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开车带我去西湖看夜景,我们与木头姐姐告别。木头姐姐去找神仙姐姐玩耍了。
开车到西湖,挺长时间。他开车不快,很稳当。说在南通见面之后,买了两本我以前写的书看。我问为什么会去花这个时间,他说觉得既然认识了,就应该看一下。“虽然只见了一面,但觉得朋友之间需要互相了解。”
在醉庐他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米酒不像白酒那么猛烈,有点笑里藏刀的感觉。酒让人彻底放松,人会呈现出另一面。
“有的人喝到最后会发疯、骂人,有的比较文雅,有的喝到最后会打架,也有的喝得很醉,躺在一边需要人照顾……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他们到这里来,开始变得真实。这时候体现真我,境界才会出来。人在社会上生存,得与各式各样的人交往。在我这里,不管是谁,都一样对待。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要老是说人家不足,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是很重要的处事方式。”
那你喝醉了会怎样?
很安静,就睡了。
他大概有两三年没来西湖。从城市撤走之后,到了山里,觉得早早晚晚都很舒服,就不想再回城住。沿着苏堤走了一圈,不说什么话,只是走路。看看夜色,看看湖水和灯光,也觉得很好。
提起一些往事。
“小时候每逢中秋,父亲会差我去接外婆来家里小住。外婆最喜欢吃蟹,吃的时候什么调料也不用。她说蟹是什么味道都带着来的,百味俱全。父亲给她做蟹黄狮子头、蟹黄豆腐、蟹肉菱角……除了有好吃的,还有一个小秘密。每次接送外婆,她都会悄悄给我两毛钱。那时候两毛钱是大数目了。
“少年时家乡沟河交错,潮涨潮落,鱼虾取之不尽。我喜欢捕鱼捉虾,钓、叉、捞、网各种手段都会用。不为卖钱,只为父亲回来有下酒菜,一家人也可以改善伙食。鱼虾都是应时而出。春天的鳗鱼,油菜花开时最多,跟肉一起烧最好吃。夏天的参鱼,烧冬瓜汤鲜美。家乡老话是:冬鲫夏参。就是冬天吃鲫鱼,夏天吃参鱼……”
这些家常往事我很喜欢听别人说。
他说,人的生活都是自己创造的。我每天上班前会开车绕到海边坐十分钟。很多人也住在海边,但不会想着上班前到海边坐一下。有时候去看海上的月亮,七八九月的月色特别好。只要有时间都会去看。海对人是有启迪的。
什么启迪?
那种深邃和无形的气势。还有涛声带来的感觉。我经常在可以看到海的树林里坐几十分钟,半个小时,有时也去游泳。如果有月亮,大海挺亮的。环境的选择和视角有关,主要看什么样的心情,跟什么人在一起。如果冬天有暖阳,找靠窗的位置看看西湖,看看雪景也很舒服。
你在三十岁时,觉得能过这种生活吗?
三十岁时不一定能过。那时在南通会喝酒喝到很晚。
如果到了八十岁,还会亲自动手烧菜做饭吗?
应该可以。
对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会产生怀疑吗?
也会纠结,觉得人生很短暂,怀疑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但我会随和自然地去面对发生的一切。不摆出架子来唬人,也不谄媚。有时候情况也挺复杂,比如在三亚,有人希望我能够强硬一点。我觉得没必要,还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处理。强烈地喝斥人家,是装出来的,不是一贯作风,没有用。现在这样也已不错。在心中还有一个向往的地方,有让生活愉悦的方式。虽然还有俗世中的工作,但也是有意义的。对其他人总要有交代。等一切都弄好了,撤退就没问题。
“有的人是给你一种暗示,一种启发。有的人通过一种实践,去实践一段时间的生活和感情。人的思维、程序,包括DNA,就像万物的序列一样。整个模式当中,能走多远,能走多宽,我想在程序里面基本已经设定。生活在这个世界,做各种事情,从事不同的行业,如同芦苇有几千种。植物有不同的性质,有性凉,有性热,有花开得艳丽,有花开得持续,有些则从来就不开花。没有哪个特别好,哪个特别差。或许就是一个编了程序的实验。上帝在实验着人的本性,万物的本性。”
他认为比较理想的生活方式,是有一点养老的钱,有一个地方,可以做一个长久的园子。“体现沉淀下来的我,真正想表达的想法。现在的社会需要效率,但也不能因此失去神韵。很多人不是真正地踏踏实实做事,理解中国传统、园林或者饮食,应该更多在实践中去领悟。”
经过这么多事情,有什么感想吗?
还是要平静地生活。没有太多奢望,用理性去处理问题。平等交往,真实,平和,不做作。不急切地做一些事,不刻意回避。顺其自然,一直往前走。
走到一座拱桥,我们站着看了会夜色中轻拂湖面的柳树,然后回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