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

作者:幸运的苏拉

皇帝见李泌没任何反应,便有些尴尬地来回踱了数步,“普王已然成年,温厚仁友,有决断手腕。先生以为如何?”

“陛下先前宣召张延赏、马燧,此问题已然问过他俩,普王是何人物,又何需再询问本山人一遍?”

皇帝顿时不快,就对李泌说,“那先生到底在想些什么?”

李泌这时才微微睁开丹凤眼,“臣,想起了陛下的叔父建宁王罢了。”

一说起“建宁王”这三个字,李适果然脸色大变。

建宁王李倓,乃肃宗皇帝的第三子,自小英毅而有勇略,擅骑射。安史之乱时,建宁王与李适的父亲,当时的广平王李豫,兄弟俩卫护在肃宗的鞍前马后,每逢危难,血战在前,可以说为支撑唐朝当时摇摇欲坠的天下,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然则还没等唐军光复两都长安、洛阳时,昏庸的肃宗皇帝就听信了张良娣、李辅国莫须有的谗言,认为建宁王有异志,草草将其赐死。

而广平王也就是后来的代宗皇帝,因和建宁王手足情深,每次在肃宗面前说起建宁王,无不痛哭失声,丝毫不顾忌李辅国、张良娣当场。

这时还没等皇帝回答什么,李泌便轻轻朗诵起:“故齐王倓,承天祚之庆,保鸿名之光,降志尊贤,高才好学,艺文博洽,智略宏通,断必知来,谋皆先事,识无不达,理至逾精。乃者寇盗横流,銮舆南幸。先圣以宸扆之恋,将侍君亲;惟王以宗庙之重,誓宁家国。克协朕志,载符天时。立辨群议之非,同献五原之计。中兴之盛,实藉奇功。景命不融,早从厚穸,天伦之爱,震惕良深,流涕追封,胙於东海。顷加表饰,未极哀荣......”

没想到,没想到,这是代宗皇帝亲手写的《追谥齐王(即李倓)为承天皇帝诏》,时隔这么多年,里面的每句话,先生都还能记得如此清楚。

皇帝长长叹口气,说了句:“建宁叔着实冤枉,都是肃宗性急,所以谗言才能得逞。”

谁曾想话音刚落,李泌便起身,又吟唱了首诗:

“信谗杀其子,作源自上皇。

肃宗心忍父,可怜建宁王。

不记在东宫,时恐罹祸殃。

何个循故辙,谗口任翕张。

君子听不聪,佳儿被摧戕。

遗恨彼妇寺,寸牒宁足偿!”

这诗让皇帝的脸顿时火辣辣的,好像被人连续掌掴了好久似的。

“肃宗皇帝自己当年为太子时,曾受各种谗言逼害,却不吸收教训,登位后便冤杀建宁王。如今陛下既知建宁王是冤枉的,臣不胜庆幸,臣只担心陛下又会重蹈肃宗皇帝的覆辙。”李泌语气虽平淡,可内里含着的机锋,立即让皇帝坐立不安。

这话既是说给他听的,因皇帝昔日为太子时,也曾被独孤皇后、韩王一党各种针对。

这话也狠狠讥讽了肃宗皇帝,乃至更往前的玄宗皇帝,这两位皇帝年少时不也经历各种迫害磨难?可当上皇帝后,对儿子们下手却比前代的都狠。

“朕,朕也不愿害太子,不过普王更优。如立普王,朕保障太子可在宫中安然养老。”

“普王不过陛下侄子,太子才是陛下亲子。臣从未听过有废亲子、立侄子之说,这种道理连乡间的村氓都懂,奈何陛下却如肃宗般性急,才让谗言四起,事情到这步田地,陛下实难辞其咎。”李泌这时摇动羽扇,冷冷地说道。

这下皇帝也发怒,“先生此言太无礼耶?朕与普王早已同真正父子。”

谁想李泌针锋相对:“那陛下百年后,普王会如何对陛下的皇长孙?”

这话一说,皇帝宛若雷击般,接着眼珠来回游移,心中暗想:“对的,朕的好孙儿......”

这时李泌捧袖,“如陛下必欲废太子,臣请并废普王且杀之,随后以陛下长孙为储君。”

“李泌!你胆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居然要废杀普王!”气得皇帝脸色发青,“卿不顾自家家族了?”

李泌正色说:“如陛下下诏让臣侄子继承臣的家庙,那臣宁愿陛下杀尽臣和臣的亲子——当年建宁王被冤杀时,臣身在彭原,却无法救建宁王,此后便发誓,绝不在天子左右侍奉,然而现在臣入朝为相,违背当初的誓言,也该死了。但臣在死前,也要对陛下进忠言,请陛下记住,自古帝王家父子相残者,未有不致社稷覆亡的。”

皇帝见李泌丝毫不肯服软,也无可奈何,便岔开话题:“先生此言谬矣,贞观、开元年皆废换太子,为何不亡?”

“贞观年间,废太子李承乾于东宫豢养甲士,并与侯君集图谋不轨,罪行昭然,太宗皇帝犹召其舅长孙无忌等数十大臣,鞠问太子,等到罪证齐全后又集合百官朝议,当时言者曰,愿陛下不失为慈父,使太子得终天年,太宗皇帝从之,这才最终废了太子李承乾。另者,太宗皇帝废李承乾时,同时废黜了魏王李泰。故而陛下现要废除太子,臣请效太宗旧法,并废普王,传位于长孙。”

“......”皇帝默然,良久又说,“普王......”

“陛下!”李泌打断皇帝,“魏王李泰曾对太宗皇帝发誓说,如立他为太子,将来为皇帝百年后,必会杀自己儿子,传位给弟弟晋王(即李治)。陛下认为,如魏王真的得为皇帝,会兑现这个诺言吗?”

皇帝尴尬地笑笑。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太宗皇帝没信李泰的鬼话,即使李泰是他最宠爱的“青雀”,所以太宗皇帝在废李泰时感慨,朕这样做,是在昭告天下:太子这个位子不是靠钻营就能得到的,另外如传位给魏王泰,朕百年后,太子、晋王一个都活不了,只有把李泰给废了,传位给李治,这三兄弟(李承乾、李泰、李治)才能同时活下来。

后来最温厚的晋王李治当了皇帝,果然优待李泰至死。

“普王如今的处境,便是那时的魏王李泰啊!”李泌此言,即是说陛下你把皇位让给普王,普王继承大统后,绝对会杀太子和皇孙的,“至于开元年,玄宗皇帝听信武惠妃谗言,一日内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海内天下无不冤愤,这种行为只可深深戒备,难道还是应该效法的吗?”

“可太子毕竟身陷郜国公主、广弘妖僧案中。”皇帝这时明显动摇,但嘴还没完全松开。

皇帝见李泌没任何反应,便有些尴尬地来回踱了数步,“普王已然成年,温厚仁友,有决断手腕。先生以为如何?”

“陛下先前宣召张延赏、马燧,此问题已然问过他俩,普王是何人物,又何需再询问本山人一遍?”

皇帝顿时不快,就对李泌说,“那先生到底在想些什么?”

李泌这时才微微睁开丹凤眼,“臣,想起了陛下的叔父建宁王罢了。”

一说起“建宁王”这三个字,李适果然脸色大变。

建宁王李倓,乃肃宗皇帝的第三子,自小英毅而有勇略,擅骑射。安史之乱时,建宁王与李适的父亲,当时的广平王李豫,兄弟俩卫护在肃宗的鞍前马后,每逢危难,血战在前,可以说为支撑唐朝当时摇摇欲坠的天下,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然则还没等唐军光复两都长安、洛阳时,昏庸的肃宗皇帝就听信了张良娣、李辅国莫须有的谗言,认为建宁王有异志,草草将其赐死。

而广平王也就是后来的代宗皇帝,因和建宁王手足情深,每次在肃宗面前说起建宁王,无不痛哭失声,丝毫不顾忌李辅国、张良娣当场。

这时还没等皇帝回答什么,李泌便轻轻朗诵起:“故齐王倓,承天祚之庆,保鸿名之光,降志尊贤,高才好学,艺文博洽,智略宏通,断必知来,谋皆先事,识无不达,理至逾精。乃者寇盗横流,銮舆南幸。先圣以宸扆之恋,将侍君亲;惟王以宗庙之重,誓宁家国。克协朕志,载符天时。立辨群议之非,同献五原之计。中兴之盛,实藉奇功。景命不融,早从厚穸,天伦之爱,震惕良深,流涕追封,胙於东海。顷加表饰,未极哀荣......”

没想到,没想到,这是代宗皇帝亲手写的《追谥齐王(即李倓)为承天皇帝诏》,时隔这么多年,里面的每句话,先生都还能记得如此清楚。

皇帝长长叹口气,说了句:“建宁叔着实冤枉,都是肃宗性急,所以谗言才能得逞。”

谁曾想话音刚落,李泌便起身,又吟唱了首诗:

“信谗杀其子,作源自上皇。

肃宗心忍父,可怜建宁王。

不记在东宫,时恐罹祸殃。

何个循故辙,谗口任翕张。

君子听不聪,佳儿被摧戕。

遗恨彼妇寺,寸牒宁足偿!”

这诗让皇帝的脸顿时火辣辣的,好像被人连续掌掴了好久似的。

“肃宗皇帝自己当年为太子时,曾受各种谗言逼害,却不吸收教训,登位后便冤杀建宁王。如今陛下既知建宁王是冤枉的,臣不胜庆幸,臣只担心陛下又会重蹈肃宗皇帝的覆辙。”李泌语气虽平淡,可内里含着的机锋,立即让皇帝坐立不安。

这话既是说给他听的,因皇帝昔日为太子时,也曾被独孤皇后、韩王一党各种针对。

这话也狠狠讥讽了肃宗皇帝,乃至更往前的玄宗皇帝,这两位皇帝年少时不也经历各种迫害磨难?可当上皇帝后,对儿子们下手却比前代的都狠。

“朕,朕也不愿害太子,不过普王更优。如立普王,朕保障太子可在宫中安然养老。”

“普王不过陛下侄子,太子才是陛下亲子。臣从未听过有废亲子、立侄子之说,这种道理连乡间的村氓都懂,奈何陛下却如肃宗般性急,才让谗言四起,事情到这步田地,陛下实难辞其咎。”李泌这时摇动羽扇,冷冷地说道。

这下皇帝也发怒,“先生此言太无礼耶?朕与普王早已同真正父子。”

谁想李泌针锋相对:“那陛下百年后,普王会如何对陛下的皇长孙?”

这话一说,皇帝宛若雷击般,接着眼珠来回游移,心中暗想:“对的,朕的好孙儿......”

这时李泌捧袖,“如陛下必欲废太子,臣请并废普王且杀之,随后以陛下长孙为储君。”

“李泌!你胆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居然要废杀普王!”气得皇帝脸色发青,“卿不顾自家家族了?”

李泌正色说:“如陛下下诏让臣侄子继承臣的家庙,那臣宁愿陛下杀尽臣和臣的亲子——当年建宁王被冤杀时,臣身在彭原,却无法救建宁王,此后便发誓,绝不在天子左右侍奉,然而现在臣入朝为相,违背当初的誓言,也该死了。但臣在死前,也要对陛下进忠言,请陛下记住,自古帝王家父子相残者,未有不致社稷覆亡的。”

皇帝见李泌丝毫不肯服软,也无可奈何,便岔开话题:“先生此言谬矣,贞观、开元年皆废换太子,为何不亡?”

“贞观年间,废太子李承乾于东宫豢养甲士,并与侯君集图谋不轨,罪行昭然,太宗皇帝犹召其舅长孙无忌等数十大臣,鞠问太子,等到罪证齐全后又集合百官朝议,当时言者曰,愿陛下不失为慈父,使太子得终天年,太宗皇帝从之,这才最终废了太子李承乾。另者,太宗皇帝废李承乾时,同时废黜了魏王李泰。故而陛下现要废除太子,臣请效太宗旧法,并废普王,传位于长孙。”

“......”皇帝默然,良久又说,“普王......”

“陛下!”李泌打断皇帝,“魏王李泰曾对太宗皇帝发誓说,如立他为太子,将来为皇帝百年后,必会杀自己儿子,传位给弟弟晋王(即李治)。陛下认为,如魏王真的得为皇帝,会兑现这个诺言吗?”

皇帝尴尬地笑笑。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太宗皇帝没信李泰的鬼话,即使李泰是他最宠爱的“青雀”,所以太宗皇帝在废李泰时感慨,朕这样做,是在昭告天下:太子这个位子不是靠钻营就能得到的,另外如传位给魏王泰,朕百年后,太子、晋王一个都活不了,只有把李泰给废了,传位给李治,这三兄弟(李承乾、李泰、李治)才能同时活下来。

后来最温厚的晋王李治当了皇帝,果然优待李泰至死。

“普王如今的处境,便是那时的魏王李泰啊!”李泌此言,即是说陛下你把皇位让给普王,普王继承大统后,绝对会杀太子和皇孙的,“至于开元年,玄宗皇帝听信武惠妃谗言,一日内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海内天下无不冤愤,这种行为只可深深戒备,难道还是应该效法的吗?”

“可太子毕竟身陷郜国公主、广弘妖僧案中。”皇帝这时明显动摇,但嘴还没完全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