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作者:荣誉与忠诚

智瑶再到“黄父”时,季节已经来到了秋季中旬。

再一次来到“黄父”这边,智瑶竟然生出一种恍然隔世的错觉,其实某方面也说明他这一段时间经历的事情太多了。

“师孔!”智瑶第一时间去拜访孔子了。

孔子在“黄父”已经待了将近五个月,看上去脸色红润,伙食方面肯定是吃得不错。

在春秋时期,以“师”为前缀就是得到社会认可的智者,其中最出名的是师旷。

这位师旷是活跃在公元前580年到公元前540年的人物。他最为受到重用是在晋悼公当政的时期,留下了“靡靡之音(音乐亡国)”、“师旷之聪”等等的典故,以一盲人乐师创造了活跃在政坛上蹿下跳的奇迹。

现如今的孔子在名声上很烂,主要是他使用了“莫须有”以及“因言获罪”的方式杀死了少正卯。

鲁国谁都知道少正卯跟孔丘在学术上有争执,甚至演变到两种学说只能剩下一种的程度。

孔丘学术上无法压倒少正卯,采取了毁灭肉身的手段,不遭到诟病才是怪事,尤其使用的手段还是那么不堪。

就问问吧!怎么能够私自猜测某人以后会干什么坏事,那人还没有干坏事之前先定罪,再给杀死呢?

鲁君宋驱逐孔丘,其实是一种保护的行为,要不然已经看孔丘相当不爽的三桓也许也会用“莫须有”或“因言获罪”的罪行把孔丘给诛了。

智瑶看着陪伴孔子左右的那些人,心想:“本人身高一米九又魁梧,有一手好剑术和射艺,再有一帮忠心的马仔,周游列国当然没问题的啰。”

这些门生的老师已经用实际案例教他们怎么做人,无法从学术上压倒对手,便使用消灭肉体的方式,以后门生跟谁再起纷争就一个“杀”算完事了。

当然,孔子也就得势的时候敢那么干,失势了立刻很识相从鲁国离开,到列国也一再表现出彬彬有礼的模样。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孔子毕竟不是要搞什么社会活力团体,弄的是一种学阀模式,哪能动辄就喊打喊杀。

再则,周游列国不要搞得跟土匪似得武装游荡,能讲道理先讲道理,无法讲道理再动粗也不迟。

别问智瑶为什么会觉得还没有成型的儒学是一种社会活力团体,他从孔子在鲁国的所作所为看到了证明,并且借了孔子的那么多学生,还能看不出那些弟子都有两手,懂得带兵的也有那么几位吗?

孔子在看书,手里捧着一本,旁边堆着一大叠。

好些弟子也屋子的前庭看书,一部分则是在院子里舞剑、射箭、摔跤,气氛看上去有那么点诡异的和谐。

“公孙归来,未曾远迎,失礼了。”孔子站起来回礼,又讲了这么一句。

还真是失礼了呀。

孔子和一种弟子算是在智氏借居作客,不出城迎接本身没错,得知智瑶来庄园不去前院迎接一下,客人迎接主人,贵族迎接贵族,以当代的礼仪标准,孔子无论从哪方面都是失礼的行为了。

“无妨。”智瑶笑着说道。

其实能是什么事?无非就是孔子用这种行为来表示看不惯晋国的自相残杀嘛。

就是……,待本国落魄了出逃,跑别人家里作为客人这样,多少是有点造作了。

孔子打了个招呼继续看书,有点当智瑶不存在。

智瑶不是“土生土长”的贵族,不然才不会有什么笑脸,不赶人都算是大度了。

“公孙……”子贡看上去尴尬又不满是羞愧。

人是自己邀请来家里作客,智瑶还要继续薅孔子以及一帮弟子,当然是选择笑着说:“无碍,小事耳。”

智瑶现在最担心的是孔子要在搞老智家搞什么净化文化,把老子默写出来的典籍删减得只剩下“诗三百,思无邪”,那才叫没有逼数。

且不论《诗经》要不要删减整理,有哪些会被认为隐晦,祖宗写出来并流传下来的文章,大不了别传播,完全给弄没了算怎么回事嘛。

文化的好与坏,它就是文化而已。觉得不好封藏就是,毁灭就太过于极端了呀。

智瑶还知道一点,五个月里陆陆续续有孔子的弟子投奔过来,搞得“黄父”这边成了儒学大本营,足足凑了两千四百多孔子的弟子。

这两千多弟子,他们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几乎人人会用剑能射箭,再把阵法给练出来就是一支军队。

那么多人来老智家,每天做学问和锻炼武力,有空了就去好为人师一下,生产什么的……老实说一粒米都没有。

也就是老智家这边家大业大,能养得起孔子以及两千多弟子,换作其他贵族家庭真心养不起。

智瑶去进行了梳洗,来到外面的庭院发现孔子竟然带着几名弟子在等候。

“公孙。”孔子行礼,等智瑶回礼,才说道:“多有叨扰,每日吃喝多也。恳请公孙给予田地,允得自食其力。”

这……,比白吃白喝还过份了啊!

以为当下的年代谁都有可耕作的土地吗?

另外,不是封臣或家臣,怎么敢开口讨要土地?哪怕是家臣或封臣也不敢没有立功而讨要啊!

还是说,鲁国那边的情况跟晋国不一样???

讲真话,智瑶被孔子突如其来的要求给整懵了。

有那么一会,回过神来的智瑶先对孔子笑了笑,再看向子贡,说道:“今次赐立下功勋,不若使之‘黄父’得享食邑?”

神经病啊!

孔子不是老智家的家臣,怎么就敢开口讨要土地?

子贡是老智家的家大夫,他这一次追随智瑶出征多多少少立了一些功劳,得到赏赐也算是一种理由。

之前,智瑶没有给子贡封赏,其实还是子贡的功劳不足以得到食邑上的赏赐。

现在?智瑶自己觉得很难堪,不好直接拒绝孔子,只能这么办了。

“非是讨要食邑,乃是租聘,仍予交税。”孔子觉得智瑶误会了。

智瑶没误会。

晋国这边才不搞什么租出土地的事。

鲁国那边倒是有土地出租,只是收税方面非常夸张,收获方面劳作者只能自己留下两成,其余都是土地原主的。

当然,鲁国没有相关的律法规定,完全是土地主人与租聘者自己协商。

而鲁国这么搞,纯粹就是他们的疆域范围一直在缩水的状态,可耕作农田也跟着一直在减少,不搞出另外的法子,国中不是暴动就该是大肆饿死人或人口外逃了。

有点被整懵圈的智瑶不给孔子等人说点什么的机会,找了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开溜了。

走时,智瑶心里骂骂咧咧:“那可是两千多人啊!我给多少农田,出产才足够他们养活自己?有那闲工夫,待在老智家当教师,干点其它什么不好吗?俺家又不缺这么两千个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