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重远细说古玩史话,说到一九二五年琉璃厂赵佩斋买进一幅乾隆时代的花鸟缂丝,油渍斑斑,陈旧破损,请修补刺绣名手崔竹亭整理装裱,镶入红木镜框。这幅精品本钱才一百二十元,他派小徒弟拿去给留法回来的刘符城看,开价一千五百元。刘符城还价一千二百元成交。解放后一九五三年刘符城快六十岁了,想把珍藏的六幅乾隆缂丝画卖给国家。那时公职人员都不大懂缂丝,出价太低,没有成交,刘符城慨叹旧学凋零,艺术没落。

琉璃厂另一家古玩铺陶古斋的曹旭深一九四三年买到一尊白玉石造观士音像,带紫檀佛龛,本钱一千多块联合币。他鑑定为西夏的作品,考古价值很高。一九四八年有人愿以三千元收购,曹旭深不肯让出,一直收藏到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的时候归了公家。后来曹旭深分配到北京首饰公司看管库房。有一天,他在库房的院子里赫然发现当年他那尊白玉石观音像,听任风吹雨淋,紫檀佛龛也不知去向。他伤心透了。一九五七年反右派的交心会上,他忍不住说出心里话,引起领导人重视。可是曹旭深从此对文物毫无兴趣了。

中国文化几千岁,老得什么花样都变得出来;具有高度价值的美术工艺作品,历代海内外收藏家和博物馆、人文组织都非常重视。近年科技步步胜天,改造了现代人的生态和心态,文化品味随之别有怀抱,古玩文物的修养自然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陈方安生书香世家,这次千里上京三两天,政治上的成败很难从表面现象去论断,送母亲方召★的画给鲁平以及逛古董市场这两件小事,却流露出不少中国情怀,沖淡了中港两地文化疏离的阴影。方召★的画意虽然不太有书卷气,给女儿带去做见面礼,毕竟象徵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操,鲁平对这个晚辈会平添一丝亲切感。她逛古董市场最喜欢明清刺绣,虽然买不成,挑选的过程其实已经带出了她雅緻的闺秀品味。她买的一批古董扣子,从符号学上去剖析,自是小桥流水荆钗的绵绵心事。三千块钱买下的雕龙古玉摆饰,为的是配合自己的生肖,不然就显得俗气了。布政司本人未必真有多少中国文化修养,老家深深庭院里清香的桂花、袅袅的炉烟,似乎不断在替她诉说着什么。四旧终归是不可破的:丢在院子里的那一尊白玉石观音教人格外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