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

作者:石头与水

赵长卿觉着,可能人生下来真的是不一样的。

投胎好坏且不论,人与人之间的资质也有不同。如小梨花儿,生就伶俐聪明。

在梨子成熟的季节,赵长卿收到小梨花儿送的一篮梨子。梨子并不大,看得出已经擦洗过,所以个个干净漂亮,连盛放梨子的柳条篮子都编的精致漂亮。

小梨花儿比上回来的时候要大方的多,像模像样的对着赵老太太一福,小梨花儿道,“老太太,我来找卿妹妹玩儿。家里的梨子熟了,今年雨水少,梨子长的不是很大,却甜的很,我娘说叫我送些来给老太太、卿姐儿尝尝。”

赵老太太笑,“好,跟你娘说,谢她惦记着。”又问起杏嫂子与小梨花儿两个弟弟可好。

小梨花儿笑吟吟的说了,口齿清晰伶俐。

赵长卿问,“梨花儿姐,篮子是你自己编的吗?真好看,在外头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篮子。”

小梨花儿笑,“我跟我娘现在编了篮子、筐子给杂货铺寄卖,家里多的是。这个篮子是我随手编的,用来装果子最好不过。卿姐儿,你要喜欢,什么时候去我家瞧瞧,花样多的很。”

“好啊。”赵长卿笑,“祖母,我跟梨花儿姐去我屋里玩儿。”

“去吧。”赵老太太一向觉着赵长卿没什么朋友,性子也不如寻常孩子活泼,成天念书有什么意思,正巴不得她去玩儿,又叫柳儿拿点心给她们吃。

赵长卿道,“把梨花儿姐带来的梨子洗一盘子。”

小梨花儿喜欢到赵家来,她喜欢这家人的和气和睦,她也喜欢白白嫩嫩的赵长卿。赵长卿跟那些家里有两个臭钱就看不起人的小孩儿不一样,小梨花儿能感觉到赵长卿从没有看不起她。同样,小梨花儿家里活忙,也是个没什么朋友的人,两个都没什么朋友的人到一处,很快就成为了不错的朋友。

小梨花儿说起她编柳篮子的趣事,道,“开始不懂,杂货铺出料,我出工,这么大一个篮子才给我五个铜板,我还傻高兴。”小梨花儿比划着,咬一口点心道,“后来我悄悄打听了,别人起码都是八个铜板,气得我找到老板讲了回理,他才给我八个铜板一个。就是可惜以前编的那些篮子他不肯找补我钱了。”

赵长卿道,“吃一回亏,就长了教训。你该多去别的杂货铺去揽些活儿回来,看哪家给的价钱高。等手艺练出来,价钱自然就上来了。”

小梨花儿挑着眉毛笑,冲赵长卿伸出三根手指,得意的说,“现在我跟娘给三个铺子供活儿。以前不知道怎么挣钱,还有我那死鬼爹天天作耗败家,家里蹩的很。如今虽挣的不多,你不知道挣钱的感觉,长卿。”小梨花儿说的满脸是笑,漂亮的眼睛亮的逼人。

“什么感觉?”

小梨花儿想了想,道,“就好像以前我出门看到外头卖烧饼点心的,那会儿只有流口水的份儿。现在再看到了,就能算一算,什么时候能拿了钱去买来吃。”

赵长卿直笑,“可见人还是要有本事,有一技之长,就心里有底,什么时候都不用怕了。”

“是啊。”小梨花儿深觉赵长卿说的有理,她羡慕道,“念书的人就是不一样,看你说话,一套一套的。”

“念书有什么,简单的很。倒是你,现在就有本事挣钱,才叫人羡慕。”赵长卿拉着小梨花儿到她的小书桌前,掀开砚台,铺开一张纸,醮笔写了“赵梨花”三个字,道,“梨花儿姐,这就是你的名子。”

小梨花儿看的都忘了继续吃点心,瞪着眼睛问,“这就是我的名子?梨花?”

“嗯,这是赵字,这个念梨,这个念花。”赵长卿指给小梨花儿看。

手指儿放上去小心翼翼的摸了摸,小梨花儿有些激动,催促道,“卿妹妹,你再写写我弟弟的名子,我弟弟叫梨子,小弟弟叫梨果。”

赵长卿又写给小梨花儿看,小梨花儿端量许久,说,“卿妹妹,你把这张纸送给我吧。一会儿我拿回去给我娘瞧瞧,也叫我弟弟认认自己的名子。”

“行啊。”赵长卿将笔放下,笑,“你要是想学认字,只管跟我说。这也没什么难的,反正咱们又不用考功名,认些字,像梨花儿姐,以后记账也方便。”

小梨花儿先是呆了呆,皱眉思量片刻,方眼睛一亮,拊掌一击道,“是妹妹说的这个理,不说记账方便,梨子比妹妹还长一岁,正好我学了也能回去教教他。妹妹把这张纸送我,我回去瞧着,就先学学自己的名字。等把名字记住了,我再来找妹妹学别的字,可好?”

赵长卿笑,“反正我天天在家也没别的事,姐姐尽管来。”

小梨花儿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她一把将手里的半块点心塞嘴里去,猛然抱起赵长卿转了两圈儿,使劲儿蹭蹭赵长卿圆润的脸庞,抓起写满他们姐弟三人名子的宣纸,一句话没说,就一阵风跑回了家。

柳儿都给小梨花儿吓了一跳,生怕把赵长卿吓着,忙唤了一声,“姑娘?”

赵长卿一笑,“我没事。”

“梨花儿姑娘也是,平日里瞧着挺稳重,怎么突然疯疯颠颠的。”柳儿嘀咕着给赵长卿抚平被小梨花儿抱皱的衣裙。

赵长卿笑道,“你难道没看出来梨花儿姐是高兴的。”

“那也是啊,女孩子要像姑娘这样稳重大方才好。”柳儿现在多是陪伴赵长卿,一颗心自然是偏着赵长卿的。

赵长卿歪头看柳儿一眼,道,“女孩子要像梨花儿姐这样自强自立才好。”

“姑娘就是待人太好。”柳儿问,“姑娘要习字吗?”

“下午再写。”

柳儿便将笔墨收了起来。

赵长卿出去找老太太说话,赵老太太笑,“正说呢,怎么小梨花儿蹬蹬蹬的跑了?你们拌嘴了?”

赵长卿笑,“怎么会?”就把写梨花儿名子的事说了,又说小梨花儿他们现在编篮子挣钱的事。

赵老太太点头,摸摸赵长卿的头,温声道,“梨花儿这丫头真是能干。难得你们合了脾气,好好相处。”

赵长卿应了,又央着老太太教她念了一页书,凌氏过来商量事情,赵长卿合上书与凌氏打声招呼,“母亲来了。”

已是九月,凌氏肚子微微显怀,好在如今天气转凉,甚是舒服,即使怀孕,过了孕吐期,凌氏已经滋养的微见圆润。赵长卿向来不喜欢去主院,凌氏怀孕后懒得动弹,赵老太太并不是刻薄性子,便随凌氏在自己院里用饭。不知不觉,母女二人竟是几日未见。这会儿,凌氏见了赵长卿也颇有些新鲜景儿,笑道,“又缠着你祖母念书了?笔墨纸张可还够用?”

“都够的。”

凌氏点点头,转而问侯赵老太太早饭用的可好,先聊了几句家常。凌氏方道,“媳妇想到一事,算着下个月就是外祖母的寿辰,我思量着寿礼要开始料理了,不知母亲是什么意思?媳妇好安排预备。”

这里说的外祖母是赵勇的外祖母,赵老太太的嫡母——朱家的老祖宗——朱老太太。朱家在边城是颇具名望,按理这样的人家,哪怕赵老太太是庶女,也不该嫁到小军户的赵家才是。这说起来,真是话长了。首先,得先人朱家的败落说起。

这位朱家的老祖宗朱老太太就很不幸的经历了朱家败落的过程,朱家败落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朱老太太前世不修,嫁了个败家子的丈夫——朱老太爷。万幸的是朱老太太能干,不管如何艰难,到底没叫朱老太爷将产业完全败光,更兼朱老太太非但人争气,肚皮也争气,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还个个都考出功名来。如今长子正在朝中任正三品户部侍郎,端得高官。

朱老太爷废柴一个,眼瞅着家业没落,结果硬是有运道,三个儿子顶起朱家的天,将家业打理的较先前更上一层楼。于是,朱老太爷很狗屎运的继续着废柴浪荡的人生旅程。

奇怪的是,朱家这样的门楣,何况儿孙并非不孝之人。按理朱老太太再怎么也不该住老家,很该与儿孙同住,得享天伦。结果,朱老太太反是坚守边城老家,与守家业的庶子住在一处。

这其中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其原因依然在朱老太爷身上。

与朱老太太的强势能干不同,朱老太爷少时纨绔,长大败家,若不是朱老太爷有个慧眼识珠的妈给他相了朱老太太这个媳妇,现在朱家说不得在哪儿个茅坑呢?

朱老太爷一直就是个糊涂人,糊涂了大半辈子,年轻时靠媳妇,等到年老,媳妇不行了,儿子顶上来,他就开始靠儿子。儿子出息后,一早就打发可靠管事来接二老去帝都就近孝顺。朱老太太犹豫一二,朱老太爷却是等不及,他早想看看帝都城的风光,于是整日在家撺掇老太太。老太太心里牵挂儿孙,便同老太爷一道去了。结果朱老太爷真是天生的惹祸精,一把年纪还在帝都搞出些个花红柳绿的名声,简直丢尽脸面。夫妻这些年朱老太太早把老太爷看透,若是朱老太爷丢的自己的脸,朱老太太眉毛都不会皱一下,反正在她眼里,老东西早便没脸了。但,这是帝都城,不能给儿子帮忙倒罢了,难道还要扯儿子后腿?

朱老太太寻思两日,当即立断的拖着老太爷回了老家边城。自此便把老太爷紧紧拘在边城,只要不拖累儿子,随老东西花红柳绿去!

要说朱老太爷,对朱家唯一的贡献就是生儿育女了。

朱老太爷是家中独子,三代单传,人丁单薄。但,经朱老太爷多年勤耕雨露,嫡庶子女加起来有十几口子,别的且不说,人丁足够兴旺了。

朱老太太这个嫡母做的有多心烦,可想而知。

朱老太爷不计成本的生孩子,当年朱家正处没落,尚未中兴,故此如赵老太太这等庶女出身,嫁到赵家这等小军户之家也不算稀奇,难得的是朱老太太这个嫡母不算刻薄,庶子庶女的娶妻嫁人,总有一份聘礼嫁妆。

不过,若说感情,也就那样了。

原本赵老太太同嫡母的关系只是寻常,奈何赵老太太命不大好,年纪轻轻守了寡,一个人带着儿子过活,不得不倚靠娘家。来往的多了,反是处出几分感情。就是现在,赵老太太也时不时的带着赵长卿去朱家看望嫡母。

朱老太太眼瞅着快七十的人了,赵老太太道,“母亲说了不大办,我缝了一身衣裳,这会儿瓜果丰盈,咱们也有果园,你收拾些上好的瓜果存在窖里,到时一并装好送去。一家子过去磕个头就是了。”

凌氏笑应,道,“外祖母性喜清净,不爱排场。倒是我娘家侄儿在外祖母家族学附学,也想着趁外祖母大寿时尽一份心,母亲看合适不?”

赵老太太道,“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的。既有这份心,过去就是。”

凌氏笑,“行,那我先让人去挑果子。”

“去吧,叫丫头们去干就行了,你有身子,别累着。”

凌氏自然的将手放在小腹上,笑,“母亲尽管放心,我不是头一遭有身子,这孩子乖巧的很,并不大闹腾。如今先安排下去,样样齐备,省得临到头慌手乱脚。铺子里有些新料子到,我让人拿了几匹新鲜的回来,想着咱们一家四口都裁上一身新衣,到时给外祖母贺寿时穿,也体面。”

赵老太太笑,“你们做就行了,我衣裳有的是。”

凌氏笑劝,“哪里还差母亲这身衣裳,纵使母亲有,也是以前做的了。断没有儿孙皆裁新衣,独落下母亲的道理。若母亲不肯,我们这新衣裁了也没脸上身呢。”

赵老太太笑,“好,就依你。”

凌氏又说笑几句,方起身告辞。

待凌氏走后,赵长卿道,“祖母,既然要给曾外祖母送果子,咱家有没有装果子的篮子?要是没有,不如去小梨花儿家买几个?小梨花儿编的篮子多好看,到时整整齐齐的摆上,也显得体面。”送人东西,包装也很重要,买椟还珠就是最好的例子。

赵老太太笑,“这个我倒没想,小梨花儿手艺是不错,你去问问你母亲。反正小梨花儿正做这个,以后若家里有用的地方,找他家就是。既便宜,又是邻居,也算照顾她生意了。”

赵长卿不爱跟凌氏打交道,不过,想了想,她还是应了。

赵老太太摸摸孙女的头,她人老,还不至于糊涂,赵长卿与凌氏的生疏,赵老太太看得出来。赵老太太生母早逝,总觉着,与自己的母亲生疏,是人生莫大的遗憾。

人老了,性子便柔软。何况,赵老太太从来不是暴烈之人。赵长卿素有主见,赵老太太索性慢慢点拨于她,待得母女二人接触的多了,或者能培养出些许感情来。

赵长卿觉着,可能人生下来真的是不一样的。

投胎好坏且不论,人与人之间的资质也有不同。如小梨花儿,生就伶俐聪明。

在梨子成熟的季节,赵长卿收到小梨花儿送的一篮梨子。梨子并不大,看得出已经擦洗过,所以个个干净漂亮,连盛放梨子的柳条篮子都编的精致漂亮。

小梨花儿比上回来的时候要大方的多,像模像样的对着赵老太太一福,小梨花儿道,“老太太,我来找卿妹妹玩儿。家里的梨子熟了,今年雨水少,梨子长的不是很大,却甜的很,我娘说叫我送些来给老太太、卿姐儿尝尝。”

赵老太太笑,“好,跟你娘说,谢她惦记着。”又问起杏嫂子与小梨花儿两个弟弟可好。

小梨花儿笑吟吟的说了,口齿清晰伶俐。

赵长卿问,“梨花儿姐,篮子是你自己编的吗?真好看,在外头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篮子。”

小梨花儿笑,“我跟我娘现在编了篮子、筐子给杂货铺寄卖,家里多的是。这个篮子是我随手编的,用来装果子最好不过。卿姐儿,你要喜欢,什么时候去我家瞧瞧,花样多的很。”

“好啊。”赵长卿笑,“祖母,我跟梨花儿姐去我屋里玩儿。”

“去吧。”赵老太太一向觉着赵长卿没什么朋友,性子也不如寻常孩子活泼,成天念书有什么意思,正巴不得她去玩儿,又叫柳儿拿点心给她们吃。

赵长卿道,“把梨花儿姐带来的梨子洗一盘子。”

小梨花儿喜欢到赵家来,她喜欢这家人的和气和睦,她也喜欢白白嫩嫩的赵长卿。赵长卿跟那些家里有两个臭钱就看不起人的小孩儿不一样,小梨花儿能感觉到赵长卿从没有看不起她。同样,小梨花儿家里活忙,也是个没什么朋友的人,两个都没什么朋友的人到一处,很快就成为了不错的朋友。

小梨花儿说起她编柳篮子的趣事,道,“开始不懂,杂货铺出料,我出工,这么大一个篮子才给我五个铜板,我还傻高兴。”小梨花儿比划着,咬一口点心道,“后来我悄悄打听了,别人起码都是八个铜板,气得我找到老板讲了回理,他才给我八个铜板一个。就是可惜以前编的那些篮子他不肯找补我钱了。”

赵长卿道,“吃一回亏,就长了教训。你该多去别的杂货铺去揽些活儿回来,看哪家给的价钱高。等手艺练出来,价钱自然就上来了。”

小梨花儿挑着眉毛笑,冲赵长卿伸出三根手指,得意的说,“现在我跟娘给三个铺子供活儿。以前不知道怎么挣钱,还有我那死鬼爹天天作耗败家,家里蹩的很。如今虽挣的不多,你不知道挣钱的感觉,长卿。”小梨花儿说的满脸是笑,漂亮的眼睛亮的逼人。

“什么感觉?”

小梨花儿想了想,道,“就好像以前我出门看到外头卖烧饼点心的,那会儿只有流口水的份儿。现在再看到了,就能算一算,什么时候能拿了钱去买来吃。”

赵长卿直笑,“可见人还是要有本事,有一技之长,就心里有底,什么时候都不用怕了。”

“是啊。”小梨花儿深觉赵长卿说的有理,她羡慕道,“念书的人就是不一样,看你说话,一套一套的。”

“念书有什么,简单的很。倒是你,现在就有本事挣钱,才叫人羡慕。”赵长卿拉着小梨花儿到她的小书桌前,掀开砚台,铺开一张纸,醮笔写了“赵梨花”三个字,道,“梨花儿姐,这就是你的名子。”

小梨花儿看的都忘了继续吃点心,瞪着眼睛问,“这就是我的名子?梨花?”

“嗯,这是赵字,这个念梨,这个念花。”赵长卿指给小梨花儿看。

手指儿放上去小心翼翼的摸了摸,小梨花儿有些激动,催促道,“卿妹妹,你再写写我弟弟的名子,我弟弟叫梨子,小弟弟叫梨果。”

赵长卿又写给小梨花儿看,小梨花儿端量许久,说,“卿妹妹,你把这张纸送给我吧。一会儿我拿回去给我娘瞧瞧,也叫我弟弟认认自己的名子。”

“行啊。”赵长卿将笔放下,笑,“你要是想学认字,只管跟我说。这也没什么难的,反正咱们又不用考功名,认些字,像梨花儿姐,以后记账也方便。”

小梨花儿先是呆了呆,皱眉思量片刻,方眼睛一亮,拊掌一击道,“是妹妹说的这个理,不说记账方便,梨子比妹妹还长一岁,正好我学了也能回去教教他。妹妹把这张纸送我,我回去瞧着,就先学学自己的名字。等把名字记住了,我再来找妹妹学别的字,可好?”

赵长卿笑,“反正我天天在家也没别的事,姐姐尽管来。”

小梨花儿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她一把将手里的半块点心塞嘴里去,猛然抱起赵长卿转了两圈儿,使劲儿蹭蹭赵长卿圆润的脸庞,抓起写满他们姐弟三人名子的宣纸,一句话没说,就一阵风跑回了家。

柳儿都给小梨花儿吓了一跳,生怕把赵长卿吓着,忙唤了一声,“姑娘?”

赵长卿一笑,“我没事。”

“梨花儿姑娘也是,平日里瞧着挺稳重,怎么突然疯疯颠颠的。”柳儿嘀咕着给赵长卿抚平被小梨花儿抱皱的衣裙。

赵长卿笑道,“你难道没看出来梨花儿姐是高兴的。”

“那也是啊,女孩子要像姑娘这样稳重大方才好。”柳儿现在多是陪伴赵长卿,一颗心自然是偏着赵长卿的。

赵长卿歪头看柳儿一眼,道,“女孩子要像梨花儿姐这样自强自立才好。”

“姑娘就是待人太好。”柳儿问,“姑娘要习字吗?”

“下午再写。”

柳儿便将笔墨收了起来。

赵长卿出去找老太太说话,赵老太太笑,“正说呢,怎么小梨花儿蹬蹬蹬的跑了?你们拌嘴了?”

赵长卿笑,“怎么会?”就把写梨花儿名子的事说了,又说小梨花儿他们现在编篮子挣钱的事。

赵老太太点头,摸摸赵长卿的头,温声道,“梨花儿这丫头真是能干。难得你们合了脾气,好好相处。”

赵长卿应了,又央着老太太教她念了一页书,凌氏过来商量事情,赵长卿合上书与凌氏打声招呼,“母亲来了。”

已是九月,凌氏肚子微微显怀,好在如今天气转凉,甚是舒服,即使怀孕,过了孕吐期,凌氏已经滋养的微见圆润。赵长卿向来不喜欢去主院,凌氏怀孕后懒得动弹,赵老太太并不是刻薄性子,便随凌氏在自己院里用饭。不知不觉,母女二人竟是几日未见。这会儿,凌氏见了赵长卿也颇有些新鲜景儿,笑道,“又缠着你祖母念书了?笔墨纸张可还够用?”

“都够的。”

凌氏点点头,转而问侯赵老太太早饭用的可好,先聊了几句家常。凌氏方道,“媳妇想到一事,算着下个月就是外祖母的寿辰,我思量着寿礼要开始料理了,不知母亲是什么意思?媳妇好安排预备。”

这里说的外祖母是赵勇的外祖母,赵老太太的嫡母——朱家的老祖宗——朱老太太。朱家在边城是颇具名望,按理这样的人家,哪怕赵老太太是庶女,也不该嫁到小军户的赵家才是。这说起来,真是话长了。首先,得先人朱家的败落说起。

这位朱家的老祖宗朱老太太就很不幸的经历了朱家败落的过程,朱家败落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朱老太太前世不修,嫁了个败家子的丈夫——朱老太爷。万幸的是朱老太太能干,不管如何艰难,到底没叫朱老太爷将产业完全败光,更兼朱老太太非但人争气,肚皮也争气,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还个个都考出功名来。如今长子正在朝中任正三品户部侍郎,端得高官。

朱老太爷废柴一个,眼瞅着家业没落,结果硬是有运道,三个儿子顶起朱家的天,将家业打理的较先前更上一层楼。于是,朱老太爷很狗屎运的继续着废柴浪荡的人生旅程。

奇怪的是,朱家这样的门楣,何况儿孙并非不孝之人。按理朱老太太再怎么也不该住老家,很该与儿孙同住,得享天伦。结果,朱老太太反是坚守边城老家,与守家业的庶子住在一处。

这其中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其原因依然在朱老太爷身上。

与朱老太太的强势能干不同,朱老太爷少时纨绔,长大败家,若不是朱老太爷有个慧眼识珠的妈给他相了朱老太太这个媳妇,现在朱家说不得在哪儿个茅坑呢?

朱老太爷一直就是个糊涂人,糊涂了大半辈子,年轻时靠媳妇,等到年老,媳妇不行了,儿子顶上来,他就开始靠儿子。儿子出息后,一早就打发可靠管事来接二老去帝都就近孝顺。朱老太太犹豫一二,朱老太爷却是等不及,他早想看看帝都城的风光,于是整日在家撺掇老太太。老太太心里牵挂儿孙,便同老太爷一道去了。结果朱老太爷真是天生的惹祸精,一把年纪还在帝都搞出些个花红柳绿的名声,简直丢尽脸面。夫妻这些年朱老太太早把老太爷看透,若是朱老太爷丢的自己的脸,朱老太太眉毛都不会皱一下,反正在她眼里,老东西早便没脸了。但,这是帝都城,不能给儿子帮忙倒罢了,难道还要扯儿子后腿?

朱老太太寻思两日,当即立断的拖着老太爷回了老家边城。自此便把老太爷紧紧拘在边城,只要不拖累儿子,随老东西花红柳绿去!

要说朱老太爷,对朱家唯一的贡献就是生儿育女了。

朱老太爷是家中独子,三代单传,人丁单薄。但,经朱老太爷多年勤耕雨露,嫡庶子女加起来有十几口子,别的且不说,人丁足够兴旺了。

朱老太太这个嫡母做的有多心烦,可想而知。

朱老太爷不计成本的生孩子,当年朱家正处没落,尚未中兴,故此如赵老太太这等庶女出身,嫁到赵家这等小军户之家也不算稀奇,难得的是朱老太太这个嫡母不算刻薄,庶子庶女的娶妻嫁人,总有一份聘礼嫁妆。

不过,若说感情,也就那样了。

原本赵老太太同嫡母的关系只是寻常,奈何赵老太太命不大好,年纪轻轻守了寡,一个人带着儿子过活,不得不倚靠娘家。来往的多了,反是处出几分感情。就是现在,赵老太太也时不时的带着赵长卿去朱家看望嫡母。

朱老太太眼瞅着快七十的人了,赵老太太道,“母亲说了不大办,我缝了一身衣裳,这会儿瓜果丰盈,咱们也有果园,你收拾些上好的瓜果存在窖里,到时一并装好送去。一家子过去磕个头就是了。”

凌氏笑应,道,“外祖母性喜清净,不爱排场。倒是我娘家侄儿在外祖母家族学附学,也想着趁外祖母大寿时尽一份心,母亲看合适不?”

赵老太太道,“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的。既有这份心,过去就是。”

凌氏笑,“行,那我先让人去挑果子。”

“去吧,叫丫头们去干就行了,你有身子,别累着。”

凌氏自然的将手放在小腹上,笑,“母亲尽管放心,我不是头一遭有身子,这孩子乖巧的很,并不大闹腾。如今先安排下去,样样齐备,省得临到头慌手乱脚。铺子里有些新料子到,我让人拿了几匹新鲜的回来,想着咱们一家四口都裁上一身新衣,到时给外祖母贺寿时穿,也体面。”

赵老太太笑,“你们做就行了,我衣裳有的是。”

凌氏笑劝,“哪里还差母亲这身衣裳,纵使母亲有,也是以前做的了。断没有儿孙皆裁新衣,独落下母亲的道理。若母亲不肯,我们这新衣裁了也没脸上身呢。”

赵老太太笑,“好,就依你。”

凌氏又说笑几句,方起身告辞。

待凌氏走后,赵长卿道,“祖母,既然要给曾外祖母送果子,咱家有没有装果子的篮子?要是没有,不如去小梨花儿家买几个?小梨花儿编的篮子多好看,到时整整齐齐的摆上,也显得体面。”送人东西,包装也很重要,买椟还珠就是最好的例子。

赵老太太笑,“这个我倒没想,小梨花儿手艺是不错,你去问问你母亲。反正小梨花儿正做这个,以后若家里有用的地方,找他家就是。既便宜,又是邻居,也算照顾她生意了。”

赵长卿不爱跟凌氏打交道,不过,想了想,她还是应了。

赵老太太摸摸孙女的头,她人老,还不至于糊涂,赵长卿与凌氏的生疏,赵老太太看得出来。赵老太太生母早逝,总觉着,与自己的母亲生疏,是人生莫大的遗憾。

人老了,性子便柔软。何况,赵老太太从来不是暴烈之人。赵长卿素有主见,赵老太太索性慢慢点拨于她,待得母女二人接触的多了,或者能培养出些许感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