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

作者:幸运的苏拉

北线官军蒙受重大损失,南线也祸不单行。

原本武昌军已集结于应城,准备进攻淮西劫江贼盘踞的安陆,可临阵前节度使李兼忽然卒中暴薨,六千武昌军将士顿时群龙无首,在行军司马杨凭和判官柳镇的护持下,虽然没有闹出什么乱子,可进攻的步伐却由此搁置下来。

见李兼死,鄂岳沔旌节归属尘埃未定,原本准备增援的荆南节度使樊泽,和湖南观察使李巽都只能按兵不动。

凌云栅军营里,白色的帐篷,白色的雪,黑色的土,还有赤红色的血迹:淮西军的骡子列成长队,其上驮载着一具具尸体,正在往郾城的方向行去。

尸体全是淮西方士卒的,这时吴少诚胡须上落满了冰雪渣子,脸色铁青地望着这一幕。

其他淮西的大将,都立在他的身后。

其实先前的恶战,虽然官军损失较大,且营寨被焚毁,往后退了十多里,吴少诚在明面上的战绩比较好看,可己方也实打实战死两千人。

官军的背后,是整个朝廷在提供支持,回血速度很快。

而申光蔡,死了两千精锐,这流出去的血短时间内是很难复原的。

听说,看魏博的田绪不敢有所举动,朝廷还准备把河阳军和义成军给调往淮西战场。

这种力量不对称的压迫,还是让吴少诚非常难受。

但随后帐幕里,李元平却极力建言:“节下,兵道就是虚虚实实,欺瞒奸诈,官军战死的数目,我们便鼓吹为一万,己方阵殁的我们便缩小为五百。”

“然后呢?今日胜,死两千;明日胜,再死两千。然后淮南、鄂岳、河阳等军再围攻而来,我蔡州就再也不会有搏战之兵了。”吴少诚大为不满。

李元平便献策:“只要将这些数目给宣扬出去,说凌云栅之战,我淮宁军大捷。到时候自然会有人,会替我们发话的,且看朝廷态度。”

听到这话,吴少诚皱着眉头思索会儿,便点点了头。

此刻,帐幕外一处鹿角后,吴少阳立在隐蔽处,他对面正是吴少诚的家奴鲜于熊儿。

“依你看,这仗有无胜算?”熊儿询问吴少阳说。

吴少阳默然不言。

虽然他在之前还属于主战派,可谁料到战局越来越扩大,朝廷的态度也愈发强硬。

原本吴少阳想得是,对朝廷官军取得一场局部性的胜利,便逼迫其和谈,让渡给淮西更大的权益。

以前各方镇如此对朝廷,很少有失算的时候,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可此时不同往日,朝廷拥有强大的机动预备军力,源源不断地来到淮西周边,而主持军政的宰相手腕也非常强力:打总体战,淮西其实根本不可能善终。

最后,吴少阳摇摇头,低声对鲜于熊儿说了些什么......

大明宫金銮殿,四周林苑满是银色霜雪,皇帝坐在有些阴冷的东堂中,靴子里的脚趾因为冷不断蜷缩着,口中哈着白色的雾气,面前堆满了奏疏。

陆贽和杜黄裳便坐在对面,侧边则是翰林学士韦执谊、李吉甫、卫次公。

淮西方放出消息来:

吴少诚大犒军士,宣布于凌云栅阵斩官军逾万,官军败退数十里,缴获辎重甲仗不计其数,己方仅伤亡五百。

面对此消息,皇帝先有点慌神,为什么损失会如此惨重?

于时魏博的田绪忽然让人入京奏事,要为中介,调停朝廷和淮西的战火,而淄青的李师古,甚至成德王武俊也都应声附和,请皇帝以天下苍生为念,只要吴少诚肯上表请罪,便宽宥淮西。

而宣武李万荣也不甘寂寞,又对监军使俱文珍表态,说神威、神策等京军不堪战,杜亚的东都防御兵又是羸弱之众,岂识兵革?不妨整个北线战事,让我来都统好了——高堂老便在寿春节制各方。

御史台的侍御史穆赞为首,也向大明宫呈递奏疏,言自从淮西战事以来,已近一年,每月消耗钱帛六七十万贯,不妨停战,给百姓以休养生息。

对此皇帝也有些六神无主。

“朕欲任命陆长源为汝州刺史,自州境征集一万丁口,随时补充前线神威、神策军的损失,何如?”焦急下,皇帝又有点想直接干涉指挥了。

陆贽便说:“汝州本就处在前线,当地百姓负担军营转输已是非常困苦,户口不过数万,却要征集丁口一万,岂能忍受?再者,这些丁口本是农人,素来不习阵法战斗,猝然补入行伍,即使不临阵逃亡,也要被蔡寇杀伤,贻害士气。”

被陆贽否决后,皇帝有点不悦,便问那官军损失这么大,怎么办?

“所谓损失一万,不过是蔡寇说辞。各军节度使和监军使确切的造册还未呈交上来,陛下不用自乱阵脚。”陆贽倒是很镇静,“前线战机瞬息万变,陛下居于紫宸当中,万众仰望,应更加持重才是。”

这时一向足智多谋的李吉甫,说:“不如授权东都留守杜亚,征募陕虢都畿的山棚,先得三千权益兵,整补各营损失。”

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杜黄裳说:“高中郎居东都,官军便节节胜利;高中郎离东都,前往淮南,官军便运转不利。”

一听这话,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摇头不言。

接着杜黄裳便说:“臣黄裳观淮西战阵,除陈许忠武军曲环外,其他多是客军,各自不过三五千人,独战绝非吴少诚敌手,可联合起来又无权威坐镇,协同不力,故而屡屡为蔡寇所乘。”

“那须得一大臣宿老前往。”皇帝回答说。

想来想去,也只有杜黄裳符合这个条件。

于是皇帝答应即刻出制文,让杜黄裳以门下侍郎平章事的身份,担当东都、陈许、陕虢、河阳、郑滑等道的统制,前往监察军阵,不过皇帝又害怕高岳不满,便又委托韦执谊额外写份制文,向高岳解释此事。

这时杜黄裳、陆贽、李吉甫等,都是坚决的削藩派,便齐齐请求皇帝,坚决不能和淮西和议停战,应当下定决心,彻底征剿蔡寇,重振朝廷纲纪,让其他方镇自此识得王法到底为何物。

“朕用高岳、陆九、杜黄裳,何忧蔡寇不平?猜度最多不过半载,蔡州吴少诚必定授首伏法!”此刻皇帝的胆子又壮起来,正襟危坐,如此保证说。

北线官军蒙受重大损失,南线也祸不单行。

原本武昌军已集结于应城,准备进攻淮西劫江贼盘踞的安陆,可临阵前节度使李兼忽然卒中暴薨,六千武昌军将士顿时群龙无首,在行军司马杨凭和判官柳镇的护持下,虽然没有闹出什么乱子,可进攻的步伐却由此搁置下来。

见李兼死,鄂岳沔旌节归属尘埃未定,原本准备增援的荆南节度使樊泽,和湖南观察使李巽都只能按兵不动。

凌云栅军营里,白色的帐篷,白色的雪,黑色的土,还有赤红色的血迹:淮西军的骡子列成长队,其上驮载着一具具尸体,正在往郾城的方向行去。

尸体全是淮西方士卒的,这时吴少诚胡须上落满了冰雪渣子,脸色铁青地望着这一幕。

其他淮西的大将,都立在他的身后。

其实先前的恶战,虽然官军损失较大,且营寨被焚毁,往后退了十多里,吴少诚在明面上的战绩比较好看,可己方也实打实战死两千人。

官军的背后,是整个朝廷在提供支持,回血速度很快。

而申光蔡,死了两千精锐,这流出去的血短时间内是很难复原的。

听说,看魏博的田绪不敢有所举动,朝廷还准备把河阳军和义成军给调往淮西战场。

这种力量不对称的压迫,还是让吴少诚非常难受。

但随后帐幕里,李元平却极力建言:“节下,兵道就是虚虚实实,欺瞒奸诈,官军战死的数目,我们便鼓吹为一万,己方阵殁的我们便缩小为五百。”

“然后呢?今日胜,死两千;明日胜,再死两千。然后淮南、鄂岳、河阳等军再围攻而来,我蔡州就再也不会有搏战之兵了。”吴少诚大为不满。

李元平便献策:“只要将这些数目给宣扬出去,说凌云栅之战,我淮宁军大捷。到时候自然会有人,会替我们发话的,且看朝廷态度。”

听到这话,吴少诚皱着眉头思索会儿,便点点了头。

此刻,帐幕外一处鹿角后,吴少阳立在隐蔽处,他对面正是吴少诚的家奴鲜于熊儿。

“依你看,这仗有无胜算?”熊儿询问吴少阳说。

吴少阳默然不言。

虽然他在之前还属于主战派,可谁料到战局越来越扩大,朝廷的态度也愈发强硬。

原本吴少阳想得是,对朝廷官军取得一场局部性的胜利,便逼迫其和谈,让渡给淮西更大的权益。

以前各方镇如此对朝廷,很少有失算的时候,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可此时不同往日,朝廷拥有强大的机动预备军力,源源不断地来到淮西周边,而主持军政的宰相手腕也非常强力:打总体战,淮西其实根本不可能善终。

最后,吴少阳摇摇头,低声对鲜于熊儿说了些什么......

大明宫金銮殿,四周林苑满是银色霜雪,皇帝坐在有些阴冷的东堂中,靴子里的脚趾因为冷不断蜷缩着,口中哈着白色的雾气,面前堆满了奏疏。

陆贽和杜黄裳便坐在对面,侧边则是翰林学士韦执谊、李吉甫、卫次公。

淮西方放出消息来:

吴少诚大犒军士,宣布于凌云栅阵斩官军逾万,官军败退数十里,缴获辎重甲仗不计其数,己方仅伤亡五百。

面对此消息,皇帝先有点慌神,为什么损失会如此惨重?

于时魏博的田绪忽然让人入京奏事,要为中介,调停朝廷和淮西的战火,而淄青的李师古,甚至成德王武俊也都应声附和,请皇帝以天下苍生为念,只要吴少诚肯上表请罪,便宽宥淮西。

而宣武李万荣也不甘寂寞,又对监军使俱文珍表态,说神威、神策等京军不堪战,杜亚的东都防御兵又是羸弱之众,岂识兵革?不妨整个北线战事,让我来都统好了——高堂老便在寿春节制各方。

御史台的侍御史穆赞为首,也向大明宫呈递奏疏,言自从淮西战事以来,已近一年,每月消耗钱帛六七十万贯,不妨停战,给百姓以休养生息。

对此皇帝也有些六神无主。

“朕欲任命陆长源为汝州刺史,自州境征集一万丁口,随时补充前线神威、神策军的损失,何如?”焦急下,皇帝又有点想直接干涉指挥了。

陆贽便说:“汝州本就处在前线,当地百姓负担军营转输已是非常困苦,户口不过数万,却要征集丁口一万,岂能忍受?再者,这些丁口本是农人,素来不习阵法战斗,猝然补入行伍,即使不临阵逃亡,也要被蔡寇杀伤,贻害士气。”

被陆贽否决后,皇帝有点不悦,便问那官军损失这么大,怎么办?

“所谓损失一万,不过是蔡寇说辞。各军节度使和监军使确切的造册还未呈交上来,陛下不用自乱阵脚。”陆贽倒是很镇静,“前线战机瞬息万变,陛下居于紫宸当中,万众仰望,应更加持重才是。”

这时一向足智多谋的李吉甫,说:“不如授权东都留守杜亚,征募陕虢都畿的山棚,先得三千权益兵,整补各营损失。”

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杜黄裳说:“高中郎居东都,官军便节节胜利;高中郎离东都,前往淮南,官军便运转不利。”

一听这话,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摇头不言。

接着杜黄裳便说:“臣黄裳观淮西战阵,除陈许忠武军曲环外,其他多是客军,各自不过三五千人,独战绝非吴少诚敌手,可联合起来又无权威坐镇,协同不力,故而屡屡为蔡寇所乘。”

“那须得一大臣宿老前往。”皇帝回答说。

想来想去,也只有杜黄裳符合这个条件。

于是皇帝答应即刻出制文,让杜黄裳以门下侍郎平章事的身份,担当东都、陈许、陕虢、河阳、郑滑等道的统制,前往监察军阵,不过皇帝又害怕高岳不满,便又委托韦执谊额外写份制文,向高岳解释此事。

这时杜黄裳、陆贽、李吉甫等,都是坚决的削藩派,便齐齐请求皇帝,坚决不能和淮西和议停战,应当下定决心,彻底征剿蔡寇,重振朝廷纲纪,让其他方镇自此识得王法到底为何物。

“朕用高岳、陆九、杜黄裳,何忧蔡寇不平?猜度最多不过半载,蔡州吴少诚必定授首伏法!”此刻皇帝的胆子又壮起来,正襟危坐,如此保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