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我就赶到了白水客栈,通过玄气查探,我在床底找到了一个被高冷男封印的古朴红木盒子。
滴血解开封印,我打开了盒子。
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照片,还是黑白照片,应该是拍于几十年前的了。
照片中是我和高冷男,我两并排站着,看得出来是特意拍的这张照片。
我还是第一次从照片中看到那个我,虽然之前从铜镜里看到过他,但现在从照片里看又是另外一种感觉。照片中的我们搂着双肩,双双露出温和笑容,一看就是生死之交。
我翻过照片,后面写着:陈昆仑与敖泽摄于一九七五年九月。
我推算了一下,这时间节点正是当年‘我’和高冷男从黄河底回来后,去昆仑山的那一年。
想必那一次我们都清楚‘我’会死,拍下这张照片单纯就是一个纪念。
而高冷男将这张照片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道别。
看来他这一次料到自己会有此劫难,提前与我做了道别。
眼圈微红,只有经历了太多生死才会铸就这段友谊。
虽然严格来说,那并不是我,但我能体会到那番离别之苦。
因为我虽才二十出头,这种离别之苦我已经经历多次,爷爷、红鱼……
将照片收起,我继续翻起木盒,
这应该是一个拓本,看得出来是敖泽最近才摘抄于自己的另一本手记。他将一些不能说的隐秘都选择了隐藏,又将能告诉我的都用文字形式记录了下来。
他的字体极其娟秀,一如他的容貌那般俊逸。
我一字一句读了起来,不想错过半点线索。
足足读了半个小时,我才大概弄清楚了黄河神宫是怎么一回事。
事情还要追溯到宋历999年,那段历史正是被风水圈封锁的年代,也就是祖龙后人天师秦玄一手制造陈家庄惨案的那段时间。
当年陈青帝携四脚棺材而来,竟突破风水师的极限气机,桀骜地登天弑神,结果陨落,引来了九龍拉棺从天而降,将其镇压于青龙山内,落下了天道斩龙局。
而正是那一年,世上发生了很多灵异事件。
也许是因为太多的玄门大佬因这件事惨遭陈青帝灭杀的缘故,当年的风水界已经没有高人坐镇了,玄门根基被动摇,很多魑魅魍魉都出来为祸人间。
那一年发生了三妖乱朝纲的荒唐事,狐妖、蛇精、黄皮子精,三大妖邪化为人形,竟成了人臣,插手庙堂之事。妖邪不再苦修,而是以食人元为精,提升修为,意图得道升仙。
而它们插手朝纲,地位尊崇,使得民心惶惶,天下大乱。
不仅妖邪横生,鬼怪也为祸人间。
那时候宋辽打得不可开交,每天都在死人。
而那时候的阴司将重心也放在陈家庄,也就是后来的封门村上。似乎对人间亡魂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例行公事的拘魂,逃脱并游离人间的亡魂并未大力追捕,导致世上阴魂无数。一时间人世真的很乱,鬼妖横行,大大的分食了人道气运,导致民不聊生。
当时的天子是宋真宗,此帝在历史上名声极臭,甚至用荒唐来形容也不为过,他最贻笑大方的事件就是‘泰山封禅’事件。
封禅,就是祭天地,古代厉害的帝王都喜欢通过这场祭祀来证明自己乃天子,有天道相助。
而封禅圣地则为泰山,古籍记载于泰山封禅的天子有祖龙嬴政、汉武帝刘彻、唐高宗、玄宗等,而宋真宗则是最后一位在泰山封禅的天子。真宗于泰山封禅后,再无天子这么做,就是因为他是个笑话,不配封禅,导致后世天子都不屑与他做同样的事。
这是历史记载,但事实上宋真宗并非荒唐无度,甚至可以说他是一有报复有手段的一位帝王。
泰山封禅看似荒唐,但也是他无奈之举。
当年的天下已经乱了,战争不断,妖鬼丛生,他就算是帝王也无力改变,泰山封禅是他不得不做的事。
哪怕被历史嘲笑,他为了收拾烂摊子,为了稳住人世根基,他也坚定地选择封禅。
他举人道大旗,自诩功绩甚高,祭天地,立人道,渴望自己被天道认可,有天助之。
而事实上,宋真宗于泰山封禅后,一切真的发生了变化。
封禅后三天,天人入梦,宋真宗做了一个梦。
梦里天人提醒他,救世主在黄河底。
于是真宗命还算厉害的风水师去黄河求助,但黄河多大多辽阔啊,并无效果。但真宗并不放弃,他令人在多个黄河要塞建立了黄河神庙,可以说是耗尽了国力人力。
可以说宋真宗当真是一片赤忱之心,也不知道是打动了天道,还是机缘巧合。
在黄河神庙修了九九八百一十座时,那最后一座黄河神庙所靠的黄河水面上突然天降异象。
一道震破云霄的龙吟虎啸从黄河底升起,卷起了百米水浪。
水浪直冲九天,天水一线,仿若天地都融合了。宋真宗得知这消息,无比兴奋。
那天上朝,来了一奇人。
那是一位妙龄女子,长得是倾国倾城,而这样一位美女却骑着一头威猛的白虎,手中持着一把凌厉的宝剑,堂而皇之的走入了朝堂。
皇城守卫将其为住,但碍于白虎之威,也没猎杀,就这样一直围着她上了朝。
宋真宗也是奇人,觉得是救世主来了,他很有魄力,遣散了守卫,令骑着白虎的神秘美女平天下邪祟。
而这美女抬手一剑,剑气如龙似虎,竟瞬间斩杀三位大臣。
惹得一阵惊呼,不过很快这被斩首的三位大臣就现出了原型,正是那蛇、狐、黄皮子三妖。
斩杀三妖后,这白虎女被宋真宗单独召见。
宋真宗视她为老天爷派下来的救世主,要奉她为国师,辅助自己巩固江山,灭掉天下妖邪,还一个人间太平。
这白虎女也当真是厉害,并未因宋真宗乃天子而害怕,并不是很给他面子。
很快我就赶到了白水客栈,通过玄气查探,我在床底找到了一个被高冷男封印的古朴红木盒子。
滴血解开封印,我打开了盒子。
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照片,还是黑白照片,应该是拍于几十年前的了。
照片中是我和高冷男,我两并排站着,看得出来是特意拍的这张照片。
我还是第一次从照片中看到那个我,虽然之前从铜镜里看到过他,但现在从照片里看又是另外一种感觉。照片中的我们搂着双肩,双双露出温和笑容,一看就是生死之交。
我翻过照片,后面写着:陈昆仑与敖泽摄于一九七五年九月。
我推算了一下,这时间节点正是当年‘我’和高冷男从黄河底回来后,去昆仑山的那一年。
想必那一次我们都清楚‘我’会死,拍下这张照片单纯就是一个纪念。
而高冷男将这张照片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道别。
看来他这一次料到自己会有此劫难,提前与我做了道别。
眼圈微红,只有经历了太多生死才会铸就这段友谊。
虽然严格来说,那并不是我,但我能体会到那番离别之苦。
因为我虽才二十出头,这种离别之苦我已经经历多次,爷爷、红鱼……
将照片收起,我继续翻起木盒,
这应该是一个拓本,看得出来是敖泽最近才摘抄于自己的另一本手记。他将一些不能说的隐秘都选择了隐藏,又将能告诉我的都用文字形式记录了下来。
他的字体极其娟秀,一如他的容貌那般俊逸。
我一字一句读了起来,不想错过半点线索。
足足读了半个小时,我才大概弄清楚了黄河神宫是怎么一回事。
事情还要追溯到宋历999年,那段历史正是被风水圈封锁的年代,也就是祖龙后人天师秦玄一手制造陈家庄惨案的那段时间。
当年陈青帝携四脚棺材而来,竟突破风水师的极限气机,桀骜地登天弑神,结果陨落,引来了九龍拉棺从天而降,将其镇压于青龙山内,落下了天道斩龙局。
而正是那一年,世上发生了很多灵异事件。
也许是因为太多的玄门大佬因这件事惨遭陈青帝灭杀的缘故,当年的风水界已经没有高人坐镇了,玄门根基被动摇,很多魑魅魍魉都出来为祸人间。
那一年发生了三妖乱朝纲的荒唐事,狐妖、蛇精、黄皮子精,三大妖邪化为人形,竟成了人臣,插手庙堂之事。妖邪不再苦修,而是以食人元为精,提升修为,意图得道升仙。
而它们插手朝纲,地位尊崇,使得民心惶惶,天下大乱。
不仅妖邪横生,鬼怪也为祸人间。
那时候宋辽打得不可开交,每天都在死人。
而那时候的阴司将重心也放在陈家庄,也就是后来的封门村上。似乎对人间亡魂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例行公事的拘魂,逃脱并游离人间的亡魂并未大力追捕,导致世上阴魂无数。一时间人世真的很乱,鬼妖横行,大大的分食了人道气运,导致民不聊生。
当时的天子是宋真宗,此帝在历史上名声极臭,甚至用荒唐来形容也不为过,他最贻笑大方的事件就是‘泰山封禅’事件。
封禅,就是祭天地,古代厉害的帝王都喜欢通过这场祭祀来证明自己乃天子,有天道相助。
而封禅圣地则为泰山,古籍记载于泰山封禅的天子有祖龙嬴政、汉武帝刘彻、唐高宗、玄宗等,而宋真宗则是最后一位在泰山封禅的天子。真宗于泰山封禅后,再无天子这么做,就是因为他是个笑话,不配封禅,导致后世天子都不屑与他做同样的事。
这是历史记载,但事实上宋真宗并非荒唐无度,甚至可以说他是一有报复有手段的一位帝王。
泰山封禅看似荒唐,但也是他无奈之举。
当年的天下已经乱了,战争不断,妖鬼丛生,他就算是帝王也无力改变,泰山封禅是他不得不做的事。
哪怕被历史嘲笑,他为了收拾烂摊子,为了稳住人世根基,他也坚定地选择封禅。
他举人道大旗,自诩功绩甚高,祭天地,立人道,渴望自己被天道认可,有天助之。
而事实上,宋真宗于泰山封禅后,一切真的发生了变化。
封禅后三天,天人入梦,宋真宗做了一个梦。
梦里天人提醒他,救世主在黄河底。
于是真宗命还算厉害的风水师去黄河求助,但黄河多大多辽阔啊,并无效果。但真宗并不放弃,他令人在多个黄河要塞建立了黄河神庙,可以说是耗尽了国力人力。
可以说宋真宗当真是一片赤忱之心,也不知道是打动了天道,还是机缘巧合。
在黄河神庙修了九九八百一十座时,那最后一座黄河神庙所靠的黄河水面上突然天降异象。
一道震破云霄的龙吟虎啸从黄河底升起,卷起了百米水浪。
水浪直冲九天,天水一线,仿若天地都融合了。宋真宗得知这消息,无比兴奋。
那天上朝,来了一奇人。
那是一位妙龄女子,长得是倾国倾城,而这样一位美女却骑着一头威猛的白虎,手中持着一把凌厉的宝剑,堂而皇之的走入了朝堂。
皇城守卫将其为住,但碍于白虎之威,也没猎杀,就这样一直围着她上了朝。
宋真宗也是奇人,觉得是救世主来了,他很有魄力,遣散了守卫,令骑着白虎的神秘美女平天下邪祟。
而这美女抬手一剑,剑气如龙似虎,竟瞬间斩杀三位大臣。
惹得一阵惊呼,不过很快这被斩首的三位大臣就现出了原型,正是那蛇、狐、黄皮子三妖。
斩杀三妖后,这白虎女被宋真宗单独召见。
宋真宗视她为老天爷派下来的救世主,要奉她为国师,辅助自己巩固江山,灭掉天下妖邪,还一个人间太平。
这白虎女也当真是厉害,并未因宋真宗乃天子而害怕,并不是很给他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