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

作者:荣誉与忠诚

汉国修“长渠”的事情哪怕一开始不知情,后面肯定也会从各个渠道知晓消息,暂时看来并没有国家用实际行动去做些什么。

吕武一直在利用“超前”的思维欺负人,其中就包括修灌溉系统的大工程。

现在是几几年?时间已经来到公元前539年。

尽管列国已经发现很多事情发生改变,思维方面其实还是存在没有跟上时代的状况,没有太多的阴暗心理,即便有心理阴暗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

汉国修灌溉系统会有什么后续,不懂自然没有什么,懂的人怎么都懂。

那么懂得了的那一批人,他们有想过破坏或打断汉国的工程吗?或许十个人里面有三个想做但是无能为力;再有四个觉得战争只是军队间的较量,不应该涉及到其它;剩下的三个看明白了只想跟着干。

春秋时期列国一再开战,他们的交战仅限于军队,不会波及到黎庶,更不会刻意去破坏敌国的花花草草。

历史上的战国初期,列国尽管开始玩阴谋诡计,战争也不再是约个地方开打,只是依然保留战争不波及黎庶以及不破坏敌国民生的节操。

当然了,凡事都讲究一个无绝对,像是管夷吾作为诸夏第一个玩经济战的人,他就用经济的手段去打击敌国。

比较令人纳闷的是明明有管夷吾在前,后继却是没有人进行效仿,搞到需要到了需要到中后期,列国之间的竞争才会刻意去针对黎庶以及敌国的民生,其中以秦国做得最为彻底。

秦国在商鞅没有变法之前,他们外出征战的军队就有杀死或俘虏敌国黎庶的传统,并且还会故意破坏敌国的生产设施。他们那么干的时间节点是什么时候?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针对的对象是当时还没有成为中原霸主的晋国。

到了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有了军功爵制度,秦军出征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杀光交战区的人,还是那种不区分是敌军或黎庶的见到就杀死,拿他们的脑袋去报功。

所以了,军功爵的出现对于秦人来说是美事,对于其余列国来说则是天大的灾难了。这种灾难不单纯体现在双方将士的求战心态差距,死在秦军利器下的黎庶根本就是多不胜数!

汉国也有了军功爵制度,因为时代刚刚改变的关系,很多的恶果还没有显现出来,汉军征战“汉中”则是已经有了相关的苗头。

只是“汉中”那个地方有点复杂,当地的政权在架构上非常模糊,交战发生之后属于军民不分,导致吕武察觉到军队开始有杀死黎庶拿脑袋报功的例子,处置方面却是无从谈起。

没有办法的事情啊!

汉军在“汉中”遭到了抵抗,很多“汉中”原住民的男女老幼上一刻看似没有威胁,不久之后可能就操家伙袭击汉军,又或是干出投毒和其余破坏的事情。

中枢下令不得骚扰黎庶?捆起出征将士的双手,任由那些存在敌意的原住民去袭击和各种破坏吗???

这种情况是汉国第一次遭遇到,有那么一个国家则是早就受够了。这个国家就是楚国。

楚国跟吴国打打停停,面对的就是很难区分敌人的局面,搞到后面楚军将所有吴人视为存在威胁的对象,大肆的杀戮肯定也就免不了,结果是让一些原本想要屈服楚国的吴人不得不进行反抗。

“孩儿愿往‘汉中’主持大局。”吕阳对这件事情已经拖了有些日子,他在解朔丧礼结束后正式提了出来。

各国之中仅有范国、荀国和名存实亡的韩国派人参加解朔的葬礼。这个也是应该的,中行吴和韩起有跟解朔共事的情谊在,范鞅的父亲士匄刚死没有多久也需要顾着点人情。

其余国家没有从官方形式上派人参加解朔的葬礼,纯粹是春秋时期在规格方面的限制。

春秋时期的列国之间只有一国之君薨逝才会互相派人凭吊,像是“臣下之臣”的层次则是没有那种规矩。

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会派队伍参加一国重臣的葬礼,需要到战国中期,也就是历经了近百年的混战,邦交层次一再发生改变之后了。

解朔的死不止是让汉国出现了高层的职位变动,负责谋划征战事宜的主官逝亡,影响到的还有汉国对外的征战。

目前由崔杼担任国尉,他在短暂的时间内难以理清的事务简直不要太多,导致的是一些征战缺失了计划性。

吕武盯着吕阳看了有一小会,看的吕阳心里产生了不安,才问道:“彼地反抗不止,太子如何处置?”

既然提出要去“汉中”的请求,吕阳肯定会事先了解“汉中”的情况,再与众属僚商议可行性方案。

吕阳说道:“臣以为可迁徙当地之人,攻下一地便迁徙一地,亦可差人告知出山便可往易于农耕之地栖息……”

一套又一套被吕阳讲出来,核心就是将“汉中”的当地人用各种手段迁徙走,再从汉国的其它区域转移人口到“汉中”定居。

吕武还以为吕阳会提出分化收买再消化的建议,一边听着,一边心里想道:“他还是没有改掉粗暴的性格,遇事缺了一些怀柔思维啊。”

单纯的暴力只会引发更多的暴力。

单纯的怀柔则是会令一些群体觉得软弱可欺。

吕武耐心听吕阳讲完,说道:“太子岂不知刚柔并济之道?”

吕阳答道:“彼不知我,我欲谋划蜀,无甚时日耗费。”

好像也是呀!

刚柔并济需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还不一定能够取得什么成效。

汉国要在大举东出之前拿下“汉中”、“巴”地和“蜀”,没有几十年的事情去进行操作,一味的强硬变成了最能节省时间的手段。

吕武又问道:“太子欲将迁徙往何处?”

吕阳答道:“臣以为彼为奴,可赏赐于有功将士,余者国属。”

哦,原来不管是使用武力抓捕,还是骗出来,反正那些人都会成为奴隶,不是要迁徙到一个集中的地方让他们过日子?

单纯从手段上来看简直是残暴到没边了,根据汉国当前的形式来看则是最为快捷有效的处理方式。

会不会逼“汉中”当地的全部人反抗汉军?当前的情况是,现身的汉中人几乎全是汉军的敌人,没有出现的汉中人跟不存在没区别。所以吕阳的处置看似粗暴,实际上是最为符合汉国当前需要的策略。

如果吕阳想要将“汉中”的当地人迁徙再集中安置,作为君王和父亲的吕武会感到无比失望。

认清的确应该快刀斩乱麻的吕武心态变得有些复杂,认识到吕阳越来越符合自己继承人该有的模样,一方面又会产生另外一些疑惑。

“为父予你三年。”吕武给三年的时间不管是处理好已经攻占的‘汉中’,还包括了吕阳夺取古蜀国的国祚。

吕阳得到能出战的机会,一脸自信地说道:“孩儿必不使父上失望!”

历史上司马错花了十个月的时间攻占巴蜀,前提是古蜀国和巴国早就有了长久消耗,并且还是古蜀国主动邀请秦军入蜀。

当前的年代,古蜀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还没有完全消灭蜀地的敌人,实力未必比历史上司马错进军时期强多少。

吕武之所以给吕阳三年的时间,觉得吕阳发生了好的转变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因为时间提前,蜀地的交通远比司马错带着秦军攻略巴蜀更加糟糕,巴蜀的形势也是更加错综复杂,再来就是汉国动用的兵力更少了。

因为吞掉了韩国三分之二的疆域,使得汉国向东扩张了三百来里,原先的布局等于有了新变动。

目前汉国需要提防楚国可能出现的反扑,还要对荀国造成足够的压力,再来就是防止韩起狗急跳墙,更有范国的范鞅在选择上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最多出动一个“军”征讨巴蜀已经达到极限。

攻占下的“汉中”已经有两个汉军“师”了,另外一个“师”则是在“天泽水池”的上游待命。

吕武赐予吕阳兵符和节牌,一个月后吕阳带着自己的属僚出发了。

那啥,三年后吕阳会不会玩一手带兵进京逼宫的戏码?

而在吕阳出发之前,作为三代的吕政也带着队伍东出。

在吕政出使吴僚的这一件事情上,吕阳多次表示担忧,还是没有能够让吕武改变主意。

第一次出使的吕政并不独要前往吴僚处,他将先去范国,再去荀国,然后才是前往吴僚所在的淮南。

这也是汉氏子姓第三代的首次亮相,吕政能取得成功固然可喜,没有什么成果也是在向诸侯昭告汉氏子姓的政权稳固。

什么意思?没有太特别的意思,吕武早就不是那个孤家寡人,国祚方面能够选择的继承人非常多,能够任事的子孙也是不少。

只是汉国跟其余国家真的很不一样,其余诸侯几乎全是公族政治,吕武对待自己的子嗣则是显得很不一样,把他们丢到中枢之外,压根就没有二代在中枢掌握权柄。

因为这一点,不少诸侯等着看吕武笑话,一些诸侯则是好像发现了强国的“密码”似得。

熊围就是有自己解读方式的诸侯之一,他看到汉国没有公族大肆掌权,国家却是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壮大,得出一个公族是害虫,阻止中枢掌握更多人口和资源的结论。

在那种认知下,也是熊围面临的情况不一般,他在朝堂上展露出谋求变法的态度,不等公子罢敌从汉国归来,派出另一支使节团前往“长安”要获得汉国在楚国变法上的支持。

简而言之就是,熊围知道楚国跟汉国是一种竞争关系,然后他还是请求吕武能够派出人手指导楚国进行变法。

那种想法和做事手法很奇葩吗?一点也不呀。

反正熊围的做法在春秋以及战国阶段显得很正常,不止一名君王做过类似的事情,一开始跟异国借人,到后面从异国招揽人才,熊围只是第一个那么干的君王而已……,好像也不对?

晋国还健在的时候,吴国就不止一次向晋国借人,晋国也真的派出人手帮助吴国发展。

所以,熊围并不是第一个向异国借人的一国之君,其实寿梦才是。存在区别的是吴国跟晋国属于是盟友的关系,楚国则跟汉国是一种竞争关系。

吕武并不知道熊围已经搞出骚操作,一些事态的改变让他需要新增一些职务。

汉国目前是一种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混合体系,庆幸于吕武早就在培养人才,不至于官职多了却出现空缺,存在后患的是在职官员超过八成不是贵族就是贵族的二代。

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两汉时期的“寒门”谁不是家资富足,缺的不过是朝堂上的人脉罢了;哪怕到了有唐一代,当官的那些人,他们谁还不是先天上或后天抱大腿,一个个有着深厚背景;即便是号称只要读书就能当官的两宋,也不想一想能读书需要的前置条件,别拿一些极个例的事情说事,用“幸存者偏差”的那一套来忽悠人。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需要一件又一件慢慢办,吕武没有那个条件在短时间内消灭贵族,事实上贵族也不可能被消灭,没有明面的贵族,还能完全没有权贵?

吕武能用近三十年的时间在建国后有两成官职落在非贵族手里,算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寡人欲增‘中郎将’一职,为上将军之下。”吕武承认自己又抄老刘家的作业了。

在吕武的计划中,除了中郎将之外,还有将军级别的军职。

汉国在未来会一再发生大战,新增军职是一种刚需的需求,以其到时候发现原有制度不顶用再干着急或是临时改变,不如事先就将一切安排妥当。

众臣没有多么诧异。

新增官职是吧?国家制度都是新的,搞出另外一些职位,有什么值得一惊一乍的。

随后,吕武让人公布了一些职位的调动。

核心高层的官职人选没有变动,军队的中上层则是一下子增多了五个,其中解平成“五官中郎将”了。

又双叒叕……抄老刘家作业啦!

军队结构出现改变,众臣好像是嗅到了什么味道,一下子变得亢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