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

作者:我是猫

第201集大漠冲锋

1938年5月15日星期天的凌晨四点半,代号为“七月风暴”的军事行动开始了。

南到祁连山脉,北到北山山脉,明军的进攻正面总长200公里,共动用40个师,其中20个是装甲师,冲在最前面,20个摩托化步兵师在后方跟进。

在周末的凌晨突然进攻,这是明军一再运用过的老手段了。但就是这样的老把戏,却一再得逞。这次也没例外。除了苏军中亚边防军区方面的麻痹懈怠之外,也要归功于明军的另一个“小把戏”。明明是五月份进攻的军事计划,却取名为“七月风暴”,给人以相当大的误导。其实按道理说,代号叫什么名字,和军事行动本身的时间地点,一般是没有关系的,没有谁规定五月的进攻就一定得叫“五月风暴”,不能叫“七月风暴”。但就是这么一字之差,却把苏军情报部门的很多人都绕进去了。

从酒泉机场起飞的三个大队的双引擎轰炸机,对530公里外的哈密、以及沿途的几十个军事目标进行了轰炸。苏军在北疆的最高司令部在迪化,但是距离太远,超出了从酒泉起飞的双引擎轰炸机作战半径。哈密是苏军距离明军最近的一个军级指挥部所在地。

哈密城漆黑的天空中,突然一片隆隆轰鸣。随着轰鸣越来越响,城内的几个轰炸目标周围,也相继冒起了强烈的镁光,把区域表示了出来。几分钟后,大批炸弹呼啸落下。哈密城内几处地方顿时火光冲天,照明弹和烈火把城里照得如同白昼。

牵头机群的投弹,等于用火光为后面的机群做出了更明显的标识。短短的几分钟内,一串又一串的炸弹落在这些着火的区域内,苏军的司令部、兵营、高射炮阵地、军需库、车库、弹药库、燃料库、电话枢纽、发电站、无线电发射塔……一起在熊熊烈火中燃烧。一座又一座建筑轰然倒塌。

除了炸弹,机群还投下大量的传单、还有上万本《古兰经》。传单用汉、维、蒙、藏、哈萨克集中文字印成,告诉大家明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你们就要获得解放了,号召大家立刻起来反抗,杀死看得到的所有苏军官兵,割断所有看得到的电话线。

而与此同时,大批的炸弹和炮弹也在苏军阵地上落下,黑暗中的沙漠火光猛闪,硝烟夹着沙尘遮天蔽日,各种巨响震耳欲聋,简直就像地狱一般。

半个钟头后,炮火停止。此时东方也已经发蓝,天色蒙蒙亮了。各个轰炸机群陆续趁着第一抹晨曦返航、降落。而在地面上,随着整条战线此起彼伏的信号弹腾起,无数量坦克和装甲车相继发动。整个200公里长的荒漠上,完全被引擎的吼叫声淹没了。

一道道沙尘省腾起来了。清一色的“闪电-4”坦克冲在最前面,呈楔形进攻队形,每辆坦克间距大约为50米,各自拖着几十米高的沙尘,形成一道遮天蔽日的屏障。后面更多的“闪电-4”和“闪电-3”坦克也组成一个又一个队形,跟在后面。

苏军的反应也很快,不到十分钟后,炮弹就开始落在明军坦克之间了。但是明军是纯坦克方阵,坦克之间并没有步兵。苏军现在是榴弹炮漫射,连炮火观测也没有。炮弹虽然密集,但是造成的实际杀伤很小。

刚才明军的火力准备完全是在黑暗中进行的,同样也缺乏观测,震慑意义多于实际意义,苏军的大多数阵地损伤也不大。现在,苏联大兵们都被从帐篷被窝里赶了出来,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抓上武器,进入坑道里严阵以待。士兵们抓着莫辛纳甘步枪,上半身趴在战壕外面,忍着扑面的中等风沙,盯着前方飘忽不定的沙尘,还有在风沙中晃晃悠悠的、一圈一圈的铁丝网。

马克沁重机枪也都推出来了,架在战壕的后面用沙袋挡着,瞄着前方,准备射击冲锋过来的明军。如果苏军有向后逃跑的,那也是重机枪的目标。

绵延的步兵战壕之间,是一段一段间隔的反坦克阵地。低矮的中小口径反坦克炮后,戴着钢盔的苏军炮兵躲在挡板后面,蹲低着身子,怀里抱着炮弹,盯着前方。而更多的反坦克枪手则趴在战壕里,上半身趴在外面,抱着粗大的反坦克枪,眯着眼睛瞄着前方。

头上的大口径榴弹炮弹嗖嗖的直飞过去,那是后方的榴弹炮阵地在发射。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政委毫不在乎地站在战壕外面,一手挥舞着手枪,一手拿着大喇叭,高喊着鼓舞士气。

渐渐的,远处的沙尘越来越浓了,很快形成了一道看得见的“沙尘墙”。苏联大兵都清楚,那是明军的坦克来了。所有的人,包括政委,心里都开始打鼓了。

两千多米外,一股又一股黑黄色的沙尘柱,在明军坦克间腾起。沙子像霰弹枪的铁砂一样,以极快的速度从坦克钢板上擦过。很多辆坦克的装甲裙板上,已经像是被砂纸打过一样,油漆都斑斑驳驳了。

石胜利坐在他的指挥坦克里,戴着耳麦,眼睛贴着潜望镜,一边随着沙丘的起伏而摇晃,一边沉声说着:

“保持队形……保持速度……小子们,稳住,别紧张,就和平时训练一样……记着,紧跟着我,别掉队,别乱了队形……记着,看好我的屁股,同时别管自己的屁股,你的屁股自有你后边的帮你看着……记着,我们冲得越快,伤亡就越少……只要我们能保持速度、保持队形,这场仗就打赢了……”

明军的装甲部队扩张较快,石胜利的团里就有三分之一都是新手。他们要么是今天是第一次上战场。要么是只跟清军较量过,还没跟苏军较量过。现在在西线战场上,就算你是打过统一战争的“老手”,只要是没跟苏军坦克见过招,一样被当作“新手”。像石胜利这样,从人民卫队成立、南京保卫战那会儿就一路打过来的“骨灰级老手”,并不算多。他们这些骨干,担负着更多的带新手的责任。

不过话说回来,苏军装甲部队里的新手更多,而且训练水平也更差。而且,他们连实战“战龄”超过一年的老手都没有。从坦克到坦克兵,整体质量水平远在明军之下。况且到了现在,随着大明统一后强大的生产能力不断发挥出来,还有来自美国的海量物资源源运进,苏军装甲部队的数量优势也不是那么明显了。

第201集大漠冲锋

1938年5月15日星期天的凌晨四点半,代号为“七月风暴”的军事行动开始了。

南到祁连山脉,北到北山山脉,明军的进攻正面总长200公里,共动用40个师,其中20个是装甲师,冲在最前面,20个摩托化步兵师在后方跟进。

在周末的凌晨突然进攻,这是明军一再运用过的老手段了。但就是这样的老把戏,却一再得逞。这次也没例外。除了苏军中亚边防军区方面的麻痹懈怠之外,也要归功于明军的另一个“小把戏”。明明是五月份进攻的军事计划,却取名为“七月风暴”,给人以相当大的误导。其实按道理说,代号叫什么名字,和军事行动本身的时间地点,一般是没有关系的,没有谁规定五月的进攻就一定得叫“五月风暴”,不能叫“七月风暴”。但就是这么一字之差,却把苏军情报部门的很多人都绕进去了。

从酒泉机场起飞的三个大队的双引擎轰炸机,对530公里外的哈密、以及沿途的几十个军事目标进行了轰炸。苏军在北疆的最高司令部在迪化,但是距离太远,超出了从酒泉起飞的双引擎轰炸机作战半径。哈密是苏军距离明军最近的一个军级指挥部所在地。

哈密城漆黑的天空中,突然一片隆隆轰鸣。随着轰鸣越来越响,城内的几个轰炸目标周围,也相继冒起了强烈的镁光,把区域表示了出来。几分钟后,大批炸弹呼啸落下。哈密城内几处地方顿时火光冲天,照明弹和烈火把城里照得如同白昼。

牵头机群的投弹,等于用火光为后面的机群做出了更明显的标识。短短的几分钟内,一串又一串的炸弹落在这些着火的区域内,苏军的司令部、兵营、高射炮阵地、军需库、车库、弹药库、燃料库、电话枢纽、发电站、无线电发射塔……一起在熊熊烈火中燃烧。一座又一座建筑轰然倒塌。

除了炸弹,机群还投下大量的传单、还有上万本《古兰经》。传单用汉、维、蒙、藏、哈萨克集中文字印成,告诉大家明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你们就要获得解放了,号召大家立刻起来反抗,杀死看得到的所有苏军官兵,割断所有看得到的电话线。

而与此同时,大批的炸弹和炮弹也在苏军阵地上落下,黑暗中的沙漠火光猛闪,硝烟夹着沙尘遮天蔽日,各种巨响震耳欲聋,简直就像地狱一般。

半个钟头后,炮火停止。此时东方也已经发蓝,天色蒙蒙亮了。各个轰炸机群陆续趁着第一抹晨曦返航、降落。而在地面上,随着整条战线此起彼伏的信号弹腾起,无数量坦克和装甲车相继发动。整个200公里长的荒漠上,完全被引擎的吼叫声淹没了。

一道道沙尘省腾起来了。清一色的“闪电-4”坦克冲在最前面,呈楔形进攻队形,每辆坦克间距大约为50米,各自拖着几十米高的沙尘,形成一道遮天蔽日的屏障。后面更多的“闪电-4”和“闪电-3”坦克也组成一个又一个队形,跟在后面。

苏军的反应也很快,不到十分钟后,炮弹就开始落在明军坦克之间了。但是明军是纯坦克方阵,坦克之间并没有步兵。苏军现在是榴弹炮漫射,连炮火观测也没有。炮弹虽然密集,但是造成的实际杀伤很小。

刚才明军的火力准备完全是在黑暗中进行的,同样也缺乏观测,震慑意义多于实际意义,苏军的大多数阵地损伤也不大。现在,苏联大兵们都被从帐篷被窝里赶了出来,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抓上武器,进入坑道里严阵以待。士兵们抓着莫辛纳甘步枪,上半身趴在战壕外面,忍着扑面的中等风沙,盯着前方飘忽不定的沙尘,还有在风沙中晃晃悠悠的、一圈一圈的铁丝网。

马克沁重机枪也都推出来了,架在战壕的后面用沙袋挡着,瞄着前方,准备射击冲锋过来的明军。如果苏军有向后逃跑的,那也是重机枪的目标。

绵延的步兵战壕之间,是一段一段间隔的反坦克阵地。低矮的中小口径反坦克炮后,戴着钢盔的苏军炮兵躲在挡板后面,蹲低着身子,怀里抱着炮弹,盯着前方。而更多的反坦克枪手则趴在战壕里,上半身趴在外面,抱着粗大的反坦克枪,眯着眼睛瞄着前方。

头上的大口径榴弹炮弹嗖嗖的直飞过去,那是后方的榴弹炮阵地在发射。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政委毫不在乎地站在战壕外面,一手挥舞着手枪,一手拿着大喇叭,高喊着鼓舞士气。

渐渐的,远处的沙尘越来越浓了,很快形成了一道看得见的“沙尘墙”。苏联大兵都清楚,那是明军的坦克来了。所有的人,包括政委,心里都开始打鼓了。

两千多米外,一股又一股黑黄色的沙尘柱,在明军坦克间腾起。沙子像霰弹枪的铁砂一样,以极快的速度从坦克钢板上擦过。很多辆坦克的装甲裙板上,已经像是被砂纸打过一样,油漆都斑斑驳驳了。

石胜利坐在他的指挥坦克里,戴着耳麦,眼睛贴着潜望镜,一边随着沙丘的起伏而摇晃,一边沉声说着:

“保持队形……保持速度……小子们,稳住,别紧张,就和平时训练一样……记着,紧跟着我,别掉队,别乱了队形……记着,看好我的屁股,同时别管自己的屁股,你的屁股自有你后边的帮你看着……记着,我们冲得越快,伤亡就越少……只要我们能保持速度、保持队形,这场仗就打赢了……”

明军的装甲部队扩张较快,石胜利的团里就有三分之一都是新手。他们要么是今天是第一次上战场。要么是只跟清军较量过,还没跟苏军较量过。现在在西线战场上,就算你是打过统一战争的“老手”,只要是没跟苏军坦克见过招,一样被当作“新手”。像石胜利这样,从人民卫队成立、南京保卫战那会儿就一路打过来的“骨灰级老手”,并不算多。他们这些骨干,担负着更多的带新手的责任。

不过话说回来,苏军装甲部队里的新手更多,而且训练水平也更差。而且,他们连实战“战龄”超过一年的老手都没有。从坦克到坦克兵,整体质量水平远在明军之下。况且到了现在,随着大明统一后强大的生产能力不断发挥出来,还有来自美国的海量物资源源运进,苏军装甲部队的数量优势也不是那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