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包信一脸焦头烂额,他本就是一个军事将领,对于政务了解不多,更加不要说还要他自己理顺制糖的产业链了。长远的规划他很难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这个时候包信庆幸自己提拔了田丰,他好歹在冀州为官十几年时间,而后跟着袁绍更是短暂的管理过司隶几百万人口,而现在夷洲记起来连10万人口都没有,管理这点人口对田丰而言根本不成问题。
所以但包信求教他的时候,田丰帮助包信从头理清整个制糖业各个阶段需要的人口,让整个产业链如同流水般运转过来,而又不会浪费人力。同时想办法提升制糖厂的效率,像他在知道夷洲北方有煤矿之后,马上就把夷洲不多的运输船花费一般用作运输煤炭上面,解决制糖厂的能源问题,毕竟上百口锅日夜不停的燃烧对木材是极其大的消耗,更是要消耗大量的人手,而制作蜂窝煤之后,可以节省大量的木材,还能极大提升了制糖的产能。
在田丰的清理下,整个夷洲的制糖产业链上的人口只保留了不到5000人,而后多出来了人口被他安排建设新的厂房,新的营地,等到大乾的设备来了之后,这里就可以马上扩大产能。
而包信的飞鸽传书来到蓟县之后,也引起了整个朝廷的轰动!
糖在大乾自然值钱了,珍贵的蜂蜜糖一斤超过了千钱,在大乾能吃的起的人可不多,而即便是便宜的石蜜价格每斤也是超过了百钱,过节的时候更是超过了200钱,比一石粮食都要贵。而之所以这样贵就是因为大乾没有蔗糖,只能依靠江南运输到大乾!
现在牛贵知道夷洲可以弄出几千万斤石蜜,光这批糖的价值几十亿钱,这比收益甚至比大乾一个州都要多,这自然不是等闲视之的事情。
牛贵甚至找到了徐伟,把包信的飞鸽传书交给徐伟看,而后问道:“执政,制糖居然如此赚钱,我们在夷洲的投入今年居然就开始盈利了,朝廷要加大对夷洲的投入,尤其是制糖的机械,可不能浪费了这批甘蔗!”
牛贵现在已经开始在幻想夷洲的甘蔗园扩大十倍,夷洲一年就可以上交100亿的税赋的事情了,这样他手中就有点活钱了,没办法牛贵当这个家也非常艰难,大乾虽然收入已经上升到500亿钱,但花费却并没有减少,各地的基础建设不说。
徐伟这个执政还让牛贵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的投入,说争取每县有一座医馆,一个小学,而且要求还不低,医馆要求有10位大夫,还要满足100名患者住院,可以说完全是大乾战地医院的模式,只是帐篷换成了房屋,但这花费却变得更加高了,一座医馆就要花费1000万钱,这牛贵也不说了,毕竟是一次性的投入,但10名大夫一年的月俸也超过了百万钱,这却是每年的投入,而现在大乾有1500个县,都要按照这种规模,就相当于每年多开支了十几亿钱。
而执政想要的小学也不一般,要有几十个老师,可以容纳上千名的学生就学,这学校的花费牛贵也就不算了,但光老师的月俸就是一年就是几十亿钱,要不是徐伟这个计划还在缓慢派铺开,现在也就是几十个医馆和学校,花费还不算太高,等全部铺开之后的花费牛贵简直不敢想象。
他现在只想赶紧结束他丞相这个任期了,在执政手下当丞相太难了。但这次包信传来的飞鸽传书却让牛贵惊讶的发现,好像执政的计划真有可能实现,要是夷洲一年可以上交100亿钱,这比钱就可以满足大乾医疗和教育的开支!
牛贵现在看徐伟的眼光又不一样了,执政这简直是算无遗策了,难怪敢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建立医馆和学校,原来执政是有底气的。果然不应该和执政争论钱的事情!
但牛贵不知道徐伟也是一脸惊讶,他叫包信在夷洲种植甘蔗,自然知道蔗糖即便是在近代也是一种赚钱的经济作物,在这个时代更是不愁卖,夷洲有了这根支柱开发出来不会有波折,但徐伟也不会想到包信半年就弄出几亿斤的甘蔗,以至于他提前准备的制糖厂都消耗不了这些甘蔗!更加没有想到夷洲现在就可以盈利了,不过这倒是不错,有了蔗糖,牛贵他们自然会跟着重视夷洲了。
他想了想说道:“马上派人快速运输一批炸糖的机械和上千铁锅到夷洲,一定不能误了夷洲的制糖生产!”
牛贵想了想说道:“夷洲光今年制糖就可以赚几十亿钱,要是我们多运输一些青壮过去,把夷洲的制糖业扩大几倍,夷洲可以成为我大乾另一个马邑!”
即便到了现在马邑税收还是占据大乾的十分之一,可以说是大乾的经济之都,马邑令甚至比太守的权利都要大,而现在夷洲就有马邑的潜能,所以牛贵现在才如此重视!
徐伟道:“还是要循序渐进,即便是现在夷洲的粮食还不能自给自足,就更加不要说其他的生活物资岛上通通不能生产,要是运输太多人过去了,只怕会打破岛上的平衡,也会加大我们的后勤压力!”
现在夷洲岛上只有40万亩土地种植粮食,因为是新开垦的土地,今年只收了40万石的水稻,这要弄成白米还要减少三成,也就是就是说夷洲夏收只有不到30万石的粮食,勉强只能养活2万不到的人。
而现在光在包信手下做事情的人就接近10万人,夷洲有完全是靠着大乾运输粮食才能有现在的发展,而且现在的夷洲铁器,布匹,各种工具通通不能自给自足,什么东西都要靠大乾运输过去。十万人的后勤量已经非常大了,徐伟担心继续增加人口,会影响大乾运输网的正常运转,毕竟大乾的运输队除了要去夷洲之外,还要完辽东,倭岛运输大量的物资。
牛贵想了想说道:“的确,现在夷洲除了食盐可以自给自足,其他都要靠大乾,贸然运输太多人过去,会给我们的后勤产生巨大的压力!”
而后牛贵看着地图可惜道:“要是现在扬州在我们手中就好了,我们可以直接从会稽郡支援夷洲,这减少了10倍的路程,后勤的压力就小很多了!”
徐伟笑道:“我们真占据了扬州,那么还在夷洲建立甘蔗园做什么,直接在扬州建设甘蔗园不是更好,毕竟扬州的基础设施比夷洲好百倍都不止!”
徐伟这话倒是提醒牛贵了,他问道:“执政,这甘蔗能不能在我们内地种植,哪怕是在徐州种植也好,这样我们扩张产能起来也方便!”
“这点我倒是不清楚,甘蔗是南方的产物,生长需要阳光多,雨水多的环境,徐州和豫州能不能种植甘蔗还真不清楚!”
徐伟知道甘蔗是南方的产物,后世好像就是在云广地带有很多甘蔗产业园,而徐伟生活的南方也有一些零星的甘蔗,但却是用来吃的,而不是用来压榨糖的。
但想到甘蔗作为一种水果也是不错的,于是说道:“可以在豫州和徐州南方少量试一试!”
牛贵听到甘蔗是南方的植物也只能放下推广的想法了,不过有了蔗糖这个经济作物之后,牛贵倒是改变了自己对夷洲放任自流的想法了,开始重视事情,包信想要的机械和大锅他都加紧收集,而后还装载在大乾最快的海船上面,一路快马加鞭的运输给包信!
就这样半个月后,大乾新的一批炼糖的师傅和机械运输到夷洲南部,一座产能超过原本10倍产能的工厂开始运转,包信眼前的甘蔗山才开始减少!
通过这件事情包信对田丰的能力有了直观的认识,以后夷洲的政务他全部交给田丰了,而他只抓夷洲的军事。
同时第一批红糖登入幽州,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以前蓟县糖不是没有,但只是小批量的几千斤,而这次包信一口气运输了50万斤红糖来到蓟县,让整个蓟县轰动,如此多的红糖,即便是蓟县的百姓还是第一次看到,而就是这批红糖的价值高,光第一批就值5000万钱,据说后面还有几千万斤,价值几十亿钱。
这比发现金山造成的轰动效应还要巨大,毕竟金山挖完就完了。但夷洲的甘蔗园却一直在那里的,今年可以赚几十亿,明年照样可以赚几十亿,甚至因为扩大了产能可以赚的更多。
大乾从上到下都在打听甘蔗的事情,毕竟一个蛮荒之地可以赚几十亿钱,当年也就是执政占据马邑才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后面虽然有很多城池也突飞猛进,但却再也没有出现向马邑这种从小县城到都城的转变,而现在夷洲好像有这样的潜能。
当然普通的百姓不在意夷洲发展的速度,他们只想要知道在夷洲种甘蔗赚不赚钱!
蓟县的茶馆当中!
一个茶博士拿出一张蓟县日报对可以收获1000斤甘蔗,而1000斤甘蔗可出糖50斤,按照现在蓟县一斤红糖90钱来计算,这一亩地收益就是4500钱!”
这个数字立马让茶馆的人一阵惊呼,利润太高了,幽州的土地,即便肥沃加上施肥,亩产5石已经是很难得的数字了,按照一户百亩地来计算,就是500石,按照大乾粮食收购价100钱,也不过是5万钱,但这其中要除去鸟粪石还有农具,税赋。真正能到手也是2万多点钱。
而在夷洲只要种植甘蔗5亩土地,就可以超过他们在幽州百亩的收益,大家都知道大乾是土地国有的政策,即便是夷洲的百姓,每户也会分到100亩土地,要是他们都种植甘蔗,这个差距接近20倍,他们一年不要赚20多万,这如何不让人眼红!
马上就有人不服气说道:“这肯定是骗人的,怎么可能有人光种田就可以赚20多万钱,肯定是夷洲想要移民,用这样的方法骗人,就像当初骗我们去辽东屯垦一样!”
但茶博士却笑道:“但当初去了辽东的人却有很多人都发家致富了,来我们蓟县的富商有一成都是辽东的土豪,他们不说种田了,光砍一颗百年老树就可以赚上千钱,这那里是我们蓟县这种关内城市可以比的,我们这里想看到一颗10年的老树都艰难!”
“是呀,这几年从辽东和倭岛来的土豪的确非常多,尤其是倭岛的土豪,我最看不惯了,动不动就甩金子,显摆什么,好像别人都没有看过金子一样!”
这话引起了众人的声讨,蓟县成为大乾的国都之后,蓟县的百姓也有一股皇城根的骄傲,但这个骄傲重是被外地的土豪打击。
茶博士笑道:“我们在蓟县生活众人安稳,但安稳的同时就很难出头,而像辽东,倭岛,夷洲这些地方几乎是蛮荒之地,但就是这样的地方,适合草莽崛起,要是大家有几分建功立业的想法,倒是可以去这些地方,说不定也可以搏一个富贵!”
“就像现在的夷洲一样,可能除了红糖什么都没有,但建设几年只能未必会输给我们大乾郡县,大家可以算一算,去夷洲种植甘蔗,一年赚几十万,要不了十年就可以赚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这10辛苦值不值就要大家自己考量了。”
被茶博士这样一说还真有很多有有移民夷洲的想法,用十年搏个富贵很多人都愿意!他们只怕做无用功!
于是从这天开始,大乾的移民处每天都有询问迁徒夷洲的事情。结果却听到现在要去夷洲非常艰难,要等有名额才能去,这更加加重了普通百姓想要去夷洲的事情。
而其中州郡的刺史太守在知道包信走运弄到赚钱的产业之后,也一个个和包信套交情,他们不能种植甘蔗,但却可以帮助包信贩卖红糖小赚一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