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风波

作者:何建明

中组部确实来人了,而且阵势不小,还带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组织人事报》等中央媒体。武威方面接到通知说来的是“中组部联合调查工作组”,时间为2月2日至5日。

中组部派工作组来武威调查“公选”引起的“三牛风波”,显然事非寻常。

今年春节是1月23日,春节假期一直放到初六,也就是1月29日正式上班。从武威“公选”的公示出来到这个春节假期里,“三牛风波”几乎充斥所有网络和平面媒体,甚至也成为公众在春节酒席茶桌上热聊的一件事。处在“风波”中心的武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李明生等身为组织部门的人已经不再敢发表什么声音了,他们每一次正式和非正式的“回应”结果,迎来的是更多、更离谱的抨击。

“荣贵兄,这回你把武威的知名度一下弄得全国闻名,我们可要好好向你学习噢!”节日里,火荣贵抽身回过一次兰州,昔日的朋友、同事一见他,便跟他逗乐,“怎么样,是回来上省委拿奖状的?”

火荣贵苦笑地说:“是来取绳子的。”

“取绳子干吗?”

“上吊呗!”火荣贵说。

“哈哈哈,放心,放一百个心!中组部过几天就来接你走了……”消息灵通人士在火荣贵的耳边悄悄地道。

果然,春节刚上班,北京的人就来了!

与中组部联合工作组见面那天,气氛很是紧张。市委几位主要领导首先向中组部联合工作组表明态度,将积极配合,并愿为“公选”承担任何政治和纪律的责任。

“虽然整个公选是常委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的,但我是班子的班长,我负全责,如果要处理,就处理我一个人,因为最终决策和拍板是我这个书记。”火荣贵书记说。

“这不对。我们选人才主要是为发展武威经济服务,并且大多数岗位都是配备给政府急需部门的。再说这两年叫缺人才、缺干部最响的也是我,这回我要的公选干部也最多,要负责任我是第一个。”市长李志勋把自己的书记挡在后面,挺直胸膛说。

“你们都搞错了。我是组织部长,所有公选环节是我和组织部在一手操作,出了事理当是我承担一切责任。这是很清楚的事。书记、副书记和常委最多是决策上的集体责任。”组织部长李明生有些急了,说话时嘴唇都在哆嗦了。

纪委书记李学民不甘落后,抢过话道:“纪委是这次公选的监督部门,而且每一场考试我们都派出了监督人员,如果出了问题,我们理当承担责任……”

关于责任问题,现在为时过早。我们这次来,是按照中央领导和中组部领导的意见对你们公选的情况进行面对面的实地调查,具体地说,我们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你们整个公选的程序有没有瑕疵,二是焦三牛这样的青年干部出任你们将要录用的领导岗位到底行不行?也就是说他们具不具备担任岗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中组部工作组组长打断了武威方面几位领导的话。

火荣贵和李明生听后立即对视了一下,面部表情立马“多云转晴”……

因为这两个方面的事,他们底气十足。尤其是第一个问题,整个“公选”的过程和程序上的问题,组织者李明生最清楚,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细之又细”、“无懈可击”!

“因为有两个前提,一是有过一年前那次失败的招聘,我们不想看到第二次失败。火书记说了,如果武威在面向全国招聘问题上再有第二次失败,影响的将是武威市委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全局和全国人民如何看待武威的问题,一旦出现与预期相反的后果,市委组织部门必须承担相应责任。我们组织部自己理解火书记的话,应是全部责任!”李明生说的其二是:“这一次一下拿出31个正副县级领导岗位,武威本地的干部群众关注程度空前。对一个地区级小市来说,一般干部能够升迁到县处级职务,也算是不小的官了。按照现在的干部选拔任职条例规定,正常情况下一个青年从学校毕业考公务员,再从科员到县处级领导岗位,至少也得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这还要看能力和业绩,甚至还没有排斥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人为因素,所以武威本地群众和本地干部对此次公选格外关注,不希望有任何猫腻。再者,我们按照录用公务员和公选选拔干部的相关规定,从发布公告、报名与资格初审、知识测试和资格复审,到面试、差额考察(考核),再到市委全委会差额推荐、市委决定、任职前公示、办理任职手续等设立了九大程序,比一般公选程序多了3道程序。这其中参与资格审查、面试和几次考试及差额推荐程序的‘考官’,就有好几百号人。仅此就有上千双眼睛盯在那里,在他们的背后则有更多的眼睛一起盯着我们的公选。更何况,还有面对全国、全世界的网络信息,这个层面盯着的眼睛就更多、更尖锐了……”

李明生介绍了一个情况:报名条件里没有说只向武威以外的青年人招聘,而且武威本地青年同志还有一些特殊的“优惠条件”,比如对“211”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者是可以“直接报考”的。“这条件对武威本地青年干部同样很有吸引力。在报名和初审期间,光我组织部就有5名在职青年干部报了名,他们享受着比其他地区的青年更直接和更优越的报考条件,比如至少有些与武威发展相关的试题以及熟悉的考试环境等,可惜他们都没有考上……”

这是个有趣的现象!“你组织部的人参加‘公选’,不怕外面的人说闲话?”采访中我抓住这个情况问李明生。

“不怕,因为凡是参加‘公选’的本地人不管是组织部的还是其他市委、市政府机关及其他部门的人,都必须在报名后脱离与考试相关的‘公选’工作,也就是说他们必须遵守和接受与其他所有报考者同样严格的程序,更不得出现任何作弊现象。”

明白了。

“公选”组织工作和实际操作是从2011年10月、11月就开始了。12月9日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媒体上发布公告前后,武威相关部门将此作为一个近似“战役”来组织实施,尤其是组织部门,可谓是集中了精兵强将,全力以赴投入。

中组部联合工作组和我采访时,都查到了当时所有程序的原始材料和操作规程,甚至细节记录。由此我们了解到武威市委对“公选”的重视程度和严密的组织安排。事实上,由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组成的领导小组一直领导和指挥着整个“公选”的每一个环节。公选工作办公室的同志更是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

12月6日,市委常委在“公选”公告发布之前,又一次召开专题研究会。两天之后的8日,即公告出来前一天,“公选”工作人员培训会就召开了,组织部长李明生主持并作动员讲话,提出五点意见。其中在讲到此次“公选”的意义时,非常明确和清晰地讲道,“就是为优秀人才搭建展示才智的平台,真正把推动跨越式发展有本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而且清楚地强调了此次“公选”中有“两项创新措施”:一是“211”大学毕业生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和清华大学毕业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二是资格审查合格人数和进入面试人数达不到比例要求,但其中确有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时,由市委视情况确定是否进行该职位的公选或面试。

求贤若渴,昭然可见!

“这次公选职位多,又是面向全国,参与的范围更广、影响面更大、社会关注度更高,工作难度也更大,一个细节上的疏忽都可能影响整个公选工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地做好每项工作,对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和有关规定办理,力求每项工作都有理有据、精益求精。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接听电话、答复政策、接待来访等细小环节上要展示我们武威的良好形象,传达一种开放包容、热情周到、耐心细致、高效服务、礼貌谦虚的良好风貌……”李明生在强调“严明纪律”时,提了八条具体严格的要求,并且特别强调“对公选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违纪问题和不良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参加“公选”工作的54位工作人员,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为了确保不出问题,李明生特意规定:“公选期间,公选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准请假!”

上述“规定性动作”看起来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有时问题就偏偏出在没有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性动作”做。

武威此次“公选”之所以后来没有在强大的社会舆论攻势面前“覆舟”,一个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们极其严格地、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规定动作”。

然而,按照“规定性动作”做,并非绝对的不出漏洞,关键还需要步步把控,一以贯之。特别是那些直接参加评考和面试的“执法者”、评审人员,及差额推荐的投票者,他们的责任心、公信力及水平与能力,更是关键之关键。武威“公选”领导小组充分考虑到这些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除了在“公选”过程中每进行一道程序时事先都要把相关人员集中起来培训和提出要求外,在选取这类“考官”时,都反复、严格地经过筛选调整,直到拿出最佳人选为止。而且在挑选一些人为主观判断较多的考试程序如“面试”测评环节的“考官”时,为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还设置了“时间差”——参加面试的“考官”,本人事先都不知道,“公选”办公室一旦通知其担任面试“考官”后,他便不可以再同外界有任何联系。

“虽然我不能说我们武威的这次公选过程是最严密、最没有瑕疵的,但以我自己当面试考官的经历,我敢说公选组织者在把关方面是无可挑剔的。”一位参与面试的武威籍考官如此感慨道。

12月9日,选拔《公告》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媒体上刊出后,武威各方都十分关注,市委领导更是每天都在打听情况,尤其是市委书记火荣贵,几乎一天两次要向组织部李明生部长询问:“怎么样,有人报名吗?”

“有,形势不错。”

“外地多不多?”

“多,主要是外地的。”李明生的回答让火荣贵兴奋。

“报告书记:总报名人数391人,经过初步审核,其中够条件的有361人!”这回是李明生主动向书记汇报。

“近400人报名啊!太好了!太好了!跟上次比简直是天大的喜讯!”火荣贵听到这个消息,在电话里跟李明生好一阵聊。可不,一年前他们拿出11个岗位向全国招聘,结果报名的总共才20人!“明生啊,公选取得第一阶段成功,接下去你得把优秀的人才给我一个不落地盯着,而且必须严格把好每一道关口,不得有丝毫失闪!”火荣贵书记不忘提醒自己的组织部长。

“是。我明白。”李明生领得军令状。

报名的情况令“公选”办公室工作人员兴奋不已,大家加班加点,以最快的速度作最细致的核对,并一一同本人联系,最后确定参加知识测试的313人。

“3——1——3,哎——哟——哎,

武威的公选报名人真是多哎——

跨越式发展需要人才

我们求贤若渴再不想等待哎……”

那些日子,“公选”在武威的百姓中间也引起一波波热议。当听说有来自全国数百名报考者前来武威参加选拔考试时,一位爱唱民谣的歌手竟然激动得在武威街头热情洋溢地欢唱起来。

12月24日,是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圣诞平安夜,而这一天我国西部小城——武威街头却一改往日之冷清,到处喜气洋洋、人头攒动,比“老外”过平安夜还热闹!原来许多人听说市里在进行选“状元”考试,于是就从四面八方赶到城里来观景——自然,考试现场不能随便进入,但武威的百姓还是想亲眼瞅一瞅这次对他们未来生活都可能产生影响的“县官大考”。

24日上午是第一场考试,考的是知识测试题。现场的情形完全按照国家高考的样式,甚至在一些纪律要求的细节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武威的12月底气温已经较低了,内地的一些考试者是穿着棉衣或厚实的大衣等来到武威的。进考场时,为防止作弊等情况,考场一律要求参考者脱下外衣入场——当然,考场里面的暖气保障尽可让考生放心。

考试是客观自然的,所有预先公布的岗位,报名人数不同,呈现的竞争态势也不相同。比如像“市委办副主任”、“市民政局副局长”、“市妇女儿童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位的报考人数就比较多,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不管是本地考者还是远道而来的外地考者,他们都友好地一起进场、一起等待各自的成绩,气氛非常融洽。后来被焦三牛折桂的“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一岗,第一轮入场参加考试者也有12人。按照考生年龄排序,焦三牛排在最后。

12月27日,知识测试成绩公布,同时相关的资格复审工作也结束,“公选”工作办公室公布了各职位人选知识测试成绩及进入面试环节的人员名单。焦三牛在“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的12个参考者中名列第一,成绩是71.67分。这个成绩在300多位参考者中排第35名,得同样分数的还有两人,其中一人是焦三牛的清华校友、后来也被录用到副县级的蔡程程。知识测试题难度较大,最高分为78.33分,而这300多名参考者中有几十名是博士生,且有的已经工作近20年,仅有本科学历、才从校门走出没多久的焦三牛能得这个分数算是相当好的了。

接着是面试。每个岗位一般只选知识测试成绩前5名进入面试。这道考关,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素质和能力考试。12月31日,“公选”工作办公室公布了各位参加面试者的成绩,焦三牛在“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一职中成绩依然名列第一,分数为91.64。这回他的清华女校友蔡程程得了96分,名列所有面试者的第二。

考试进入市委全委会议差额推荐环节,竞争也就呈现异常激烈状态。所谓的市委全委会议差额推荐,就是由全体中共武威市委委员参加,给应试者投票推荐,而且是3人中推举2人,即差额推荐。进入这一环节的应试者,必须是前面所考的总分排列在所报考职务竞争者中前三名才具备资格。胜出者以得票多少为准。

这已经是新一年的开始了。紧张而激烈的“公选”进入关键性的“半决赛”阶段,参加这一程序的“裁判员”是中共武威市委委员。2012年1月15日,除个别因事不能参加者外,其余49名市委委员全部整装进入考场。

“这次差额推荐,是以中共武威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的名义进行的,所以会议气氛既活跃又紧张。市委委员们基本是我们武威市区县二级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和各条战线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阅历和眼光,应该说是非常挑剔和锐利的,同时也是有水平的。每位应试者将就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接受一场集体大会考……”李明生介绍道。

事后,不少市委委员议论说:那天考试其实我们也同样像是在接受一场高水平的考试。

因为是差额推荐,因为是当场投票,因为是三选二的“半决赛”,考官和被考者都很严肃和紧张,但现场时而也会爆发出一次次轻松的欢笑,甚至还冒出一些按捺不住的鼓掌声——“他们都太优秀了!我实在忍不住为他们鼓掌。”鼓掌者受到监考人员警告时很有些委屈。

“真的太优秀了!我们武威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书记、部长,你们能不能通融一下,把这些年轻人都留下吧!”推荐刚结束,不少市委委员就找到火荣贵和李明生,热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他们纷纷希望那些三选二中被淘汰的年轻人也能留下,留在武威!

这种结果是火荣贵和李明生乐意见到的,但他们笑着回答大家:我们是要优中选优啊!

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结束当天,“公选”工作办公室就把差额推荐的结果公示出来,每个岗位得票前两名的名列榜上。焦三牛在“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一职推荐中得票第一,获得48票,也就是说49个市委委员中只有一个没投他的票。他比第二名多得了16票。这一轮所有岗位得票最多的就是焦三牛和另外两个岗位的应试者。

差额推荐的第二天,即1月16日下午4点,“公选”到了最后出结果的时刻,也就是由市委常委进行二选一的程序。出席这天常委会的共有8人,另外3名常委因到省里开会而请假。

会议由书记火荣贵主持,组织部长、“公选”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李明生汇报了整个公选的情况,并代表组织部门对“二选一”方案作了说明,同时向常委们分发了31个拟任职务的相关材料,交会议讨论表决。

笔者查阅武威市委常委会的原始记录档案时所看到的材料证明,常委们在最后决定“公选”任职对象时是相当慎重和认真的,并且发扬了民主。表决前,火荣贵书记要求常委们先发表意见。

第一个发言的是副书记、市长李志勋:这次公选31个职位,应当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当然也有一些不同声音,但这不是主流。“公选”本身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前几天在同火书记一起上省城汇报工作时,我们两人就人才引进问题谈得很多,也很透,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这意见现在基本都体现在“公选”结果上。这次“公选”应该说从现在的结果看,是非常成功的,对武威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人才和干部是我们事业的“发酵剂”,有了好的理念、好的人脉资源、好的学识和开拓意识,我们武威的发展就有希望!李市长随即讲了几点建议:“公选”出来的任职干部到岗后,市委和组织部门要定向跟踪,着力进行继续培养,有的同志缺少工作经验,跨度大,实际工作中难免显不足和缺点,需要组织帮助和提要求;社会各界更要热情地关心、帮助和包容他们,尤其是需要社会舆论宣传方面对这些年轻干部给予鼓励和正面报道。武威地方不大,但我们一下拿出30多个县级领导岗位在全国公开选聘,说明了我们市委对于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与信心,也是我们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实施的一个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战略举措,我们要敢于面对来自各方的反应和议论,因为我们做这件事心底无私,常委们每人只有一票的权利,通过“公选”上岗的同志都很优秀,他们能充实到现在的武威各个部门的领导岗位,对我们“贫血”的武威是一次大输血!好得很!全市180多万群众也会支持和拥护这件事的!剩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好事做得更好!

常委、凉州区委书记李世英抢着第二个发言:我完全同意市长的意见。这次“公选”的结果比我们希望的还要好。我们这里太需要高学历、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了。这次选拔中对“211”大学毕业生和清华毕业生有些破格,我看是好事。现在武威已经有8名清华学子在这儿工作,通过这次公选他们大多数走上领导岗位,这种“几何效应”会迅速产生,可以肯定,以后来武威的清华等名牌大学的优秀人才会更多!

“公选”公平、公开、公正,又科学,参加两次打分,打得很兴奋!见这么多优秀的青年干部能跟我们一起同心同德地在武威工作,令人欣慰和欣喜!特别是孩子们的讲演,异常精彩,令人感动!我举双手赞成!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扎东说。

好事!完全赞同!

这才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干实干!武威的历史上会对这次“公选”记一笔的,是出彩的笔!

组织部和具体工作的同志辛苦了!而且辛苦出了成绩!

实践证明,只要思想解放,武威照样有前途!我们的事业只要朝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定前程似锦!

赞成!

出席会议的常委们以一致的意见对“公选”作了肯定,又以全票通过了拟任名单和他们的岗位。

一向话多的书记火荣贵,这天在常委会反而没说多少话。不过大家看得出没说多少话的书记其实内心激荡澎湃,显然有千言万语,只是没在此时倾泻而出,因为他已经看到了胜利……

“今天我很激动。这次公选的结果完全实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我们武威和整个中国西部都缺人才、缺优秀人才,然而现实放在这里,因为我们还穷,客观条件比不上其他地区,所以我们能吸引优秀人才的优势没多少,靠条条框框、循规蹈矩,恐怕连一两个优秀人才都难吸引来。只能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来开展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公选有了一些突破,社会上和我们自己的干部中会有一些不理解,甚至是非议,这不怕。只要我们认定了有利于武威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全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西部开发和改革开放,就是挨骂挨批也在所不辞!创新是要付出代价的,任何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共产党人既然选择了改革创新、跨越发展之路,就要敢于为人民、为党的事业承担责任、承担风险……”火荣贵的结束语得到了同事们的热烈掌声。

这一天,武威的风是和美的,武威的天是阳光的,武威的人是喜气洋洋的……

常委会结束之后,组织部和“公选”工作办公室的同志们迅速将“公选”的最后一个《公告》拟定,随即交给李明生部长审定。

2012年1月17日,历时两个多月的武威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县级领导职位干部的工作画上句号。一份有31名拟任人选的任前公示《公告》,于当天在武威政府网上挂出……

不想,这一挂,让甘肃武威这个以往名不见经传的西部小城,一夜间吸引了亿万眼球,与之同时名声大振的还有那个叫“焦三牛”的清华毕业生——几小时后,网民们将他称为“中国最牛的副县级”!

武威怎么啦?武威到底有没有事?武威的“公选”会有黑幕吗?假如没有黑幕,那么在程序上会不会有毛病和瑕疵呢?

中组部联合工作组赴武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弄明白上述问题的可能性。工作组于2月2日至5日在武威夜以继日地进行调查、座谈和翻阅“公选”的各种原始材料及走访相关当事人、武威的干部和群众。5日晚,工作组很晚才回到北京,可第二天,一份专题报告已经呈到了中组部领导和中央领导的办公桌上……

火荣贵和武威人并不知道这份报告的内容,更不知道中组部联合工作组对他们的“公选”是如何评价及看待的。

连续几天,武威市领导和武威人度过了非常难熬的日子……

13日,上班时间还未到,武威市委和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已经有不少人在高呼和高喊起来了:

“我们武威做对了!”

“中央表扬我们啦!”

“解放思想万岁——!”

“火书记,《人民日报》今天发表‘仲祖文’署名文章肯定我们的公选啦!”市委办的几位年轻人,纷纷向火荣贵报告。那一刻,火荣贵的手机炸了一般……

“我正在看……正在看!”这回,火荣贵接到的又是儿子打来的电话。他一边手里拿着下载打印出的《人民日报》“仲祖文”的题为《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评论文章,一边告诉儿子……

……最近,甘肃省武威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短缺的实际,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一批青年英才。这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用改革思想和创新办法选人才的有益探索。

火荣贵的心在剧烈跳跃,捧着那份《人民日报》打印稿的双手在颤抖。

不拘一格选人才,必须有敢为事业用人才的胆识和气魄。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周文王渭水访贤,萧何月下追韩信,刘玄德三顾茅庐,不拘世俗,唯才是举,成就百年大业。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转变落后的、保守的、陈旧的、片面的人才观念,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爱护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浪费人才就是贻误发展的思想,使人才得到充分尊重、合理使用,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贤愚一概,必与格合”,失去的是人才,耽搁的是事业。

不拘一格选人才,必须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青年英才。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炼、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大批年轻干部能够不断涌现出来,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选拔青年英才,既要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要尊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既要按政策规定办事,又要对特别优秀的青年英才留出“快车道”。

不拘一格选人才,必须用改革的办法选人。小平同志讲,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古往今来,选人靠一人之智、一人之明,靠“伯乐相马”,往往视野受局限,识人也不够全面。只有以天下人之眼观之、以天下人之耳闻之,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选择,才能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最适合的岗位上。

不拘一格选人才,必须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大胆探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陈旧观念,优化社会、舆论和政策环境。要讲台阶而不唯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既重数量更重质量,提高选贤任能的公信度。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年轻人志愿到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干事创业,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局面……

火荣贵读着读着,眼睛已经潮湿了。此刻,他心里只有一句话:报上说的,就是我想说的。

他越读越觉得自己的胸口渐渐变得不再像前十几天那么闷了,显得格外舒畅。他推开窗子,尽管外面的寒风仍然凛冽,但火荣贵毫不怀疑地认为今年陇西的春天来得比任何时候都早,充满暖融融的气息。他猛地伸开双臂,头颅往后一仰,深深地松了一口气……那叫舒服轻松啊!

现在,火荣贵最想做的一件事:去看看已经同武威人民融为一体的焦三牛和另外几个清华学子……这些孩子还年轻,千万别被前阵子的寒气冻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