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茵给他们工钱不肯收,说是吃下去的饭菜,足以抵工钱还有得多了,哪能再要工钱。

徐茵就给他们一人装了一斤小鱼干,饭锅里蒸蒸就能吃。她腌的偏咸,超级下饭。

两个村相距十里,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白天盖房要出大力气,早晚再赶十里路,未免太辛苦,徐茵把他们安排在狗蛋、铁娃几户家里,夏天也不需要床铺,一张草席打地铺就行。

盖完房子要回去了,徐茵把他们提来的口粮袋子还给他们。

回梅花村的路上,几个堂表兄弟提着鱼干、勾着徐三秋的肩膀有感而发:

“没想到二丫嫁人后变了这么多!真是白担心了!”

“这趟忙帮的真值!连着三天顿顿有肉!老三啊,下回再有这样好的事,记得一定要找我们啊!我们是兄弟对吧?”

“是啊三秋,兄弟我先谢过你了,这是我第一次吃干饭吃到饱,第一顿吃的还是大白米饭!今年的新米,就是香啊!”

“这话说的,好像谁以前吃干饭吃到饱似的。”

“你们光顾着吃,就没听二丫说,她家今年稻增产了百来斤吗?两亩地的水稻,都赶上别人家三亩地的收成了。”

“对哦!她还教我怎么沤肥施肥,还说只要照她讲的做,我们的地也有这样的好收成。”

“回去就试试!”

“对!回去就试!”

“话说,二丫家伙食这么好,怎么人反而瘦了这么多?第一天来,把我吓一大跳。不过话说回来,她瘦下去以后不难看啊,相反标致得很,不像以前,眼睛都挤成一条缝了。”

“老五,你这话可千万别被她听见,否则你惨了。”

“……我就在你们跟前说说,你们不会出卖我吧?”

“那可说不准,哈哈哈!”

“……”

徐茵看着收拾干净的新家,感慨万千。

古代盖房子快是真快啊,三天就把三间土坯房盖好了。

这还是在她刻意要求地基挖得深一点、铺柱础石多花小半天的情况下,不然两天半就能搞定。

夏季盖房有一个好处——不用烘烤,盖完就能搬进去。

热辣辣的太阳天天帮她在烘烤,土坯早就干透了。

门窗挂上竹帘,堂屋梁上也挂了一道,像当初茅草屋时隔开卧室和堂屋一样,这回把堂屋隔成了南北两间,前半间充当客厅,待人接物,闲暇时编编竹器什么的;北半间充当餐厅,堂屋后门出去右手边就是厨房,廊檐相通,几步路就到了,做好饭端回屋方便得很。

在一众亲戚的帮忙下,茅草屋里的家具和常用家什都搬过来了。

茅草屋没拆,盖新屋前听小瑾同志说,老屋东边的空地也是他家的宅基地,只是当年没条件,就盖了一间茅草屋。

既如此,茅草屋还是留着吧,盖房期间有个落脚处,搬进新房后,就当柴房、储藏间用,老灶台专门用来煮猪食。

只是茅草屋里本就没几件家具,搬来新屋后,偌大的卧室显得空荡荡的。

不过听她爹说,梅花村有个老木匠,做的床啊、柜啊都不错,关键还会雕花,年轻时曾跟着他师父给官家小姐打过陪嫁家具呢。

徐茵当即拿出十两银子当定金,托她爹找老木匠帮忙打一套雕花家具,木料尽量用好点的。

其实她系统仓库有上好的家具木料以及成套的家私,黄花梨木、金丝楠木、紫檀木都有,可没法拿出来啊。

不过现打一套也好,保不齐留到以后就成古董了呢。

徐满仓接过银子,整个人都懵了。

不就缺个柜子、碗橱吗?怎么变成打一整套了?

还要求雕花……有钱也不是这么败的啊!

可徐满仓敢说啥吗?

这个闺女凶起来,他可招架不住。

还是交给女婿头疼吧!

关键他看女婿竟然没有一丝不乐意,相反还高兴得很,小俩口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地商量除了一套完整的雕花家具外,还需要置办哪些……

完了!!!

败家爷们和败家娘们凑做堆了!

徐满仓脚步趔趄,心情复杂地揣着十两银子回了梅花村。

徐三秋和几个堂表兄弟提前一步回来,此刻已经到家了。

他们拿出小鱼干和带去的口粮,又说了这三天的伙食,把各自家人惊得不轻。

说实话,这几家的女眷其实并不乐意男人去帮徐二丫盖房。

出苦力不够,还要自带口粮、送土坯,哪有这么倒贴的!

没想到口粮一点没少带回来,还赚了一斤小鱼干?闻上去咸香咸香,指定很下饭。

帮忙期间包吃包住不说,还顿顿有鱼有肉、干饭管够?

徐二丫改姓了?

“早知道我也跟着一块儿去了。”

老徐家,听完孙子这三天的伙食描述,徐老太羡慕地咕哝了一句。

不过也就嘀咕嘀咕,真让她去,她还打怵呢。

她可没忘记二丫头出嫁前,帮家里干点活,就闹着要吃干饭、不给干饭就要把厨房碗柜砸了的滚刀肉架势,还是远离点保平安。

“娘,二丫托我找河东的曹木匠定做一套雕花家具,定金都给了,我现在去?”徐满仓到家后灌了一壶水,抹了抹嘴就要出门。

十两银子揣在他怀里,简直像烫手山芋。

在这之前,他何曾接触过这么大一笔银两?

“去吧去吧。”徐老太闭着眼无力地摆摆手。

她怎么可能不眼红这十两银子?

可一想到那是虎起来能要人性命的滚刀肉徐二丫,再眼红也不敢伸手截她的银两贴补儿子孙子,倒不如眼不见为净。

徐茵还不知道自己在娘家人眼里跟凶神恶煞没差别,她此刻正在接待大洼村的两大巨头——族长和里正。

“孟瑾家的,听说你琢磨出了一种能提高水稻亩产的施肥法?”

这个传闻,两人其实很早就听说了,但和大多数村民一样,起初并不信,直到水稻收上来、油菜打下来,才真真切切地意识到:孟瑾媳妇没吹牛,她真的捣鼓出了一种能让粮食作物增产的新式沤肥法。

这下,哪里还坐得住啊!

早就想来了。

好不容易等她家新屋盖好、帮忙的亲戚都走了,就立即上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