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全集第七卷

作者:冰心

《小桔灯》是我在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九日为《中国少年报》

写的一篇短文。那时正是春节将届,所以我在这篇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春节,也讲到春节期间常见到的“灯”。

文章的中心事实,就是后面从“我的朋友”口中说出的:

“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故事就用了重庆郊外的歌乐山作为背景。抗战期间,我在那里住过四年多。歌乐山下,有一所医学院,我认识这学院里的几位老师和学生。上山不远有一些平地,叫做莲花池,池旁有一个乡公所,楼上有公用电话,门外摆有一块卖水果、花生、杂糖的摊子,来往的大小车子,也常停在那里。

这故事里上场的只有三个人,我和那个小姑娘还有“我的朋友”。我把“我的朋友”的住处,安放在乡公所的楼上,因为我去拜访这位朋友,而她又不在,由此我才有和那个小姑娘谈话的机会,知道了她父亲的名字和她的住处。

这个小姑娘是故事中的中心人物,她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因为党组织受到破坏而离开了家,她的母亲受到追踪的特务的殴打而吐了血。在这场事变里,这个小姑娘是镇定、勇敢、乐观的。这一场,我描写了她的行动:比如上山打电话、请大夫、做小桔灯,写了她对我的谈话:“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这“一定”两个字表示了她的坚强的信念,然后她用手臂挥舞出一个大圆圈,最后握住我的手,说那时“我们大家也都好了!”也就是说:不久,全国一定会得到解放。

“我的朋友”是个虚构的人物,因为我只取了这故事的中间一小段,所以我只“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去看了这位朋友,而在“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我可以“不闻不问”这故事的前因后果,而只用最简朴的、便于儿童接受的文字,来描述在这一个和当时重庆政治环境、气候,同样黑暗阴沉的下午到黑夜的一件偶然遇到的事,而一切的黑暗阴沉只为了烘托那一盏小小的“朦胧的桔红的光”,怎样冲破了阴沉和黑暗,使我感到“眼前有无限光明”。

这件事发生在一九四五年的春节前夕,是我写这篇短文十二年前的事了,所以我又用“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现在我们‘大家’都‘好’了!”来收尾,说明这小姑娘的乐观和信念,在十二年之后,早已得到了证实。一九七九年三月十二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