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朕无有不允

“倭国和吐蕃的存在,的确会威胁到大唐的安危,先帝在位时,我们曾多次商讨提及此事,可惜先帝走得太早了,如今陛下刚登基,心中自有一番雄才伟略,等将来朝局稳定后,为兄当与你一起劝谏陛下,扫除外患。”长孙无忌笑道。

“好啊,兄长能有如此远见,邓宏佩服之至,我敬兄长一杯。”说罢,邓宏给长孙无忌倒了一杯酒,郑重地敬了他一个。

其实,邓宏起初担心,李治登基后,会不认可李世民的战略目标,因为无论是倭国和吐蕃,现在都是一些不毛之地,攻打他们劳师远征不说,光是消耗的粮草辎重,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好在长孙无忌能有如此看法,不得不说,其人虽然有点私心,但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干派。

“但贤弟以为如今的大唐只有外患吗?”

就在邓宏为此举感到高兴时,长孙无忌却突然一脸严肃地说道。

“你的意思是?”邓宏有点疑惑长孙无忌的话。

如今大唐四海升平,哪来的外患,除非……

“尤记得昔日汉王李元昌、杜如晦之子杜荷等谋反,差点颠覆了朝政,此宗室公卿之乱,不可不防啊!”长孙无忌一脸担忧地说道。

邓宏“……”

果然被自己言中,长孙无忌对宗室和公卿等人依然是耿耿于怀。

“兄长未免言重了吧,如今之宗室安分守己,安敢犯上作乱?”邓宏笑道。

“唉,贤弟啊,你未免也太天真了,如今陛下刚登基,虽有你我等辅佐,但你别忘了,先帝在时,看重的皇子可不止陛下一个啊,有些事情,不得不防!”

长孙无忌今天多喝了几杯,邓宏也不知道他是喝醉了不甚说出来的,还是就想直截了当地告诉自己这些事。

“兄长放心吧,陛下乃是先帝钦定的继承人,谁人敢造次,若真有人敢犯上作乱,邓宏定绝不留情。”

“果真如此?”长孙无忌问道。

“君无戏言。”

“好啊,彩、彩、彩,大唐和陛下能有你邓国公这样的忠臣,江山社稷幸甚啊。”

见邓宏表态,长孙无忌内心激动不已,一直以来,他对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荆王李元景和高阳公主等宗室之人便忌惮不已,甚至欲除之而后快,只是深怕陛下会顾念亲情,邓宏也会阻挠,如今听邓宏这么一说,他的担心倒是少了几分。

但长孙无忌的心思,邓宏又何尝不知道,李恪和长孙无忌不对付,邓宏是一清二楚,他之所以这样保证,是因为李恪和李道宗他们根本不会谋反,既然他们不会谋反,自己又何须出手。

但吴王和李道宗等人和自己关系匪浅,邓宏也绝不会让他们受害,将来若他们蒙冤,自己也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救。

只是这样一来,迟早会和长孙无忌闹翻,一想到这,邓宏就头疼。

唉,算了,真有那么一天,也只有让自己这位老友提早退休下野了……

“好了,今日是兄长生日,你我就不提朝政之事了,我敬兄长一个,祝你长命百岁。”邓宏笑道。

“哈哈哈,那就多谢贤弟的美言了。”

二人一直喝了很久,直到喝尽兴了,邓宏才在显儿的搀扶下,回到了府上。

次日,长孙无忌和邓宏又和和气气的上朝,经过昨日彻夜长谈,长孙无忌看邓宏都要顺眼了许多。

今日朝会,最主要的事情便是针对年号和修改新的律法一事,既然是新朝,那自然得用新律,邓宏向来对律法之事不感兴趣,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此事就落在了长孙无忌和宰相褚遂良他们身上。

下朝后,邓宏刚想回家,皇帝就让太监通知他留下来。

太极宫内,君臣二人四目相对。

宫殿还是那个宫殿,邓宏还是那个邓宏,只不过皇帝却不再是那个皇帝。

看着熟悉的场景,邓宏不禁想到以前李世民每次下朝时,召自己过来加班时的场面。

那时,邓宏还抱怨李世民经常让他免费加班,只是如今,邓宏却是想抱怨都没有机会了,时过境迁,故人早已归于尘土……

“爱卿,这是吐蕃刚进贡的葡萄,朕尝了一些,感觉味道可口,朕知你喜欢吃葡萄,特意给你留了一些,今日正好你在,等一下回去的时候便带上吧。”李治指着一旁桌子上的葡萄说道。

邓宏听李治叫自己爱卿,还误以为是李世民,以前李世民也隔三差五就会赏赐自己一些东西。

醒悟过来后,邓宏这才向李治道谢。

“那臣就不客气啦,谢陛下的赏赐之恩。”邓宏笑着看着李治。

“对了,朕听皇后说,爱卿居住的府邸偶有漏水之事发生,朕决定派人给爱卿重新修建一座府邸,银两全部由国库出,就当是朕体恤下属的一番心意吧。”

还未待邓宏消化完赏赐葡萄的恩德,李治又直接要赏邓宏一座府邸,这把邓宏整的都不会了,这皇帝未免也太大方了吧。

“陛下的隆恩臣感激不尽,但臣住在那里已经很多年了,再搬唯恐不适应,至于漏水之事,找一瓦匠修复一下便是,国库乃朝廷运转的根本,怎能用在老臣的身上,还请陛下收回这一赏赐。”邓宏拒绝道。

李治见邓宏不收,也不再强送。

“既如此,朕就不勉强了,但如果爱卿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朕提,朕无有不允。”李治看着邓宏笑道。

“好。”

邓宏点了点头。

“对了爱卿,先帝驾崩时,朕的兄长承乾和濮王没有回京送先帝最后一程,他们或对朕有怨言,他们毕竟是朕的兄长,朕想追加他们的封赏,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爱卿以为如何?”

李治向来生性仁厚,李世民当初之所以选择他为储君,就是因为他仁义,唯有他登基,其余诸子才有可能活命。

现今看来,李世民确实没有选错人。

“陛下能有如此仁德之心,想来濮王他们一定会感恩戴德的。”邓宏看着仁厚的李治,欣慰地说道。

“还有吴王自小与朕交好,他的能力就连先帝也时常夸赞,这样的人,却只被委任到宋州那样的小地方,实在是太屈才了,朕想将他召回京师委以重任,这一来,是想让他为社稷做些贡献,其次杨太妃与他也有多年未见,做为儿子,怎能愿意和自己的母亲分隔两地呢。”

李治仁厚孝顺,吴王从小就很照顾他,因此,生性仁厚的他想投桃报李,让吴王与自己的母亲团聚。

“此事太尉知道吗?”

邓宏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倒是长孙无忌恐怕意见会很大。

要知道当年李世民一句吴王英果类我的无心之言,就让长孙无忌彻底恨上了李恪。

“太尉他……”

提到太尉,李治不禁犹豫了起来,实在是长孙无忌有时太过于强势了,就连李治都得敬他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