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

作者:卓牧闲

韩秀峰本就没什么架子,彭阳春和永祥都是性格豪爽的武官,荣禄年纪不大却八面玲珑,再加上受人之托要忠人之事的张馆长不断插科打诨,五人围坐在炉子边谈笑风生,堪称一见如故。

正聊得火热,小山东跑进来说湖广道御史黄钟音来了,众人急忙去正厅拜见。见黄钟音神色凝重,彭阳春不敢在会馆久留,寒暄了几句便领着众人告退。

韩秀峰也看出黄钟音应该有什么事,正准备问,敖彤臣和敖册贤兄弟陪着翰林院侍讲学士伍肇龄和翰林院编修李品三到了,吉云飞也从后院儿走了过来。

来的全是自己人,吉云飞顾不上客套,见黄钟音神色凝重,下意识问:“永洸兄,你不说今儿个没空吗,究竟咋了?”

黄钟音等小山东沏好茶走出正厅,才凝重地说:“湖北巡抚崇纶六百里加急奏报,黄州兵败,率兵剿贼的湖广总督吴文镕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志行幸亏没去湖广效力,不然我们这会儿不晓得会急成啥样。”

韩秀峰大吃一惊:“永洸兄,吴大人不是在武昌守城吗,咋率兵去黄州了?”

“武昌之围早解了,”不等黄钟音开口,翰林院侍讲学士伍肇龄便解释道:“粤匪分兵西犯,别看他们一路势如破竹,甚至一口气攻下了汉阳和汉口,但其实只真正占了沿江的十一个州县,并且这些州县大多分布在长江沿岸,粮油军资全依赖其水师。战线如此之长,攻到武昌城下已是强弩之末,见江忠源自田家镇兵败后收拢残部驰援,便再次弃守汉阳汉口退至黄州。”

“那江忠源呢,江忠源是不是跟吴大人在一起?”

“刚才说发匪只占了十一个州县,洪秀全和杨秀清显然也意识到包括据守江宁在内的几十万兵马的粮油军资,光靠这十一个州县很难支应,试图经营安徽。皇上自然不能任由发匪在安徽坐大,便命江忠源署理安徽巡抚率其编练的楚勇驰援庐州。”

韩秀峰想想又问道:“崧生兄,您晓不晓得吴大人手下有多少兵?”

伍肇龄虽然做得是清贵的翰林官,但对战局比黄钟音和吉云飞更上心,而且与朝中的几位大臣有私交,不假思索地说:“据我所知江忠源走后,武昌城内拢共只有两千多兵,守城都吃力,更别说出剿了。”

“长毛是担心粮油军资接济不上主动弃守汉口汉阳,主动退守黄州的。长毛势大,吴大人手下兵少,不坚守待援反倒率兵去黄州攻剿,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伍肇龄无奈地说:“志行,这些话也只能在我们跟前说说,出了门就不能说了。”

“为啥不能说?”韩秀峰不解地问。

伍肇龄没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紧盯着他的双眼道:“志行,湖广那边的战事你不晓得,江宁、扬州和上海那边的战事你应该很清楚。粤匪不但占了江宁还分兵北犯,甚至一路杀到了直隶,其它地方的宵小见发匪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无不蠢蠢欲动,河南山东捻匪作乱,松江会党作乱,你说皇上急不急?”

韩秀峰猛然意识到吴文镕为何明明晓得手下没几个兵,这仗十有八九打不赢,却硬着头皮率那点兵去黄州了,原来是皇上命他去的。相比之下,琦善、向荣和许乃钊则精明得多,宁可被骂得狗血喷头,宁可被夺职也不敢轻易强攻。

吴文镕生死未卜,年前去投奔吴文镕的吴文铭估计也凶多吉少,韩秀峰心里特不是滋味儿,正不晓得该说点什么好,黄钟音突然从袖子里掏出一叠“宫门抄”,递给他道:“志行,看看这些,看完你就全明白了。”

“哦,我先看看。”

伍肇龄探头看了一眼,顿时意识到黄钟音的良苦用心。吉云飞也忍不住凑过来,看了几眼突然想起另一个人,不禁回头看向黄钟音,见黄钟音古井不波,又转身看向李品三。

就在李品三被吉云飞看得一头雾水之时,正在看“宫门抄”的韩秀峰是看得胆战心惊。

确切地说这是几份奏折,有湖广总督吴文镕弹劾湖北巡抚崇纶的,也有湖北巡抚崇纶弹劾湖广总督吴文镕的。

吴文镕果然如传说中那般刚正不阿,凡事都据实以陈,在折子里对崇纶丝毫不留情面,不但将发匪兵临城下,武昌城内的文武官员都通宵达旦守在城头,唯有崇纶每到饭点便雷打不动回衙,说是回去吃饭,其实是烟瘾犯了要回去抽大烟等事据实向皇上禀报。而且弹劾崇纶贪生怕死,大敌当前竟打算以出城扎营为由趁机逃命。痛斥完崇纶后,在奏报的结尾处以退为进,称才疏学浅,不懂兵事,恳求致仕。

崇纶究竟是个啥样的人韩秀峰不晓得,但从崇纶上的折子上能看出崇纶一点都不简单,他的折子里没像吴文镕弹劾他那样一开始就说吴文镕如何如何不是,而是把武昌的情形事无巨细地向皇上禀报。

他称发匪围攻武昌时城中人马并不多,但随后援军陆续而至,城内城外已经屯兵一万多。发匪撤军之后,武昌再驻扎这么多守军必空费粮饷。并且发匪主力去了庐州,湖北境内只剩下一些零星小匪,敌弱我强,正是清剿残匪的好时机。

铺垫完之后他才开始弹劾吴文镕,声称他几次与吴文镕商议出兵一事,吴文镕坚持要等曾国藩编练好水师,等贵东道胡林翼率黔勇赶到,再商议出兵攻剿发匪之事。可是等曾国藩和胡林翼,这黄花菜都凉了。

至于他这个巡抚为何不领兵出剿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病了!他说他前阵子因为守城积劳成疾,肝病复发。言外之意,领兵出剿的只能是吴文镕。

韩秀峰早听说只要是督抚同城,那督抚大多不和,却没想到总督巡抚关系竟闹得如此之僵,更没想到上契圣心、下孚众望,堪称文武官员之楷模的吴文镕居然就这么被崇纶给坑了,甚至十有八九已经被崇纶给坑死了!

“志行,现在明白了吗?”黄钟音紧盯着他问。

“明白了,他是满员,皇上自然相信他的一面之词。”韩秀峰五味杂陈地说。

“看来你还是没明白。”黄钟音轻叹口气,凝重地说:“吴大人性格方正,不避人怨,凡事据实以陈。只是他弹劾崇纶的时机不对,京城距武昌千里之遥,皇上一时半会儿间无法辨其真伪,即便查实了又能怎样?要说贪生怕死,像崇纶这样贪生怕死的官多了,杨殿邦、但明伦、刘良驹等人甚至把扬州都拱手相让给了发匪,皇上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永洸兄,您是说……”

“吴大人不该在发匪都杀到直隶那个节骨眼上弹劾崇伦,大敌当前,督抚却窝里斗,皇上会怎么想?吴大人更不该以退为进说啥子要致仕,大敌当前,不思为朝廷分忧竟打算撂挑子,皇上自然不会高兴。”

“吴大人只是那么一说。”

“但有些话是说都不能说的。”黄钟音接过“宫门抄”扔进火盆,看着袅袅升起的烟,又叹道:“其实我也是事后诸葛亮,不过这件事你我都得引以为戒。”

“秀峰受教,谢永洸兄提点!”韩秀峰这才意识到黄钟音的良苦用心,毕竟即将要做的永定河南岸同知虽只是正五品,但到任之后要面对的不只是永定河道吴廷栋一个上官,还有兼顺天府尹的协办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贾桢,工部尚书彭蕴章和直隶总督胜保一样不能得罪,不像在泰州就算闯下天大的祸也有郭沛霖罩着,也不像在上海有乔松年甚至许乃钊关照。

黄钟音刚示意他坐下,吉云飞紧锁着眉头道:“这个崇纶,太可恶了!”

“哼!我看崇纶也得意不了几天。”伍肇龄放下茶杯,冷冷地说:“吴大人是什么人,吴大人爱贤若渴,一发现贤能之人便欣喜若狂,堪称桃李满天下。不但是曾国藩的恩师,对江忠源、胡林翼等人一样有提携之恩,且不说现在只是生死未卜,就算……就算有个三长两短,他的学生们也会帮他老人家报这个仇!”

“崧生兄,实不相瞒,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博文,这应该大快人心,你为何要担心?”

“崧生兄,钱俊臣你应该记得,年前他不但托人捎来几百两银子,还托人捎来一封书信。”

“记得,他在信里说啥了?”

“他好像攀上了崇纶的高枝儿,跟崇纶走得很近,要是逼吴大人率兵出剿的事他也有份儿,吴大人的那些学生就算收拾不了崇纶,收拾他钱俊臣还不是易如反掌。”看着众人若有所思的样子,吉云飞又苦着脸道:“不管咋说他跟我们也是同乡,之前没钱只能坑蒙拐骗,现而今有了点钱倒也没忘了我们这些在京里的同乡。”

“那咋办,总不能是非不分吧!”

“要不这样,我给他去封信,给他提个醒。”

“光提醒有啥用?”李品三下意识问。

吉云飞沉吟道:“他要是能听得进去,能晓得我们的一番良苦用心,那赶紧去湖南跟曾国藩请罪应该还来得及。他要是听不进去,不当回事,那也没办法,反正身为同乡我们也仁至义尽了。”

黄钟音也觉得不能见死不救,微微点点头:“行,就这么办吧。”

他们想到的是钱俊臣,韩秀峰想到的则是另一个人,下意识抬头道:“永洸兄,博文兄,我是不是也应该给吴大人的胞弟吴文锡去封信,也给吴文锡提个醒。”

黄钟音一愣,旋即反应过来。

吴文镕为官清廉,但吴文锡的官声可没他哥哥吴文镕那么好。现而今吴文镕生死未卜,十有八九凶多吉少,墙倒众人推,很难说会不会有借机弹劾,毕竟四川盐茶道那可是个如假包换的肥缺。更重要的是他吴文锡被究办事小,要是因此坏了吴文镕的名声这事就大了。

但黄钟音权衡了一番,还是摇摇头:“志行,这个醒不用你提,你也没法儿提这个醒。人家的官做得好好的,你总不能劝他辞官吧。”

“想想也是,这个醒还真没法儿提,要不让张馆长给他去封信?”

“让张馆长去封信倒是个办法,他这一关能不能过,就看他拿得起能不能放得下了。毕竟这个节骨眼上真要是有人弹劾,曾国藩也好,江忠源也罢,谁都不好出面保他。”

韩秀峰本就没什么架子,彭阳春和永祥都是性格豪爽的武官,荣禄年纪不大却八面玲珑,再加上受人之托要忠人之事的张馆长不断插科打诨,五人围坐在炉子边谈笑风生,堪称一见如故。

正聊得火热,小山东跑进来说湖广道御史黄钟音来了,众人急忙去正厅拜见。见黄钟音神色凝重,彭阳春不敢在会馆久留,寒暄了几句便领着众人告退。

韩秀峰也看出黄钟音应该有什么事,正准备问,敖彤臣和敖册贤兄弟陪着翰林院侍讲学士伍肇龄和翰林院编修李品三到了,吉云飞也从后院儿走了过来。

来的全是自己人,吉云飞顾不上客套,见黄钟音神色凝重,下意识问:“永洸兄,你不说今儿个没空吗,究竟咋了?”

黄钟音等小山东沏好茶走出正厅,才凝重地说:“湖北巡抚崇纶六百里加急奏报,黄州兵败,率兵剿贼的湖广总督吴文镕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志行幸亏没去湖广效力,不然我们这会儿不晓得会急成啥样。”

韩秀峰大吃一惊:“永洸兄,吴大人不是在武昌守城吗,咋率兵去黄州了?”

“武昌之围早解了,”不等黄钟音开口,翰林院侍讲学士伍肇龄便解释道:“粤匪分兵西犯,别看他们一路势如破竹,甚至一口气攻下了汉阳和汉口,但其实只真正占了沿江的十一个州县,并且这些州县大多分布在长江沿岸,粮油军资全依赖其水师。战线如此之长,攻到武昌城下已是强弩之末,见江忠源自田家镇兵败后收拢残部驰援,便再次弃守汉阳汉口退至黄州。”

“那江忠源呢,江忠源是不是跟吴大人在一起?”

“刚才说发匪只占了十一个州县,洪秀全和杨秀清显然也意识到包括据守江宁在内的几十万兵马的粮油军资,光靠这十一个州县很难支应,试图经营安徽。皇上自然不能任由发匪在安徽坐大,便命江忠源署理安徽巡抚率其编练的楚勇驰援庐州。”

韩秀峰想想又问道:“崧生兄,您晓不晓得吴大人手下有多少兵?”

伍肇龄虽然做得是清贵的翰林官,但对战局比黄钟音和吉云飞更上心,而且与朝中的几位大臣有私交,不假思索地说:“据我所知江忠源走后,武昌城内拢共只有两千多兵,守城都吃力,更别说出剿了。”

“长毛是担心粮油军资接济不上主动弃守汉口汉阳,主动退守黄州的。长毛势大,吴大人手下兵少,不坚守待援反倒率兵去黄州攻剿,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伍肇龄无奈地说:“志行,这些话也只能在我们跟前说说,出了门就不能说了。”

“为啥不能说?”韩秀峰不解地问。

伍肇龄没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紧盯着他的双眼道:“志行,湖广那边的战事你不晓得,江宁、扬州和上海那边的战事你应该很清楚。粤匪不但占了江宁还分兵北犯,甚至一路杀到了直隶,其它地方的宵小见发匪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无不蠢蠢欲动,河南山东捻匪作乱,松江会党作乱,你说皇上急不急?”

韩秀峰猛然意识到吴文镕为何明明晓得手下没几个兵,这仗十有八九打不赢,却硬着头皮率那点兵去黄州了,原来是皇上命他去的。相比之下,琦善、向荣和许乃钊则精明得多,宁可被骂得狗血喷头,宁可被夺职也不敢轻易强攻。

吴文镕生死未卜,年前去投奔吴文镕的吴文铭估计也凶多吉少,韩秀峰心里特不是滋味儿,正不晓得该说点什么好,黄钟音突然从袖子里掏出一叠“宫门抄”,递给他道:“志行,看看这些,看完你就全明白了。”

“哦,我先看看。”

伍肇龄探头看了一眼,顿时意识到黄钟音的良苦用心。吉云飞也忍不住凑过来,看了几眼突然想起另一个人,不禁回头看向黄钟音,见黄钟音古井不波,又转身看向李品三。

就在李品三被吉云飞看得一头雾水之时,正在看“宫门抄”的韩秀峰是看得胆战心惊。

确切地说这是几份奏折,有湖广总督吴文镕弹劾湖北巡抚崇纶的,也有湖北巡抚崇纶弹劾湖广总督吴文镕的。

吴文镕果然如传说中那般刚正不阿,凡事都据实以陈,在折子里对崇纶丝毫不留情面,不但将发匪兵临城下,武昌城内的文武官员都通宵达旦守在城头,唯有崇纶每到饭点便雷打不动回衙,说是回去吃饭,其实是烟瘾犯了要回去抽大烟等事据实向皇上禀报。而且弹劾崇纶贪生怕死,大敌当前竟打算以出城扎营为由趁机逃命。痛斥完崇纶后,在奏报的结尾处以退为进,称才疏学浅,不懂兵事,恳求致仕。

崇纶究竟是个啥样的人韩秀峰不晓得,但从崇纶上的折子上能看出崇纶一点都不简单,他的折子里没像吴文镕弹劾他那样一开始就说吴文镕如何如何不是,而是把武昌的情形事无巨细地向皇上禀报。

他称发匪围攻武昌时城中人马并不多,但随后援军陆续而至,城内城外已经屯兵一万多。发匪撤军之后,武昌再驻扎这么多守军必空费粮饷。并且发匪主力去了庐州,湖北境内只剩下一些零星小匪,敌弱我强,正是清剿残匪的好时机。

铺垫完之后他才开始弹劾吴文镕,声称他几次与吴文镕商议出兵一事,吴文镕坚持要等曾国藩编练好水师,等贵东道胡林翼率黔勇赶到,再商议出兵攻剿发匪之事。可是等曾国藩和胡林翼,这黄花菜都凉了。

至于他这个巡抚为何不领兵出剿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病了!他说他前阵子因为守城积劳成疾,肝病复发。言外之意,领兵出剿的只能是吴文镕。

韩秀峰早听说只要是督抚同城,那督抚大多不和,却没想到总督巡抚关系竟闹得如此之僵,更没想到上契圣心、下孚众望,堪称文武官员之楷模的吴文镕居然就这么被崇纶给坑了,甚至十有八九已经被崇纶给坑死了!

“志行,现在明白了吗?”黄钟音紧盯着他问。

“明白了,他是满员,皇上自然相信他的一面之词。”韩秀峰五味杂陈地说。

“看来你还是没明白。”黄钟音轻叹口气,凝重地说:“吴大人性格方正,不避人怨,凡事据实以陈。只是他弹劾崇纶的时机不对,京城距武昌千里之遥,皇上一时半会儿间无法辨其真伪,即便查实了又能怎样?要说贪生怕死,像崇纶这样贪生怕死的官多了,杨殿邦、但明伦、刘良驹等人甚至把扬州都拱手相让给了发匪,皇上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永洸兄,您是说……”

“吴大人不该在发匪都杀到直隶那个节骨眼上弹劾崇伦,大敌当前,督抚却窝里斗,皇上会怎么想?吴大人更不该以退为进说啥子要致仕,大敌当前,不思为朝廷分忧竟打算撂挑子,皇上自然不会高兴。”

“吴大人只是那么一说。”

“但有些话是说都不能说的。”黄钟音接过“宫门抄”扔进火盆,看着袅袅升起的烟,又叹道:“其实我也是事后诸葛亮,不过这件事你我都得引以为戒。”

“秀峰受教,谢永洸兄提点!”韩秀峰这才意识到黄钟音的良苦用心,毕竟即将要做的永定河南岸同知虽只是正五品,但到任之后要面对的不只是永定河道吴廷栋一个上官,还有兼顺天府尹的协办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贾桢,工部尚书彭蕴章和直隶总督胜保一样不能得罪,不像在泰州就算闯下天大的祸也有郭沛霖罩着,也不像在上海有乔松年甚至许乃钊关照。

黄钟音刚示意他坐下,吉云飞紧锁着眉头道:“这个崇纶,太可恶了!”

“哼!我看崇纶也得意不了几天。”伍肇龄放下茶杯,冷冷地说:“吴大人是什么人,吴大人爱贤若渴,一发现贤能之人便欣喜若狂,堪称桃李满天下。不但是曾国藩的恩师,对江忠源、胡林翼等人一样有提携之恩,且不说现在只是生死未卜,就算……就算有个三长两短,他的学生们也会帮他老人家报这个仇!”

“崧生兄,实不相瞒,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博文,这应该大快人心,你为何要担心?”

“崧生兄,钱俊臣你应该记得,年前他不但托人捎来几百两银子,还托人捎来一封书信。”

“记得,他在信里说啥了?”

“他好像攀上了崇纶的高枝儿,跟崇纶走得很近,要是逼吴大人率兵出剿的事他也有份儿,吴大人的那些学生就算收拾不了崇纶,收拾他钱俊臣还不是易如反掌。”看着众人若有所思的样子,吉云飞又苦着脸道:“不管咋说他跟我们也是同乡,之前没钱只能坑蒙拐骗,现而今有了点钱倒也没忘了我们这些在京里的同乡。”

“那咋办,总不能是非不分吧!”

“要不这样,我给他去封信,给他提个醒。”

“光提醒有啥用?”李品三下意识问。

吉云飞沉吟道:“他要是能听得进去,能晓得我们的一番良苦用心,那赶紧去湖南跟曾国藩请罪应该还来得及。他要是听不进去,不当回事,那也没办法,反正身为同乡我们也仁至义尽了。”

黄钟音也觉得不能见死不救,微微点点头:“行,就这么办吧。”

他们想到的是钱俊臣,韩秀峰想到的则是另一个人,下意识抬头道:“永洸兄,博文兄,我是不是也应该给吴大人的胞弟吴文锡去封信,也给吴文锡提个醒。”

黄钟音一愣,旋即反应过来。

吴文镕为官清廉,但吴文锡的官声可没他哥哥吴文镕那么好。现而今吴文镕生死未卜,十有八九凶多吉少,墙倒众人推,很难说会不会有借机弹劾,毕竟四川盐茶道那可是个如假包换的肥缺。更重要的是他吴文锡被究办事小,要是因此坏了吴文镕的名声这事就大了。

但黄钟音权衡了一番,还是摇摇头:“志行,这个醒不用你提,你也没法儿提这个醒。人家的官做得好好的,你总不能劝他辞官吧。”

“想想也是,这个醒还真没法儿提,要不让张馆长给他去封信?”

“让张馆长去封信倒是个办法,他这一关能不能过,就看他拿得起能不能放得下了。毕竟这个节骨眼上真要是有人弹劾,曾国藩也好,江忠源也罢,谁都不好出面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