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作者:荣誉与忠诚

人发达了都会想要炫耀一波,往淳朴了说就是想跟乡里乡亲分享一下喜悦,用现代的另一种方式叫不装一把会很难受。

卫桃回家乡途中才发现不止自己一个人得到假期,一同随行的人基本属于升官进爵又暂时没有直属部队的成份。

因为有相似的境遇,同行的人会有相同的话题,聊多了不免会成为朋友。

“八成以上都是没有一个好祖宗的人,依靠自己的奋斗有了现如今的地位。”卫桃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秘密。

倒不是猜测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好祖宗,晋升了才没有被分配部队。

大家的出身都不好,乃至于可以说很差,偏偏又能够经过努力来改变命运,无疑说明在原国出身并非唯一关键。

卫桃猜到的秘密就是国家有意让他们高调,成为无数人的榜样,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改变自身命运的奋斗之旅。

为什么一直要强调出身?一切只因为没有智瑶广开晋身渠道的话,没有一个好祖宗为前提,付出再多的努力都不一定能够有所回报。

说白了,无非就是阶级固化,比起能力更加看到血统,乃至于没有一个好出身再有能力也没屁用。

不根据出身而有地位这种事情?整个春秋阶段找个遍,十个手指头都不一定能数完,发生在秦国的一件事情更是打破了无数人的幻想。

秦国发生了什么事情?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购买的百里奚得到看重和任用,百里奚展现了绝强的能力,为秦穆公和秦国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然而百里奚得到了一个成为陪葬品的下场。

当然了,以当时的时代习俗,能够给君主赔偿算是一种荣耀,但是陪葬的人估计更想活着,无数的人一点都不想殉葬。

百里奚被惋惜,只因为他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更多没有留下一个名字的“人殉”简直不要太多。

人殉这种玩意流行了不知道多少年,且不管流行了几年,毫无疑问就是一项陋习。

第一个废除人殉的诸侯国便是晋国,没有多么高尚的说法,仅仅是出于保存劳力的考虑。

现在,一样是在晋地,有智氏大开上升渠道,坚持赏罚分明的政策,只要原国继续执行这样的政策,何愁不能兴盛呢?

回到家乡的卫桃受到了隆重的迎接,不止当地的邑宰出城相迎,围观的人更是数百上千。

“恭贺大夫荣归!”

人都喜欢被奉承,卫桃自然也不离开,一瞬间就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智持便是“平阳”的邑宰,对于管辖地出现了贵人由衷感到欢喜。

怎么说呢?哪个地方官不喜欢自己的管辖地出人才,仅是一个教化之功都能在履历上添加重重的一笔。

“宅院已布置妥当,仆众亦已到位。大夫先行归家,抑或随持查阅田亩?”智持问道。

卫桃的视线从围观群众移动到智持身上,说道:“先看田亩。”,说完,吩咐随从给围观群众撒币,再拿出之前准备的一些食物进行分享。

自己的命运得到改变,满心欢喜之下与人分享,之前可能没有一套分享的手段,后来在原国就有了。

看看智瑶给每一位升官进爵的人都准备了什么,其余先不提,其中就有一想钱币。

智瑶当然想要制定货币政策,奈何有太多的缺陷,比如铜、银、金都不足够,哪怕建立了成熟的货币体系,执行起来会面临的麻烦简直不要太多。

当前的交易,基本就是一种以物易物,用到货币的次数反而极少。

原国已经开始在使用恶金代替美金,怎么都能囤积更多的铜储备,铜、银、金的递进货币政策或许暂时不适合,先行加强货币概念的事情,怎么都要着手进行了吧?

因此,初期升官进爵的人,他们都被暗示回到家乡大肆撒币,慢慢变成了一种分享快乐的习俗。

至于说携带食物分享?这种习惯从远古就存在了。

卫桃在智持的帮助下辨认了属于自己名下的田亩,一共三千余亩,分散在“平阳”郊外的五个位置。

“若大夫在外地有亲族,可使之迁徙而来;若需隶,每年可事先告知官衙。”

出身极低的卫桃压根没有相同血缘的亲族,同时并未成亲也就没有妻子的娘家人。

当前只要地位高,基本会有一些名下的奴隶。

必须知道的一点是,奴隶与仆从不同。

奴隶与牲口无异,用来干各种各样的粗活,待遇方面只能说能活着就好。

仆从的地位虽然低下,他们的作用是工具人,一样被生杀予夺,待遇却是绝对比奴隶好。

卫桃当然有名下的奴隶,先后几次升官进爵累积了三十多奴隶,数量并不足够支撑三千亩地生产的所需人手。

所以了,智持讲那些话也就是涉及到原国的一个制度,国家有官署奴隶,私人可以向公家租用奴隶干活。

“有劳邑宰。”卫桃志得意满却没有失智,该客气的地方,礼数不能缺。

事实上,他们这种刚刚改变自身命运的人,更是会极力表现出涵养,一切向着老牌贵族的做派看齐。

后面,卫桃被领到自己位于城中的宅院,一圈看下来除了满意还是满意。

原国延续了周礼的一部分制度,包括什么身份地位拥有哪些特权,社会阶级不够严禁逾越,其中就涵盖什么爵位住多大的房子这一条。

成为中大夫的卫桃,他够资格拥有一座占地约在二十亩的宅院,并且还有了立阁的资格。

什么是阁?简单说就是超过两层的建筑物,一般是两层或三层。

城池之中占地二十亩不能算小了,能够搭建用以居住的房屋之外,一些其余用途的建筑物也能出现,留下地皮设立用来锻炼的院子,空出一些地方种菜或养家禽。

卫桃没有等智持离开就召集一众仆从。

这么做的理由只有一个,及早一一过眼,碰上有看不顺眼的仆从,趁智持在场赶紧提出更换的请求。

作为一应流程的安排者,智持才不会傻到去故意恶心一名刚刚升官进爵的人。

别看智持是智氏,智氏是一个传承悠久且族人众多的家族,不是每一个智氏的成员都过得舒心如意,他们之中并不会缺少想进步的人。

背景摆在那里,拼出身之外,还要有建立功劳的机会,大多数功劳不是说出现就出现,可不就涉及到需要有足够广的人脉了吗?

更换仆从这种一句话的小事,智持跟卫桃无冤无仇,用得着拒绝吗?

没有成年之前,卫桃最大的愿望就是平时不用害怕其余野人或来自谁的袭击,有一间能够遮风挡雨的屋子;卫国被智氏兼并之后,卫桃的愿望变成父亲名下能够有一块可以耕作的土地;成年之余,卫桃的新愿望变成可以加入军队,用自己的努力去成为人上人。

现在,实现成为人上人的卫桃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待在庭院里面听着虫鸣声,看着满布星辰的天空,寻找下一个人生的目标。

“我要娶贵族女,不是新贵族,要老牌贵族!”

如果不是原国购买书籍不难,新晋的贵族应该会急切想要加深家的底蕴,也就是收集一些知识的载体。

娶老婆?这件事情卫桃在隔天发现不用自己去操心了。

在卫桃荣归故里的第二天,好几个家族派来人员,问询婚姻情况,再一一表达出共结连理的意愿。

这是在干什么?无非就是老牌贵族无法阻止智瑶颁布什么国策,从排斥新贵族,到想用联姻的方式加深自己家族的底蕴。

陷入幸福烦恼的卫桃选来选去,属于原卫国的老牌贵族一个没看上,挑中了晋地的程氏。

程氏?就是智氏小宗之一的程氏啊。

“出生在原国,娶姬姓的女人,两大美事!”卫桃简直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那个“出生在原国”是近几年才有的说法,原因当然是在原国靠努力可以改变自身命运被传播开,大批大批的人离开故乡,成群结伙投奔原国。

这种大规模自发迁徙的事情在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原版历史上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向天下人公布“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吸引了各国的黎庶纷纷投奔秦国。

当前的黎庶投奔原国一样会被安排耕作的土地,只不过土地不属于他们名下,劳动只能保留五成。

以为收税很重?那是不知道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一度达到十税七,平时保持的是十税四。这还是有讲究的收税方式,六国发生惨无人道的事情更多,比如根本不给百姓留下口粮,全部征收得干干净净。

为了分享喜悦,卫桃想到了在军中听到的一些例子,决定在宅院和街道办流水席,不计较身份谁都能来吃。而这又是原国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了。

大家本来就在官府的宣传中知道有一位依靠军功加官进爵的卫桃,感到羡慕的同时,一些被撒币的人称赞,后来前去吃流水席的人更是不好意思讲什么坏话。

不止卫桃的口碑建立了起来,有了他在这一片区域充当榜样,不知道让多少人有了更直观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