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英布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
若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他最开始在骊山修陵时,得知陈胜吴广起义后,就伙同一帮刑徒跟他落草为寇。
最后实在混不下去了,又听说父亲的故交番县县令吴芮跟随项梁也起兵,便又前往投靠,还娶了吴瑞的女儿。
后来,项梁兵败被章邯所杀,就转投了项羽。
后来英布又被刘邦帐下的谋士随何游说,从而背叛了项羽。
刘邦平定天下后,又起兵造反。
对于英布这种反复无常的人,赢长生若要将其收服,必须特殊手段,一开始就要让他绝了起异心的念头。
正当英布准备跳起来突围时,却听见嬴长生的一句话,让他仿佛从地狱回到了人间。
“孤信你。"
英布愣了半晌,也想不通太子为何要放过自己?
就在这时,又听见嬴长生说道:“阁下武力超群,为人仗义,他日必能勇冠三军,为将才甚宜。”
听到太子夸自己有将才之能,英布绷紧的神经终于放松,心道原来太子这是想招揽自己啊。
再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二十多岁一个精壮汉子,到现在还没成亲生子不说,还犯了法,被罚骊山修陵,如果真的去当了山贼,估计也是饱一顿、饿一顿的生活。
现在有大秦太子向自己抛来橄榄枝,以眼下的处境,焉有不接的道理?
于是,英布起身,又郑重向嬴长生跪拜:“英布愿追随太子。”
赢长生起身走了过去,双手扶起英布以一种语重心长的口吻说道:“古时为王,食邑不过万户。今时为侯,食邑岂止万户。孤倒是愿相师之言成真,他日阁下能拜将封侯。”
“英布乃一介刑徒,得太子如此厚爱,实在三生有幸,布愿为誓死相随,鞍前马后,在所不辞。"
"好,很好。"
紧接着,杨硕端着一个托盘来到英布面前,上面放着一枚令牌。
“英布接令,任命你为太子右护卫,时刻护卫太子周全。"
英布听后,喜悦溢于言表,郑重接过令牌,当即叩谢。
虽然是个护卫的官职,但好在能随时跟在太子左右,只要自己好好表现,将来光耀门楣指日可待。
……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一队服装打扮异于匈奴的人马,穿过了匈奴的部落群,来到了匈奴王庭。
冒顿带领重臣,亲自接见了这群东胡人。
双方没寒暄多久,就听东胡使者趾高气扬地说道:“听说最近大单于册封的大阏氏长相美若天仙,我王非常想一睹中原女子风貌,还请大单于能忍痛割爱,以示你我两部友好邦交。”
众将听了使者的话,顿时站了起来,准备拔刀相向。
简直太过分了,上次东胡勒索了两匹匈奴最好的千里马,如今又把主意打在大阏氏身上,这不是赤裸裸的挑衅吗?
谁知冒顿却并不为所动,他淡淡地说道:"只不过是一个中原女人罢了,贵使说得在理,送给你们又何妨?”
随即喝令部下,别轻举妄动。
匈奴众将闻言,无不捶胸顿足,暗地里骂冒顿是个怂货。
大阏氏的帐中,赵苏听说冒顿要把自己送给东胡,感到非常恼怒,正在疯狂拆家。
帐篷内一切能摔的、能砸的,把情绪统统都发泄在上面。
她早就听说,东胡人对待女人更加没节操下限。
东胡首领的女人,随时可以赏给臣子,一想到自己将来会是这般遭遇,她此刻根本控制不住怒火。
冒顿大踏步走进帐篷,看见匍匐在地的侍从,以及满地狼藉的现场,一句话也不说,慢慢地向赵苏靠近。
赵苏上前揪着冒顿的衣领,咆哮着质问:"我助你登上王位,你却陷我于不义,在你眼里,我到底算什么?你说。"
冒顿将赵苏的双手拨开,反手抓住对方手腕。
“哼!算什么?长生天治下的子民,皆不吃中原那套世俗礼仪,你给我记住,在这里的女人,可以用来换牛羊、换土地、换战马,甚至换来一场和平。"
眼看硬的不行,赵苏决定改变策略,准备来软的。
她的表情一改刚才的凶相,转而露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瘫软在地上,掩面哭泣起来。
“小女子被秦廷所迫,流落至此,本以为郎君可让妾身托付终身,妾身也决定了与郎君厮守一生,谁知郎君为图霸业,竟然要将我送往虎狼之窝,你当真好狠心呐?”
一番梨花带雨的攻势下,若是普通男子,肯定会被赵苏这般作态,给激起男性最原始的保护欲。
谁知冒顿却不以为然地说道:"你既然知道我所图甚广,就应该助我渡过此难关。"
赵苏听后,知道命数已定,惨然苦笑:"呵呵!你所图的,不过是为了暂时麻痹对方,再借机除之而后快。
罢了!我去,我去!我再助你完成统一草原的霸业。"
冒顿这时终于流露出一丝怜惜,蹲下来捧着赵苏的脸庞,轻声说道:“你是我遇到过最懂我心思的女人,我答应你,东胡覆灭之日,便是你这个大阏氏复辟之时。"
……
翌日,东胡使者一脸得意地踏上回途。
坐在马车上的赵苏,尽管盛装打扮,表情却是如丧考妣、一脸漠然。
她眺望着匈奴王庭的方向,眼神逐渐变得犀利。
这时的她想明白了,想要靠美色依附在强权下苟活,是愚蠢的做法。
这样的女人,随时会被当成政治筹码,甚至成为牺牲品。
她下定决心,将来要成为大秦宣太后那样的存在,垂帘听政,有朝一日彻底掌控整个匈奴王庭,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就在赵苏走后没多久,冒顿就收到了来自蒙恬的传信。
得知秦国要求遣返赵苏,蒙恬还用大军压境威胁自己,让冒顿惊出一身冷汗。
幸亏将赵苏送了出去,不然匈奴的处境会变得更加艰险。
既然东胡要走了赵苏,那么就可以将计就计,将秦国的矛头转移到东胡那边。
如此一来,匈奴还可以继续苟且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