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作者:叶广芩

母亲的身体日差一日,灯尽欲眠时她常常披衣而坐,聆听窗外飒飒的风声,那神情分明已经走得远了。

有一天,母亲说,立春那天把老三、老四跟顺福叫来吧,我烙春饼给他们吃,这是顺福盼了多少年的。老七舜铨说,把他们凑在一块儿怕又要闹起来,咱们家已经没碗可摔了。母亲说,都七十的人了,能闹到什么份儿上?自老二一死就相互都不见面,难道还至死不见不成?趁着我还有一口气儿,这里还是个家,还有理由聚聚头,我一死,他们找谁去哇……

舜铨点头说也是。于是像当年搞“反革命串联”一样。我又从城东跑到城西,挨家去通知老三、老四和顺福,说母亲请他们立春那天来吃春饼。

母亲没生过儿子,但她为人善良随和,对金家的孩子各个从小就疼,所以很得孩子们的喜爱。当年,按规矩,小字辈儿的像叫张氏为二娘一样,都叫她三娘。可后来,老一辈儿的一个一个地走了,只剩下了母亲,母亲为金家扛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不知不觉中,哥哥姐姐们也都管她叫妈了。妈还真想着他们,常常一个一个地跟我说起他们。

老三住在干面胡同,已经退休,在家里抱孙子。退休后的舜錤言语也不多,一看就是个安分守己、胆小怕事的人。他见了我第一句话就问后院那棵桑树锯了没有。我说早锯了,妈看着它伤心,就让七哥找人锯了。舜錤说还是老七孝顺,不似我们,一去不回头。又说后院栽什么不好,偏偏栽棵桑树,不合格局。我知道他由桑树想到了老二,便说,家里变化也很大,前头的房连大门都被拆了,盖了楼,咱家只留下后园的花厅和那间做堆房的小屋了,花厅老七两口儿住着,小屋妈住着,妈也是老得厉害了,病病歪歪的还念叨着你们,想着给你们烙春饼。舜錤听了眼圈有些红,说做儿子的举足出言,应该不忘父母,如今这大年纪却还让妈惦记,真是连畜生也不如,也早想回家看看,只是怕见着那棵树……我告诉了他请他立春回去,他马上问老四回不回。我说,回,妈想同时见见你们。

舜錤听了,久久没有说话。窗外有风,少时又增加了许多点滴的声音,玻璃上出现了水痕,下雨了。我感到这场借风而来的雨到得早了些。舜錤拉过一本书,随意地翻动着,我知道他是在掩饰他纷乱的心绪,思考着弟兄见面何以相对……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他说回还是不回。他没有回答,站起身踱到窗前,望着外面在风中摇晃的树枝对我说,我早已是土埋到脖子的人了,心固可使如死灰,残骨却依然肮脏人间,几十年悲欢顺逆,无不可告人或不足与外人言之事,却落得个兄弟反目,论根结,这一切都是为着什么呢?……我说三哥也不必沉湎于过去,时间的冲刷又何尝不是抚平伤痛的最好办法呢?妈盼着见到您,盼得望眼欲穿了,您该回去看看她老人家,目前金家几十口人,所剩的老辈儿就她一人了。老三说,谁说不是呢?是该回去看看了。我说,这回您见了四哥,千万别再吵。舜錤转过身来说,要吵得起来就好了……

我又去找老四。老四去年搬了家,住在城北德胜门,即老二当年与黄四咪打兔子的地方。今日的老四已非昔日的老四,他老虎一般的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儿子们往他身后一站,势震山河,足压得住黄天霸、窦尔敦,使得任何人在金四爷跟前都不敢造次,所以舜镗也就变得十分地气壮,脸儿也仰了,肚儿也腆了。举着个鸟笼子大爷般地在街上遛。看我颠儿颠儿地跑来,他忙问妈是不是得了病,我说是妈叫他立春回去吃春饼。他听了回身对他的三个老虎儿子说,我妈叫我呢,让我回家吃饭,别看我七八十了,当了你们的爹,可在我妈眼里仍旧是儿子,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杠头。说完他自己也笑了。儿子们看着爹突然冒出的娇憨之态,也扑哧笑了。我心里却一阵发热,一股手足亲情油然而生,舜镗与舜錤一样,亦非我母亲所生,他对我母亲感情的真挚与依恋,实则也有对家的依恋,对老宅的依恋,对往事的依恋。或许这依恋也包含着黄四咪的一部分在其中,割也割不开,忘也忘不掉了。正因为难以忘怀,所以他二十几年没有回家。永不愿再踏进那使他肠断心碎的地方。

在老四家里落了座,四嫂问来日去吃春饼的可有老三,我说有。嫂子当下没说什么,半天才说,那疼我们是忘不了的。我只好搭讪说,古人雅量可师,唾面自干,亲兄弟之间,狗皮袜子似的,还论什么反正。老四说,这不睦由来已久了,也非全由“文革”而起,从偷着卖家底儿,互相栽赃到醋雨酸风地厮打争吵,家里的碗砸了大概也有百十来个了,金家有了这一帮不肖子弟,怕也是祖坟跑了风水,气数已尽了。老四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就在一边听着。我想,老四的话大半是说给他的儿子听的,可不吗,老四也面临着我父亲当年面临的问题了。老四说,金家兄弟姐妹,三母一父,算起来十又有四,如今存活者也没有几个人。这仅存的几个还彼此淡漠,互不往来,简直是一般人家儿所不能理解的,若硬往一起凑,难免旧恨重提,如若那样,再聚也没什么意思。我说,老辈儿的恩怨该了就了吧,小辈儿们早混到一块儿去了,前几天三哥的儿子和三虎还请我吃了一顿饭呢。小的都如此了,老的何苦再僵着?再说了,看看妈总是应该的,她老人家想你是想得很呢。舜镗说那倒是,妈当初最疼的就是他,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蛇雀有知,他竟不如,无论如何是该回家看看老妈的。四嫂突然说,看妈也不能与那狗屎老三同去,沾一身晦气。

老四眼一瞪说,老娘儿们家你懂什么!

后来,我又去东坝河找顺福。东直门外,热闹欢快的驴窝子早无处可寻,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汽车站,车站站牌的数量决不低于昔日驮脚之驴的数量。寻找顺福的家费了不少周折,那些使人眼花缭乱的高楼汽车哪里还有半点萤飞狐窜、枯树荒冢的坝河影子?依着顺福儿子德明在北海给我留的地址,总算在一个小区的十五层楼上找到了顺福。顺福已俨然是个威严的老爷子了。我进去时,他正坐在阳台上抱着猫晒太阳,这座二十几层高的建筑就建在他当年的碗窑旧址上。他见了我说有几十年没吃过表姑烙的春饼了。我说我今天来就是为了吃春饼的事情。顺福说,你妈今天才想起请我吃春饼,其实那年我去你们家找舜镈说枪的事儿,表姑要是给我烙春饼把我的嘴堵住了,我也许就把什么都担了,偏偏她要给我吃炸酱面!炸酱面谁没吃过,既然你们金家跟我这么公事公办,我也只好公事公办了……

不跟儿子谈论往事的顺福见了我张口就是往事,可见这往事已在唇边徘徊很久了,见了我,由不得脱口而出。有风自西而来,扬起一片尘雾,尘雾在阳光下弥漫着,扑打着人的脸面。风声在高处显得分外响亮,有振聋发聩之势。顺福对我说,进屋吧,起风了。我说,这风邪,无缘无故就刮起来了。顺福说,楼高就显着风大,住平房那会儿哪儿见过这么大的风?我问他坝河这儿还有没有黄鼠狼。他指着下面车辆川流不息的三环路说,黄鼠狼这个词儿小辈儿们都快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你还上哪儿找黄鼠狼去?我说,打解放以后好像就没看过《金钱豹》这出戏。《西游记》的戏看过《安天会》,看过《十八罗汉斗悟空》,怎的就见不着那个五百年前的黄鼠狼了呢?顺福夹着猫眨巴着眼睛看着我,那目光里满是狡黠。我说,戏里头金钱豹就擒,那黄鼠狼又哪儿去了呢?顺福说,丫头你别绕我,我还没糊涂呢,就你们金家那几位爷,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一个赛着一个当情种,遇着黄四咪活该有此一劫,跟黄鼠狼有什么关系?我说,因了那场“革命”,老三、老四至今互不往来,其实也没什么事儿了,就是磨不开那面子。

顺福没接我的话茬儿,对我又像对他自己说,黄鼠狼实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无论老三、老四还是顺福,对以往的事情似乎都牢牢地记着,也似乎都彻底地忘了。他们对过去变得既不在乎又很计较,既超脱又很狭隘,纵然老三对他的儿子高谈什么“操千曲而后晓声”,而那声真由他自己唱起来的时候却依旧是分辨不清的陷入。老四看似豁达得不计前嫌,实则肚子里的肠子仍在千萦百绕,这从四嫂子决断的语气里可以看出。我总觉得这件事在哪儿别扭着,模模糊糊地理不清晰,至于子侄辈那些带有功利色彩的算计与设计。在老辈看来都是乳臭未干的瞎扯淡,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不能笼统地说谁对谁不对,也不能生硬地勉强谁该怎么做。

各有各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