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黑夜1

作者:魏风华

唐朝奇人邢和璞的二三事,被《酉阳杂俎》记载如下:

邢和璞偏得黄老之道,善心算,作颍阳书疏,有叩奇,旋入空,或言有草,初未尝睹。成式见山人郑昉说,崔司马者,寄居荆州,与邢有旧,崔病积年且死,心常恃于邢。崔一日觉卧室北墙有人鼾声,命左右视之,都无所见。卧室之北,家人所居也。如此七日,鼾不已,墙忽透明,如一粟,问左右,复不见。经一日,穴大如盘,崔窥之,墙外乃野外耳,有数人荷锹立于穴前,崔问之,皆云:“邢真人处分开此,司马厄重,倍费功力。”有顷,导驺五六,悉平帻朱衣,辟曰:“真人至。”见邢执五明扇,侍卫数十,去穴数步而止,谓崔曰:“公算尽,仆为公再三论,得延一纪,自此无若也。”言毕,壁如旧。旬日,病愈。又曾居终南,好道者多卜筑依之。崔曙年少,亦随焉。伐薪汲泉,皆是名士。邢尝谓其徒曰:“三五日有一异客,君等可为予办一味也。”数日备诸水陆,遂张筵于一亭,戒无妄窥,众皆闭户。邢下山延一客,长五尺,阔三尺,首居其半,绯衣宽博,横执象笏,其睫疏挥,色若削瓜,鼓髯大笑,吻角侵耳,与邢剧谈,多非人间事故也。崔曙不耐,因走而过庭,客熟视,顾邢曰:“此非泰山老师乎?”邢应曰:“是。”客复曰:“更一转,则失之千里,可惜。”及暮而去。邢命崔曙,谓曰:“向客,上帝戏臣也。言太山老君师,颇记无?”崔垂泣言:“某实太山老师后身,不复忆,幼常听先人言之。”房琯太尉祈邢算终身之事,邢言:“若来由东南,止西北,禄命卒矣。降魄之处,非馆非寺,非途非署。病起于鱼飧,休于龟兹板。”后房自袁州除汉州,及罢归,至阆州,舍紫极宫。适雇工治木,房怪其木理成形,问之,道士称:“数月前,有贾客施数段龟兹板,今治为屠苏也。”房始忆邢之言。有顷,刺史具鲙邀,房叹曰:“邢君神人也。”乃具白于刺史,且以龟兹板为托。其夕,病鲙而终。

邢和璞是一个唐朝老头儿,长于道学,通占卜,身怀怪术,比如能旋转着升至半空中。旋转时,像个大陀螺,白须飘飘,酷极了。最初时,没人知道他有这些特异功能。后来发生的故事,渐渐使人们晓得了他的厉害。故事有三段:

段成式的朋友山人郑昉首先讲了一个故事:荆州崔司马是邢和璞故旧。这一年,崔司马病得很重,念念不忘邢和璞。有一天,他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在挖自己的卧室北墙。于是他叫仆人去查看,一无所获。一连七天,天天如此。仆人们觉得是崔司马死前的幻觉。有一天,崔司马看到对面那墙壁已被凿透,有很大一窟窿,问左右,仆人仍都说墙壁好好的。又过了一天,崔司马看到那窟窿已大如磨盘,便强撑着身子下了床,把脑袋伸进去,从里面往外窥视,看到的竟然是一片荒野。他感到奇怪,卧室北边应是他家人住的房子啊,怎么会是片荒野呢?惊恐间,他看到有几个人正拄着锹站在荒野中。崔司马壮着胆子问:“你们干嘛的?”那几个人回答:“邢真人让我们来的,他让我们在这凿窟窿,我们只管干活。他还说,崔家司马病得重,让我们加把劲,把窟窿凿大点。”正在这时,有人大声说:“邢真人来啦!”只见老邢仙风道骨地出现在荒野中,走近后,对崔司马说:“老弟,你的人间阳寿快到了,我刚才去了地府一趟,为你又求了12岁来。现在没事啦,你好好活着吧!”说完,那被凿有窟窿的墙壁忽合好如初。崔司马站在墙壁前发呆,不知刚才的一幕是幻觉还是真事。不过过了几天后,他的病真的好了。

还有一个故事。老邢曾在终南山隐居,因名声很大,很多求道者都在山间造了小房子,追随老邢学道。其中有个叫崔曙的青年。一天,老邢召集弟子们开会:“过几天,有位异客来拜访我,你们可以每人准备一道小菜儿,放置于亭子里,但你们都得在屋子里呆着,不准出来观看。”日子到了,筵席在亭子里摆好,老邢果然请来一客,那客人形容怪异:身长五尺,宽三尺,长一大绿脸儿,特长,有多长呢?占了身子的一半。身着红袍,手里拿着象牙板子,大笑时,嘴角能一直咧到耳朵。众弟子于窗后窥视、倾听,异客与老邢所谈的,似乎都不是人间的事。那崔曙偷听着,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从屋里跑出来,异客看到小崔后,笑道:“此人莫非是泰山老师?”老邢说:“正是。”异客说:“转世到现在,跟前生真是有巨大区别哦!”直到傍晚,异客才离去。这时候老邢跟崔曙说:“刚才那客人是天帝身边的戏臣。他刚才说你是泰山老君转世,上辈子的事你还记得吗?”

第三个故事,是有关老邢与房琯的。有一次,太尉房琯问生死之事。老邢说:“如果你从东南来,去西北,那么就要小心了,此行主凶!但你死之处,既不是馆驿,也不是寺院;既不是在路上,也不是在办公衙门。”房太尉说:“那我到底死在哪儿啊?”老邢呵呵一笑:“这是天机。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你是因吃鱼死的,死后你的棺材有可能是龟兹板做的。”后来,房太尉从袁州去汉州工作,后又调赴长安,途中过阆州,住进一处叫紫极宫的道观。恰巧遇到有工人在那做木器,房太尉闲来观看,觉得那木料特别,一问才知道是产自西域的龟兹板!这时候,有人通报,阆州刺史知房太尉路过于此,在府内置备了全鱼宴。房太尉仰天长叹:“这里正是我死之地啊。”房琯是开唐大臣房玄龄的后代,唐玄宗和肃宗时代的宰相。在地方做官时,房琯在百姓中的口碑特别好,不过这老兄也有个弱点:好清谈。有点魏晋名士的意思。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如破竹,玄宗西行入蜀避难,危急时刻,作为文臣的房琯主动请兵,征讨叛军。肃宗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初冬,发生了安史之乱中著名的陈涛斜之战。这一战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房琯成了笑料。从未带过兵的房琯,在此役中模仿古人,让唐军驱使牛车2000辆与叛军作战,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一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离奇的战役。房琯不懂作战,而跟诗人们的关系特好,王维、孟浩然、杜甫,都是他的朋友。尤其是杜甫,开始为官就在房琯手下。陈涛斜之战失败后,有人诋毁房琯,而被罢相。对于老房的遭遇,杜甫万分同情,认为在当时危难之中,叛军节节紧逼,朝廷中无人敢于应战,而房琯作为一名文臣,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率官兵与叛军对决,虽败犹荣。唐代宗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安史之乱渐渐平息,朝廷也想起了房琯的忠贞,在这一年,67岁的老房在汉州任上被封为刑部尚书,秋八月去长安赴任,路过阆州时便发生了上面的故事。转年春,杜甫过房琯墓,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在墓前写下著名的诗篇《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