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

作者:宋默然

回到邺城以后,朱广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瞩目,所以他尽量减少外出,若无必要,一般不会离开他暂时设在民宅中的左将军幕府。

再加上他也确实没时间去干别的,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战争已经悄然打响。如果输了,那么造成的损失会比战场上更严重。所以,他必须和自己的“智囊班子”,具体地说就是贾诩和齐周两个人,密切讨论局势,拿出应对之策。

但是,当大将军刘虞一召唤,他立即中止了三人会议,赶赴大将军幕府。

去得虽然迅速,可他在刘虞房外徘徊了许久,那种犹豫的劲头,是前所未见的。

其实早在救出被董卓挟持的百官以后,他就知道这次会面的艰难,可,该面对的始终要面对,躲是躲不过去的。

“将军,主公又在问了。”从里头出来的老仆,追随大将军多年,当初朱广护送刘虞去甘陵上任时他就在。

“罢,你外头守着吧,我去跟大将军说会儿话,任何人不要打扰。”朱广吩咐毕,即踏入房中。

老太尉的情况似乎好了些,至少能靠着屏榻坐起来了。朱广进去后正要向他行礼,他却已经摆手道:“行了,过来坐。”

榻前早设好了坐枰,朱广一坐下心里便忐忑起来,不知道等会儿该怎么向他开口。

“黑山贼的事怎么样了?张燕肯退兵么?”

“飞燕胃口倒大,要一个将军号,五万石粮,新粮,一千头牛,还有五百领大铠。”

刘虞眉心一拧:“你打算怎么办?”

朱广一时有些诧异,因为刘虞固然是个令人敬重的长者,但同时也是个倔老头。在幽州的时候,他还曾经被对方停过职。而现在,老头问的是“你打算怎么办”,不是“你有什么看法”。

“我都这样了,这个烂摊子只能靠你来收拾,我就是问问,主意得你拿。”刘虞轻声说道。

朱广也没有跟他矫情,思索片刻后答道:“飞燕答应,不管招抚是否成功,在此之前不进攻卢将军,亦不挥师南下。子泰建议,拖,拖到北军主力到达邺城为止。彼时,也就由不得飞燕漫天要价了。”

刘虞默默点头,并没有发表意见。

一阵没说话,朱广见老爷子表情似乎有些痛苦,遂道:“大将军,没事吧?”

“你,你扶我躺下,胸口闷得慌。”刘虞张着嘴,似乎喘不上气。

杀人眼睛都不眨的狠角色竟也手忙脚乱,好容易把老头摆得稍稍舒坦些,自己却弄出一头汗来。

刘虞看在眼里,苦笑道:“我是没用了。”

“大将军说哪里话,天子,行朝,得靠你来维护……”

没等他说完,刘虞已经轻轻摆了摆手。

“行朝的局势想必你也了解了,对了,士安有没有告诉你?”

“嗯,士安兄已经把大将军的意思传达给我了。”

“你同意么?”问出这句话后,刘虞就一直盯着朱广,似乎想从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中寻找出些什么来。

朱广并没有刻意唱高调,而是如实道:“末将,暂时还没有主意,想等张燕之事解决了再说。”

刘虞收回目光,直直地盯着房顶。良久,听他叹道:“子昂啊,我知道你是有雄心抱负的人。但这件事情,就不必强求了。我不懈于内,你忘身于外,固求个人之显达,但最终,求的是汉室中兴,天下太平。若因这事再生出内乱来,大汉怕承受不起了。”

“大将军说得是。”

“你是个明白人,我也不必多说,相信你会作出明智的决定。”说这么一会儿话,刘虞似乎有些疲倦。朱广见他总看凳几上的水具,赶紧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水,服侍他喝下。

“让堂堂左将军侍奉,委屈你了。”

朱广听了这话有些难过,诚恳道:“朱广能有今天,多靠大将军提携,我不会忘的。”

刘虞露出欣慰的神情,但很快就消失不见。可能是重病在身,精力不容易集中,他呆呆地望着手里那半杯水许久,忽道:“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话没跟我说?”

朱广沉默了。

刘虞昂起头,声音有些颤:“是不是……”

朱广不想去看他的脸,深深埋了头:“大将军,对不起,我……”

那一刻,他明显察觉到老爷子剧烈地抖动了一下。

好大一阵后,只听刘虞喃喃地念着:“不怪你,不怪你……怎么没的?”

“据王允说,在王师进入长安的头天晚上。侍中伍孚曾想行刺董卓,但事败被杀。与其关系密切的官员都受到牵连。公子他,也在其中。”

这说的,是刘虞的独子,刘和。

朱广带兵到洛阳时,他赴右扶风公干,洛阳事变之后,董卓还没有想起他。但刘虞拜大司马大将军,督北四州的消息一传开,他立马被逮捕,挟持到长安。伍孚行刺失败当晚,他与受牵连的官员一起被害。遗骨,正由北军护送着,在来邺城的路上。

从这时起,刘虞一个字也没再说。

朱广一直陪着,几次都想说些什么来安慰这个老来丧子的长者,那悲戚的神情,佝偻的身躯让他看着难受。但是,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你难道让他节哀?告诉他人死不能复生?自己也失去过至亲至爱的人,知道这些话并不能丝毫抚平伤痛,唯一有用的,便是时间。

可是,时间对于这位名满天下的元老大臣来说……

从五月下旬到六月初,田畴都在邺城和梁期之间来回奔走,讨价还价。

张燕作出了较大的让步,铠甲可以不要,粮食也不一定要今年的新粮,牛也可以减半,但他坚持索要一个将军头衔。

朱广的态度很明确,将军号可以给你,其他的就别想了。

老实说,飞燕虽然只跟他交过一次手,也谈不上就怕了他,但是对于朱广这个对手,他还是有所顾忌的。

而真正让他害怕的,反而是田畴那一句“董卓之后”。

飞燕从黄巾起事时,就已经转战于黑山之中,竖了起反旗。张家三兄弟一年之内就完蛋了,他凭什么能够混到现在?

首先,他的危害性不如张家兄弟大。黄巾八州并起,而且目标相当明确,那就是推翻刘氏大汉的江山。朝廷能容得下么?

其次,黑山贼是“山贼”,它不像黄巾贼那样四处攻城掠地,而是以太行山为根据,四出活动。朝廷想征剿也力不从心。甚至可以这么说,只要北方不出现一个统一的强权,那么黑山贼就会一直存在。

但是,如果黑山贼这回破了梁期,兵临邺城。那么性质就不一样了,黄巾闹得那么凶,也不曾威胁到大汉皇帝的安危。你张燕敢出现在邺城,那就是逼得南军北军没有退路,不打你就没法向皇帝、向朝廷、向天下交待。

综上所述,张燕犹豫了。

六月五日,奋威校尉张辽引步骑万余抵达梁期县以南四十里,同时传来了左将军的话。要么接受条件撤军,要么立即开战,行朝不会再谈。

张辽?是不是那年引并州狼骑增援范阳的小将?张燕如此问部下的小帅们。当得到肯定答复以后,他终于决定,接受招抚。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王当作为飞燕的代表到邺城朝拜了天子。象征性地奉上了一些贡品。而天子再次派遣田畴为使,至梁期册封其为“横野将军”,赐铠甲戎器,麾下小帅们各授都尉校尉之类的头衔。

六月十三,黑山贼撤围,后将军卢植返回邺城。

六月十四,骑都尉公孙瓒遣下属关靖至邺,奏捷。声称在渤海郡南皮县大破青州黄巾,斩首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获车辆辎重无数。

六月十五,大将军刘虞病情加重,汤药不进。朱广十分忧虑,想起何颙曾经提起过,为一个叫张仲景的人批过命,遂派出心腹快马加鞭去南阳寻张仲景,同时派人往沛国寻访华佗,希望能请到这两位中国医学史上泰山北斗级的人物,救刘虞一命。

这一日,天降大雨,从头天晚上一直下到当日晌午才停。

贾诩一早就到了左将军府,等到雨停也不见朱广回来,没奈何,只得赶到大将军幕府。一问才得知,昨晚大将军病情恶化,整宿都在说胡话,左将军一直陪着,现在都还没有出来。

“将军。”刘虞病房外,贾诩终于看到了双眼通红的朱三。

“先生找到这里来,是出了什么事吧?”

“早上有人来幕府通气,说袁太傅已经决定迁公孙瓒为‘镇北将军’,封‘蓟侯’。”

朱广正揉着眼睛,一听这话转过头来:“你说什么?”

“镇北将军,蓟侯。而且,公孙瓒把军队带到了甘陵,却又以军务繁忙不得脱身为由,拒绝来邺城朝见天子。还有,他索要一大笔钱粮,袁太傅已经批了。”

朱广粗重地喘了口气,神情比那天色还阴。

袁次阳这是已经当刘虞不存在了,这么大的事,连招呼也不打一声,自己就决定了。不说这个了。冀州确实户口百万,民丰物饶,可那是黄巾之乱前的事情。

连年来河北地区都处于动乱之中,前有黄巾,后有黑山,现在青州黄巾又他妈想过来!

讨董之战,南北两军的军需冀州都占了大头,现在你姓袁的大手一挥,把冀州的钱粮送一大笔给公孙瓒。你他妈是不知道经过大将军的励精图治,幽州早他妈实现自给了?公孙瓒这是在邀功勒索!

**的,这是想把老子掏空啊!到时候公孙瓒一撤,你们一跑,就他妈留个烂摊子给我!操!

朱广给气糊涂了,两手直掐太阳穴:“先生,我现在乱得很,你说你的。”

贾诩何尝不急?朝里头看一眼,小声道:“将军,方便的话,还是回左将军……”

“我哪里离得开啊!大将军这情况,说句难听的……”朱广本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现在好像也有了忌讳,后头的话生生吞了回去。

贾诩顾左右无旁人,只有个老仆守在门口,遂将朱广请到院中偏僻角落处,语气沉重地给他分析起来。

“董卓覆亡,张燕退兵,青州黄巾又被击退。现在局势暂时稳住了,接下来,就只有一个问题。天子何去何从?袁氏是挖空心思要把天子请到河南去,为此,不惜慷他人之慨,以高官显爵,冀州钱粮去拉拢公孙瓒。袁氏肯定知道公孙瓒一直跟大将军和将军你不对路,这么做,说白了,就是给将军你树起一个敌人来,逼迫将军就范。”

“甚至,下官可以断言。用不了多久,右将军袁绍就会来到邺城,而且我敢肯定,他会带着军队来。到时候,大将军是这种情况,将军你怎么办?”

朱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想岔了,突然冒出一句:“公孙瓒是不是俘虏了七万多人?他索要那笔钱粮,就是为了养这七万俘虏!不!七万军队!就算选强汰弱,也能组织一两万人马!”

“将军!”贾诩急得直跺脚。“就先别管公孙瓒,别管幽州了!这里!冀州!这才是根本呐!我的左将军!”

对方急得快哭了,朱广倒安静下来。沉思许久,忽道:“袁氏声望再高,势力再大,也不可能支手遮天。这回北军救出来的这班大臣里,就有不少跟他们不对路的。”

贾诩一听这话面露喜色:“将军这么想就对了!赶紧吧,不管是拉拢也好,结交也罢,争取一个是一个。”

“嗯,再把消息放出去,就说大将军,还有我,都反对天子移驾河南。把这股声势给他造起来。”

贾诩早有算计:“司隶校尉王允,铁定支持将军么?”

“他在洛阳就与袁绍意见相左,再加上王家跟我舅舅有亲,他应该会支持我。”

“后将军卢植呢?”

“子干公我不敢确定,但他两个学生都跟我交情匪浅,应该会有倾向性吧?”

“不确定就把它确定了!将军不便亲自出面,就请齐周刘备去,无论如何要说动后将军!拉上这两位,声势才造得起来!”

贾文和虽然只是个左将军长史,但对局势的把握不在朱广之下。他为什么极力主张拉拢这两个人?

卢植,不说他海内文宗,士人之望,闹黄巾时,人家就是北中郎将;十常侍作乱,是他亲自救回天子和陈留王;这一回青州黄巾西进,又是他领兵拒敌,又说动学生公孙瓒南下勤王。

王允,被董卓挟持西迁,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影响力。但不要忘了,在被挟持到长安的官员中,他是挑头的,一直在跟董卓周旋。最后关头,还是他以“乡情”说动了并州军为内应,这才有了南北两军轻易破城入长安。所以说,这两位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至少,朱广在声势上,不会太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