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

作者:幸运的苏拉

对于这条用兵道路的正确性,高岳是不疑惑的,因为这是杨元卿和苏浦所提出的,他们生长在淮西,若自己对其意见无视,才是真正的刚愎自用。

尤其是杨元卿,他的妻儿还都被吴少诚拘押囚禁着,生命随时都有危险。

“那便好。”高岳摸了下唇边的短须,“不过这理所,该迁徙的还是要迁徙,因无论对光州的固始用兵,还是沿淮水、颖水对郾城用兵,寿春城都位于当之无愧的枢纽地位。”

言下之意,高岳而今已准备领军马、三衙和整个幕府僚佐,前往寿州指挥对淮西的战事了。

忽然,杨元卿一把推开棋盘,跪在了高岳的面前,哽咽哭泣起来。

黑白棋子纷纷如雨般,在地板上跳跃着。

高岳大惊失色,双手前迎,扶住他的胳膊,可杨元卿七尺的男儿身躯,却满是冷热不均,双足几乎要瘫痪,只听他对高岳说:“只,只求汲公旌旗入蔡州城时,能宽赦淮西的普通百姓,如是元卿便是死,也无怨无恨——这也是贱内的决心所在啊!”

此情此景,连高岳也忍不住,滚烫的泪在他的眼眶里打着转。

当初杨元卿代理吴少诚,来京师奏事时,皇帝和自己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暗中策反杨元卿的。

可孰料杨元卿一口答应下来。

他慷慨激昂地对前来征询的中使说:“我蔡州,乃汉时的汝南郡,原本有个称号,曰‘天下百郡之首’,吏治、文教、人俗莫不为先,更是祥瑞聚集、名士迭出处,史曰‘凤凰集新蔡’是也。可而今却成为山匪、江贼渊薮之地,人习伪恶,明火执仗,劫盗四方,几同禽兽,尤其陷李希烈、吴少诚之手后,百姓已完全不知朝廷规矩,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元卿不过一介军府从事,可再也不想生我养我的土地沦落至斯,愿捐此躯,以必死的心意,协助官军将贼酋势力连根拔起,让蔡州的子孙能不再为贼,能堂堂正正地为人。”

而杨元卿归去后,和妻子贾氏商量这事,妻子也完全支持他:“夫君做的是救我蔡州的义举,妾身女流之辈,虽然无用,但哪怕一死,也要助夫君策略成功。”

于是贾氏才频繁出入淮西谋主李元平的府邸,帮夫君探听消息,最终真的帮助此奇计得成,那关键时刻出首的东都将谈再兴,也是杨元卿夫妇策反的。

当然,杨元卿在领受奇计的同时,也曾对妻子叹息过:“此计虽妙,但却是以枉死堂堂宰相赵憬为代价的,实在过于阴毒,吴少诚虽能入榖,我家亦是难保。”

所以等吴少诚回过神来时,杨元卿孤身从郾城脱逃,但妻子和子女却全被捕拿。

这时候高岳的心情也挺沉重,他知道无论是多光明的历史,都不可避免地有阴暗面在涌动着。

追求光明同时,也能坦然容纳阴暗的,方是真英雄。

“我会穷尽一切办法,援救杨光州(杨元卿这时被高岳奏请,为光州刺史)你阖家性命的。”

但接下来,高岳负着手,语气低沉,对杨元卿和苏浦说:“你们也应该知道,李希烈、吴少诚之所以能抗拒朝命几近二十载,而恭顺朝廷的陈仙奇则惨遭全家灭门,其实背后的深因,正是蔡州的军卒和百姓桀骜。为何,因在割据的过程里,蔡人已品尝到了为贼之味,也享受到了为贼之利,所以风俗益固,气焰已成,所谓‘坚为贼用’说的即是如此。蔡人已不喜欢从事正常的农商,有的为山棚,迁徙无常,狂暴好斗;有的则为江贼,盘踞津戍,断中流,劫商旅。所以平淮西易,而理淮西难啊!光是靠仁恕之道,恐难有切实效果。”

“蔡州非公不可理也。”杨元卿也明白高岳所说的道理,但他还是希望整个申光蔡能重回汉朝时的辉煌。

对此高岳也只能举起手来,向杨保证说,此事不劳担心,我身为淮南东西两道的节度使,哪怕是平了蔡州后,我也当殚精极虑,加以规理,还申光蔡百姓个泰平日子。

唉,看着杨元卿,人家可是把妻子孩子都豁出去了,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应承下来呢?

计较完毕后,高岳亲自将苏浦和杨元卿送走。

然后又至军衙的西厢厅,高岳唤来了大将蔡逢元、扶余淮、郭再贞和明怀义,细心询问军队现在的状态。

其实那日京口交割,镇海军节度使韩洄光是慨叹高岳治军极严,可又有几个人真正明白,高岳是如何精心调理军伍的,又是如何真正把普通士卒的喜怒哀乐摆在首位的?

细致到了士卒的伙食口味问题。

“别的都好,就是这吃食.....先前在兴元、凤翔吃的都是粟米、麦子,人吃这个,马也嚼这个,那打起仗来,浑身都是劲道,到了扬州来,大伙儿都是吃稻米,太不爽利。”郭再贞直言直语。

毕竟这位在敌人冲来前,也要先让部下把饭吃好再厮杀。

“你们吃惯粟麦的肠胃,来江淮东南吃稻米就受不了?要知道你们能吃到浙米啊,这白花花如脂般的米,运到京师里去你们晓得要多少钱一斗?”

“阿爹你不懂,你吃这浙米舒坦,那是因为你又不亲自上阵搏杀,平日里也就骑骑马、养养狸奴,用细毛笔写写那些曲曲折折的公牍,当然......”明怀义就嚷起来。

高岳眉头一皱,眼一瞪。

明怀义吓得便不敢再往下扯了。

这时蔡逢元就说:定武军在兴元时,稻麦都吃,倒还不觉得,可到了这淮南江南,全吃浙米,将士们觉得肠胃直到腿子都打软了,如何长驱行军呢?

“就是,水煮后看起来一粒粒饱胀得和雪娃娃似的,然则吃了几合,撒个屁就全没了!”明怀义立刻补充。

对此,高岳想了想,便也只能说:“现在稻种连京畿、渭北都普及了,可谁想军伍士卒还是喜欢吃粟麦。我随即出个堂牒去京师给杜黄裳,让他想办法从京师、京西调运批粟、麦来,再交给王绍从河阴留后院送到这杨子留后院来,以解将士深受的浙米之苦。”

于是各位将军这才欢喜,各自告辞离去。

可紧接着,两位随军官来报,扬子留后王海朝在二堂处求见。

这王海朝的来访,可谓早在高岳预料当中。

“请王留后进来。”

对于这条用兵道路的正确性,高岳是不疑惑的,因为这是杨元卿和苏浦所提出的,他们生长在淮西,若自己对其意见无视,才是真正的刚愎自用。

尤其是杨元卿,他的妻儿还都被吴少诚拘押囚禁着,生命随时都有危险。

“那便好。”高岳摸了下唇边的短须,“不过这理所,该迁徙的还是要迁徙,因无论对光州的固始用兵,还是沿淮水、颖水对郾城用兵,寿春城都位于当之无愧的枢纽地位。”

言下之意,高岳而今已准备领军马、三衙和整个幕府僚佐,前往寿州指挥对淮西的战事了。

忽然,杨元卿一把推开棋盘,跪在了高岳的面前,哽咽哭泣起来。

黑白棋子纷纷如雨般,在地板上跳跃着。

高岳大惊失色,双手前迎,扶住他的胳膊,可杨元卿七尺的男儿身躯,却满是冷热不均,双足几乎要瘫痪,只听他对高岳说:“只,只求汲公旌旗入蔡州城时,能宽赦淮西的普通百姓,如是元卿便是死,也无怨无恨——这也是贱内的决心所在啊!”

此情此景,连高岳也忍不住,滚烫的泪在他的眼眶里打着转。

当初杨元卿代理吴少诚,来京师奏事时,皇帝和自己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暗中策反杨元卿的。

可孰料杨元卿一口答应下来。

他慷慨激昂地对前来征询的中使说:“我蔡州,乃汉时的汝南郡,原本有个称号,曰‘天下百郡之首’,吏治、文教、人俗莫不为先,更是祥瑞聚集、名士迭出处,史曰‘凤凰集新蔡’是也。可而今却成为山匪、江贼渊薮之地,人习伪恶,明火执仗,劫盗四方,几同禽兽,尤其陷李希烈、吴少诚之手后,百姓已完全不知朝廷规矩,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元卿不过一介军府从事,可再也不想生我养我的土地沦落至斯,愿捐此躯,以必死的心意,协助官军将贼酋势力连根拔起,让蔡州的子孙能不再为贼,能堂堂正正地为人。”

而杨元卿归去后,和妻子贾氏商量这事,妻子也完全支持他:“夫君做的是救我蔡州的义举,妾身女流之辈,虽然无用,但哪怕一死,也要助夫君策略成功。”

于是贾氏才频繁出入淮西谋主李元平的府邸,帮夫君探听消息,最终真的帮助此奇计得成,那关键时刻出首的东都将谈再兴,也是杨元卿夫妇策反的。

当然,杨元卿在领受奇计的同时,也曾对妻子叹息过:“此计虽妙,但却是以枉死堂堂宰相赵憬为代价的,实在过于阴毒,吴少诚虽能入榖,我家亦是难保。”

所以等吴少诚回过神来时,杨元卿孤身从郾城脱逃,但妻子和子女却全被捕拿。

这时候高岳的心情也挺沉重,他知道无论是多光明的历史,都不可避免地有阴暗面在涌动着。

追求光明同时,也能坦然容纳阴暗的,方是真英雄。

“我会穷尽一切办法,援救杨光州(杨元卿这时被高岳奏请,为光州刺史)你阖家性命的。”

但接下来,高岳负着手,语气低沉,对杨元卿和苏浦说:“你们也应该知道,李希烈、吴少诚之所以能抗拒朝命几近二十载,而恭顺朝廷的陈仙奇则惨遭全家灭门,其实背后的深因,正是蔡州的军卒和百姓桀骜。为何,因在割据的过程里,蔡人已品尝到了为贼之味,也享受到了为贼之利,所以风俗益固,气焰已成,所谓‘坚为贼用’说的即是如此。蔡人已不喜欢从事正常的农商,有的为山棚,迁徙无常,狂暴好斗;有的则为江贼,盘踞津戍,断中流,劫商旅。所以平淮西易,而理淮西难啊!光是靠仁恕之道,恐难有切实效果。”

“蔡州非公不可理也。”杨元卿也明白高岳所说的道理,但他还是希望整个申光蔡能重回汉朝时的辉煌。

对此高岳也只能举起手来,向杨保证说,此事不劳担心,我身为淮南东西两道的节度使,哪怕是平了蔡州后,我也当殚精极虑,加以规理,还申光蔡百姓个泰平日子。

唉,看着杨元卿,人家可是把妻子孩子都豁出去了,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应承下来呢?

计较完毕后,高岳亲自将苏浦和杨元卿送走。

然后又至军衙的西厢厅,高岳唤来了大将蔡逢元、扶余淮、郭再贞和明怀义,细心询问军队现在的状态。

其实那日京口交割,镇海军节度使韩洄光是慨叹高岳治军极严,可又有几个人真正明白,高岳是如何精心调理军伍的,又是如何真正把普通士卒的喜怒哀乐摆在首位的?

细致到了士卒的伙食口味问题。

“别的都好,就是这吃食.....先前在兴元、凤翔吃的都是粟米、麦子,人吃这个,马也嚼这个,那打起仗来,浑身都是劲道,到了扬州来,大伙儿都是吃稻米,太不爽利。”郭再贞直言直语。

毕竟这位在敌人冲来前,也要先让部下把饭吃好再厮杀。

“你们吃惯粟麦的肠胃,来江淮东南吃稻米就受不了?要知道你们能吃到浙米啊,这白花花如脂般的米,运到京师里去你们晓得要多少钱一斗?”

“阿爹你不懂,你吃这浙米舒坦,那是因为你又不亲自上阵搏杀,平日里也就骑骑马、养养狸奴,用细毛笔写写那些曲曲折折的公牍,当然......”明怀义就嚷起来。

高岳眉头一皱,眼一瞪。

明怀义吓得便不敢再往下扯了。

这时蔡逢元就说:定武军在兴元时,稻麦都吃,倒还不觉得,可到了这淮南江南,全吃浙米,将士们觉得肠胃直到腿子都打软了,如何长驱行军呢?

“就是,水煮后看起来一粒粒饱胀得和雪娃娃似的,然则吃了几合,撒个屁就全没了!”明怀义立刻补充。

对此,高岳想了想,便也只能说:“现在稻种连京畿、渭北都普及了,可谁想军伍士卒还是喜欢吃粟麦。我随即出个堂牒去京师给杜黄裳,让他想办法从京师、京西调运批粟、麦来,再交给王绍从河阴留后院送到这杨子留后院来,以解将士深受的浙米之苦。”

于是各位将军这才欢喜,各自告辞离去。

可紧接着,两位随军官来报,扬子留后王海朝在二堂处求见。

这王海朝的来访,可谓早在高岳预料当中。

“请王留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