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作者:荣誉与忠诚

作为诸夏的第一强国,都城仍旧使用老久的“濮阳”真不合适,智瑶现在比较想要的是将都城给筑起来。

至于是命名“长安”还是其它什么称呼,着实是一件比较无所谓的事情。

“长渠何时可完工?”

“回君上,再有一岁便可完工。”.

“届时,我可添四万顷良田?”

“回君上,当在四万顷之间。”

原先作为晋国两大粮仓的“原”和“温”加起来也不过才四万顷良田,看似并不算多么大的粮仓,实际上跟秦国修了郑国渠之后,获得的农田数量差不多的。

后来,“原”地成为魏国的一部分,“温”则是成了韩国的一部分,支撑了魏国和韩国的用兵所需。

智氏没有代晋之前在“邯郸”东面开发,花了四年左右的时间获得三万多顷农田,再增加四万顷农田的话,以及其它区域东拼西凑起来的农田,仅是智氏控制下的农田数量就将达到十三万顷左右。

别看十三万顷的农田数量好像不怎么样,要看处在什么时代,不出现什么天灾人祸,以亩产六十五公斤的产量(取自秦国产量),每年产出足够四五十万大军的消耗了。

事情当然不是那么算的,产粮不止军队要用,平时维持民生也会用到,粮食全部归于军用是极其特殊的情况才会产生。

智瑶问新的水利工程什么时候完成就一个想法,水利工程完成之后,让劳动力休息半年左右,再调动到新都城的区域投入下一个工程。

看原国都城的选址,命名为“中京”非常合适。

智瑶选择那边作为都城地址的理由很现实,当前原国的主要敌人都在南部,都城选在有桥梁能够沟通大河南北的区域不正恰当吗?

作为田部史的夫僚跟智瑶相处的时间非常久了,怎么可能没有察觉到智瑶的心理波动,说道:“去岁征战,俘虏敌军约有十四万,或可先行驱使而往筑建都城?”

这十四万将楚军、郑军和宋军都算了进去。

倒是原军没有怎么与越军发生激战,互相之间被俘人员的数量比较少。

原先不止有十四万的俘虏,只是在战场俘获不会缺少伤兵。

对待伤兵的话,其余列国基本不会治疗,原国则是本着保存一名劳动力的想法能治就治。

尽管原国会治疗伤兵,太重的伤势依旧难以救火,一些比较麻烦的症状,医疗资源肯定是用在己方伤兵身上了。

所以,前前后后抓了接近十七万俘虏,能够作为劳动力的俘虏剩下十四万。

智瑶想了想还是摇头拒绝了夫僚的建议。

在原国依照计划行事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有计划也就等于事先讨论过方案。

原国未来的战略目标已经确定,大的军事行动方面是秦国或燕国二选一攻灭,民政上则是将计划中的水利设施完全搞定。

一年的时间之内能够灭亡谁,谁就是原国的下一個兼并对象,以当前的局势来判定,无疑秦国会是最合适的那个攻灭目标。

燕国地处原国的东北方向,由于中原跟燕国失去联系长达百年的关系,几乎没有多少人了解燕国的山川地理和气候环境。

原国想对燕国动手,怎么可能不会派遣细作前往探查?搞清楚山川地理和气候环境只是一方面,需要做的还有摸清楚燕国当前的敌人是谁,燕国朝堂又是一个什么情况。

太多的东西很难在短时间内探查明白,关于燕国地势平坦却更加寒冷这些则不难摸清楚。

原国打听到的一些消息中,显示的是燕国与屠何、东胡是死敌,其中东胡对燕国的威胁最大。

只不过,近些年燕国并没有与谁爆发大战,实力保存完整的同时,不得不说在气候上占有一定优势。

仅仅是燕国实力保存完整,以及燕国现在根本没有兴趣参与诸夏大地的事情,原国都不应该优先选择燕国为武力兼并的目标。

秦国这就不一样了。

在原国占据庙堂高位的人之中,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出身晋地。

晋国的死敌除了楚国之外,另一个就是秦国。

仇恨感什么的还在其次,更为现实的是秦国与义渠正在爆发大战,着实很适合原国过去占便宜。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

去年,智瑶已经告知楚国、越国和宋国的使节,提出“相王”的邀请,同时向“郢都”、“会稽”、“商丘”派去使节团。

不得不说的一点是,智瑶这件事情办得很不地道,不是其它什么原因,只因为楚君中在原国当俘虏,偏偏原国还邀请楚国到“楚丘”举行会盟,还是一种互相承认王号的会盟。

楚国的楚君中在当俘虏,无法赎回楚君中的前提下,他们又不可能拒绝那种形式的会盟,剩下的选项只有另立新君参与会盟了。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智瑶在逼楚国赶紧做出应对。

到时候,智瑶会将楚君中带去“楚丘”参与会盟,再让楚君中与楚国的新君面对面。

这样一来,除非是楚君中自己舍弃君位,要不然接下来就会很好玩了。

无论楚国到底怎么做,包括原国在内对楚国有恶意的国家都会得利。

如果越国和宋国的君臣头脑不清醒,原国能做的事情就将更多!

到春季中旬时,越国和宋国先后表态,愿意参加在“楚丘”的会盟。

迟迟没有回复的楚国显然是被“卡”住了。

一直待在“濮阳”的子期很忙,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赎回楚君中,往往不会有任何的成果,甚至连见智瑶一面都难,别提去见楚君中一面了。

原国这边并没有态度鲜明地拒绝放归楚君中,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拖着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绝对明白原国想搞什么,子期无数的努力中大部分是想让楚君中为了楚国选择自裁。

可惜的是楚君中不是关押在其它什么地方,他被安置在“濮阳”的宫城之内,待遇方面并不糟糕,只是遭到了全面的监视,自由度方面所剩无几。

某一天,楚君中得到通知,说是即将动身前往“楚丘”参与会盟。

成为俘虏的楚君中知道的事情并不多,哪怕得知要前往“楚丘”举行会盟,仍旧不知道是什么性质的会盟。

在楚君中的认知里面,能想到的就是原国利用自己大肆敲诈楚国,迫使楚国割让土地,赔偿财帛以及人口。这一套楚国玩得很溜,很多诸侯国就是这么被楚国玩得虚弱不堪,直至轻而易举就被楚军攻灭了。

智瑶虽然将楚君中安排在宫城内居住,两人从始至终也就见过两次面而已。

一直到临出发前,楚君中可算第三次见到智瑶,迫不及待地问道:“寡人何时归国?”

智瑶答曰:“恐难归国矣。”

一句话让楚君中呆愣住,有那么一小会才问道:“原君欲杀寡人?”

“非也。”智瑶先否认,再继续说道:“数月之间,楚国庙堂派出七波刺客欲杀你;如今,楚新君燕已然即位。”

这个消息让楚君中变得一脸呆滞。

主要是楚君中的消息太过闭塞,完全不知道短短几个月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燕?何人啊???”楚君中并非不认识有谁名叫燕,只是不敢确信是不是自己想的那个人。

智瑶说道:“楚平公(王)之孙,太子建嫡次子。”

熊中在脑子里想道:“还真是他!”

那样的话,楚国的新君就是白公胜的胞弟熊燕。

“怎么能是他!?”熊中完全无法理解。

原国这边倒是很能理解为什么楚国那边会挑熊燕即位,一来太子建充满了悲剧色彩,某方面太子建也是咎由自取,硬要说有其它什么因素,只能说昭固选择熊燕才能被封君接受,同时熊燕即位又是那么名不正言不顺了。

充满矛盾的选择中,最为重要的是楚国的封君能够接受和熊燕即位无法名正言顺这一点,十分容易找到毛病,便于作为一名过渡角色。

说白了就是,昭固想自己上位,或是迎回熊中,操作起来会比较简单一些。

智瑶看着一再变幻脸色的熊中,就实说道:“楚国纷乱,着实远超寡人估计。”

真的!

原国这边还以为会是昭固直接上位,没想到会拉出这么一个人上位。

楚国的一系列事态之表明一件事情,非公族的封君一再损失兵力,楚国内部的政治格局依旧无比混乱。

“既如此,原君为何带上寡人前往会盟?”熊中现在脑子有些乱糟糟的。

对于要不要带熊中去“楚丘”会盟这一点,原国高层不是没有重新进行过讨论,结果是带上熊中,要不要搞点什么再根据实际情况下决定。

太子建是楚平王的儿子,后面得国继位的人却是几个儿子中最年幼的楚昭王熊轸,足见楚平王时期是有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的。

而太子建这一系的势力早就再郑国丧尽,哪怕后面白公胜再当过楚国的令尹,白公胜只是在任短短三五年的时间,恐怕很难经营出什么势力来。

这位太子建被迫逃亡到郑国,后面却是想利用晋国谋夺郑国,败露才被郑国杀死,连带跟着出奔的家臣也大多死在郑国,白公胜带着一些人先逃去吴国,后面才被迎归楚国。

要说白公胜有什么成绩的话?大约就是拉拢了非公族的贵族,使得这些人从很普通的贵族,摇身一变变成地方实权很大的封君。

了解到上述那些情况,一下子能够看懂白公胜就任楚国令尹之后的操作,要不然之前白公胜的所作所为看上去简直太莫名其妙了。

当然,白公胜估计没有料到天下局势的变化会在短短几年内那么大,一系列操作与部署的眼光仅是限制在楚国内部。

以马后炮的话来说,白公胜想要拉拢贵族帮助自己向郑国复仇的操作,显然极大危害到了楚国,目前得利的成了原国。

前往“楚丘”的路上,智瑶开始很频繁邀请熊中一块吃饭,多次接触下来,主要是想了解熊中的心态,再来就是灌输一些思想了。

等待时机成熟时,智瑶才再一次见面中提问道:“若可得归,欲将如何行事?”

熊中却是给了话题之外的答复,说道:“郑国亡矣。”

大家都不是傻子,扯来扯去没有必要,不管原国为什么愿意放走,肯定是有图谋在里面,并且对楚国绝对是恶意的。

熊中现在还不知道楚国的情况,比如丢失了多少的疆土,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唯一笃定的就是原国有灭亡楚国的心思。

“如此,终身客居原国?”智瑶问道。

熊中笑了笑,又摇了摇头,话却是没有讲半句。

近期,熊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关于自己到底要不要自杀。

如果是为了楚国好,熊中死了才不会给楚国造成任何麻烦,还能借此减缓楚国的内部矛盾。

人都有一个本能,也就是活着。

人与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面临有需要的时刻,有些人可以选择从容赴死。

他们走了半个月,抵达“楚丘”时,宋国君臣已经在等候。

又是过了一个月,越国君臣先到,最后赶来的是楚国君臣。

这一次,智瑶带了一个军团来到“楚丘”这边,后方却是准备了三个军团,其中的两个驻扎在距离“楚丘”百里之外的北部卫地之内,另一个军团驻扎在靠近宋国的郑地。

宋国在本土,他们的选择是三军齐出,同时在“楚丘”南部的几个地方集结五万部队待命。

勾践带来了七万大军,进入“楚丘”地界的兵力约是两万,其余驻扎在“楚丘”的西边沿途。

楚国来了八万大军,其中的五万直接进入“楚丘”地界,剩下的三万驻扎在宋国都城“商丘”附近。

看看与会者动用的兵力,无不说明压根就没有什么互信,几乎是带着随时开打的心理准备。

地是宋国的地盘,邀请会盟的是原国,会盟台理该由原国来负责筑起。

大家都到了地方,免不了需要吃吃喝喝,只是绝非在对方的营盘设宴,全部都是选择在大家都能接受的某处,各自再做好安保。

一次轮到原国负责安排时,熊中向智瑶请求露面,说的是有些话想跟昭固说一说。

智瑶本来就想用熊中在楚国做一些文章,再有这一段时间熊中越来越愿意做一些配合,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下来。

各自入场之余,等待熊中出现,气氛一下子冷场了。

熊中步入帐篷,一出现就径直走向楚君燕的位置,迈步速度之快看似不善。

接下来,气势汹汹而上的熊中却是操起了摆在案几上用来割肉的刀具,喊了一句:“原国为大害,智瑶有‘一天下’之志,诸君无合力扛原之精诚,寡人不过先行一步!”

大家还以为熊中是想杀楚君燕,反应过来之后,熊中已经自戕并倒在血泊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