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作者:星辰原木

从古至今,新年都是亲戚朋友拉近距离的好机会。

不管亲疏远近,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大家都会笑呵呵的道一声春节好。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面人嘛!

当然,若是能够喝上几杯,那感情更是杠杠的。

还别说,男人的交情一般都是在酒桌上喝出来的。

因为被李二逼下禁足,杨帆也不好明目张胆走亲访友,只让下人把年礼给交好的亲朋好友送过去。

当然,杨帆虽然年轻,但也算位高权重、深得帝宠,不是等闲之人都够资格来给他拜年,这也让杨帆轻松了很多。

对于那些送来了年礼却没资格面见的官员,杨帆便由下人去送点回礼,表达一下态度,关系就算是维系了下来。

古礼就是这样,即使杨帆很是不奈,也知道人情往来的手段。

因此,王玄策刚刚汇报完,程处默几人便联袂来访。

几人先是向萧后拜年后,一大伙接着就凑到正堂里谈天说地,吹牛打屁。

因为都是年轻人,又相互熟悉,大家都没有见外。

只见李景桓悠闲的靠着椅子,轻轻呷着茶水说道:“还是议善兄弟会享受啊,这茶叶真是回味无穷”

“我爹前几日传信过来,说在吐蕃风吹日晒的,一直念叨口干的很,想要些茶叶润润喉咙,还有没有,给我几斤捎过去。”

程处默也赶紧点头附合:“是啊议善兄弟,我爹也说了,拜年的人比较多,都没茶叶招待了,我也要几斤。”

说完,一脸渴望,急切的样子好似生怕杨帆不给。

看着这个活宝,杨帆翻了一下白眼,捂着脑门无奈地说道:“你们都把老爹抬出来了,我敢说没有么?”

“若真要是不给,江夏郡王倒没什么,但卢国公保不准明儿就杀上门来。”

“不过,特贡龙井茶真没多少了,先给你们一人一斤吧,眼瞅着开春,到时候新茶便可采摘,到时候再给你们留点。”

如今李道宗在吐蕃担任西南都护府都督,不能轻易离开,那里天气寒冷,又特别干燥,想喝些茶暖暖身子也正常。

可一想到程咬金那混世魔王抖着满脸横肉捋着大胡子攀风附雅的喝茶,杨帆就觉得那画风实在不忍直视。

房遗爱则装模作样的呷了一口茶水,觉得不过瘾,口中嚷嚷道:“议善兄弟,茶叶随便来点就行,可酒不能缺,我爹怕我惹事,直接禁了酒,这几天嘴里快要淡出鸟来了。”

“若没有酒,这过年还有什么意思,赶紧把你那二锅头弄几坛来兄弟我们几个尽兴。”

杨帆只得吩咐家仆去拿酒,否则这几个家伙绝不会消停。

杜荷外形看似粗旷,实则却是个稳妥的性子,一口一口呷着茶水,喝得津津有味。

好像想起一事,对着杨帆说道:“议善兄弟,李思本也要来的,只是好像被英国公派出去还末归来,让我等说声抱歉,过后他再来拜访。”

杨帆有些惭愧,抱拳对几人说道:“倒是有劳几位兄弟挂念了,因为我被陛下禁足至新年休沐结束,不能前往府上恭贺新春,你们回去给几位伯伯传达一声。”

李景桓苦笑着感叹:“议善兄弟,我们也听说了!”

“唉,也不知道说你傻,还是赞你有魄力,那事儿你做得也太过鲁莽了,同时得罪佛门与韦氏,也只有你!”

一说这事儿,杨帆就心塞得不行,真特么你当我愿意啊!

若不是为了算计世家,杨帆才不想这样出风头。

谁不想安稳稳过日子?

三天两头的蹦跶能有什么意义?

谁不想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呢!

但有些事儿必须有人去做,没办法!

倒是程处默此时插话道:“昨晚我爹说了,议善兄弟这事儿干得不赖。”

“虽然议善兄弟贵为礼郎尚书,主持科举考试,实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儿。”

“议善兄弟落了佛门和韦氏的面子,反而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不过,朝中那些个心黑手竦的家伙一个两个全都红着眼珠子盯着议善兄弟出错,说不得啥时候逮着机会就一哄而上,到那时候可就要注意。”

“议善兄弟,俺爹可说了,别管你怎么做,这次可不能丢下我们,有什么事让俺跟着干就成。”

闻言,杨帆心头一暖,说道:“多谢各位兄弟的信任!”

不过也感叹于程咬金敏锐的观察,不愧是一个老狐狸。

平时程咬金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却能够从中看出一些端倪,难怪原历史中能够历经几朝而不倒。

杜荷则没好气的说道:“那韦家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就是仗着韦贵妃吹床头风罢了。”

“不过程兄说的好,有什么事儿咱们一起扛着,虽然不知道议善兄弟如此做有何用意,但应该不是鲁莽作为。”

这番话,让本来有些担忧的李景桓眼前一亮,好像想到了什么,拍了一下大腿说道:“哎呀,看来我还真是杞人忧天了!”

正此时,家仆送来一个小泥坛子,几盏酒杯,下酒菜直接用火锅,大冬天的却很适合。

杨帆让下人把酒菜摆放好后,挥挥手将他们赶走,亲自拍开封口,给酒杯斟满。

一股浓郁香醇的酒香瞬间在正堂内弥漫开来。

房遗爱最是好酒,拈着酒杯轻轻啜了一口,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赞道:“这才是酒哇,去年在江南喝的那些玩意,简直连马尿都不如,还是跟着议善兄弟有搞头。”

涮了一筷切得薄薄的羊肉,放在嘴里吃着,又闷了一口老酒,房遗爱这才低声音说道:

“大家就不要猜疑善兄弟这么做的理由了,难道大家还不知道议善兄弟的本事不成?咱们只要跟着他干就行了!”

“我老爹也说了,议善兄弟深得陛下信任,有陛下在后面撑着,咱们怕什么,作为臣子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当然是简在帝心!”

简在帝心,这句话的出处在论语尧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大意是说上帝的仆从不敢蒙蔽,这都是上帝所知道的。

“帝”在夏、商是君王死后的称呼,在周朝则专指天帝、上帝。

随着皇权的神化,后人也把皇帝简称为帝,遂用简在帝心表示被皇帝所信任。

简在帝心是衡量一个人在皇帝心中的标准。

如果简在帝心,说明皇帝已经知晓你的能力,并且注意到你,那你就离飞黄腾达咫尺之遥了。

简单来讲,那就是皇帝看中你了!

房遗爱不晓得这句话的来龙去脉,但是他有一个宰相老爹聪明啊!

于是乎,几人你一句我一句,要么安慰,要么分析,这让杨帆有些意外。

谁说这几位兄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来着,若真敢小看他们,真会阴沟里翻船。

不过,自己的算计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所以杨帆并没有把事情的原委说出来。

但还是委婉的提醒:“各位兄弟的关心某铭记在心,不过有些事情现在还不宜透露”

程处默几人也把酒一口闷了,接话道:“兄弟不用解释,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就行,让那些看不起咱们的家伙知道咱们的厉害,我们跟着兄弟干就行”

杨帆有些无语,刚刚还夸这几个聪明来着,一下子混不吝的性格又涌现出来,难怪被称为长安四害呢!

新年休沐的日子又是一场大雪,长安城笼罩在一片极低的气压之中。

在这寒冷的冬日,有一件稀奇事儿成为了长安城人人议论的饭后闲谈。

据说,作为长安城最大的惹祸精,专挑勋贵和世家硬刚的憨货杨帆居然要出书了。

而且还是由崇贤馆里的学士共同审阅通过的,这简直颠覆了众人的认知。

虽然杨帆平时会做一些诗词歌赋,可著书传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大儒能够做得到的。

可杨帆这一个毛头小子偏偏做到了,众人惊讶的同时又有些好奇。

要知道朝廷的一纸诏令下达,将杨氏启蒙学和杨氏算学作为了大唐学堂的启蒙学。

同时决定,科举考试将从今年春闱考试开始改制,并制定出了详细的细则。

这一次科举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举考试由一年一次变为每两年一次,也就是说,今年考不中的学子,下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要等到第三年。

第二,此次考试被录用的考生,将会取消吏部考核环节,由皇帝直接进行殿试进行排名。

第三,今年春闱科考,不需要人进行举荐便可参加,而且考卷将采取糊名制度。

第四,此次考试增加了农学等专业知识的考核,更加大了科举作弊的惩罚力度。

考生作弊被查处,视情节之轻重会受到禁考乃至服徭役的惩罚,考官作弊被查处,轻则掉官,重则砍头。

第五

一条条一款款,写的清清楚楚,通过皇榜张贴之天下。

这个改革的诏令一经下达,无数寒门士子全都欣喜若狂,甚至很多人买鞭炮进行庆祝。

整个长安城变成了沸腾的海洋,随着诏令传遍天下,一股浪潮席卷整个大唐。

这一次的科举改革的措施,可以说全部都是对寒门学子有利的。

虽然刚开始实行,按比例来说,世家勋贵子弟的录取率可能还是比较高。

但这套改革只要推行下去,就一定能逐步推翻了世家勋贵的垄断地位。

科举考试变成两年一次,对于距离遥远的偏远学子来说,这可是一个福音。

特别是对寒门学子,他们来一趟长安,一来一回可能都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这对于财力还有身体素质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如今改成两年一考,寒门学子就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考试。

取消举荐制度和吏部考核,改成由皇帝进行殿试,不仅增强了皇帝对于学子认知,又打破了吏部任人唯亲的传统!

其实这些改革,目的只有一个,构建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以前的科举考试,寒门子弟很少有人举荐,除了寒门学子的人才确实很少以外。

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寒门学子根本没有接触官员的机会,这就大大打击了寒门学子学习的积极性。

毕竟,在此之前,主考官的权利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主考官都是世家的官员。

这些主考官看谁顺眼或者是谁走了世家的门路,主考官就会录取谁。

而现在,直接将考生的名字糊上,最后又有皇帝亲自进行殿试,这就减少了徇私舞弊的机会。

大家就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提高了寒门学子学习的积极性。

这一系列的改革,如何不让那些寒门子弟欣喜若狂?

而作为主持此次科举改革的杨帆则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皇帝甚至被无数寒门学子以恩师相称,而哪些世家,则对李二则是咒骂不已。

这简直欺人太甚,皇帝这是在撬世家的墙角,是在绝世家的后路。

五姓七望,是这时代势最大的几大世家,而其他大大小小的世家更是数不胜数。

作为世家的代表,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七大世家,都有着上千年的传承。

即使中原王朝更迭了不知几代,但是这些世家却依然屹立不倒,可见其强悍。

最主要的是,这些世家相互通婚,关系盘根错节,他们甚至敢不把皇族放在眼里。

李二陛下曾经想让太子李承乾求娶崔氏嫡女,可结果被崔氏断然拒绝,这也更加坚定了李二陛下削弱世家力量的决心。

原来这些世家看不起有着胡人血统的李二,而现在他们从这次科举改革中感到了危险。

五姓七望,家族祖地分散在各处,但是他们每一家都在长安城中都有诺大的产业,有着家族中举足轻重的嫡系子弟坐镇。

他们的任务就是时刻关注朝堂动向,在有意外事情发生的时候大家能够及时的沟通联络,制定出最佳的应对方案。

在科举改革的政令下达之后,除了李氏,几大世家无不闻风而动,马上坐到了一起商讨对策。

此次他们聚集的地方就在崔府的一处别院,崔永辉也是此次事件的主导者。

此时,坐在主位的崔永辉说道:“皇帝这一手玩真的高,这次科举改革,分明就是冲着我们世家来的。”

“皇帝显然要毁了我们世家的根基,大家可得赶紧想个办法。”

太原王伦接着说道:“不错,只有我们世家之子弟,大多在朝中为官,方能把控住局面。”

“一旦让寒门子弟掌控朝堂,到那时候,皇帝再无顾忌,我们世家怕是要危险了。”

卢本伟则叹息一声:“如今皇榜已贴,我们能为之奈何?”

“若敢公然反对,定然激起那些泥腿子的怒火,虽然我们不惧他们,可也不能视而不见。”

“这些愚民若被皇帝利用,对我们也是一个心腹大患。”

确实,这次搞了一个突然袭击,让这些世家有些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