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将相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尚同五年正月,就当少梁的国人仍沉浸于新春与新法的双重喜悦中时,李郃却来到了墨造局的冶造司,与相里勤等一干梁墨良匠改良铁甲。

不得不说梁墨工匠效率极高,上百名工匠没两日工夫,便又造好了两套试验用的甲胄。

与之前那套重达三百多斤的铁甲不同,二次改良后的新甲,去除了四肢等非要害部位的甲片,腕甲也削至仅只能在紧急情况抵挡数次兵器的强度,在付出削弱防御的代价后,整套铁甲的重量也终于降低至一百五十斤以下。

这就基本能用了,没有再削减重量的必要,毕竟就算是魏武卒的皮质厚甲,一整套也有八十几斤,若再削弱铁甲的重量,那不如索性使用皮甲。

当然了,小范围的修修改改还是有必要的,比如李郃提出的弧式胸甲,可以有效地偏移正面射来的箭矢,使得相同厚度的铁甲,在防御飞矢方面更为有效。

还有就是铸甲材料,如何改良现有的炼铁配方,使之更轻便的同时更韧性。

这些都需要相里勤等梁墨工匠们日复一日地不断测试、改良,非朝夕可以完成。

总而言之,暂时由陷阵士专属的第一代铁甲,已在李郃的授权下由墨造局冶造司正式开工,暂定数量为一千套。

莫以为数量不多,事实上打造这一千套铁甲费时费力,五名工匠相互协助,两三日才勉强能打造成一套,可想而知制作工序的繁琐。

倘若说之前魏武卒那相当于三层普通甲胄的三重厚甲是这世上打造最繁琐的甲胄,那么从这一日起,最繁琐之甲胄这一名号,就归‘陷阵之甲’所有。

正月下旬,由狐老、狐费父子姑且作为长辈代李郃向东梁君提亲,并献上彩礼,东梁君虽心中不愿,却也不得不默许李郃与梁姬的婚事,毕竟他心底其实也认可李郃的才能。

当然,由于梁姬乃是少梁的少君,因此东梁君也不能武断地为她做主,这件事还得梁姬自己答应。

待东梁君将此事告知梁姬后,梁姬又羞又喜,在含糊地认同了此事后,便与最亲密的宫女阿奴缝制嫁衣去了,事实上主仆二人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在准备了,只不过因为李郃这边迟迟未曾向东梁君提及,梁姬心中也有些忐忑,毕竟她的身份虽然显贵,但李郃亦是名传魏、秦、韩几国。

不夸张地说,只要李郃点个头,魏、秦、韩三国的君主都愿意将宗氏女子送于李郃为妻做妾。

好在这件事终于定下来了,梁姬与阿奴主仆亦是松了口气。

同样为嫁衣而忙碌的,还有早些年就已搬入旧梁邑邸的狐氏少女狐月,她十一岁就搬入了邑邸,在李郃不在旧梁的期间照顾家计,至今已有近五年,虽说众人都默认了这个小丫头就是李郃宅邸的女主人,但不可否认,事实上她并未正式被李郃纳为妾室。

归根到底,还是二女岁数着实太小了,再加上这些年少梁正值发展壮大时期,李郃常南征北战不在少梁,这件事也就这么拖下来了,直到今年二女到了及笄之龄。

至于婚期,同日迎娶二女那自然不可取,虽说李郃并不看重身份,但不可否认梁姬身份更为显贵,虽然李郃希望平等对待二女,但显然东梁君不会答应李郃以相同的规格同时迎娶梁姬与狐月,哪怕梁墨这些年一直在少梁提倡‘人人平等’。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先以侧室名分迎娶狐月,再以正室名分迎娶梁姬,鉴于当世确实有妻之前先纳侧室的习俗,东梁君对此倒没有什么异议。

于是李郃与狐月私下商量了一番,后者虽心中欢喜却羞得满脸通红,哪好意思多说什么,最后还是李郃与狐老、狐费商量了一下,将婚期决定于五月十一日,正是李郃携彭丑、李应二人最初遇到小丫头狐月的那一日。

如此具有纪念意义的一日,狐月心中自然也是认可,唯独狐老有点担心,生怕那一日并非吉日,四处托人寻找卦师卜卦。

同样的道理,与梁姬的婚期定于八月十七日,正是那一年李郃被翟虎带至少梁城,碰到在内宫撞见梁姬的那一日,同样具有纪念意义。

婚期确定后,少梁王氏便准备开始操办梁姬的嫁妆,而李郃这边,狐氏一族非但要为狐月置备嫁妆,还要与同为李郃臣族的旧梁田氏、旧梁王氏一同准备李郃前后迎娶二女的婚事,异常忙碌。

二月初,冰雪消融、天气逐渐转暖,以狐佶为首,一群少梁奇兵离开驻地,作为信使前往魏、秦、韩几国送递请帖。

平心而论,魏、秦、韩几国称得上与李郃有交情的,其实并没几个,但邀请是一种态度,别人来不来也是一种态度。

因此,秦国这边李郃邀请了秦王、太子嬴驷、嬴虔、卫鞅、公孙贾,还有公孙壮、缪琳、荀夏、甘兴等一干‘共事’过的秦将。

魏国这边,李郃除了邀请魏王、瑕阳君、公子卬、惠施,还邀请了龙贾、曹异、魏光、冯普、左松等一干同样共事过的魏将,以及上郡的公叔蒙、公叔驰、方邯几人。

韩国方面则邀请了韩侯、申不害、韩举、申差、申春几人——他在韩国也就认识这么些人了。

期间,有关于李郃成婚的事也传遍了少梁,于是从三月初起,李郃在出城、回城的途中,就时常遇到提前祝贺他的百姓,甚至有人自发送来贺礼,其中不乏有那些从秦国逃奔至少梁后,目前被安顿至元里、合阳一带的氏族。

对于这些人送来的贺礼,李郃吩咐人原物不动地送还,其余旧梁百姓送他的贺礼,诸如野味、兽皮等并不算贵重但饱含心意的贺礼,李郃则叫人收下,同时以粮食作为回礼。

毕竟在少梁实行新法后,李郃无论是作为‘统军上将’亦或是‘治邑大夫’,都可以拿到足足一千二百石粮食的俸禄,而他实际的俸禄是一千四百石,只比身为相邦的东梁君那一千五百石的俸禄低上一些——其实原来是一致的,意在表明李郃在少梁的地位高于范鹄、司马卓、尹骘等‘一千二百石’治邑大夫,不过是李郃出于对东梁君的尊重而少领了一百石。

毕竟就算是一千四百石,将来他一家四口也吃不完,而旧梁狐氏、田氏、王氏等追随他的三个臣族又有营生,也不需要他来供养。

而相较于少梁国内,魏、齐两国之间的关系自开春后变得愈发紧张。

魏国显然是挑衅的一方。

自二月下旬起,驻军于卫、齐国界西侧的庞涓,就开始逐步挑战驻军于另一侧的齐军神经,试图逼迫齐将田朌与他开战。

田朌亦是一位心气极高的将领,虽然不如庞涓作为鬼谷子弟子那样有名,但也是齐国数一数二的将领,事实上统兵能力尚在田忌之上。

但碍于临淄并未传来命令,再加上身旁有孙膑劝说,田朌强忍着怒气,非但没有回应庞涓的挑衅,反而率军后撤,眼睁睁看着庞涓故意纵容军卒跨过了边界,踏足了他齐国的疆域。

不得不说,到了这个地步,魏国逼战的意图已是昭然若揭,只不过齐国还未做好准备罢了。

三月上旬,泗上十二诸侯响应了齐王的号召。

泗上十二诸侯,除名声较为响亮的鲁、宋、卫三国外,还有邾、薛、郳、滕、莒、任、郯、费、邳九国。

以往,泗上十二诸侯之间各有矛盾,其中鲁国历来与齐国不和,但这次鲁国却响应了齐国的号召,大概也是从现如今的魏国身上感受到了威胁,毕竟魏国从来不是真正维持中原秩序的霸主,魏国称霸中原百年,是不断东征西讨的百年,其余各国在霸魏的压迫下熬了几十上百年,好不容易看到魏国逐渐衰弱了,没想到魏国带着‘小三晋同盟’又回来了。

就像齐国重臣段干朋在劝说鲁国君主鲁侯时所说的:魏国今日伐卫,明日伐宋,后日不知伐何国?

按照地理位置,卫、宋之后,不就是鲁国与他的几个附庸国么?

于是鲁侯一改历来与齐国的不和,此次带着邾、郳两国响应齐国的号召,毕竟齐国无力吞并鲁国,但魏国有这个能力。

三月十六日,齐王与鲁、宋、邾、薛、郳、滕、莒、任、郯、费、邳等泗上诸侯在临淄城外的淄水缔结同盟,组建联军对抗魏国。

消息传到庞涓耳中,庞涓不以为意:一群小国而已,以为自己是少梁么?

然而没过几日,相传齐王与楚国会盟于薛国,这下庞涓总算是稍稍觉得凝重了,毕竟楚国的军队虽然不强,但人数是真的多,以他目前魏赵联军对抗齐、楚并泗上众诸侯国的联军,多少还是有点吃力了。

因此庞涓立刻派人告知大梁,请大梁尽快敦促韩国与少梁派兵相助,组建史无前例的‘三晋联军’。

这是一场事关魏国重获霸主威望的战争,魏王自然不会大意,连忙派使者出使韩国与少梁,相邀二国派兵相助。

两个庞大阵营,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