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派系。
一个组织内部往往会有众多不同的派系,这一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如果要对如今淮南的文官武将们划分派系的话,至少就能划分出五种不同的派系。
首先一个就是追随杨行密打下淮南基业的功勋老臣,其特点是资历老,功劳多,威望深厚。
文官中的高勖、周隐、刘威、陶雅,武将中的李神福、周本、张训等人都可以算这个派系的领头人。
这个派系的实力非常雄厚,是如今淮南的中坚力量,即便是杨渥也必须依赖他们。
第二个派系同样是追随杨行密的老臣,不过与前面那些人不同的是,这些人在杨行密时代还没有立下足够的功劳,是在杨渥逐渐接位的过程中才逐渐上位的。
这类人主要以王茂章、李简、刘存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资历功绩要比第一个派系的小一些,不过还能算是淮南的功勋老臣,与杨渥的关系不算亲密,不过也不算疏远,是如今吴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个派系自然便是杨渥的嫡系力量,主要以秦裴、朱思勍二人为代表,其资历威望比起前面几大派系自然差了很远,掌握的实力更是不能与前面两方相比。
不过这一派系有杨渥在背后大力支持,可以肯定他们今后定然是前途广大。
至于第四个派系则是外来势力,以李承嗣为代表,其特点是在淮南的根基还不深,加上地域分别等问题,他们很难在以江淮人为主的吴国出头。
不过这个派系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在将来的朝堂之中肯定会有一席之地。
至于最后一个派系,则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在淮南不受重用,但官位却比较高的官员。
那些在军政分离的过程中被排斥出军队的人,那些被迫投靠淮南,虽然地位较高,但没有实权的人,都可以算入这个派系。
以前这个派系自然应该以朱瑾为首,不过朱瑾在这几年里的积极表现,让杨渥感到极为满意,所以这些年朱瑾在枢密院中同样过得风生水起,几乎每次杨渥领兵出征都会带上他作为参谋,受到了杨渥的重用。
失去了朱瑾这个领头羊后,如今这个派系实力更加衰落,除了还能掌握一些舆论外,在将来的吴国肯定是实力最弱的一个派系。
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距离淮南第一次科举已经过去三年多时间,当初那些考中进士之人,如今表现优异的已经升迁为一州刺史了,表现得差得再过几年等资历够了也能升官为刺史。
这些走科举之路出仕的官员,如今的力量还非常弱小,但随着科举的不断开考,其力量肯定会后来居上,成为吴国的一个重要派系。
杨渥要想把持住自己的权利,除了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权威外,同样也要注意平衡各大派系之间的力量。
对他来说,从百官之中选择一家或者几家进行联姻,这就是一个平衡各大派系的重要方法。
目前杨渥的三个夫人之中,周梦洁出身周家,算是勋旧派系中的;何依依认李承嗣为义父,勉强可以算是外来者派系的;至于钟秀宁的情况就有些复杂,她身后的钟家如今虽然身份显贵,但在淮南什么实力都没有,加上来到淮南的时间还不长,所以不好直接算入某个派系之中。
这样来看的话,杨渥要想与百官联姻的话,最好是在第二个派系中和第三个个派系中选择。
“嗯,或许可以派人去打听一下这些人家中可有合适的女子?”杨渥暗自想着。
充实后.宫的事情还好解决,但另外一件事情就有些麻烦了。
“孤已经说过了,孤的宫中不用宦官!高阁老不要再劝,还是将心思多用在其他方面吧!”当高勖提起宫中所用宦官之事时,杨渥连忙否决了他的提议。
宦官在唐朝可谓猖獗一时,不仅把持朝政,更是连皇帝的拥立或者废除都由他们说了算,权利之大,创下了历代之最。
不过为了保证血脉传承的纯洁,防止出现祸乱后宫的事情发生,在宫廷中使用宦官又是最合适的办法,所以高勖虽然明知道宦官的不好之处,却也不得不向杨渥提出来。
不过对杨渥来说,他可不希望被一群不阴不阳的宦官斥候着,更不希望他将来的子嗣都是由一群有着生理缺陷,甚至很可能还有心理缺陷的人陪同长大。
无论是杨行密还是杨渥,他们的妻妾都不算多,再加上他们那时候毕竟还没有建国称制,所以吴王府中是没有宦官斥候的。
而如今到了立国的时候,杨渥同样不希望使用宦官。
“孤并非那些只知道享乐的昏君,要那成群的妻妾作什么?现如今我已经有了三房妻妾,今后不过是再增加一些就是了,最多也不会超过我父亲。妻妾不多,就没必要用宦官,难道诸位还担心孤管不住几个夫人吗?这件事是我的私事,尔等不必过问,管天管地尔等岂能管到我的家中?用不用宦官,孤自有打算,尔等不需多言!”
见杨渥坚决反对使用宦官,高勖一番犹豫之后也只能作罢。
这件事倒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可以杜绝宦官作乱的现象,这一点让部分诸臣很是高兴,尤其是高勖等文官,他们更加担心将来出现唐朝那样的宦官专权的事情来,如今杨渥坚决不用宦官,这样也不错。
商议了一些事务之后,高勖又问道:“大王,既然确定以升州为金陵府,以广陵为江都府,那么正月初一的典仪又在哪里举行呢?”
“这……”杨渥微微沉吟,最终道:“陈彦谦那边说在年底之前能够将升州筑城工程彻底结束,这么看的话,还是直接在金陵府举行典仪吧!”
“是。既然如此,那么臣当尽快派人去金陵府安排此事!”
“高阁老,你既然在这里,那么孤也要提出一点,在开国典仪上孤准备来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将从各军之中抽调部分将士前来参加检阅。这件事还要你和李将军协同办理。”最后,当高勖准备告辞离去时,杨渥却是突然提及一件事来。
在开国典仪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不仅可以提振全军士气,更是可以让观礼之人看看吴军的威猛,有利于进一步安定民心,暗中还能向天下人展示一下吴国的武力。
杨渥乃是以武得以继承吴王之位,并且开拓出如今吴国的疆土,在这个混战的年代,适当的炫耀武力自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高勖一听便觉得这个主意好,并且想明白了其中的各项好处,当即向杨渥保证会与李神福一起办好此事。
“你告诉各位将军,让他们选择最精锐的将士前来,每个军选一都千人,一共是七千人;孤将会在控鹤军中同样选出一都千人,他们不仅将要进行一次阅兵,更是要进行一次大比,获取前三名的,孤重重有赏!”
……
随着时间推移,距离开国典仪正式开始的日子越来越近,各项准备工作也稳步推进着。
十二月初,在陈彦谦的再三催促下,修筑金陵府城墙的工程最终提前完工。
一共长四十二里,平均高四丈的城墙,在这个时代还不能算是一座顶级大城,不过比之前的升州城却是大了不少,用来作为如今吴国的都城已经足够了。
此外,随着这一期工程的顺利结束,进一步扩充金陵城墙的方案也被提上正轨,将来的金陵城墙肯定会进一步扩建,至少也要达到六十里的城墙长度,作为吴国将来的都城才不会显得寒酸。
随着金陵这边的准备逐渐完成,十二月中旬,杨渥率领众多文官武将,从广陵乘船出发前往金陵。
广陵这座淮南曾经的核心之城,自此之后都将作为吴国的陪读而存在,其地位也将大大下降,而金陵的地位则相应的大大提高。
到达金陵后,杨渥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带领众人前往金陵城外杨行密的墓前祭拜。
虽然真正与杨行密共处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杨渥对于杨行密,心中却一直怀有一种浓厚的父子之情。
如今建国在即,杨渥自然不会忘记将此事告诉给他的父亲。
祭拜过杨行密后,杨渥正式进城入住金陵宫殿。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派系。
一个组织内部往往会有众多不同的派系,这一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如果要对如今淮南的文官武将们划分派系的话,至少就能划分出五种不同的派系。
首先一个就是追随杨行密打下淮南基业的功勋老臣,其特点是资历老,功劳多,威望深厚。
文官中的高勖、周隐、刘威、陶雅,武将中的李神福、周本、张训等人都可以算这个派系的领头人。
这个派系的实力非常雄厚,是如今淮南的中坚力量,即便是杨渥也必须依赖他们。
第二个派系同样是追随杨行密的老臣,不过与前面那些人不同的是,这些人在杨行密时代还没有立下足够的功劳,是在杨渥逐渐接位的过程中才逐渐上位的。
这类人主要以王茂章、李简、刘存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资历功绩要比第一个派系的小一些,不过还能算是淮南的功勋老臣,与杨渥的关系不算亲密,不过也不算疏远,是如今吴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个派系自然便是杨渥的嫡系力量,主要以秦裴、朱思勍二人为代表,其资历威望比起前面几大派系自然差了很远,掌握的实力更是不能与前面两方相比。
不过这一派系有杨渥在背后大力支持,可以肯定他们今后定然是前途广大。
至于第四个派系则是外来势力,以李承嗣为代表,其特点是在淮南的根基还不深,加上地域分别等问题,他们很难在以江淮人为主的吴国出头。
不过这个派系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在将来的朝堂之中肯定会有一席之地。
至于最后一个派系,则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在淮南不受重用,但官位却比较高的官员。
那些在军政分离的过程中被排斥出军队的人,那些被迫投靠淮南,虽然地位较高,但没有实权的人,都可以算入这个派系。
以前这个派系自然应该以朱瑾为首,不过朱瑾在这几年里的积极表现,让杨渥感到极为满意,所以这些年朱瑾在枢密院中同样过得风生水起,几乎每次杨渥领兵出征都会带上他作为参谋,受到了杨渥的重用。
失去了朱瑾这个领头羊后,如今这个派系实力更加衰落,除了还能掌握一些舆论外,在将来的吴国肯定是实力最弱的一个派系。
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距离淮南第一次科举已经过去三年多时间,当初那些考中进士之人,如今表现优异的已经升迁为一州刺史了,表现得差得再过几年等资历够了也能升官为刺史。
这些走科举之路出仕的官员,如今的力量还非常弱小,但随着科举的不断开考,其力量肯定会后来居上,成为吴国的一个重要派系。
杨渥要想把持住自己的权利,除了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权威外,同样也要注意平衡各大派系之间的力量。
对他来说,从百官之中选择一家或者几家进行联姻,这就是一个平衡各大派系的重要方法。
目前杨渥的三个夫人之中,周梦洁出身周家,算是勋旧派系中的;何依依认李承嗣为义父,勉强可以算是外来者派系的;至于钟秀宁的情况就有些复杂,她身后的钟家如今虽然身份显贵,但在淮南什么实力都没有,加上来到淮南的时间还不长,所以不好直接算入某个派系之中。
这样来看的话,杨渥要想与百官联姻的话,最好是在第二个派系中和第三个个派系中选择。
“嗯,或许可以派人去打听一下这些人家中可有合适的女子?”杨渥暗自想着。
充实后.宫的事情还好解决,但另外一件事情就有些麻烦了。
“孤已经说过了,孤的宫中不用宦官!高阁老不要再劝,还是将心思多用在其他方面吧!”当高勖提起宫中所用宦官之事时,杨渥连忙否决了他的提议。
宦官在唐朝可谓猖獗一时,不仅把持朝政,更是连皇帝的拥立或者废除都由他们说了算,权利之大,创下了历代之最。
不过为了保证血脉传承的纯洁,防止出现祸乱后宫的事情发生,在宫廷中使用宦官又是最合适的办法,所以高勖虽然明知道宦官的不好之处,却也不得不向杨渥提出来。
不过对杨渥来说,他可不希望被一群不阴不阳的宦官斥候着,更不希望他将来的子嗣都是由一群有着生理缺陷,甚至很可能还有心理缺陷的人陪同长大。
无论是杨行密还是杨渥,他们的妻妾都不算多,再加上他们那时候毕竟还没有建国称制,所以吴王府中是没有宦官斥候的。
而如今到了立国的时候,杨渥同样不希望使用宦官。
“孤并非那些只知道享乐的昏君,要那成群的妻妾作什么?现如今我已经有了三房妻妾,今后不过是再增加一些就是了,最多也不会超过我父亲。妻妾不多,就没必要用宦官,难道诸位还担心孤管不住几个夫人吗?这件事是我的私事,尔等不必过问,管天管地尔等岂能管到我的家中?用不用宦官,孤自有打算,尔等不需多言!”
见杨渥坚决反对使用宦官,高勖一番犹豫之后也只能作罢。
这件事倒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可以杜绝宦官作乱的现象,这一点让部分诸臣很是高兴,尤其是高勖等文官,他们更加担心将来出现唐朝那样的宦官专权的事情来,如今杨渥坚决不用宦官,这样也不错。
商议了一些事务之后,高勖又问道:“大王,既然确定以升州为金陵府,以广陵为江都府,那么正月初一的典仪又在哪里举行呢?”
“这……”杨渥微微沉吟,最终道:“陈彦谦那边说在年底之前能够将升州筑城工程彻底结束,这么看的话,还是直接在金陵府举行典仪吧!”
“是。既然如此,那么臣当尽快派人去金陵府安排此事!”
“高阁老,你既然在这里,那么孤也要提出一点,在开国典仪上孤准备来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将从各军之中抽调部分将士前来参加检阅。这件事还要你和李将军协同办理。”最后,当高勖准备告辞离去时,杨渥却是突然提及一件事来。
在开国典仪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不仅可以提振全军士气,更是可以让观礼之人看看吴军的威猛,有利于进一步安定民心,暗中还能向天下人展示一下吴国的武力。
杨渥乃是以武得以继承吴王之位,并且开拓出如今吴国的疆土,在这个混战的年代,适当的炫耀武力自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高勖一听便觉得这个主意好,并且想明白了其中的各项好处,当即向杨渥保证会与李神福一起办好此事。
“你告诉各位将军,让他们选择最精锐的将士前来,每个军选一都千人,一共是七千人;孤将会在控鹤军中同样选出一都千人,他们不仅将要进行一次阅兵,更是要进行一次大比,获取前三名的,孤重重有赏!”
……
随着时间推移,距离开国典仪正式开始的日子越来越近,各项准备工作也稳步推进着。
十二月初,在陈彦谦的再三催促下,修筑金陵府城墙的工程最终提前完工。
一共长四十二里,平均高四丈的城墙,在这个时代还不能算是一座顶级大城,不过比之前的升州城却是大了不少,用来作为如今吴国的都城已经足够了。
此外,随着这一期工程的顺利结束,进一步扩充金陵城墙的方案也被提上正轨,将来的金陵城墙肯定会进一步扩建,至少也要达到六十里的城墙长度,作为吴国将来的都城才不会显得寒酸。
随着金陵这边的准备逐渐完成,十二月中旬,杨渥率领众多文官武将,从广陵乘船出发前往金陵。
广陵这座淮南曾经的核心之城,自此之后都将作为吴国的陪读而存在,其地位也将大大下降,而金陵的地位则相应的大大提高。
到达金陵后,杨渥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带领众人前往金陵城外杨行密的墓前祭拜。
虽然真正与杨行密共处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杨渥对于杨行密,心中却一直怀有一种浓厚的父子之情。
如今建国在即,杨渥自然不会忘记将此事告诉给他的父亲。
祭拜过杨行密后,杨渥正式进城入住金陵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