

“是啊,校尉,过了年之后的晌粮就没及时发过,如今拖欠弟兄们已经有段时间了。”

杜荷摇了摇头,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这整个北方戍边军的粮钱不及时发放,李世民就不怕这些人造反吗?还是说另有打算。

“那李大都督啥时候能回来?走的时候说了吗?”

“之前都是两日,正常情况下今日或者明日就能回来了。”

杜荷挥了挥手:“行,那你忙去吧,我在这等一等。”

将士离去后,杜荷独自站在营帐外,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戍边军的重要性,他们身处边疆,守护着大唐的安宁。然而,如今却听闻戍边军缺粮,这让他不禁感到疑惑与担忧。

缺粮对于戍边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本就身处艰苦的环境,需要充足的粮草来维持战斗力。

若是连基本的粮草都无法保障,那么他们的士气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产生不满和反叛的情绪。

杜荷不禁开始思考,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原因?是朝廷的疏忽,还是有意为之?若是朝廷疏忽,那必须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以免酿成更大的危机。而若是有人故意为之,那背后又是谁指使的?

正当杜荷陷入沉思之际,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他抬头望去,只见一队人马正朝安北都护府疾驰而来。杜荷心中一动,莫非是李绩回来了?

他快步迎上前去,只见为首的正是李绩。李绩看到杜荷,也是一愣,随即笑道:“小弟,你怎么来了?辽东的事处理完了?”

杜荷笑了笑:“我到漠北郡去看了看阿史那,听闻北方戍边军缺粮,顺路过来看看你们这边的情况,早上的时候听小将士说戍边军缺粮了?”

李绩叹了口气:“是啊,朝廷的粮草迟迟未到,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如今只能尽量节省,等待朝廷的支援了。”

杜荷疑惑地问了一句:“单于都护府也没粮?。”

李绩点了点头:“嗯,过了年之后,这粮草迟迟未送过来,光是单于都护府我就跑了不下十趟了。”

“没给朝廷上奏?”杜荷又问道。

李绩捏了捏眉心:“上了,我这隔两天就上一封奏折,如今这帛书都快不够用了。”

杜荷将高瑾拉到一边:“高公公,咱们辽东没听说缺粮吧,别弄得到时候将士们军心不稳。”

高瑾也是皱着眉:“没听说啊,咱们的粮草一直都是充盈的,甚至富余的都有,我带那千余人还天天吃肉喝酒呢。”

“奇了怪了,总不能是将整个北方戍边军的粮草全都给咱们了吧。”杜荷疑惑的说着。

高瑾斩钉截铁道:“不可能,咱们只能说自己够吃的情况下还有富余,那些粮草绝对不够养活整个北方的。”

杜荷暂且压下心头的疑惑,朝着李绩说道:“大哥,那我就不久留了,小弟也得回辽东查一查粮草情况,倒是没怎么关心

李绩抱了抱杜荷:“这次大哥我就不留你了,如今粮食也不够,下次你来,大哥定好酒好菜的招待你。”

杜荷点了点头,带着高瑾出了营地,骑马朝着东边驶去。

两日时间,回到辽东城,杜如晦此时还没走,一万将士已经在辽东城外驻扎完毕,就等着杜如晦一声命令,就跟着前往高句丽。

杜荷先是将核心的心腹都叫到了营帐中:“谁知道朝廷的晌银晌粮都什么时候发放的吗?有没有拖欠?”

卫虎拉着杜荷,小声附耳说道:“少爷,关于银钱粮草之事不都是交给钱多多了吗?您私章都给他了。”

杜荷扫视了一圈,并没有发现钱多多的身影,清了清嗓子,道:“谁知道现在钱副尉钱多多人在哪?”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出声。

杜荷眉头微皱,心中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他转向卫虎,沉声问道:“卫虎,你知道钱多多的去向吗?他为何没有在此处?”

卫虎犹豫了一下,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但最终还是低声说道:“少爷,钱多多他……他最近经常外出,说是去采购军需物资,但具体去了哪里,我们也不太清楚。”

杜荷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他深知军需物资的重要性,更明白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他站起身,冷冷地说道:“派人去找,无论如何都要找到钱多多,我要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

众人见杜荷动了真怒,纷纷点头应是,迅速行动起来。

杜荷心中却是疑虑重重。钱多多作为他信任的人,自从带着王元宝开始挣钱以后,整个辽东的军需物资的采购和管理杜荷就全交给他了。

但如今他却突然失踪,而且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这不禁不让杜荷多想。

他走出营帐,望着远处忙碌的将士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烦躁。

就这么过了足足一日时间,才有士兵来报。

“王上,打探到了,钱副尉带着王侍诏在幽州,跟着一群富商谈论事情,说是明日赶回来。”

杜荷心里这块石头才缓缓落地,整个辽东不缺粮草的事肯定和钱多多有关,只是不知道朝廷欠了多少粮草。

既然知道了两人的去向,杜荷也不着急了,回了小院,看着杜如晦悠哉悠哉的模样,忍不住发问:“爹,您到这辽东都已经五六日了,这还没出发前往高句丽,陛下是给了您多少时间啊。”

杜如晦笑了笑:“两个月。”

“这么久?!您老实交代,是不是被贬官了,没地方去了,才跑到辽东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