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绍朱广达成交易之后,汉室天下只有小波折,没有大风浪。有人乐观地认为,在经历十常侍乱政,黄巾举逆,董卓篡权,局部叛乱以后,该消停了,和平的曙光已经闪现。
但“局内人”绝不会有这种天真的想法,他们按兵不动,只是在观望,看谁会首先挑起战端,将最后那一点点遮遮掩掩的大幕完全扯掉。
曹操在跟荀攸等人讨论局势时,都指向朱广。认为以他如今的处境,不主动出击就是死路一条,而主动出击,也将冒巨大的风险。只要战败,那将是万劫不复。
而朱三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谁也没有料到,军阀混战的序幕,居然首先在遥远的蜀地拉开。
汉光熹三年,公元一九一年,以太常出任益州牧的宗室刘焉,任命“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张鲁为“督义司马”,会同“别部司马”张修引军进攻汉中太守苏固。
袁绍恰好在此时派遣了使者前往汉中招抚,张鲁张修击败苏固之后,将其处死。但,怎么处理朝廷使者,两人不敢造次,请示于刘焉。
这位早早看出大乱将至的刘氏子孙胆子也大,直接授意二张,斩杀朝廷使者!
他认为,蜀地富足且险要,再兼有汉中盆地作为屏障,就算不能进取天下,自保也是足够了。
可这算盘刚打响,张鲁就背叛了他。在杀了朝廷使者以后,张天师又一刀结果了战友张修的性命,吞并其部队,并遣兵截断“斜谷道”,以防止坐镇关中的曹操会有所举动。
汉中之变,立刻引发连锁反应。
镇西将军,武威太守马腾也在二月起兵。但他攻打的不是司隶校尉曹操,而是征西将军,凉州刺史韩遂。阿瞒哥按兵不动,观望战局走向。
西部狼烟陡起,战成一团,东部也不太平。在西征讨董中立下功勋的吴郡太守孙坚,带着他的子弟兵进攻盘踞于其治下乌程的严白虎。那方象征着“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传国玉玺,想必还在他的手中……
自秦王扫**以后最大的动乱已呈星火之势,其过程如何于历史来说并不重要,但其结局,将深深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
袁绍、曹操、刘焉、孙坚这些英雄豪杰未必能洞悉这一点。但身为熟知历史走向的穿越者,朱广比任何人都清楚,三国之后的晋朝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不止在中华文明史上,哪怕是世界文明史,乃至于人类史上,都是最为黑暗的一幕,没有之一。
基于这一点来说,袁曹等辈只需将一统天下,建立霸业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即可,但他却不能。
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朱广的能力未必就强过袁绍曹操,但只因为他是穿越者,只因为他知道得多,他就必须肩负起比别人更重的责任。可讽刺的是,他现在的处境,却是诸侯之中最艰难的。
可还是那句话,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朱广即将大婚的消息很快传遍冀州,而左将军府也有意将此事大肆炒作。除开朱家的亲戚朋友,在邺的文武官员以外,冀州各郡的太守、名士、豪强、大户大多数都接到了邀请。
冀州土豪们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你若是给面子凑份子,那就是自己人。反之……所以,很多人一接到邀请就当即表态说一定到,人不到礼也得到。当然,也有那不愿给面子的,不但不打算去,甚至连个推托的借口也没有。
反正,不管你来不来,朱广这婚也得结。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从邺城出发,一路吹吹打打直奔中山无极。
甄尧一早就放下了县中公务回到家中坐镇指挥。以甄家的地位,与其联姻者不乏冀州豪门,但朱广这个左将军毕竟不是盖的。
到了中山,朱广那些多年来在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的亲随才算开了眼见,这才叫土豪!丈母娘给女儿的嫁妆之多,足以晃瞎任何人的狗眼。光是绢帛这一项,就达百匹之多。
你觉得一百匹不算啥?
一匹绢,长十多米,宽近一米,当时在冀州的市价是五百斤米。也就是说,光这一百匹绢帛,就值五万斤粮。
看着那丰厚的嫁妆,连甄尧都有些肉疼。可他知道,老太太这是有考虑的。朱广虽说在冀州根基不深,可人到底是朝廷的左将军,嫁妆少了让人笑话。同时,老太太也希望这笔巨额的嫁妆能让女婿明白女儿的“分量”。
朱广当然是个明白人,从踏进甄家大门开始,有礼有节,规规矩矩,没有丝毫左将军的架子,再加上这货长得又讨人喜,博得甄家亲友一致好评。话说回来,他现在是冀州大佬,你只看看他带来的那支迎亲部队,谁敢差评?
免不了离情依依,痛哭洒泪。这天下嫁女儿的父母,不管任何时代都一样。不求你显贵,就盼你两口子恩恩爱爱,白头偕老,比什么都强。
简短截说,该有程序,该尽礼数完毕之后,朱广便带着美娇娘,押着长长的车队启程南下赴邺。
二月十六,邺城。
为了操办这场大婚,邺城可谓全城总动员,街坊道路务求整洁干净,连普通百姓也接到命令,把你家门前瓜皮果屑打扫打扫!左将军结婚这天,家里有奶娃娃的不准当街便溺啊!
到了大婚当天,邺城四门的城楼上,都用彩绢装饰一新,连道路两旁的树也系上了彩球。铠甲鲜明的武士沿路值守,连枪戟上都挑着彩绸。
很多远道而来的宾客看着这铺张的捧场都在心里暗骂,公孙瓒接连扰边你不管,倒有心在跟这儿穷奢极侈!你跟甄家联姻不就为在冀州站稳脚根么?可连自己最基本的职责都不顾,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哼,看来,这冀州你是坐不了多久了。可骂归骂,当迎亲的队伍进城以后,不管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迎接一对新人的,仍旧是雷鸣般的欢呼声。
在袁绍朱广达成交易之后,汉室天下只有小波折,没有大风浪。有人乐观地认为,在经历十常侍乱政,黄巾举逆,董卓篡权,局部叛乱以后,该消停了,和平的曙光已经闪现。
但“局内人”绝不会有这种天真的想法,他们按兵不动,只是在观望,看谁会首先挑起战端,将最后那一点点遮遮掩掩的大幕完全扯掉。
曹操在跟荀攸等人讨论局势时,都指向朱广。认为以他如今的处境,不主动出击就是死路一条,而主动出击,也将冒巨大的风险。只要战败,那将是万劫不复。
而朱三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谁也没有料到,军阀混战的序幕,居然首先在遥远的蜀地拉开。
汉光熹三年,公元一九一年,以太常出任益州牧的宗室刘焉,任命“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张鲁为“督义司马”,会同“别部司马”张修引军进攻汉中太守苏固。
袁绍恰好在此时派遣了使者前往汉中招抚,张鲁张修击败苏固之后,将其处死。但,怎么处理朝廷使者,两人不敢造次,请示于刘焉。
这位早早看出大乱将至的刘氏子孙胆子也大,直接授意二张,斩杀朝廷使者!
他认为,蜀地富足且险要,再兼有汉中盆地作为屏障,就算不能进取天下,自保也是足够了。
可这算盘刚打响,张鲁就背叛了他。在杀了朝廷使者以后,张天师又一刀结果了战友张修的性命,吞并其部队,并遣兵截断“斜谷道”,以防止坐镇关中的曹操会有所举动。
汉中之变,立刻引发连锁反应。
镇西将军,武威太守马腾也在二月起兵。但他攻打的不是司隶校尉曹操,而是征西将军,凉州刺史韩遂。阿瞒哥按兵不动,观望战局走向。
西部狼烟陡起,战成一团,东部也不太平。在西征讨董中立下功勋的吴郡太守孙坚,带着他的子弟兵进攻盘踞于其治下乌程的严白虎。那方象征着“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传国玉玺,想必还在他的手中……
自秦王扫**以后最大的动乱已呈星火之势,其过程如何于历史来说并不重要,但其结局,将深深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
袁绍、曹操、刘焉、孙坚这些英雄豪杰未必能洞悉这一点。但身为熟知历史走向的穿越者,朱广比任何人都清楚,三国之后的晋朝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不止在中华文明史上,哪怕是世界文明史,乃至于人类史上,都是最为黑暗的一幕,没有之一。
基于这一点来说,袁曹等辈只需将一统天下,建立霸业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即可,但他却不能。
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朱广的能力未必就强过袁绍曹操,但只因为他是穿越者,只因为他知道得多,他就必须肩负起比别人更重的责任。可讽刺的是,他现在的处境,却是诸侯之中最艰难的。
可还是那句话,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朱广即将大婚的消息很快传遍冀州,而左将军府也有意将此事大肆炒作。除开朱家的亲戚朋友,在邺的文武官员以外,冀州各郡的太守、名士、豪强、大户大多数都接到了邀请。
冀州土豪们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你若是给面子凑份子,那就是自己人。反之……所以,很多人一接到邀请就当即表态说一定到,人不到礼也得到。当然,也有那不愿给面子的,不但不打算去,甚至连个推托的借口也没有。
反正,不管你来不来,朱广这婚也得结。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从邺城出发,一路吹吹打打直奔中山无极。
甄尧一早就放下了县中公务回到家中坐镇指挥。以甄家的地位,与其联姻者不乏冀州豪门,但朱广这个左将军毕竟不是盖的。
到了中山,朱广那些多年来在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的亲随才算开了眼见,这才叫土豪!丈母娘给女儿的嫁妆之多,足以晃瞎任何人的狗眼。光是绢帛这一项,就达百匹之多。
你觉得一百匹不算啥?
一匹绢,长十多米,宽近一米,当时在冀州的市价是五百斤米。也就是说,光这一百匹绢帛,就值五万斤粮。
看着那丰厚的嫁妆,连甄尧都有些肉疼。可他知道,老太太这是有考虑的。朱广虽说在冀州根基不深,可人到底是朝廷的左将军,嫁妆少了让人笑话。同时,老太太也希望这笔巨额的嫁妆能让女婿明白女儿的“分量”。
朱广当然是个明白人,从踏进甄家大门开始,有礼有节,规规矩矩,没有丝毫左将军的架子,再加上这货长得又讨人喜,博得甄家亲友一致好评。话说回来,他现在是冀州大佬,你只看看他带来的那支迎亲部队,谁敢差评?
免不了离情依依,痛哭洒泪。这天下嫁女儿的父母,不管任何时代都一样。不求你显贵,就盼你两口子恩恩爱爱,白头偕老,比什么都强。
简短截说,该有程序,该尽礼数完毕之后,朱广便带着美娇娘,押着长长的车队启程南下赴邺。
二月十六,邺城。
为了操办这场大婚,邺城可谓全城总动员,街坊道路务求整洁干净,连普通百姓也接到命令,把你家门前瓜皮果屑打扫打扫!左将军结婚这天,家里有奶娃娃的不准当街便溺啊!
到了大婚当天,邺城四门的城楼上,都用彩绢装饰一新,连道路两旁的树也系上了彩球。铠甲鲜明的武士沿路值守,连枪戟上都挑着彩绸。
很多远道而来的宾客看着这铺张的捧场都在心里暗骂,公孙瓒接连扰边你不管,倒有心在跟这儿穷奢极侈!你跟甄家联姻不就为在冀州站稳脚根么?可连自己最基本的职责都不顾,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哼,看来,这冀州你是坐不了多久了。可骂归骂,当迎亲的队伍进城以后,不管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迎接一对新人的,仍旧是雷鸣般的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