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

作者:大冰

天津姑娘的普通话里总带着几缕特殊的尾音,她也带。

外地人提到天津话总先联想到传统相声,殊不知九河下梢的女生轻轻启唇,自有一番别样的悦耳动听。

她素日里说话的音调总是柔柔轻轻,见面时每每开口,每每一滴雨水吧嗒落在我手背。

离开天津的日子里偶尔会接到一个工作电话,手机里她的声音愈发好听,沟通的都是关于节目的事情,每次通话都不会超过一分钟,雨水滴滴答答落个不停。

忘记谁说过的了,越是平凡的女孩越拥有动人的声音,如此说来,造物者既促狭又挺公平。

“您这是干嘛呀……”

很多年来,这句话这个声音我记忆犹新。

那时她快哭出来了吧,我站在她侧旁两三米处,听着那微微颤抖的声音,看着那柔和的侧颜,心头一软。

当时不是现在,那个年代尚且追捧童星,不少家长迫切望子成龙,以孩子能上电视为荣。若只是感受感受倒也无妨,偶尔让孩子来玩个新鲜也行,怕就怕那些五六岁的孩子被生逼成了小大人,心智的发育偏离了轨道,因摄像机而畸形,乃至边缘型人格早发雏形。

那天有个孩子失控,印象里好像后来是个有点小名气的电视童星,一到镜头前就无比聪慧乖巧的那种。不知何种诱因,化妆间里他歇斯底里地号啕,任谁说都不听。家长的安抚方式只是一味地哄,承诺只要答应上台录完节目就买这个买那个,哄了半天不见成效,孩子油盐不进,已然哭蒙。

她蹲到那孩子面前,试着搂住他,一遍遍轻声安抚他:

没事没事,宝贝儿,咱不录了,一会儿就回家……

家长立马不干了,误解了她的好心,只道不想让自家孩子上电视了,于是迁怒于孩子不长脸不争气欠收拾,这一类家长往往有着很特殊的才艺——骂别人不敢,骂自家孩子的技艺却炉火纯青,并推推搡搡的大有和自家孩子单挑一下的决心和勇气。

她吓坏了,煞白着脸搂紧孩子避开那扇来的巴掌,孩子在怀里扑腾,哭得愈发凶猛,有那么一会儿的工夫她手足无措两面躲闪,蹲不下去站不起来,甚为尴尬。

没等我走上前呵止,她猛吸了一口气,抬起胳膊指向那个大人。

“您这是干嘛呀……”

嘛字是四声,声音是颤的,快要哭出来的那种颤,只比平日里大了一点点。

后来想想,这应该是她能说出口的最重的话了,她应该从小就没学会说粗口。

不知为何,心里忽然就软了一下,就特别想去抱抱她,就觉得她好可怜啊怎么这么招人疼。

真奇怪啊,她长得并不动人哦她那么普通,可怎么就这么招人疼?

当天收工后我在科斯特坐了很久,独自喝着啤酒抽着烟,心里软乎乎的,没着没落的,她的话音缠绕在耳畔挥之不去,杜比环绕立体声一样。

手机一直是翻扣着的,不去动,忍住了不去动,不知不觉就坐到了打烊的时间,心里一直没着没落的,晕晕乎乎的那种失重。

……好几年之后,大约是2010年,听说科斯特关了,改卖西餐。

再后来遇到来自天津的年轻朋友,大都一脸茫然,不知有那么一家店的存在。

他们问,为什么你老是追问呢?和那里有什么恩怨?

并没有,什么都没有,和天津也没有,和她也没有。

有的不过是一点点惦念,每每忆起,每每几滴雨点凉飕飕地落在手背。

时至今日,我再努力地思索也已无法追忆起她的长相她的模样,只剩一堆模糊的像素。

只是她的声音依旧清晰地回旋在耳畔,仿佛就在昨天。