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美滋滋的把自己的名字对着天幕说出来,随后就催促着心爱的观音婢也跟着说名讳。
长孙皇后原先是不想的,因为她觉得这等大事还是由皇帝陛下和各位国之重臣来一起上更好。
毕竟这可是能在神女面前露了名讳,而是还是上这天地宝物江山社稷图,那就更是无上荣耀。
李世民却是不管那么多,很是坚持的让爱妻说出名讳,长孙皇后无奈,只得听从陛下之言。
待长孙皇后说了自己的名字,李世民更想让太子李承乾的名字也跟着上去,只是太子年纪尚小,并不曾参与朝事。
他们又不知九天玄女何时会揭露抽奖结果,此时再去把太子喊过来,必然就是来不及。
于是李世民立刻就把目光放到朝堂百官身上,他需要在这其中挑一位重臣来和他一同上江山社稷图。
但问题来了,这么多他爱重的臣子,他应当挑哪一位呢?
而被皇帝陛下目光扫过的诸位大臣,立刻就把原本很板正的身姿挺得更直。
更甚至还有一些不懂含蓄委婉的臣子,比如尉迟敬德当场就两眼不眨的盯着皇帝陛下看。
面对尉迟这满眼里的“陛下选我选我!”,李世民不自在的把视线偏开,然后就对上大舅子长孙无忌看似淡然实则满是暗示的眼神。
再一偏头又看到神情严肃的魏征和并没有在看他的房玄龄等臣子,这下子李世民就觉得很是压力满满。
——这就剩下一个名额,感觉不管选谁,都有点不太合适。
就在唐太宗李世民考虑要不要不选第三人时,殿外不远处就乌泱泱的来了一群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他那一碗水总端不平的阿耶。
唐高祖李渊这一次过来明显就是有事情,一见面就神情尴尬又亲切道。
“二郎啊,这九天玄女的江山社稷图当是举世无双的宝物,就算我们大唐得不到,至少也得让阿耶我的名字上去吧!”
李世民:“……”
对着阿耶如此温和的态度,李世民只觉恍如隔世。
自从出了玄武门之变后,他阿耶对他就是不加掩饰的愤怒和厌恶,他们父子俩的关系在玄武门事件之前也是极为亲密。
只是前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被射杀之后,他和阿耶之间的关系就很尴尬。
此时阿耶突然出现,还主动缓解关系,着实就是让李世民有点反应不过来。
不过阿耶的出现,并提出这样的要求,李世民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是欣然应允。
“阿耶何必与我这般生分?这名额自然是该有阿耶你一个。”
二郎这般和颜悦色待他,直让原本略紧张的李渊缓和了心情。
——若是二郎当场在文武百官面前拒绝他的名字上江山社稷图,那就真的太失礼了!
好在二郎还是有对他的孝心,懂得体恤阿耶。
很快,在贞观初年的文武百官见证下,【李渊】的名讳就跟在他们陛下的名字后面上去了。
李渊在确定自己的名讳上去了江山社稷图后,心情就是一阵舒畅。原本对于二郎他们兄弟相残一事很是生气的积怨也消散许多。
尤其是想到神女之前说的他家二郎是一位明君,甚至在大唐面临亡国之危时,都是鼓舞将士的一代明君,这实在是让李渊倍感欣慰和骄傲。
要不是这里人太多了,李渊都要拉住二郎的双手,泪眼朦胧的赞叹二郎几句。
一代明君,还是诸国信服崇拜的天可汗,不愧是李家儿郎!
这么一想,李渊看自家二郎的眼神就更是柔和了。
沐浴在这样的目光之中,李世民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冷,他阿耶不会是撞邪了吧?
不然为何这个奇怪眼神看他?
李世民在心里嘀嘀咕咕,又觉得子不应言父过。
长孙皇后亲眼目睹了二郎和太上皇的眼神来往,就知道这是父子之间消弭隔阂的机会。
虽然陛下从来都不提,但因为玄武门一事而和敬爱的父亲生分,还一直都不见面,这对陛下来说就是一件难以释怀的心事。
此刻有机会能修复关系,对于向来看重感情的二郎来说,亦是一件极为重要和高兴的事情。
向太上皇行完礼的众多臣子也是这个想法,只除了一个人。
那就是曾经为太上皇出谋献策,还建议不能废掉前太子改立劳苦功高的秦王为太子,又在前太子李建成府邸工作并提出杀死秦王,同时也在为前秦王现皇帝陛下办事的尚书左仆射封德彝。(1)
心中虽是担忧皇帝陛下和太上皇关系修复之后,自己阴持两端的事情会暴露。
但封德彝并没有慌张,而是不着痕迹的慢慢往后退,务必要保证自己不会被太上皇注意到。
他显然是不觉得自己三头下注的事情有什么不对,而且现在他效忠的陛下终究是一位仁君,就算真的知晓此事,估计也不会对他如何。
毕竟他可是屡次向皇帝陛下进献效忠之策,还曾经为还是秦王的皇帝陛下挡过箭。
只要不让太上皇想起提起,那就绝对不会出事的。
再说了,第四个知情的前太子李建成已然去世,太上皇也是不理朝事的样子,封德彝对自己的遮掩之法还是很有信心的。
如此一想,已经退到很后面的封德彝就安心许多。
侍御史唐临无意间看到左仆射封德彝这般举动,顿时就皱起眉头。
怎得封德彝是这样的心虚表现,莫非是做了什么对不起陛下之事?
作为能被尚书左丞魏征举荐的人才,唐临的脾性和魏征也十分相似。
那就是有着一双能察觉皇帝和官员任何不对劲之处的敏锐直觉,以及一颗永远都奔赴在进谏上的心。
看来之后得花点时间放在左仆射封德彝身上,要避免朝中官员做出不利于皇帝陛下之事,这便是御史的职责所在。
·
九天玄女是如何进行那抽奖的,众人皆是不知。
但他们都能亲眼所见神女素手一挥,记载着无数名字的江山社稷图便突然收起。
天地日月,世间万物,无数的山河川流和着缭绕云雾一同被收入图中,最后成为一卷可用手拿起的卷轴落在神女之手。
而【嬴政】这个名字就是在万众瞩目之中从那卷江山社稷图里浮现,直到这一刻,众人方才歇了所有念想。
“乃公就知道,神女必定就是更为喜爱那秦朝!”
说什么喜爱秦朝,指不定都是喜爱嬴政弄出来的幌子!
汉高祖刘邦连龙椅都不想坐了,直接愤愤不平的跳起来,左右转圈,还是觉得不服气。
只是涉及神女,他即便是贵为皇帝,却也是半点办法都没有,只得无奈认清现实。
“乃公终是比不过秦始皇矣!”
刘邦恹恹的说完此言,就姿势不端的坐回龙椅,一副“神女爱咋咋地吧”的神情,直接就让在场的文武百官看得眼皮子一跳。
就他们陛下这样的本性,能被雅正端方又庄重慈悲的九天玄女看对眼才奇怪好吧!
就算他们是汉臣,但也不得不说,神女选中秦皇嬴政,某个层次上就是眼光非常好。
毕竟连他们都不能昧着良心说他们陛下比那秦皇嬴政要优秀。
也就他们这位陛下脸皮厚过长城的城墙,才能说出那么一番话来。
·
九天玄女眉目慈悲神情庄严,手持江山社稷图,立于云雾高山之巅,语气淡然道。
【嬴政,当你拿到此图,需谨记一件事:江山社稷图记载天下,亦要用于天下万民,且只可供凡人使用十一次。使用此图的初衷必须是为了国家大义或用于民心,切不可用于私心私利,否则江山社稷图就会提前自行回到吾之手。】
秦始皇嬴政听到此言,虽没有与九天玄女当面拜见,但仍然态度极为肃穆慎重的承诺:“请神女放心,政定会谨记神女之言,绝不会将江山社稷图私心用之,也定不会谋取私利。”
“此誓言天地共鉴,祖宗同证,政必不会有半点违反!”
仿若是听到了嬴政此番誓言,神女不悲不喜的面上露出一丝满意之色,微颔首,众人便见原本在神女手中的江山社稷图立刻就消失不见。
想必一定是到了那秦皇嬴政手中,众人酸溜溜的心想,但表面上谁也没有露出半分不满。
毕竟在没有得到神女眷顾的情况下,他们可不想因为某些不妥神色而让神女不喜。
在历朝历代众人心中酸涩又难过之际,大秦却是举国同欢。
要不是还顾及着皇帝陛下的威严,以及大秦律法,他们都要大声欢呼,奔走相告。
虽然天幕之心,估计没有哪个大秦人会不知道九天玄女娘娘对大秦的喜爱和赐礼。
这样普天同庆的事情并不只是发生在咸阳,还发生在大秦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郡县。
不管此前是楚国人,还是燕国人,现在他们都以自己是大秦人而感到骄傲!
毕竟这可是九天玄女娘娘都喜爱垂青的大秦朝,差不多情况下他们也算是九天玄女娘娘喜爱的凡人。
这可真是一件值得去老祖宗坟前说道说道的好事情!
大秦自上而下都是欢喜不已,这样的欢快气氛,却是叫那些有着反秦之心的六国贵族气得半死。
前楚国贵族项梁更是差点没把家里用来燕食(2)的食案(3)给掀翻了。
觉得叔父真的很像是在发疯的项籍默默地离他叔父远一点。
毕竟他力气这么大,万一阻止叔父发疯过程中弄伤叔父就不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项梁:……啊我的孝顺大侄子,真是谢谢你了!
成年项羽确实暴躁残忍,但这是因为背负国仇家恨,而且还有一个叔父在身边一直灌输复仇思想,楚国灭亡时项羽就七八岁,一个孩子从七八岁开始就被灌输复国仇恨,还有不停的四处逃亡居无定所,直到十几年后秦始皇驾崩才算结束。
在这个过程中,就算是再怎么根苗正好的孩子都得心理变.态。
但是现在项羽只有十一岁,就是一个孩子,思想再怎么偏激都不会偏激到哪里去,而且现在最亲的叔父项梁也没有死在秦军手里,所以还是可以拯救的。
至于张良,那就别想了,估计可能政哥这边想要重用他,然后张良就卧薪尝胆搞出荆轲刺秦或者高渐离刺杀事件。
政哥在听到反秦人士这四个字,也会有自己的思考,对政哥,只要他不磕丹药,那我们就可以放一百个心!
刘邦和吕雉,估计都得成为大秦打工人,毕竟在政哥眼里没有性别之分,只有能不能给大秦打工【带来利益】的区别!哈哈哈!
(1)封德彝(568年~627年),本名封伦,字德彝,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唐朝宰相,北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之子。
出身渤海封氏。智识过人,初为越国公杨素幕僚,结为姻亲。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时期,受到内史侍郎虞世基倚重,狼狈为奸,使得朝政日益败坏。江都之变后,追随宇文化及,任内史令。宇文化及败亡后,归顺唐朝,渐得唐高祖李渊信任,拜中书令,封密国公,结为亲家。选为天策上将府属官,辅佐秦王李世民攻取洛阳,暗中支持隐太子李建成,二主之间投机取巧。唐太宗即位后,拜尚书右仆射。
唐贞观元年(627年),病逝,追赠司空,谥号为明。贞观十七年(643年),阴持两端之事暴露,追夺封赠,改谥号为缪。
封德彝生前深受唐太宗礼遇,并数次向太宗进献效忠之策。同时,他又暗中依附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曾打算废黜李建成,立太宗为太子,因封德彝力谏而止。但这些事非常隐秘,封德彝死后多年,才被唐太宗得知。
(2)燕食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àn shí,解释是大夫、士、庶人日常的午餐和晚餐。
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吃的主食是粟,也就是小米,小米蒸熟后,用“匕”来舀食,当时的“匕”就相当于现在的“勺子”;
当时的筷子叫“箸”,只用来吃菜。
当时盛饭的也不是碗,而是箪,是竹制的圆形器,所谓箪食壶浆,箪食瓢饮就是了。
(3)“几”或者“案”
从种类上来分,案的种类有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几的种类有宴几、凭几、炕几、香几、蝶几、花几、茶几、案头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