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祥和叶大庆先去找了三个村的里正。

听了他们的提议,三人商量了一下,觉得叶大庆说的有道理,老是在城外待着也不是办法。

他们在这边又没什么熟人,也只能拿点银子去趟一下路了。

里正又把村民聚集到一起,让每家出十文钱,去衙役那里打点一下。

有些村民就不乐意了,连吃的都快没了,就靠手里的那点银子买粮食呢。

里正看了那几人一眼,“不想出钱也没事,咱们也不勉强,但如果打通了关系,你们可不要跟着。”

那些人一听就着急了,这样的乱世,不跟着大部队,他们哪还有活路?最后都乖乖的出了钱。

把那些铜板换成碎银子,选了几个代表,去找衙役打听消息了。

叶大庆和胡家村的一个秀才,还胡家村的里正,三人一起去的。

过了没一会儿就回来了,几人脸上都带着喜色。

叶家村的里正迎过去,问道:“怎么样?能进去吗?”

胡家村的里正高兴的说:“虽然不能进城,但上面已经下令了,从明天起,会陆续安置逃难的灾民,听刚才那个大人说,就安置在京城附近呢。”

“这消息属实吗?”

“当然属实,听那个大人说,马上就张贴告示了。”

“那真是太好了,不管安置在哪里?总算有个落脚点了。”

村民们听了都喜极而泣,从家乡到京城,他们走了差不多两个月,现在可算能安顿下来了。

叶雨晴没有特别失落,虽然不能去京城,但她知道这是暂时的。

等把附近的流民安顿了,城门会重新打开,到时候进出就方便了。

他们一直等到第二天,告示才贴出来,可上面写的,和他们的期望差距甚远。

说是安置,其实就是把他们这些人分散在各个村里去开荒,没有安置费,没有安置粮,住处也要自己想办法。

灾民们大失所望,可也只有服从安排,要不然上面就不管了,还会把他们遣返原籍。

可他们村这么多人,不可能都安排在一起。

叶家村分到离京城不远的了两个大村里。和他们一起逃荒的另外两个村,也分到了附近村。

那边的村民看往他们村分了这么多人,都很不愿意。

可这是上面的安排,他们也没办法,只有心不甘情不愿的接收了。

叶家村的人就在这里安顿下来了。

虽然没房,没吃的,但这里不怎么旱,去山上挖点野菜,搭个草棚子,总是比逃荒强。

再去开一块荒地,或者在村民手里买点良田,明年就能有收成了。

石头脑子灵活,趁没人注意的时候,给这个村的里正塞了一块碎银子,就把村里一个无主的破烂院子给占了。

那三间房都已经没顶了,但墙还是好的,上面盖上茅草,一家人挤一挤也能住下。

其余的人看了羡慕的很,但谁让他们晚了一步呢,心里暗骂石头心眼多。

叶老头带着两个儿子也去找了这个村的里正。

看叶家村的里正,和胡家庄的地主也在那里,应该都是来走关系的。

这个村叫董寨,寨子的里正叫董永,大概四十来岁人,看面相是个很圆滑的人。

看到他们父子三人,热情的把他们迎到屋里坐下,喊儿子给他们倒水,又问了他们路上的情况。

听他们说了路上的惨状后,董里正叹了口气:“这见鬼的世道,是不给百姓留活路啊?”

看他们几人欲言又止的样子,又赶紧说:“咱们这里虽然比别的地方好一点,但今年的粮食也减产了两三成,可赋税却比往年重了不少,现在每家都是挖野菜果腹。”

叶家村的几人听了他的话,面面相觑,知道这事肯定不好办,他们还没开口,人家就把话给堵回来了。

叶家村的里正对他拱了拱手,无奈的道:“董里正,别的先不说,你看我们这拖家带口的,能不能麻烦你帮忙安排一个住处。”

说着就把一块银子放在了桌上,叶老头和胡家村的地主,也把自己准备的礼拿出来,都是一块不大的碎银。

董永看了一眼桌上的银子,才面露不忍的说:“虽然咱们村的日子也难,既然官府把你们安排过来了,我也不能看着不管,山脚下还有一块空地,挤挤的话,也够你们村盖房子了。”

几人忙站起来,感激的说:“多谢里正。”

胡家村的地主又笑眯眯的问:“里正,不知道咱们这附近可有荒地?咱们也算是在这里安顿下来了,以后总要吃饭不是?”

董永大方的说:“东边的山坡上到处都是,你们过去看一下,凡是没有种庄稼的,都可以开荒。”

几人忙连声道谢,又在这里客气了几句,就告辞了。

等出了门,几人的脸色都不好看,本来想着他们出了银子,能像石头家一样,给个村里的破房子。谁知道什么都没有,还是要自己盖房。

可现在也拿人家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几人快步朝家里人走去,既然董永已经说了,山脚下那块空地,让他们村的人盖房子。

那就早点去占一个好地方,总不能白给了那些银子。

叶家村就这样在董寨安顿了下来,石头和两个哥哥每人扛了一棵树,从山上下来。

昨天他们一家把那个院子收拾了一下,别说,这院子真挺好的,只要把屋顶盖上就能住了。

等以后有条件了,再盖两间西屋,就和他们以前的房子差不多了。

石头自己家有了着落,心里又开始挂念永昌和文秀嫂子他们了。

也不知道他们到西北了没有?人是否都平安?有没有找到落脚点?

他不知道的是,被他挂念的一行人,现在正栽红薯呢。

“永昌叔,文才叔,你们照我这样栽就可以了,要把苗平着放,这样结的红薯才多。”

李云泽正在指挥他们种红薯,这是他昨天晚上在空间里跟叶雨桐学的。

永昌和文才还有几个妇女慎重的点点头,小心的把地瓜苗栽到他们前几天挖好的垄里。

叶雨桐看他们小心翼翼的样子,着急的很,这样栽,要栽到什么时候了?

她抓了一把地瓜苗,示范给他们看,“永昌叔,你们那样栽太慢了,像我这样,往土里一按就好了。”

几个大人看她手脚麻利的一按一个,没一会儿,一大把红薯苗就栽完了。还栽的又快又好,和平安刚才教的一样。

永昌问道:“桐桐,你怎么也会栽红薯?是平安教你的吗?”

叶雨桐摇摇头,“没有啊,他刚才说的时候我在旁边听了一下,这不很简单吗?”

几个大人沉默了,刚才怕几个孩子给栽坏了。

他们都不准孩子们过来,没想到笨手笨脚的竟是他们自己。

李云泽笑着道,“永昌叔,你们不用那么小心,这红薯很耐活,不像别的庄稼那么娇气,放到土里按一下就可以了。”

“唉,好好,我们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