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用来点燃开花榴弹的都是一根火药捻子,有些类似于后世的鞭炮上的引信,可靠性一般。
而这一次,宁中根据火药的等速燃烧原理,将火药填入一根锥形木管里面,点燃后火药在木管里面匀速燃烧,既减少了投掷过程中引信熄灭的可能性,又可以在基本上保证一定长度的引信燃烧完所需要的时间大致相同。
这样一来,在使用苏州炮发射榴弹的时候,就可以先测定榴弹从发射到落地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这个时间来选择相应的长度的引信。
严格来说,宁中也并没有彻底解决引信的问题,不过经过他的改进后,如今的引信的可靠性已经大幅提高。
在用苏州炮进行实际实验时,发射一百次中有八十多次都成功引爆了,而且引爆的时间卡得比较好,一般都是触地后一到两秒内爆炸。
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改进了,事实上即便后世工业化时代制造的那些炸弹的引信可靠性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更何况这个时代。
不过这种引信制造起来却有些麻烦,加上是最近才发明出来,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制造和储备。
所以杨渥在广陵又停留了几天,为了骚扰和迷惑梁军,他又派出少量军队去增援庐州,不过尽量避免直接交战,以防被梁军看破了虚实。
等到十月中旬,引信和榴弹都储备足够了后,杨渥才率领六万大军从广陵出发,同时还携带了一千多枚刚刚赶制出来的新式开花弹以及三十架特制的苏州炮。
至于广陵的大小事务,就只能交给隐居多日的杨行密来打理。
濠州城外。
与光州那边两军一直对峙,没有发生交战不同,同样与朱全忠的本部军队忙着四处打劫不同,濠州这边的梁军却实实在在的和淮南军打了几次硬仗。
从兵力上说,自然是梁军占有优势,不过淮南军虽然兵力少,但在实际交战的过程中却并没有落在下风。
这是因为淮南军的统兵将领右武骧军都督张训虽然年纪已有五十多岁,但打起仗来却是骁勇依旧。
十几天前,当康怀贞率军抵达濠州时,张训便召集部将说,敌军大举来攻,必须先挫其锐气,然后才能坚守。
所以当天他便率领大军出城与康怀贞大战了一场,张训亲自率领三千精兵向梁军发起猛攻,打得梁军险些招架不住。
不过康怀贞毕竟是梁军名将,加上梁军的兵力占据优势,所以双方一场大战后最后以梁军吃了个小亏告终。
这一战之后,果然如同张训预料的那样,梁军锐气受挫,于是后撤十里,选了一个易守难攻之地安下东西两处营寨以成掎角之势,同时又分出一部分兵力把守渡口以保证退路的安全。
在那之后,两方大军又多次发生交战,有时候是淮南军主动挑战,有时候却是梁军到濠州城外骂阵,不过大部分交战都是以平手告终;只有一次张训设下伏兵,引诱梁军来攻,等到梁军到时,伏兵尽起,大败梁军。
最后梁军返回营地时,共损失了近两千人,结果梁军士气低迷,开始坚守营寨不与淮南军交战。
当然,双方小规模的交战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康怀贞虽然不再与淮南军交战,但也不会轻易放弃用小规模部队骚扰淮南军,同时也是保证他与朱全忠本部的联系不被截断。
梁军大营中,康怀贞看着从朱全忠那边发过来的军令,不由感到头痛。
这一次南下攻打淮南,他一开始就不怎么看好,因为淮南沿着淮河设立的坚固防线已经经营了十年了,不仅防守兵力充足,而且淮南上下人心稳固,根本不是李振说的许多将领都对杨渥心怀不满。
当初出兵时,李振说什么淮南正处在杨行密已经死去,杨渥刚刚接位的时候,必然人心惶惶,此时趁机讨伐一定能取得成功。
然而刚刚南下不久,尚未渡过淮河,便传来新的消息说杨行密最近在广陵的一次宴会上已经公开露面了;杨行密既然还没死,淮南的将领自然不可能像李振说的那样人心不稳,或者对杨渥暗中有所不满。
不过那时候大军已经到淮河边上了,自然不可能就因为这么一个消息就退回去,所以梁军还是按照计划渡河了。
不过刚渡河不久,康怀贞就感觉很不妙,因为淮南的水军根本就没有对他们的渡河行动发起干扰。
濠州这边的水流情况和朱全忠渡河的地方可不同,朱全忠渡河的地方位于淮河上游,那里水流较浅,不利于淮南水军的发挥,甚至许多地方步兵都能直接涉水过河;而濠州这边则不同,颍水在寿州境内流入淮河之中,使得淮河的水流量比上游增大许多,不仅河面更宽,而且河水也更深。
所以濠州这边不仅不可能涉水过河,而且还十分方便淮南军的水军发挥;当初康怀贞便反对过在这里渡河,不仅渡河时容易被敌军水军所趁,渡河之后也容易被淮南军水军截断后路。
不过李振却认为三路渡河并没有什么问题,即便淮南军截断了濠州这边的后路,他们也能去寿州与朱全忠主力汇合,从那里渡河北上。
康怀贞无奈之下只能下令渡河,结果却是淮南随时根本没有出现,既没有阻止他们渡河,也没有在这之后用水军来打击他们的后勤线。
轻易的渡过淮河后,部将们纷纷表示淮南军一定是胆怯畏战的缘故,所以没有派出水军拦截他们,但康怀贞的心中却不这么认为。
他曾经担任过宿州刺史多年,与淮南军打过很多交道,他可不认为这是淮南军畏战的缘故,敌军放任他们轻易渡河,一定是有信心在淮河以南击败甚至消灭他们!
结果,接下来的战斗就证实了这一点,像那张训,这都五十多岁的人了,打起仗来还这么勇猛,甚至亲自带兵冲杀,这像是畏敌怯战的样子吗?
战事不利,康怀贞很快便派人给朱全忠送信,请求尽快结束这次南征,在淮南主力来到之前就退回去,反正如今也抢掠了不少人口资源,而要攻破淮河防线又显然又不可能,还不如尽早回去。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之前杨渥用少量疑兵去骚扰迷惑朱全忠,搞得朱全忠下令大军严阵以待,准备与淮南主力交战;等到他搞清楚淮南军那时候还在广陵的时候,朱全忠却是彻底被激怒了。
想他亲自率领十多万大军,居然被杨渥的一个简单的疑兵之计就“吓得”集合大军在霍邱严阵以待,若是接下来淮南主力还没有赶到,他就率领大军撤回去了,这要是传出去,他还不被人笑话死,便是他的一世英名都可能会受损。
所以朱全忠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康怀贞的撤军请求,并且在回信中还斥责了他,说他是不是心怀畏惧等等,命他继续进攻濠州。
同时,朱全忠的本部也一改之前分兵劫掠的方针,开始建造攻城器械,有强行攻打寿州城的打算。
收到这么一封回信,康怀贞自然只能苦笑,如今的局势很显然多停留无益,可惜朱全忠有严令,他也只能继续留下来。
不过,朱全忠命他继续攻城这一条却被他直接忽视了,如今淮南军气势正盛,他还不想去与淮南军硬拼。
所以康怀贞一方面加强防守,多派斥候防备突袭,一方面又以修建攻城器械需要时间为理由来拖延朱全忠的使者要求他攻城的命令。
“大王变了,不仅变得比以前更加急躁易怒了,而且对部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了!”康怀贞在心中感慨着。
若是以前的朱全忠,肯定不会因为杨渥的这么一点小手段就轻易动怒,更不会在不知道他如今面临的局面的情况下就来信斥责。
尤其是去年强迫氏叔宗和朱友恭二人自杀的举动,更是让他感到寒心。
当然,目前的梁军还是天下第一强藩,朱全忠也是随时可能登上至尊之位的人;而他则是朱全忠信任的将领,位高权重,将来朱全忠若是称帝,他就是开国功臣,自然没有背叛朱全忠的打算。
就这样,康怀贞率领大军在距离濠州二十多里的地方又停留了几日。
这天,从淮河渡口处传来得一个消息却让他大惊失色:一直没有出现的淮南水军在头天夜里突然发动进攻,将梁军停留在南岸的大量船只烧毁了,他们向北返回的道路已经被截断了!
在这之前,用来点燃开花榴弹的都是一根火药捻子,有些类似于后世的鞭炮上的引信,可靠性一般。
而这一次,宁中根据火药的等速燃烧原理,将火药填入一根锥形木管里面,点燃后火药在木管里面匀速燃烧,既减少了投掷过程中引信熄灭的可能性,又可以在基本上保证一定长度的引信燃烧完所需要的时间大致相同。
这样一来,在使用苏州炮发射榴弹的时候,就可以先测定榴弹从发射到落地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这个时间来选择相应的长度的引信。
严格来说,宁中也并没有彻底解决引信的问题,不过经过他的改进后,如今的引信的可靠性已经大幅提高。
在用苏州炮进行实际实验时,发射一百次中有八十多次都成功引爆了,而且引爆的时间卡得比较好,一般都是触地后一到两秒内爆炸。
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改进了,事实上即便后世工业化时代制造的那些炸弹的引信可靠性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更何况这个时代。
不过这种引信制造起来却有些麻烦,加上是最近才发明出来,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制造和储备。
所以杨渥在广陵又停留了几天,为了骚扰和迷惑梁军,他又派出少量军队去增援庐州,不过尽量避免直接交战,以防被梁军看破了虚实。
等到十月中旬,引信和榴弹都储备足够了后,杨渥才率领六万大军从广陵出发,同时还携带了一千多枚刚刚赶制出来的新式开花弹以及三十架特制的苏州炮。
至于广陵的大小事务,就只能交给隐居多日的杨行密来打理。
濠州城外。
与光州那边两军一直对峙,没有发生交战不同,同样与朱全忠的本部军队忙着四处打劫不同,濠州这边的梁军却实实在在的和淮南军打了几次硬仗。
从兵力上说,自然是梁军占有优势,不过淮南军虽然兵力少,但在实际交战的过程中却并没有落在下风。
这是因为淮南军的统兵将领右武骧军都督张训虽然年纪已有五十多岁,但打起仗来却是骁勇依旧。
十几天前,当康怀贞率军抵达濠州时,张训便召集部将说,敌军大举来攻,必须先挫其锐气,然后才能坚守。
所以当天他便率领大军出城与康怀贞大战了一场,张训亲自率领三千精兵向梁军发起猛攻,打得梁军险些招架不住。
不过康怀贞毕竟是梁军名将,加上梁军的兵力占据优势,所以双方一场大战后最后以梁军吃了个小亏告终。
这一战之后,果然如同张训预料的那样,梁军锐气受挫,于是后撤十里,选了一个易守难攻之地安下东西两处营寨以成掎角之势,同时又分出一部分兵力把守渡口以保证退路的安全。
在那之后,两方大军又多次发生交战,有时候是淮南军主动挑战,有时候却是梁军到濠州城外骂阵,不过大部分交战都是以平手告终;只有一次张训设下伏兵,引诱梁军来攻,等到梁军到时,伏兵尽起,大败梁军。
最后梁军返回营地时,共损失了近两千人,结果梁军士气低迷,开始坚守营寨不与淮南军交战。
当然,双方小规模的交战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康怀贞虽然不再与淮南军交战,但也不会轻易放弃用小规模部队骚扰淮南军,同时也是保证他与朱全忠本部的联系不被截断。
梁军大营中,康怀贞看着从朱全忠那边发过来的军令,不由感到头痛。
这一次南下攻打淮南,他一开始就不怎么看好,因为淮南沿着淮河设立的坚固防线已经经营了十年了,不仅防守兵力充足,而且淮南上下人心稳固,根本不是李振说的许多将领都对杨渥心怀不满。
当初出兵时,李振说什么淮南正处在杨行密已经死去,杨渥刚刚接位的时候,必然人心惶惶,此时趁机讨伐一定能取得成功。
然而刚刚南下不久,尚未渡过淮河,便传来新的消息说杨行密最近在广陵的一次宴会上已经公开露面了;杨行密既然还没死,淮南的将领自然不可能像李振说的那样人心不稳,或者对杨渥暗中有所不满。
不过那时候大军已经到淮河边上了,自然不可能就因为这么一个消息就退回去,所以梁军还是按照计划渡河了。
不过刚渡河不久,康怀贞就感觉很不妙,因为淮南的水军根本就没有对他们的渡河行动发起干扰。
濠州这边的水流情况和朱全忠渡河的地方可不同,朱全忠渡河的地方位于淮河上游,那里水流较浅,不利于淮南水军的发挥,甚至许多地方步兵都能直接涉水过河;而濠州这边则不同,颍水在寿州境内流入淮河之中,使得淮河的水流量比上游增大许多,不仅河面更宽,而且河水也更深。
所以濠州这边不仅不可能涉水过河,而且还十分方便淮南军的水军发挥;当初康怀贞便反对过在这里渡河,不仅渡河时容易被敌军水军所趁,渡河之后也容易被淮南军水军截断后路。
不过李振却认为三路渡河并没有什么问题,即便淮南军截断了濠州这边的后路,他们也能去寿州与朱全忠主力汇合,从那里渡河北上。
康怀贞无奈之下只能下令渡河,结果却是淮南随时根本没有出现,既没有阻止他们渡河,也没有在这之后用水军来打击他们的后勤线。
轻易的渡过淮河后,部将们纷纷表示淮南军一定是胆怯畏战的缘故,所以没有派出水军拦截他们,但康怀贞的心中却不这么认为。
他曾经担任过宿州刺史多年,与淮南军打过很多交道,他可不认为这是淮南军畏战的缘故,敌军放任他们轻易渡河,一定是有信心在淮河以南击败甚至消灭他们!
结果,接下来的战斗就证实了这一点,像那张训,这都五十多岁的人了,打起仗来还这么勇猛,甚至亲自带兵冲杀,这像是畏敌怯战的样子吗?
战事不利,康怀贞很快便派人给朱全忠送信,请求尽快结束这次南征,在淮南主力来到之前就退回去,反正如今也抢掠了不少人口资源,而要攻破淮河防线又显然又不可能,还不如尽早回去。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之前杨渥用少量疑兵去骚扰迷惑朱全忠,搞得朱全忠下令大军严阵以待,准备与淮南主力交战;等到他搞清楚淮南军那时候还在广陵的时候,朱全忠却是彻底被激怒了。
想他亲自率领十多万大军,居然被杨渥的一个简单的疑兵之计就“吓得”集合大军在霍邱严阵以待,若是接下来淮南主力还没有赶到,他就率领大军撤回去了,这要是传出去,他还不被人笑话死,便是他的一世英名都可能会受损。
所以朱全忠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康怀贞的撤军请求,并且在回信中还斥责了他,说他是不是心怀畏惧等等,命他继续进攻濠州。
同时,朱全忠的本部也一改之前分兵劫掠的方针,开始建造攻城器械,有强行攻打寿州城的打算。
收到这么一封回信,康怀贞自然只能苦笑,如今的局势很显然多停留无益,可惜朱全忠有严令,他也只能继续留下来。
不过,朱全忠命他继续攻城这一条却被他直接忽视了,如今淮南军气势正盛,他还不想去与淮南军硬拼。
所以康怀贞一方面加强防守,多派斥候防备突袭,一方面又以修建攻城器械需要时间为理由来拖延朱全忠的使者要求他攻城的命令。
“大王变了,不仅变得比以前更加急躁易怒了,而且对部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了!”康怀贞在心中感慨着。
若是以前的朱全忠,肯定不会因为杨渥的这么一点小手段就轻易动怒,更不会在不知道他如今面临的局面的情况下就来信斥责。
尤其是去年强迫氏叔宗和朱友恭二人自杀的举动,更是让他感到寒心。
当然,目前的梁军还是天下第一强藩,朱全忠也是随时可能登上至尊之位的人;而他则是朱全忠信任的将领,位高权重,将来朱全忠若是称帝,他就是开国功臣,自然没有背叛朱全忠的打算。
就这样,康怀贞率领大军在距离濠州二十多里的地方又停留了几日。
这天,从淮河渡口处传来得一个消息却让他大惊失色:一直没有出现的淮南水军在头天夜里突然发动进攻,将梁军停留在南岸的大量船只烧毁了,他们向北返回的道路已经被截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