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郭启宏在《北京晚报》文艺副刊的《居京琐记》栏里写《逛书市》,说到他喜藏工具书,同类的买了好几种,希望多方稽考,旁徵博引,“孰知这些书居然同师同门同腔同调,追本溯源,无非抄袭《辞源》、《辞海》,可叹舒新城辈穷一生精力,所得成果竟让窃贼肆意劫掠!‘精装豪华’的美少年、佳公子,不过是无赖的瘪三”。话说得真重,却也不无道理。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视辞书为谋生的工具,身边摆得越多种越好。这一路书中外都不便宜,真正好的来来去去只有那几部,其他东抄西抄,浪费读书人的金钱,“恨不得化作秦始皇,来一番焚坑事业,看它竹帛烟消”。

(二)

《辞源》编篡始於一九零八年清光绪年间,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一九五八年,大陆甚至将《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内容比较深。《辞海》是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综合性辞书,刊行於一九三六年,比《辞源》年轻二十八岁。一九五七年秋天,毛泽东同意修订旧版《辞海》,交给上海办理,由原主编人舒新城筹备,成立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成立编委会,由舒新城任主编。舒新城一九六零年冬去世,陈望道继任主编,六二年出《试行本》十六分册,六五年出《未定稿》,文革开始后工作陷於停顿。一九七一年周恩来把修订《辞海》的任务列入国家出版计划。一九七七年陈望道去世,夏征农继任主编,七九年十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辞海》三卷本,成了建国三十周年的献礼。

(三)

舒新城是湖南人,早年借族人舒建勋的中学毕业证书冒名考进湖南高师英语部,一度用建勋为名,后来高师的符定一校长才给他改名为新城。他是着名的教育家、出版家。一九二一年到上海教书,调查研究实际教育问题。二五年在南京着述谋生,主编《中华百科辞典》。二八年应中华书店之约主编《辞海》,创办《新中华》等期刊。中共建政后曾主持文史资料徵集工作,五三年退休。五七年提议重修《辞海》,毛泽东同意,一直出任主编到病逝上海。舒新城写了很多论教育的书,还写过《故乡》、《美的西湖》等文集。

陈望道是浙江人,早年用好多笔名写文章,留学日本,“五四”时期从事新文化运动并宣传马克思主义,一九二零年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参加《新青年》编务,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广西大学中文科主任、复旦大学文学院长。中共建政后出任复旦大学校长。我念中学的时候发愤苦读他写的《修辞学发凡》。夏征农是江西人,一九二七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编杂志,跟随陈望道到广西桂林师专教书。四九年后历任济南市委宣传部长、山东省委宣传部长,七六年任上海市委书记,再转任复旦大学党委第一书记。他研究鲁迅,出过诗词、创作、论文、翻译作品多种。我一向偏爱《辞海》,不可一日没有她,也经常合法“肆意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