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桐含请吃午餐。
她二四年开始学琴,中间放下过一段时间。如果继续学,就得“把谱子先熟一熟,手在琴弦上磨一磨”,然后才能捡起来。“要下工夫练,否则学不了。”她非常喜欢《普庵咒》。学的话,就打算把这首曲子弹下来。
二八年她去拜访叶老师,喜欢她,就这样认识。两人经常说话聊天。她认为叶老师是中国弹古琴的老一辈人里弹得最好的女性。但还没有跟叶老师学习,大概“还没有把自己的心安定,还没有达成这种因缘”。
“古琴是清净的乐器。叶老师的内心很安静。不像有些人,行为上感觉不到什么失衡,但心是躁动的。这也是为什么跟她谈话的时候,听不到太多多余的东西。
“我喜欢她的生活。她过得很清净,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实在难得。她人实在,有点理科生的气质,有些科学和客观。年纪这么大了处理家务还井井有条。洗衣服时小洗衣机大洗衣机分着用,因为小洗衣机省水。很多事情她觉得理应如此。是简单而真实的。
“见面通常就事说事,描述性装饰性的语言听不到。身体不好了就谈身体,要看病了就讲找医生。她一般不喜欢拒绝人,但真觉得这件事不能做,也会拒绝。这样也好,没有什么烦恼。即便有也是生活中很具体的事情。比如有的人可能觉得没人疼是烦恼,她就会觉得天气冷了,家里那么多电风扇怎么收是个问题。
“古琴申遗的时候,北京出了一个文件,要列出传承古琴的这一代老人的名录。很多比她年轻的人都在其中了,但她对这件事也不太积极。她很少做很张扬的事情。教琴也是因为学生慕名而来。她自己说不招揽,但人家大老远来了,就教他。”
我说,感觉她是一个撇去自我的人。很多问她的问题都打了擦边球。如果想听到她自己的一些观点,她会不知不觉溜走。
但古人有言论,弹琴之法,必须简静。认为琴曲的表达之中,中和是比冲澹、浑厚、正大、良易、豪毅、清越、明丽、缜栗、简洁、朴古、愤激、哀怨、峭直、奇拔等更高超的境界。善之至者,莫如中和。在叶老师的琴声中,有一份这样的简静与中和。
桐含说,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她在古琴上造诣很高,却没有过多感想。一个把某件事做得特别好的人也许就不会想描述,就像得道高僧会在深山里头待着,不会出来。
“真正达到了某个境界,觉得事情就是这样,该怎样就怎样。她经常说一句话:自己弹自己体会。你不觉得跟学佛的人很相似吗?最终要依靠自己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