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

作者:荣誉与忠诚

汉国现在有正式的盟友吗?以双方正式交换盟书,并且还昭告天下的形式,汉国并没有盟友。

隐性的盟友方面?宋国算其中的一个,只是宋国的处境有点糟糕,很难在实际行动上帮到汉国什么。

似敌似友的国家对汉国来说有点多,包括了处境同样不好的楚国,以及作为荀国敌人的齐国和鲁国。

曹国不是大国,他们却是表现得立场分明,对于导致晋国分裂并灭亡的汉国、范国、荀国和韩国有着不加掩饰的敌意。

传闻中,继任的姬滕秉承了先曹君姬负刍的意志,每每听到范国败于楚国就要举行一次宴会庆祝,韩国灭亡时更是举国进行了饮宴。

像是大小邾国和滕国、薛国、颛臾、鄅国等等一些不入流的国家,他们不论跟了谁也只是能起到摇旗呐喊的作用,别奢望其余的地方能帮上什么忙。

而莒国、徐国、钟离国、钟吾国等一些国家,其中还包含了跟中原列国失联了上百年的北燕(燕国),他们只能算是中立方。

“最迟两年之后,大汉便将东出。如非诸事耽误,今年为佳。”吕武站在了‘长渠’的边上。

今天是“长渠”正式通水的时间,因为“长渠”对国家太过于重要的关系,一国之君与太子肯定要参加通水仪式。

这一条耗时将近十一年的“长渠”总干渠总长度将近四百里,分干渠五条支渠、分支渠二十六条,斗渠五百九十五条,真不是只有总干渠而已。

那么多的工程就是为什么要花费十一年之久,并且工程启动之后一直使用不低于三十万的人力,哪怕中间汉国有所困难也没有从“长渠”的工程抽调人手,物资的供应更是从未短缺。

有点眼光的人,谁不知道“长渠”的修成意味着什么?

“父上,此后京畿便是天府之国。”吕阳看上去很振奋,并且对未来有着太多的遐想。

那个“天府之国”就一个意思,表达从今以后再也不会缺粮。

吕武当然也是振奋,说道:“此为我汉氏完成大一统之基业。”

有了那条“长渠”作为灌溉系统,再加上周边一再开垦出来的农田,汉国每年的产量绝对会比之前激增至少五倍!

粮食的出产的增多不管会让启动大战没有缺粮的忧虑,民间人口的增加也会成为一种必然。所以“长渠”的修成不止对汉国大举东出能保证粮秣供应,还会从各方各面增强国力。

“蜀中亦有平原,其地若是兴水利,亦可为天府之国。”吕阳说的应该是后世的成都平原?

如果蜀中的平原真的兴建水利再进行开垦,还真的会成为天府之国,只是汉国最迟两年就会大举东出,不管军事行动顺利与否,反正暂时没有那种余力了。

吕阳说道:“灭荀非外战,得之俘虏难为劳力,荀氏失国亦有封侯待遇。”

这个就是为什么汉国短时间内,很难以在蜀中平原兴建水利和开垦农田的原因。

哪怕蜀中的汉军在清剿古蜀国残余,又对山林里面的人展开军事行动,有抓到俘虏也会是押解出蜀地,弄去修建从“长安”到“新田”的大道。

未来汉国跟荀国交战,不出意外会进行的是君子战争,不会刻意去为难黎庶,也不会去破坏对方的生产设施。

当然,一开始的氛围是那样,打急眼了会演变成什么样,谁又能打包票呢。

一阵阵的欢呼声响彻,原来是“长渠”正式通水,引来了两岸人们用欢呼表达激动情绪。

吕武一脸的欣慰,却是说道:“大汉之敌亦多,北疆威胁愈加明确。”

汉国肯定有敌人的。不算注定会交战的荀国,汉国明确的敌人实际上一点都不少。

吕阳不是长在深宫的太子,没有遭到吕武的流放之前还在北疆很活跃,哪能不知道汉国北边出现威胁会是谁。

“楼烦疆域实广,大汉只将东出,父上……”吕阳迟疑了一下下,继续说道:“不若东出之前,起兵扫荡?”

吕武也在思考和盘算可行性的呀。

经过数年的接触,北面的楼烦在接触汉国数年之后,双方的摩擦越来越多。摩擦并不独独是一方的锅,双方都有实际责任,原因是汉国并不是一个单纯农耕的国家,再来是汉国对外比较强硬。

拿一些事情来说,汉国有自己的游牧部落,他们想去哪里放牧就去哪里,才不会去管那块牧场本来属于谁;属于楼烦势力的部落牧场遭到侵占,他们派人跟汉国游牧队伍进行交涉,无法用语言确定牧场归属,是不是该进入到用武力确认牧场归属的步骤了呢?

汉国才不会因为要东出而就对楼烦采取软化态度,宁愿吃亏也要为大局让步这种事情根本不存在。双方没有大战一场来明确分出强弱,谁都不服谁,大规模的交战没有爆发,小规模的摩擦哪能少了。

如果汉国要扫荡楼烦,怎么都要出动不低于两万骑兵和一个“军”的兵力。

吕武现在有顾虑的是,一旦对楼烦展开军事行动,能不能及时收手?若是开打就无法收手,无疑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麻烦。

而到底打不打,不耽误楼烦和汉国来回袭扰,一样是需要用兵,差别是打了一场会不会引发更大规模的交战。

“太子以为当伐?”吕武问道。

流水声越来越大,沟渠里面浑浊的水正在奔腾而过,带来了一些杂物飘浮在水面之上。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点,地平线高矮并不一致,水渠的河床则是一定会出现幅度不大的倾斜。

吕阳没有半点犹豫,说道:“当伐!”

不是还有两年才要东出吗?哪怕两年的时间无法彻底将楼烦打死,以汉军的战斗力还不能逼得楼烦远遁呀。

吕武又问道:“两年之期不过大汉私定,非与荀王相约。如大汉与楼烦激战,期间荀军来攻,当如何?”

既然力主征讨楼烦,吕阳怎么可能没有相关的思考。

吕武又问道:“狄戎、绵诸与大汉为敌,亦要征讨?”

关于狄戎和绵诸则是秦人、乌氏人、义渠人等等一些被汉氏子姓打崩逃人带来遗祸,一些失去了自己家园的人,他们逃到狄戎和绵诸势力之内,不管是用了什么方法,反正成功地让狄戎和绵诸对汉国产生了敌视。

周边的楼烦、狄戎、绵诸和三戎都是汉国很明确的敌人,然而汉国都已经制定了东出的时间点,做事是不是要有个缓急轻重,不是头铁想打谁就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