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各项准备后,第二天一大早,各部开始拔营离去。
八万多人的大军,一旦行动起来,其动静是何等之大?即便是要拔营离去,也不是短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整个营地上上下下忙碌了好几个时辰,这才离开营地,向北或者向西边行去。
曾经巨大的营地,连绵十多里,然而如今却是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的,只留下一些残留的东西,表明这里曾经有一支庞大的军队驻扎过。
等大军主力离去之后,杨渥当即便下令,一面将营地向南移动,寻了一处易守难攻之地重新建立营地;同时,他又下令将自己的王旗给降下来,升起了一面“李”字将旗。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不想让高季昌等人摸清楚自己的动向,让敌军以为自己已经率领主力去拦截敌军援兵去了。
而在具体的营地修建上,杨渥又下令将营地尽量修建得小一些,使得从外表看上去,营地里面只能容纳下两三千人的兵力。
这样做的目的却是为了迷惑敌军,让敌军搞不清楚自己的实际兵力。
除此之外,杨渥又直接将城北攻占的那处卫城直接放弃,只留下城东和城南的两处卫城,以方便防守。
杨渥在这两座卫城里面各自安排了一千兵力防守,又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箭矢,相信短时间内敌军不可能将卫城拿下。
做好了这一切后,杨渥这才召集留下来的众将前来议事。
这次留在这里的吴军总共是七千兵力,其中两千羽林军分别由张诚和李禅二人统领,而那五千禁军却是由指挥使李章统领,杨渥打的“李”字将旗,便是此人的旗号。
张诚和李禅二人,都是功勋之后,其中李禅乃是李承嗣之子,而张诚则是张训的儿子,继承了张训的职位,可惜能力相对有些平庸,所以未能得到大用。
至于李章,这人今年已经六十岁了,乃是实实在在的一位老将,当初在杨行密麾下担任骑兵将领,可惜未能建立什么大功,所以资历虽然老,但职务却只是一个指挥使。
杨渥之所以将他留下来,却是因为朱瑾与他有些交情,对他比较了解。
所以当杨渥打算选择一位指挥使留下来时,朱瑾就推荐了李章,说此人为人稳重,善于安抚士卒,又勤于职务,是一个优秀的将领。
杨渥当即便召见了他,一番交谈之后,杨渥发现这个李章年岁虽然老,却是依旧心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这让杨渥当即就来了兴趣:难道此人是一位“老黄忠”不成?
所以杨渥最后决定听从朱瑾的建议,给此人一个立功表现的机会。
此时,营帐里面只有朱瑾、李章、李禅、张诚、周宗等寥寥数人,与之前那济济一堂的众将人数完全不能比。
“虽然说在主力大军离去之后,咱们已经做好了防守的准备,但孤可不打算一心防守下去,高季昌的兵力比咱们要多得多,若是一心防守,无疑太过被动,更是难以起到牵制敌军的作用。”杨渥沙哑着嗓子,缓缓向众将说道。
一旁,朱瑾听了之后连忙问道:“不知大王打算如何掌握主动?大王不会准备主动发起攻城战吧?”
“主动攻城?怎么可能?孤还没有狂妄到以七千人去攻打江陵这种大城的地步!”杨渥顿时笑了起来。
若是一般的敌人,或者一般的城池,杨渥有七千人的话就可以放手去攻城了,但江陵城显然不是那么好攻打的。
高季昌这人虽然不擅长军务,但历史上的他能在各国的夹缝里面生存,自然也是有一定的实力才行,否则光是依靠其他国家的扶持,或者是依靠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都不可能让他长久生存下去。
在一开始,杨渥就没有打算轻松夺取江陵,而是做了充足的准备才开始出兵的。
“孤虽然不打算主动攻城,不过可以与敌军约战嘛!孤直接派个人进城去向高季昌挑战,让他出城来与我军一战,这样一来,高季昌必然搞不清楚我军的虚实,反而不敢轻易出城来!”杨渥接着说道。
朱瑾点了点头,接着又道:“大王此计可行,不过万一高季昌真的出城来与我军交战,那又该如何?”
杨渥笑道:“若是他真的敢出城来与我军交战,那么自然要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才行!”
朱瑾神色一亮,连忙问道:“难道大王有击败敌军的绝对把握?”
其他将领也一个个目光灼灼的看向杨渥,想听听他有什么妙策。
杨渥刚才的声音显得极为自信,所以众人都面带着期望看向他。
“绝对的把握自然说不上,不过八层把握却是有的!”杨渥沉声道。
他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反而直接派周宗进城去向高季昌发挑战书,当然不是以杨渥本人的名义,而是以指挥使李章的名义,同时周宗的身份也由通事舍人变成了李章身边的一个小小幕僚。
……
江陵城中,吴军的大规模调动,自然是瞒不过城内的守军的。
高季昌在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便下令召集众将和幕僚们前来节度使府议事。
“吴军的调动,想必大家也知道了,若是所料不错的话,应该是吴王得知我军的援兵出动之后,开始派兵去拦截去了。如今留在营地里的敌军数量应该不多,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人!”高季昌首先向众将通报着情况。
倪可福听了眼神一亮,当即提议道:“节帅,既然敌军主力都已经离去,那么我军何不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击败城外的敌军,并且将失陷的卫城都夺回来呢?”
高季昌道:“不急,如今还不能完全确定敌军的动向,而且敌军留下来的兵力到底有多少也难以确定,还是先商议一番再说吧!”
一旁梁震也说道:“节帅所言甚是,既然敌军打算先去拦截我军的援军,那就说明在击败我军的援军之前,敌军应该都不会再发起攻城。而敌军要击败我军的援军,这显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咱们大可不必急切。”
倪可福也知道自己刚才的提议有些过于急切了,当即冲高季昌行了一礼,随即便坐下来静听。
“前辈,吴军的总兵力应该是比不上我军的援军的,又要留下一部分兵力来牵制我军,这样一来,他们的兵力应该更加不够才对。前辈觉得,他们有可能达成目的吗?”高季昌转而向梁震问道。
梁震摇摇头道:“这个只怕谁也说不准,毕竟兵家之事,向来是胜败无常的,更何况,兵力的多与寡虽然很重要,但从来都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以寡敌众的战例难道还少了吗?别的不说,前段时间陛下那边传来的消息……”
朱温兵败的消息连杨渥都收到了,高季昌他们自然也能收到,毕竟江陵对外的联系从来都没有被彻底切断过。
朱温带着十多万大军,一路向赵国发起猛攻,声势何等浩大;而晋国的军队却只有符存审统领的八百骑兵,再加上万余步军而已;实力与梁军相比显然差了太远。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朱温被一个假的消息就吓得连夜遁逃一百五十里路程,最终搞清楚情况后更是病得不浅。
如今吴国出动大军前去拦截江陵的援军,最终能否取得胜利,又有谁能说得准呢?
高季昌听了之后默然不语,他能否继续据有江陵以及他自己的命运,从来都不是由他自己来决定的,而是由接下来这一战来决定的,至于他,除了守在江陵城中等待消息以外,却是没法改变大局。
想到这里,高季昌的心情不由得十分恶劣。
梁震见了他的脸色,自然知道他心情沮丧的缘由,当即说道:“节帅,其实我军也未必什么都不能做。就如同倪将军刚才说的,敌军主力已经离开,留下来牵制我军的兵力必然不多,或许我军能够将其击败!”
高季昌道:“便是将其击败了又能如何?咱们这边即便是取得了胜利,那也改变不了大局面,除非援军那边能够击败吴军主力才行!”
梁震笑了笑,开口劝道:“节帅,若是我军能够击败城外的吴军,说不定吴王在得知消息之后就要分兵回援呢?到时候去对付我军援军的兵力减少了,这怎么能说是对大局没有好处呢?”
高季昌神色一亮,这才点头道:“前辈说的不错,本帅刚才有些糊涂了!”
不过随即,他又问道:“听说此时将领城外的吴军打的将旗乃是一面‘李’字将旗,不知这是何人?吴王居然会将留守的重任交给此人?”
吴军之中,姓李的将领并不少,然而身居高位的,却只有李简、李承鼎、李承嗣等少数几个。
而按照消息,这三人都不可能在江陵领兵,所以到底这个姓李的将领是谁,大家都有些好奇。
正当众将心中回想着吴军之中姓李的将领时,有侍卫前来汇报说,有一个吴国使者前来,说是要下战书来的。
安排好各项准备后,第二天一大早,各部开始拔营离去。
八万多人的大军,一旦行动起来,其动静是何等之大?即便是要拔营离去,也不是短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整个营地上上下下忙碌了好几个时辰,这才离开营地,向北或者向西边行去。
曾经巨大的营地,连绵十多里,然而如今却是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的,只留下一些残留的东西,表明这里曾经有一支庞大的军队驻扎过。
等大军主力离去之后,杨渥当即便下令,一面将营地向南移动,寻了一处易守难攻之地重新建立营地;同时,他又下令将自己的王旗给降下来,升起了一面“李”字将旗。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不想让高季昌等人摸清楚自己的动向,让敌军以为自己已经率领主力去拦截敌军援兵去了。
而在具体的营地修建上,杨渥又下令将营地尽量修建得小一些,使得从外表看上去,营地里面只能容纳下两三千人的兵力。
这样做的目的却是为了迷惑敌军,让敌军搞不清楚自己的实际兵力。
除此之外,杨渥又直接将城北攻占的那处卫城直接放弃,只留下城东和城南的两处卫城,以方便防守。
杨渥在这两座卫城里面各自安排了一千兵力防守,又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箭矢,相信短时间内敌军不可能将卫城拿下。
做好了这一切后,杨渥这才召集留下来的众将前来议事。
这次留在这里的吴军总共是七千兵力,其中两千羽林军分别由张诚和李禅二人统领,而那五千禁军却是由指挥使李章统领,杨渥打的“李”字将旗,便是此人的旗号。
张诚和李禅二人,都是功勋之后,其中李禅乃是李承嗣之子,而张诚则是张训的儿子,继承了张训的职位,可惜能力相对有些平庸,所以未能得到大用。
至于李章,这人今年已经六十岁了,乃是实实在在的一位老将,当初在杨行密麾下担任骑兵将领,可惜未能建立什么大功,所以资历虽然老,但职务却只是一个指挥使。
杨渥之所以将他留下来,却是因为朱瑾与他有些交情,对他比较了解。
所以当杨渥打算选择一位指挥使留下来时,朱瑾就推荐了李章,说此人为人稳重,善于安抚士卒,又勤于职务,是一个优秀的将领。
杨渥当即便召见了他,一番交谈之后,杨渥发现这个李章年岁虽然老,却是依旧心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这让杨渥当即就来了兴趣:难道此人是一位“老黄忠”不成?
所以杨渥最后决定听从朱瑾的建议,给此人一个立功表现的机会。
此时,营帐里面只有朱瑾、李章、李禅、张诚、周宗等寥寥数人,与之前那济济一堂的众将人数完全不能比。
“虽然说在主力大军离去之后,咱们已经做好了防守的准备,但孤可不打算一心防守下去,高季昌的兵力比咱们要多得多,若是一心防守,无疑太过被动,更是难以起到牵制敌军的作用。”杨渥沙哑着嗓子,缓缓向众将说道。
一旁,朱瑾听了之后连忙问道:“不知大王打算如何掌握主动?大王不会准备主动发起攻城战吧?”
“主动攻城?怎么可能?孤还没有狂妄到以七千人去攻打江陵这种大城的地步!”杨渥顿时笑了起来。
若是一般的敌人,或者一般的城池,杨渥有七千人的话就可以放手去攻城了,但江陵城显然不是那么好攻打的。
高季昌这人虽然不擅长军务,但历史上的他能在各国的夹缝里面生存,自然也是有一定的实力才行,否则光是依靠其他国家的扶持,或者是依靠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都不可能让他长久生存下去。
在一开始,杨渥就没有打算轻松夺取江陵,而是做了充足的准备才开始出兵的。
“孤虽然不打算主动攻城,不过可以与敌军约战嘛!孤直接派个人进城去向高季昌挑战,让他出城来与我军一战,这样一来,高季昌必然搞不清楚我军的虚实,反而不敢轻易出城来!”杨渥接着说道。
朱瑾点了点头,接着又道:“大王此计可行,不过万一高季昌真的出城来与我军交战,那又该如何?”
杨渥笑道:“若是他真的敢出城来与我军交战,那么自然要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才行!”
朱瑾神色一亮,连忙问道:“难道大王有击败敌军的绝对把握?”
其他将领也一个个目光灼灼的看向杨渥,想听听他有什么妙策。
杨渥刚才的声音显得极为自信,所以众人都面带着期望看向他。
“绝对的把握自然说不上,不过八层把握却是有的!”杨渥沉声道。
他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反而直接派周宗进城去向高季昌发挑战书,当然不是以杨渥本人的名义,而是以指挥使李章的名义,同时周宗的身份也由通事舍人变成了李章身边的一个小小幕僚。
……
江陵城中,吴军的大规模调动,自然是瞒不过城内的守军的。
高季昌在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便下令召集众将和幕僚们前来节度使府议事。
“吴军的调动,想必大家也知道了,若是所料不错的话,应该是吴王得知我军的援兵出动之后,开始派兵去拦截去了。如今留在营地里的敌军数量应该不多,最多不会超过一万人!”高季昌首先向众将通报着情况。
倪可福听了眼神一亮,当即提议道:“节帅,既然敌军主力都已经离去,那么我军何不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击败城外的敌军,并且将失陷的卫城都夺回来呢?”
高季昌道:“不急,如今还不能完全确定敌军的动向,而且敌军留下来的兵力到底有多少也难以确定,还是先商议一番再说吧!”
一旁梁震也说道:“节帅所言甚是,既然敌军打算先去拦截我军的援军,那就说明在击败我军的援军之前,敌军应该都不会再发起攻城。而敌军要击败我军的援军,这显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咱们大可不必急切。”
倪可福也知道自己刚才的提议有些过于急切了,当即冲高季昌行了一礼,随即便坐下来静听。
“前辈,吴军的总兵力应该是比不上我军的援军的,又要留下一部分兵力来牵制我军,这样一来,他们的兵力应该更加不够才对。前辈觉得,他们有可能达成目的吗?”高季昌转而向梁震问道。
梁震摇摇头道:“这个只怕谁也说不准,毕竟兵家之事,向来是胜败无常的,更何况,兵力的多与寡虽然很重要,但从来都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以寡敌众的战例难道还少了吗?别的不说,前段时间陛下那边传来的消息……”
朱温兵败的消息连杨渥都收到了,高季昌他们自然也能收到,毕竟江陵对外的联系从来都没有被彻底切断过。
朱温带着十多万大军,一路向赵国发起猛攻,声势何等浩大;而晋国的军队却只有符存审统领的八百骑兵,再加上万余步军而已;实力与梁军相比显然差了太远。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朱温被一个假的消息就吓得连夜遁逃一百五十里路程,最终搞清楚情况后更是病得不浅。
如今吴国出动大军前去拦截江陵的援军,最终能否取得胜利,又有谁能说得准呢?
高季昌听了之后默然不语,他能否继续据有江陵以及他自己的命运,从来都不是由他自己来决定的,而是由接下来这一战来决定的,至于他,除了守在江陵城中等待消息以外,却是没法改变大局。
想到这里,高季昌的心情不由得十分恶劣。
梁震见了他的脸色,自然知道他心情沮丧的缘由,当即说道:“节帅,其实我军也未必什么都不能做。就如同倪将军刚才说的,敌军主力已经离开,留下来牵制我军的兵力必然不多,或许我军能够将其击败!”
高季昌道:“便是将其击败了又能如何?咱们这边即便是取得了胜利,那也改变不了大局面,除非援军那边能够击败吴军主力才行!”
梁震笑了笑,开口劝道:“节帅,若是我军能够击败城外的吴军,说不定吴王在得知消息之后就要分兵回援呢?到时候去对付我军援军的兵力减少了,这怎么能说是对大局没有好处呢?”
高季昌神色一亮,这才点头道:“前辈说的不错,本帅刚才有些糊涂了!”
不过随即,他又问道:“听说此时将领城外的吴军打的将旗乃是一面‘李’字将旗,不知这是何人?吴王居然会将留守的重任交给此人?”
吴军之中,姓李的将领并不少,然而身居高位的,却只有李简、李承鼎、李承嗣等少数几个。
而按照消息,这三人都不可能在江陵领兵,所以到底这个姓李的将领是谁,大家都有些好奇。
正当众将心中回想着吴军之中姓李的将领时,有侍卫前来汇报说,有一个吴国使者前来,说是要下战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